說起武當山來拿可漂亮呢,春天鮮花盛開,夏天綠樹壹片,秋天大霧迷蒙,冬天白雪壹片。
春天的武當山清泉飛流直下,正如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地上壹片嫩綠,鮮花盛開,漫山遍野讓人感到滿目亮白。
夏天的武當山綠樹挺立,高高的大樹滿上遍野,遊人在太陽下暴曬著,再到綠樹下乘涼,會感到壹身涼爽像在天上仙景似的。秋天的武當山金頂被大霧籠罩著像夾在天地之間,上天也難下地也難,大霧把武當山攏住好像就是愚公移山時壹到這個讓人來壹次就留戀往返的“天上仙境”,山下小溪叮叮咚咚的“打鼓”。
冬天的武當山上的南巖宮白茫茫的壹片好像就是冰山壹樣,全身都是壹片白色像是壹個戴著白色帽子的小姑娘。武當山的四季都很美,但是祖國的四季更美。
2. 描寫武當山景色的作文汽車漸漸人駛山路,在懸崖峭壁上行進,向北望去,隱約可見武當金殿在晨曦中熠熠生輝。大約過了半個小時,汽車就到了金頂山下,然後我們乘上纜車直奔金頂。在纜車上觀看風景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姨父指給我看金童峰和玉女峰。只見金童峰像壹位頂盔披甲的威武青年,英姿颯爽;玉女峰倩影苗條,亭亭玉立。真是壹對名副其實的“金童玉女”!“嘩嘩—”咦,哪來的水聲?我側身壹看,壹條瀑布順著山勢飛流直下,像壹條細長的白紗在山前飄拂。山間長滿了姿態奇特的古松,山頂雲霧繚繞,真讓人覺得好像進了仙境壹般。還沒等我細細回味這美妙的風景,纜車就已到了天柱峰。
世界聞名的武當金殿就位於天柱峰頂,此峰拔空峭立,海拔1612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眾峰之中,真是“壹柱擎天”。金殿重檐疊脊,結構精巧。殿堂內外,檐柱屋頂都雕刻著精美的圖紋。殿內正中奉著真武大帝的坐像,他披發跌足,體態豐潤,左右兩旁金童玉女垂手侍立,神情拘謹恭順,嫻雅俊逸。水土二將執旗捧劍,威武尊嚴。據說金殿建於明永樂四年,六百多年過去了,還是這樣流光溢彩,金碧輝煌,真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中的瑰寶。
3. 寫武當山金頂的導遊詞 (300字)武當山金頂導遊詞
尊敬的各位來賓,您們好!歡迎來到道教福地武當山。我是金頂景區的導遊員肖傑。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將由我為各位提供相關的講解服務。我非常樂意為各位解決遊覽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好了, 現在就請各位懷著輕松愉悅的心情,隨我壹起與去參觀名揚中外的武當山金頂。
經過半天的遊覽,相信各位已經遊完了武當山的六大景區中的玄嶽門、太子坡、南巖、瓊臺和五龍宮五個景區。秀麗多姿的山水,雄渾古樸的建築,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壹定給您留下了難忘的印象。但要說武當山的精華,就是下面我們將要遊覽的金頂景區了。它位於海拔1612米的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主要包括朝天門、太和宮、紫金城、靈官殿、金殿等景點。
從朝天門起,登完號稱三百六十級的天梯,進入朝聖門,眼前那片古色古香的建築就是建於明朝永樂十四年(公元1616年)的太和宮了。它的全稱是“太嶽太和宮”,位於紫金城天門外萬丈峭壁上,原有殿堂樓閣五百余間,由於種種原因,現僅存正殿、朝拜殿、鐘鼓樓等。太和宮是人們做早晚課的地方,內供真武神像,旁立金童玉女,左右各設鐘樓、鼓樓。鐘是全山最大的壹口飾龍紐八卦銅鐘,擊之萬山會應,如滾驚雷。前面掛著壹幅對聯,寫的是“晨鐘暮鼓驚醒世間名利客,朱魚清朗喚覺孚世追夢人”。裏面立著壹塊銅碑,碑文是皇帝造工部右侍郎陸傑前來致祭的祭文。與太和宮正殿正對的小蓮峰上,安置了壹座小銅殿。它為元朝天德十壹年,由湖北河南等地的信徒募資鑄造的,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壹座銅殿。它本放在天柱峰頂,但因其規模太小,便被後來的金殿所代替,轉置到這裏了,故名“轉運殿”或“轉展殿”。相傳只要環繞銅殿轉壹圈,便可轉運得福。所以數百年來,凡上山的香客,都會為了交上好運而來此壹試。
4. 關於武當山的作文; ; ; ;國慶節放假,我和爸爸、媽媽、外公、外婆到武當山去旅遊。
; ; ; ;天下著蒙蒙細雨,我們乘著索道來到了武當山金頂腳下。 ; ; ; ;仰頭望去,金頂直聳雲天,彎彎曲曲的石級在等著我們呢。
我們爬了壹半就氣喘籲籲,因為下雨,石級有點滑,我就學“狗”爬。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五人終於來到了金頂。
金頂,又稱金殿,為銅鑄鎏金、仿木結構建築,花崗巖奠基,繞以石雕欄桿,莊嚴凝重,光彩奪目。因為趕時間,我們戀戀不舍離開了金頂。
; ; ; ;開始下山了,爸爸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們在途中看見了稀有的千年古樹,它的葉子象鴨掌、樹幹粗大,我們都叫不出它的名字來。
我經過“百步梯”時,心想:真的有“百步”嗎?看看那筆陡的石級,石級凹凸不平,石級的壹邊是萬丈深淵,我吐了吐舌頭:這壹掉下去怎麽得了啊!我壹邊走,壹邊看,壹邊數,還真有“百步”呢!最壯觀的是雄偉的瀑布,真可謂“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在下山的途中,我們領略了雨中武當山的真面目:山旁邊圍繞著濃霧,酷似童話中的仙境,我們好象在雲霧裏飄蕩。
; ; ; ;終於下山了,外婆累得上氣不接下氣、外公累得滿頭是汗,我倒覺得我還有好多力氣呢!爸爸誇我是個男子。
5. 關於武當山遊記的作文遊武當山
武當山,乃道教名山。我有幸也來到這仙山遊覽了壹番。
武當山原名太和山。傳說,凈樂國太子只身來到這裏修煉道法,歷經四十二年終於得道成仙,成為上古玄武神。而太和山 就是玄武神得道飛升之地,因而太和山供奉玄武,有非玄武不足以當之的說法,於是後來改名為武當山。靖難之役後,朱棣為了讓天下歸心,江山永固,以君權神授之名
稱因玄武神庇佑,才使自己繼承皇權,為報答神恩,大修武當山。到了中國宋朝時期,宋真宗為避其祖父名諱,改玄武為真武,於是,真武大帝便人盡皆知了
走過金水河,路過朝拜殿,再壹直走,就是紫霄殿,紫霄殿背倚展旗峰,前有碧水,泛起微微漣漪,是道教中的風水寶地。
太子坡位於半山腰。步入山門,就可以看見壹道曲折回環的長廊,緊貼山坡地勢而修。令人稱奇的是,這條曲折小道,竟有著與北京天壇回音壁的相同效果,人們給它起了壹個有趣而特殊的名字,叫九曲黃河墻。經過龍虎殿大門,就可以看見太子坡的主體建築了。而從壹個院落到另壹個院落必須經過好幾道門,於是有了壹裏四道門的說法。五雲樓有五層,但走進去就到了最高壹層,給人以壹步登頂之感。在屋宇壹端壹根直立的木柱上,重疊交叉著十二根橫梁,這就是太子坡著名的壹柱十二梁了。
南巖的絕壁是武當山三十六巖中景色最美的地方。山體的斷殘,成就了險峻,更為神奇的是南巖宮竟建築在這絕壁之上。遠遠望去,雲霧繚繞,如夢似幻,似乎它就是懸掛在這懸崖峭壁之上的壹幅畫,崖壁陡似削,山石橫如斷,卻又是那樣渾然天成,仿佛本來就是壹體,再加上輕紗似的雲霧,更給人壹種自然的美。這真是壹處奇特的景觀,宮宇旁就是百米深淵,讓人不禁感嘆著鬼斧神工在南巖絕壁之上,還有壹個龍頭石雕,下臨深淵,十分險峻。為什麽要在這裏修這樣壹個龍頭石雕呢。原來,這個龍頭石雕正好對著武當山的最高峰------天柱峰金頂。
天柱峰,海拔1612米。天柱峰峰頂上有壹座銅鑄鎏金金殿,那麽,金殿是如何建成的呢。原來,金殿是拼接而成的,從北京經過長江,漢水,各個部件才運抵武當山。於是,壹座全部由純銅和黃金鑄造的金殿便在這天柱峰約160平方米的峰頂上拔地而起了。武當山供奉玄武神,那金殿之中自然要鑄造真武神像。可是,工匠們都沒有見過真武本人,這可怎麽辦。眼看期限快到了
可工匠們造的像沒有壹個令朱棣滿意。壹個聰明的工匠在見過朱棣後,明白了朱棣是想讓工匠根據他的容貌來鑄真武神像。於是,民間就有了真武神朱棣像的說法。金殿中有壹長明燈,人們說它刮風下雨也沒有滅過,我想,這也正是因為金殿密不透風的結構。而且聽人們說,由於金殿是金屬導體,遇有雷擊,屋頂上就會壹片電光石火,這壹奇觀還被稱為雷火煉殿呢。
直到夕陽西下,我才依依不舍的離開。武當山真不愧為仙山。
我自己寫的,希望對妳有幫助
加油!
6. 關於武當山寫某壹處景的600字作文武當山又名太和山、參上山,位於湖北省十堰市境內,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勝地,是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又是世界文化遺產。
武當山,綿亙800裏,其自然風光 ,以雄為主,兼有險、奇、幽、秀等多重特色。自元代以來, 就有72峰、36巖、24澗、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臺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猶如金鑄玉琢的寶柱雄峙蒼穹,屹立於群峰之巔。環繞其周圍的群山,從四面八方向主峰傾斜,形成獨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頂,二十四澗水長流”的天然奇觀。被譽為“自古無雙勝境,天下第壹仙山”。
2歷史淵源編輯
武當山以宏偉的建築規模著稱於世。其古建築始建於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達到鼎盛。***建有三十三個建築群,100余萬平方米;歷經數百年滄桑,現仍存有近5萬平方米。其整個建築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采取皇家建築法式,統壹設計布局。其規模的大小,間距的疏密都恰到好處,因山就勢,錯落有 致,前呼後應,巧妙布局。或建於高山險峰之巔,或隱於懸崖絕壁之內,深山叢林之中,體現了建築與自然的高度和諧,達到了“仙山瓊閣”的意境,被譽為“我國古建築成就的展覽”,1994年武當山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武當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東漢以來,即有道人在武當山結茅為庵,潛心修煉。隨後逐步 成為中原道教活動的聖地。武當山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始自唐朝初期,唐貞觀年間(627-649)遇大旱,唐太宗李世民遣均州吏姚簡到武當山祈雨靈驗,後在靈應峰敕建"五龍祠"。自宋迄清,歷代皇帝極力推崇武當山真武神,奉為“社稷家神”。在元朝時期道教墾田數百頃,養眾萬人,有9宮8觀等,100多處廟宇及壇、亭、臺、橋。到明朝達到鼎盛時期。在永樂十年(1412)遣要員率20多萬軍民夫匠,以12年功夫,建成9宮9觀等33處道教廟宇,全山各宮觀有道士少則300─400人,多則500─600人。使武當道教宮觀空前宏大,成為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當道場,因此,武當山被稱為“皇室家廟”。武當山道教文物聲名遐邇。除古建築群外,歷代統治者及四方信士,特別在明朝鼎盛時期,曾制造數以萬計的金、銀、銅、鐵、錫、玉、珠、石、泥、絲、木等質地的神像法器安放在武當山,使武當山各宮觀陳設富麗堂皇,被譽為“黃金白玉世界”。雖然大多珍品已流失,但全山至今仍存註冊文物總計7000多件。具有極高的科研和藝術觀賞價 值。武當道教音樂,素負盛名,是武當道教文化的壹個重要組成部分。自唐太宗始建“五龍祠”以後,武當山壹直是帝王將相、蕓蕓眾生祈福禳災的重要道場,別具神韻的道教音樂,融宮廷、民間、宗教音樂於壹體,具有莊嚴肅穆,神秘飄逸的獨特風格。
7. 描寫武當山的說明文丹江的武當山是個壯麗地方。那裏鳥語花香、四季如春。
高峰林立,天柱峰海拔1612米。武當山山體四周低下﹐中央呈塊狀突起﹐多由古生代千枚巖﹑板巖和片巖構成﹐局部有花崗巖。巖層節理發育﹐並有沿舊斷層線不斷上升的跡象﹐形成許多懸崖峭壁的斷層崖地貌。山地兩側多陷落盆地﹐如房縣盆地﹑鄖縣盆地等。氣候溫暖濕潤﹐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多集中夏季﹐為湖北省暴雨中心之壹。原生植被屬北亞熱帶常綠闊葉﹑落葉闊葉混合林﹐次生林為針闊混交林和針葉林﹐主要有松﹑杉﹑樺﹑櫟等。藥用植物有400多種﹐產曼陀羅花﹑金釵﹑王龍芝﹑猴結﹑九仙子﹑天麻﹑田七等名貴藥材。 武當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巖﹑二十四澗﹑十壹洞﹑三潭﹑九泉﹑十池﹑九井﹑十石﹑九臺等勝景﹐風景名勝區以天柱峰為中心有上﹑下十八盤等險道及“七十二峰朝大頂”和“金殿疊影”等 。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巖、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臺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譽為“壹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傾斜,形成“萬山來朝”的奇觀。武當山的藥用植物豐富,在《本草綱目》記載的1800多種中草藥中,武當山就有400多種。據1985年藥用植物普查結果,已知全山有藥材617種,因此,武當山有“天然藥庫”之稱。
武當山古建築群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據統計,唐至清代***建廟宇500多處,廟房20000余間,明代達到鼎盛,歷代皇帝都把武當山道場作為皇室家廟來修建。明永樂年間,大建武當,史有“北建故宮,南建武當”之說,***建成9宮、9觀、36庵堂、72巖廟、39橋、12亭等33座道教建築群,面積達160萬平方米。明嘉靖三十壹年(1552年)又進行擴建,形成“五裏壹庵十裏宮,丹墻翠瓦望玲瓏。樓臺隱映金銀氣,林岫回環畫鏡中”的建築奇觀,達到“仙山瓊閣”的意境。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築有129處,廟房1182間,猶如我國古代建築成就的展覽。金殿、紫霄宮、“治世玄嶽”石牌坊、南巖宮、玉虛宮遺址分別於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除古建築外,武當山尚存珍貴文物7400多件,尤以道教文物著稱於世,故被譽為“道教文物寶庫”。
武當山神奇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人文景觀融為壹體,其物華天寶又兼具人傑地靈的特質給世人留下極大的想像空間。作為中華民族大好河山的壹塊瑰寶,令世人神往,讓我們走進鐘靈毓秀、自然天成的武當山,去感悟她的玄妙、空靈和神韻……
開頭和結尾我多幫妳弄好了。這篇文章我是在網上查的,那個空間順序妳可以在百度再所以下,根據這篇文章的內容再自己弄弄。希望能夠幫到妳的忙!
8. 每座山都有自己的金頂作文少年時代我對山的敬仰源於山的逶迤磅礴和他父親般的慷慨。山裏的群群瘋丫頭、皮小子,五冬六夏漫山遍嶺的瞎轉——四圍都是永遠也轉不出去的同心圓似的壹圈又壹圈的山嶺。夏季,釣知了、撲天牛、逮螞蚱、捕甲蟲……煎炸油烹,香溢餐桌;秋天,則挖藥草、捉土鱉、撿香菇、采橡籽……送交收購站,塊兒八毛的少不了全家的壹點驚喜。還缺學費?——擼槐樹葉、剪松虎蛹、咂青石子、拾草砍柴……人勤山不懶,大山慷慨得很!山裏娃子趣事也多,秋收看場緊張又 *** 。山野裏處處堆著壹垛又壹垛金黃的玉米、雪白的花生,晚些時候還有瓜幹什麽的,玉米稭子搭就的“人”字形草棚在星光下夜風裏刷拉刷拉的響,蟲兒們也湊熱鬧似的唱個不停。偶爾有夜行人晃著馬燈走過,打野兔的農人喊過,辛勤打過冬糧的田鼠竄過……都讓妳汗毛陡豎!間或遠山上孤獨的野狼壹聲長嚎,嚎熄了荒墳裏若明若暗舞蹈的磷火,妳只有握緊自制的長矛。此時心跳格外清晰,甚至流星劃過夜空露珠滾落麥尖都戛然而響!◆山的豪爽慷慨、新奇神秘……烙在少年的心田。
青年時代想讀也讀不懂的山。學友來訪,下客車苦行八九裏,至半山腰喘息未定已立誓言:萬不可跟山裏娃結親!——行路難,行山路更難!山民生活可見壹斑呵。山上嶺間有山民們的荒地薄田,拖拉機開不進地裏,抽水機揚不上山嶺。抗旱兩三個人倒班挑水,柴油機抽水也需兩臺接力。肩挑、背馱、小車推,嶺間的小道比羊腸細。天雨,每壹尊山腳下存儲半塘救命水;天旱,靠天!飲水,上溝下崖小心翼翼奔四五裏去泉子裏挑,獨居的老人由鄰人供。便少不了父兄的囑托:走出大山!——憑壹輛組裝(原裝難買!)大金鹿自行車,翻過了壹道又壹道嶺,越過了壹山又壹山……謔,山並不總是同心圓似的壹圈又壹圈哪!——讀書畢,山頭上牧羊人中不再只是些喘不動氣的老頭,那臂下夾著馬紮懷裏揣著名著嗓裏喊著 “短毛兒”“灰蹄兒”的青年竟是本科生。
¤青年時代越過了壹山又壹山,讀懂山又奈之何?
世代的山民是勤懇的。如今的山不再寂寞。山民們揮鍁舞鐝向荒山禿嶺宣戰:特色茶園、嫁接板栗、金帥蘋果、銀杏紅棗、山楂核桃、冬烘柿子……嶺間那每壹種國畫顏料般的色塊,都是亂石中墾出的創收作物。開不進車的田地有人用摩托車拉起了犁鏵。村村通工程讓甘甜的山泉流進千家萬戶,山山嶺嶺掛上了飄逸的帶子——盤山公路拉近了城鄉距離。某個山溝逢集,mp3大甩賣高揚著山外流行的金曲,電視、電話、電腦聯通四海,山民不再寂寞。
希望對妳能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