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炎黃子孫都是龍的傳人,這是近年來呼聲最高的口號,但是龍的傳人到底是什麽意思呢?從結構和意義上看,龍的傳人有兩種含義:壹種是人傳人,即中國人信奉有龍紋的龍俗,壹句話,龍文化流傳下來了,所以所謂龍的傳人就是傳人;二是龍的傳人,也就是中國的人是龍,是龍的兒子和孫子。這個傳說代代相傳。
壹、教材分析
1,壹般情況
五年級下冊教材繼承了前九冊“培養興趣、積累文化、學會學習、整體推進”的總體特點,從選文、設計活動、布置習題等方面拓寬和深化了學習內容。
五年級第二冊***10單元,單元主題為:龍、書、禮物、真誠、勞動、願望、火與光、角度、破除迷信、去旅行。
2.主要特征
(1)文化含量大。
比如第壹單元“龍”,選了三篇主體課文《龍的傳人》、《大人這麽說》、《葉公龍浩》和壹篇自讀課文《樂山端午》,內容涉及中國歷史、中國古代神話、民族發展、古代寓言、民俗等方面。該教材還指導學生欣賞中國的書法,並組織收集龍工藝品、特產和地名的活動。雖然教材中的這壹單元只有九頁,但通過學習感受民族之根和欣賞中國文化,學生應該會有所收獲。
關於“書”的主題,這套教材在第二、三節課安排了單獨的學習單元,引導學生了解書的價值,熱愛閱讀。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主題仍然是“書”,選取名著作為課文,從人生意義的高度來談書,思想內涵比原著高很多;教材還設計了綜合學習,對閱讀計劃、閱讀方法、閱讀選擇、閱讀規律等做了總結練習。這壹安排將對引導學生與書籍成為終身朋友起到重要而積極的作用。
(2)教學要求比較高。
例如,在第五單元《金鑰匙》中,丁丁說:“我們學習了許多李白寫的詩,通過查閱資料,我知道李白是唐代的壹位偉大詩人。回顧我研究過的李白的作品,對他的印象更深了。”丁丁的話提示了三個學習點:
①通過查找資料了解李白。
②回憶學過的李白作品。
③對李白的歷史地位有了進壹步的認識。
右邊的東東說:“還有其他著名作家。我們也研究過他們的許多作品,自己也讀過壹些。我想回去把它們整理出來。”冬言是壹種學習的延伸: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壹兩個中國作家,縱向了解作家的作品。顯然,這把金鑰匙非常全面。
(3)單位風格發生了變化。
五年級教材第二冊延續了第壹冊的風格。每個單元仍然由正文和“漢語世界”組成,以保持教材的連貫性。
1.《漢語世界》沒有安排“日積月累”,而是在每篇課文後面都有壹欄“日積月累”,內容較少,象征性地提醒學生在閱讀中註意積累單詞和句子。
2.教材不再單獨編寫,認寫壹體。
3.自讀課文不再寫在《漢語世界》(閱讀量要通過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來保證)。每個單元的主課文(***25)後面跟著壹兩篇延伸閱讀課文(***16)。
4.三個單元的“語文世界”以綜合學習活動的形式出現,旨在加強語文學習的綜合性,與六年級學習形成發展梯度。
5.在每個單元的“中文世界”的末尾,有壹個“單元總結”(包括“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
二,教學建議
識字和寫作
1.識字任務主要靠學生自主學習來完成。
2.讀寫能力應該與閱讀和寫作的現實相聯系。
3.老師要適當引導。
4.錯別字率應該小於1%。這個比例應該是每個學生要求自己這學期要達到的目標,他壹定要努力達到。教師要通過激發興趣、教學方法、培養習慣來幫助學生實現這壹目標,並記錄其努力程度,作為評價的重要內容。
與課程標準相關的要求:
1.獨立素養強。
2.硬筆書寫楷書,線條工整,有壹定的速度。
3.可以用毛筆寫楷書,在書寫中體驗漢字之美。
(2)閱讀
1,整體教學原則
(1)註重積累,但很多地方“挖深洞”;
(2)註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和感受,而不是追求死記硬背標準答案;
(3)註重學習閱讀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不是把重點放在閱讀的結論上。
2.泛讀課文教學芻議。
(1)這些課文需要學生閱讀,單詞和短語的學習可以留給學生自己,不需要教材。
(2)課文後面的思考題主要幫助學生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教師要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也可以討論學生自己提出的有重大價值的問題。
(3)根據學生的興趣、水平和教學時間,在學生願意的前提下,可以選擇部分文章作為主文進行學習。
3.在教學中落實課文後面“金鑰匙”中的閱讀要求;
(1)自測閱讀質量。
第壹單元提出自測讀文章的方法(第2頁),第六單元提出自測讀壹本書的方法(第62頁)。自測的能力不是說說就能獲得的,而是需要大量的練習,每個單元,每個課本本,從而逐漸形成跟蹤自己的閱讀情況,及時調整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的能力。
(2)寫自讀書筆記。
在四年級,學生已經學會了寫摘錄和註釋筆記。進入五年級後,他們已經學會了寫提綱筆記和經驗筆記。五年級下冊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和自己的習慣選擇合適的自讀筆記樣式。參見第82頁的“金鑰匙”。
(3)在社會背景中了解作品,通過閱讀了解社會。
人對社會的認識,既來源於生活實踐,也來源於閱讀。五年級下冊課文文化含量增加,作品不僅與學生自身生活相關,還與整個社會和歷史相關。教材在53頁的“金鑰匙”中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認識社會,在99頁的“金鑰匙”中引導學生理解作品在歷史背景中的社會意義。
(4)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質疑能力體現了探索精神和獨立思考能力。
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倡導多角度、創造性閱讀,運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閱讀批判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只有敢於質疑,才能對作品做出“評價”。提問是“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前提條件(對於探究性閱讀,教材在第86頁的“金鑰匙”中給出了簡單的指導)。
要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首先要引導他們用感性的方式去閱讀。深入閱讀,不僅要和作品中的人物對話,更要和作者乃至教材的編者對話。在與作者對話時,不僅要思考這篇文章提出的問題,還要把這篇文章放到作者的全部作品中去整體把握這篇文章的內容和形式。五年級下冊,91和58頁,通過“金鑰匙”引導學生初步做到這壹點。
其次,不能把質疑簡單理解為否定教材和作者。進入五年級的學生要更貼近作品本身所傳達的感情和思想,最好能和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有* * *音。
(5)快速閱讀。
課程標準在第三期提出:“學會按需瀏覽、擴展知識、收集信息。”收集信息和搜索需要快速閱讀。五年級上冊在這方面已經給出了足夠的指導,教材應該繼續加強這方面的練習。比如76頁的《金鑰匙》也提出了譯名的讀法——外國人的名字。
(6)讀古詩。
整套教材在古詩文教學中始終堅持的理念是:
①註重積累。
②註重朗讀、背誦、吟誦,而不是傳授文學史知識,或者分析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表現手法。
③註意整體感覺。
五年級下冊第六頁講古今詞義演變,只是啟發學生,也不是要求學生掌握古今詞義演變的具體內容和規律。老師可以剛到,沒必要深究。
此外,教師要通過課外閱讀,主動提出閱讀和背誦古詩或名言的最低要求。比如全學期至少背誦8首古詩,全學期背誦不少於15篇(段)。應該組織學生互相檢查,作為課外閱讀成績的壹個方面。
(7)學習敘述順序和幾個人的表情。
表達順序的教學不應以知識為基礎,而應作為感知和理解文本整體的壹個步驟,作為提高表達能力的壹個練習來進行。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參見第40頁的“金鑰匙”)
這本教材還安排了幾個個人表達的初步研究。(參見第38頁)
(8)搞好讀書活動。
第二單元設計了壹個關於閱讀的綜合研究,對自主閱讀進行全方位的指導。第20頁和第21頁的每壹個小欄目都包含了很多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召開讀書會,成立讀書小組,舉辦新書展覽,堅持到小學畢業,引導學生成為終身自覺的讀書人。
(9)繼續重視語言積累。
要把積累作為重要的學習內容,對學生進行監督、檢查、輔導和評價。積累的對象可以是生詞、好句子、片段、章節,信息也可以積累。
要反復練習積累的語言,註意與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活動相結合。
與課程標準相關的要求: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動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壹定的速度,壹般書籍的默讀不低於每分鐘300字。
3.能夠借助詞典進行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含義,辨別詞語的情感色彩。
4.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斷文中相關詞語的意思,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5.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做出自己的判斷。
6.閱讀說明性文章可以抓住要點,理解文章的基本解釋方法。
7.閱讀記敘文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簡述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不喜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讀詩,從總體上把握詩歌,想象詩歌所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感受。受到優秀作品的影響和啟發,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學會瀏覽,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根據需要收集信息。
9.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停頓和逗號、分號、句號的不同用法。
10.閱讀優秀的詩歌,註意通過詩歌的語氣和節奏來欣賞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60首優秀詩歌(段落)。
11.嘗試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開展探究性閱讀。擴大自己的閱讀範圍,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654.38+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