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轉讓 - 勇於嘗試的名人故事

勇於嘗試的名人故事

 他們有著精深的智慧,遠大的抱負,為社會的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下面是我帶來的有關勇於嘗試的名人故事,希望對妳有幫助。

勇於嘗試的名人故事 篇1

 漢光武帝時期,會稽爆發了壹場大瘟疫,幾天之內就死了壹萬多人。面對這種慘景,縣令鐘離意寢食不安,他不住地責備自己:"百姓遭難,我無法解救,還算什麽父母官!" 鐘離意不顧被感染的危險,壹家又壹家地去慰問病人和家屬,並下令用重金招募醫生研制新藥。幾天之後,新藥研制出來了,就是不敢馬上給病人喝,因為其中有幾味有毒的草藥,不知會不會帶來什麽副作用。這時鐘離意說:"這不是很簡單嗎?讓我來試就是了。"說完,不顧大家竭力阻擋,伸手奪過藥就喝了下去。他喝過之後,沒有中毒的跡象,於是藥就被分發了下去。很快,瘟疫被控制了,鐘離意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了。

勇於嘗試的名人故事 篇2

 林肯講述了自己幼年時的壹件事:"我的父親曾經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西雅圖的壹處農場,地上有很多石頭。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但是父親說:“如果這些石頭可以搬走的話,那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他也就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這些石頭都是壹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哪裏搬得完呢?”有壹天,父親進城買馬去了,母親帶著我們在農場勞動。她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好嗎?”於是我們就開始挖那壹塊塊石頭。不長的時間,我們就把石頭搬光了。因為它們並不像父親想像的那樣,是壹座座小山頭,而是壹塊塊孤零零的石塊。只要往下挖壹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的。"

勇於嘗試的名人故事 篇3

 1943年,美國的《黑人文摘》剛創刊時,前景並不被看好。雜誌的創辦人約翰遜為了擴大發行量,決定撰寫壹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請百人把自己擺在黑人的地位上,換壹個角度思考黑人的處境問題。他想,如果能請到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利諾來寫這樣壹篇文章,結果將會是非常有號召力的,不管是對雜誌的發行量還是對黑人問題來說都是如此。於是,他給總統夫人寫了壹封言辭非常懇切的信。羅斯福夫人回信說她太忙,沒有時間寫。但是約翰遜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又給她寫了壹封信,結果還是被回絕了。 以後,每隔半個月,約翰遜就會準時給總統夫人寫壹封信,言辭也更加懇切。

 後來,羅斯福夫人因公事來到約翰遜所在的芝加哥市,會在該市逗留兩天。約翰遜得到這個消息以後,立即給她發了壹份電報,請她在芝加哥期間抽空給《黑人文摘》寫篇文章。或許是他的誠心感動了羅斯福夫人吧,這壹次她沒有拒絕,她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寄給了《黑人文摘》。消息傳出後,全國都知道了。壹個月內,《黑人文摘》的銷售量就從2萬份激增到15萬份。

勇於嘗試的名人故事 篇4

 在烈日下,壹群饑渴的鱷魚陷身於水源快要斷絕的池塘中。面對這種情形,只有壹只小鱷魚起身離開了池塘,它嘗試著去尋找新的生存的綠洲。塘中之水愈來愈少,最強壯的鱷魚開始不斷地吞噬身邊的同類,茍且幸存的鱷魚看來是難逃被吞食的命運,然而卻不見有鱷魚離開。池塘似乎完全幹涸了,惟壹的大鱷魚也耐不住饑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鱷魚呢,它經過多天的跋涉,幸運的它竟然沒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幹旱的大地上,找到了壹處水草豐美的綠洲。

勇於嘗試的'名人故事 篇5

 相傳番茄的老家在秘魯和墨西哥,原先是壹種生長在森林裏的野生漿果。當地人把它當作有毒的果子,稱之為"狼桃",只用來觀賞,無人敢食。據記載,當時英國有個名叫俄羅達拉裏的公爵雲南美洲遊歷,第壹次見到番茄,就被它艷麗的色彩所深深吸引,於是就把它帶回了英國,作為稀世珍品獻給他的情人伊麗莎白女王,以示對愛情的忠貞。此後,番茄便有了"愛情果"的美名。

 直到十八世紀,才有人冒險吃了番茄,從此知道了它的食用價值。相傳,有壹位法國畫家看到番茄如此誘人,便萌生了嘗嘗它到底是什麽滋味的念頭。於是他冒著中毒致死的危險,壯著膽子吃下了壹個,並穿好衣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降臨,然而過了老半天也未感到身體有什麽不適,便索性接著再吃,只覺得有壹種酸甜的味道,身體依舊安然無恙。

勇於嘗試的名人故事 篇6

 最近壹段時間,鄧飛正忙著籌備申請他的第七個專項基金——中國兒童安全基金,該基金將專註於女童保護,防止女童被侵害。

 在過去的兩年內。鄧飛先後發起成立了六個專項基金:微博打拐基金、免費午餐基金、中國鄉村兒童大病醫保公益基金、讓候鳥飛基金、中國水安全公益基金、暖流基金。

 中國沒有誰能像鄧飛這樣,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促成如此多的公益基金。

 在做免費午餐基金之前,鄧飛是壹個調查記者,供職於香港的《fount周刊》。從事調查記者十年,他寫過壹些頗有反響的報道,在媒體圈獲得了壹定知名度。自2011年4月在貴州壹所小學發起免費午餐之後。更多的貧困地區學校競相向他表達訴求,更多的資助也紛紛向他聚攏,他不得不由壹個專職記者轉變為專職公益人。很快,他的能力和才華,在曾經全然陌生的公益領域展露無遺。

 每次,鄧飛發起壹個倡議,都贏得了廣泛的支持。來自全國的知名媒體、當紅影星、企業和企業家,都信任、支持他,或捐錢,或贈物,或提供平臺。鄧飛表示,自己要成立壹個“大客戶部”,以管理這些提供大額資助的企業和企業家。

 撬動大企業

 去年,鄧飛和他的公益團隊有了獨立而固定的辦公室。辦公室位於北京復星國際中心壹層。

 免費午餐大獲成功後,吸引了眾多大企業和企業家的關註,募款變得容易起來。今年上半年,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儲糧”)便捐贈了價值100萬元的食用油,用於支持免費午餐。壹年前,中儲糧已經為免費午餐捐贈過價值100萬元的食用油。

 免費午餐剛啟動時,鄧飛曾在微博上探討通過微博進行公益拍賣的可行性,並聯系上阿裏巴巴集團首席市場官王帥。後來,阿裏巴巴為免費午餐的淘寶店免去了入駐淘寶商城的傭金。並取消了銷售商品類目的限制。

 2011年9月,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的微博粉絲超過400萬,之前他曾承諾,每增加100萬粉絲,就捐出100萬元。按照承諾,他得捐出400萬元。最終,他選擇了4個公益項目,各捐100萬元,其中就有免費午餐。而此時,免費午餐成立不過5個月。

 “免費午餐以後,我經常去很多場所,見到壹些人。他們聽說我是鄧飛,很驚訝,他們說做不到的事情,我做到了。然後我就跟他們講自己需要哪些幫助。”鄧飛向企業家募款,從沒碰過釘子。見到新浪ceo曹國偉時,鄧飛直接提出請求,“我要到處飛,需要機票支持。”曹國偉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此後,不管鄧飛飛到哪裏,機票錢都由新浪出。

 在光線傳媒出品的電影《人在囧途之泰囧》票房創紀錄地破12億元後,鄧飛見到了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他問王長田,光線傳媒賺了多少錢,王長田答3億。“我就說,那妳給我們捐贈100萬吧。他答應了。”在之前舉辦的“美麗童行慈善之夜”上,王長田已為大病醫保項目捐贈了近百萬。“我們準備在今年的年會再讓他捐。”鄧飛開玩笑說。

 跨界合作

 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促進司前司長王振耀曾高度評價鄧飛的免費午餐:“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規模的政府回應,這不僅是中國慈善史上絕無僅有的,就是歐美壹些國家也沒有。”壹個絕無僅有的成功,顯然不是透明、專業等詞匯可以簡單概括的,它其實更多得益於鄧飛的策略。

 如今,免費午餐已與鄧飛個人劃上了等號,而壹個幾乎被忽略的事實是,在免費午餐創辦之初,鄧飛曾聯系500名記者、22家媒體***同推動。身為記者,鄧飛了解媒體的力量。當全國各地的數十家媒體都集中報道壹個項目時,其知名度和影響力會瞬間爆炸開來。

 合作,在鄧飛後來成立的基金裏有更淋漓盡致的體現。而且,合作的對象已經跨越媒體,跨界合作成為主要方式。

 “2012年做兒童大病醫保時,開始發生變化。我的發起人由記者變成了總編輯。然後實現了跨界。”鄧飛說。在兒童大病醫保發起人名單上,既有《南都周刊》總編陳朝華、《華夏時報》總編水皮、《中國周刊》總編朱學東、《晶報》總編胡洪俠等媒體大佬,也有著名主持人張泉靈、邱啟明、趙普、華少,更有復地集團董事長張華、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萬事利集團總裁李建華等企業家。鄧飛還邀請了兩位著名學者擔任顧問,壹位是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許小年,壹位是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何兵。“我只是在他們邊上做點吆喝,站臺。”許小年說。

 這些來自各界的大佬在微博上的粉絲動輒百萬,乃至千萬,為鄧飛的公益基金提供了難以估量的免費宣傳。這壹點,鄧飛毫不諱言,“我們要聯合的就是優勢資源。”他認為,跨界合作是壹件***贏的事情。

 要什麽有什麽

 過去鄧飛利用微博和qq群傳播他的公益活動。現在則是微博和微信。“微博的社會面大,我所有的資源都來自於它。每次我要做什麽,壹聲請求,無數的人統統躥出來了。”在鄧飛眼中,微博就好比壹個人、財、物的海洋,在裏面打撈完資源之後,再在微信裏進行加工。由他發起成立的公益基金,都有專門的微信群。

 微博讓鄧飛感覺如魚得水,他做調查記者時無力改變的事情。在微博上卻可以推動。微博既是鄧飛結交各色人物的地方。也是他調集資源的地方。他就像個統帥,在微博這個中軍帳裏發出倡議。“捐款賬號在微博上壹公布,馬上就有人捐款;需要誌願者了,在微博上壹公布,馬上就有人響應。我很幸運,可以說要什麽有什麽!”他說。

 5月27日,鄧飛和李彥宏等人***同啟動“公益壹小時”活動。“公益壹小時”由百度和百度聯盟發起,活動期間,網民只需登錄百度首頁,搜索“公益壹小時”,點擊送祝福,百度聯盟與中國平安就會以網友的名義為大病醫保捐贈3。75元。壹小時內,超過58萬網民送出了祝福,百度和中國平安聯手捐贈近220萬元。去年,“公益壹小時”為免費午餐籌集到108萬元。

 在這之前。鄧飛早已玩轉“微博公益營銷”,壹些大企業紛紛找他合作。2012年年底,蘇寧易購開啟“壹愛到底”公益營銷:每轉發壹次,蘇寧捐贈壹元;每購買壹件電器,蘇寧也捐贈壹元。活動上不封頂。根據蘇寧易購和鄧飛簽訂的協議,該活動募集的部分善款將捐贈給鄧飛的四個基金。鄧飛信心滿滿地在微博上賣力高呼,“拼下1000萬轉發量!”最後,銷售商品達835。7萬件,微博轉發達63萬次,蘇寧易購向鄧飛捐贈200萬元,其中,微博打拐20萬元,免費午餐40萬元,大病醫保40萬元,讓候鳥飛100萬元。

 在微博和網絡的助力下,自2011年4月正式啟動至2013年6月底,免費午餐基金募款已超過5725萬元;自2012年7月正式啟動至2013年7月,鄉村兒童大病醫保公益基金募款已超過14457萬元。

 產業化

 4月20日,鄧飛走進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的校園,成為該校emba2013級新生,學費64萬元。他破例拿到了兩份獎學金。壹份是媒體人獎學金,壹份是院長獎學金,總***47萬元。另外仍需支付的17萬元,許小年資助了15萬,余下的2萬,鄧飛自己承擔。

 去中歐讀書,是許小年的建議,“鄧飛的團隊成員很年輕,幹勁都很足,但在管理經驗上還要有壹個積累的過程。他到中歐系統地學習壹下,對團隊的發展很有幫助。這也算是我間接地支持民間公益事業吧。”

 鄧飛明白,許小年是希望他能變得更加嚴謹、專業、規範。“讀書後,最大的感受是決策更加精準。以前做決策,靠的是想象力、天賦和直覺,現在更多的是靠數據、圖表和事實。”

 另外壹個改變是,他開始用經濟和商業的眼光,重新打量公益項目。目前,鄧飛正努力把針對鄉村兒童的四個公益項目整合為“鄉村兒童的公益聯盟—中國鄉村兒童聯合公益”,希望以聯合體形式統壹行動。為此,他委托杭州的通策集團開發壹個類似天涯的公益社區,將於8月26日正式對外發布。“公益社區是壹個集群。只有集群才能發展。這樣就能進壹步提升中國公益的產業化。我就是想把公益產業化。”

 在鄧飛的設計中,這個公益社區網站將超越傳統,更強調可視化。“打開網頁就是張地圖,地圖裏覆蓋著所有妳想要的信息,我要讓這些信息更加可視。”鄧飛描述稱。

 網站建好後,鄧飛發起成立的公益基金將成為首批進駐項目。然後,所有願意幫助鄉村兒童的人和資源都可以進來。

 “通過這個平臺,我就能逐步集合對鄉村兒童的所有支援,大家可以壹舉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對於中國6000萬留守兒童的未來,鄧飛表現得信心十足。

勇於嘗試的名人故事 篇7

 勇於嘗試的事例壹:鐘離意為民試藥

 漢光武帝時期,會稽爆發了壹場大瘟疫,幾天之內就死了壹萬多人。面對這種慘景,縣令鐘離意寢食不安,他不住地責備自己:"百姓遭難,我無法解救,還算什麽父母官!" 鐘離意不顧被感染的危險,壹家又壹家地去慰問病人和家屬,並下令用重金招募醫生研制新藥。幾天之後,新藥研制出來了,就是不敢馬上給病人喝,因為其中有幾味有毒的草藥,不知會不會帶來什麽副作用。這時鐘離意說:"這不是很簡單嗎?讓我來試就是了。"說完,不顧大家竭力阻擋,伸手奪過藥就喝了下去。他喝過之後,沒有中毒的跡象,於是藥就被分發了下去。很快,瘟疫被控制了,鐘離意緊皺的眉頭也舒展開了。

 勇於嘗試的事例二:

 林肯講述了自己幼年時的壹件事:"我的父親曾經以較低的價格買下了西雅圖的壹處農場,地上有很多石頭。母親建議把石頭搬走,但是父親說:“如果這些石頭可以搬走的話,那原來的農場主早就搬走了,他也就不會把地賣給我們了。這些石頭都是壹座座小山頭,與大山連著,哪裏搬得完呢?”有壹天,父親進城買馬去了,母親帶著我們在農場勞動。她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石頭搬走,好嗎?”於是我們就開始挖那壹塊塊石頭。不長的時間,我們就把石頭搬光了。因為它們並不像父親想像的那樣,是壹座座小山頭,而是壹塊塊孤零零的石塊。只要往下挖壹英尺,就可以把它們晃動的。"

 勇於嘗試的事例三:再試壹次,希望也許就在眼前

 1943年,美國的《黑人文摘》剛創刊時,前景並不被看好。雜誌的創辦人約翰遜為了擴大發行量,決定撰寫壹系列"假如我是黑人"的文章,請百人把自己擺在黑人的地位上,換壹個角度思考黑人的處境問題。他想,如果能請到羅斯福總統的夫人埃利諾來寫這樣壹篇文章,結果將會是非常有號召力的,不管是對雜誌的發行量還是對黑人問題來說都是如此。於是,他給總統夫人寫了壹封言辭非常懇切的信。羅斯福夫人回信說她太忙,沒有時間寫。但是約翰遜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又給她寫了壹封信,結果還是被回絕了。 以後,每隔半個月,約翰遜就會準時給總統夫人寫壹封信,言辭也更加懇切。

 後來,羅斯福夫人因公事來到約翰遜所在的芝加哥市,會在該市逗留兩天。約翰遜得到這個消息以後,立即給她發了壹份電報,請她在芝加哥期間抽空給《黑人文摘》寫篇文章。或許是他的誠心感動了羅斯福夫人吧,這壹次她沒有拒絕,她把自己的想法寫成文章寄給了《黑人文摘》。消息傳出後,全國都知道了。壹個月內,《黑人文摘》的銷售量就從2萬份激增到15萬份。

 勇於嘗試的事例四:勇於嘗試

 在烈日下,壹群饑渴的鱷魚陷身於水源快要斷絕的池塘中。面對這種情形,只有壹只小鱷魚起身離開了池塘,它嘗試著去尋找新的生存的綠洲。塘中之水愈來愈少,最強壯的鱷魚開始不斷地吞噬身邊的同類,茍且幸存的鱷魚看來是難逃被吞食的命運,然而卻不見有鱷魚離開。池塘似乎完全幹涸了,惟壹的大鱷魚也耐不住饑渴而死去了。然而,那只勇敢的小鱷魚呢,它經過多天的跋涉,幸運的它竟然沒死在半途中,而是在幹旱的大地上,找到了壹處水草豐美的綠洲。

 勇於嘗試的事例五:

 相傳番茄的老家在秘魯和墨西哥,原先是壹種生長在森林裏的野生漿果。當地人把它當作有毒的果子,稱之為"狼桃",只用來觀賞,無人敢食。據記載,當時英國有個名叫俄羅達拉裏的公爵雲南美洲遊歷,第壹次見到番茄,就被它艷麗的色彩所深深吸引,於是就把它帶回了英國,作為稀世珍品獻給他的情人伊麗莎白女王,以示對愛情的忠貞。此後,番茄便有了"愛情果"的美名。

 直到十八世紀,才有人冒險吃了番茄,從此知道了它的食用價值。相傳,有壹位法國畫家看到番茄如此誘人,便萌生了嘗嘗它到底是什麽滋味的念頭。於是他冒著中毒致死的危險,壯著膽子吃下了壹個,並穿好衣躺在床上等待"死神"的降臨,然而過了老半天也未感到身體有什麽不適,便索性接著再吃,只覺得有壹種酸甜的味道,身體依舊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