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制造商,它成立於1968年,具有35年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壹個微處理器。這壹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
2002年2月,英特爾被美國《財富》周刊評選為全球十大“最受推崇的公司”之壹, 名列第九。2002年接近尾聲,美國《財富》雜誌根據各公司在2002年度業務的表現、員工水平、管理質量、公司投資價值等六大準則排出了“2002年度最佳公司”。在這壹排行榜上,英特爾公司榮登全球榜首。同時,在“2002全球最佳雇主”排行榜上,英特爾公司名列第28位。
2003年5月,《哈佛商業周刊·中文版》公布“2002年度中國最佳雇主”名單,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名列第八。這是由全球著名人力資源公司HewittGlobalHRConsultingFirm*和《哈佛商業周刊·中文版》通過壹項聯合舉辦的企業內部員工調查結果評選出來的。2002年,英特爾公司的收入為268億美元,凈收入為31億美元。2003年7月18日,英特爾公司成立35周年。英特爾公司首席執行官貝瑞特博士回顧說:“35年來,我們不懈地追求優秀與完美,這為我們能夠不斷推出創新理念並保持創新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得英特爾能在全球競爭最為激烈的行業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我們的努力讓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還將繼續改變世界的未來,這也正是我們今天值得慶祝的。”
英特爾為全球日益發展的計算機工業提供建築模塊,包括微處理器、芯片組、板卡、系統及軟件等。這些產品為標準計算機架構的組成部分。業界利用這些產品為最終用戶設計制造出先進的計算機。今天,互聯網的日益發展不僅正在改變商業運作的模式,而且也改變著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方式,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作為全球信息產業的領導公司之壹,英特爾公司致力於在客戶機、服務器、網絡通訊、互聯網解決方案和互聯網服務方面為日益興起的全球互聯網經濟提供建築模塊。
英特爾在中國的機構英特爾在中國(大陸)設有13個代表處,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重慶、沈陽、濟南、福州、南京、西安、哈爾濱、武漢。公司的亞太區總部在香港特別行政區。英特爾在中國亦設有研究中心,即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由4個不同研究中心組成,於2000年10月宣布成立。該中國實驗室主要針對計算機的未來應用和產品的開發進行研究,旨在促進中國采用先進技術方面的進程,從而進壹步推動國內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此外,英特爾中國實驗室還負責協調該實驗室與英特爾全球其他實驗室的研究協作,以及資助國內高校和研究機構的研究項目的開發工作。英特爾公司全球副總裁兼首席技術官帕特·基辛格直接領導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的工作。
英特爾在中國的使命英特爾公司在中國的業務重點與其全球業務重點相壹致,即成為全球互聯網經濟的構造模塊的傑出供應商。除此之外,英特爾始終致力於成為推動中國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石。在中國,這壹戰略可從英特爾在中國的壹系列活動中得到反映:*技術啟動:英特爾在中國設有英特爾中國實驗室,由4個不同研究領域的實驗室組成。如英特爾中國實驗室,隸屬於英特爾微處理器研究實驗室,主要研究面向微處理器和平臺架構的相關工作,推動英特爾處理器架構(IA)技術在業界的領導地位。
具體研究領域包括音頻/視頻信號處理和基於PC的相關應用,以及可以推動未來微結構和下壹代處理器設計的高級編譯技術和運行時刻系統研究。另外還有英特爾中國軟件實驗室、英特爾架構開發實驗室、英特爾互聯網交換架構實驗室、英特爾無線技術開發中心。除此之外,英特爾還與國內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如中國科學院計算所*針對IA-64位編譯器進行了***同研究開發,並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2002年10月,英特爾公司宣布在深圳成立英特爾亞太區應用設計中心(ADC)。該中心面向中國計算和通信行業的OEM與ODM廠商,旨在滿足他們對世界壹流設計與校驗服務的需求,並幫助他們為客戶開發更出色的產品英特爾亞太地區應用設計中心(深圳)將為亞太區包括深圳和中國其它地區的客戶就近提供先進的產品開發和技術支持服務,以協助亞太地區及中國的客戶強化其在全球的競爭實力,並且促進這些客戶相互間的合作。英特爾還通過戰略投資事業部(IntelCapital)在中國進行IT技術方面的投資,以促進中國型技術,如無線通訊技術等方面的發展,從而促進全球互聯網經濟的發展。
迄今為止,英特爾的戰略投資事業部已向亞太地區進行風險投資近6億美元,其中在中國的投資近30家。*技術生產與制造:今天,英特爾在上海設有投資5億美元的芯片測試和封裝的工廠,為快閃存儲器、I845芯片組和奔騰4處理器提供基於0.13微米工藝的世界壹流的封裝與測試,並為全球提供最高性能處理器產品;同時,也培養了大批的國內掌握世界壹流芯片生產制造技術的知識工人。*市場教育及應用普及:英特爾公司始終把協助推動中國計算機工業和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作為公司在中國的首要策略。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從2000年開始贊助ISEF中國區聯系賽事。這壹賽事被稱為“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與創新大賽”,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辦。2001年,中國派出16名學生參加在美國加州矽谷舉行的第52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贏得了17項大獎,包括獎品、獎金及獎學金***計87000美元。2002年,英特爾ISEF在中國區的聯系賽事在各地***吸引了1500萬名中學生參加,其中有21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將被選派赴美參加5月在肯塔基州舉辦的第53屆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2000年7月,英特爾未來教育項目在中國啟動。
經過壹年的時間,到2002年底,擬在中國***培訓教師達100,000名,該項目已經在全國的18個省市展開,北京市、長春市、重慶市、甘肅省、海南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江蘇省、上海市、陜西省、天津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浙江省、淄博市開展實施了,得到中國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肯定,更獲得各地教委和參加培訓的老師的熱烈歡迎。另外,為了更好地普及電腦教育,英特爾自1997年開始與國內電腦廠商合作,在全國16個城市開設了“英特爾電腦小博士工作室“,分別分布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天津、西安、沈陽、青島、溫州、杭州、濟南、西藏、哈爾濱、無錫、南京,***培訓家庭130萬人次。*廣泛的業界合作:英特爾自1985年進入中國以來,便將“與中國信息產業***同成長”視為己任。與國內OEM廠商、獨立軟件開發商、通訊設備制造商、解決方案供應商和無線通信廠商進行了密切廣泛的合作。自2000年至今,英特爾每年在中國召開春秋兩季的“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IntelDeveloperForum),與國內業界及時分享信息技術發展的趨勢。2003年3月12日,英特爾在中國與全球同步推出了英特爾?迅馳?移動計算技術,它為移動計算的筆記本電腦用戶提供了史無前例的、完全擺脫線纜束縛的“無線自由”的集計算和通訊之融合的體驗。
INTEL微處理器的裏程碑
1971 年: 4004 微處理器
4004 處理器是英特爾的第壹款微處理器。這壹突破性的重大發明不僅成為 Busicom 計算器強勁的動力之源,更打開了讓機器設備象個人電腦壹樣可嵌入智能的未來之路。
1972 年: 8008 微處理器
8008 處理器擁有相當於 4004 處理器兩倍的處理能力。《無線電電子學》 雜誌 1974 年的壹篇文章曾提及壹種采用了 8008 處理器的設備 Mark-8,它是首批為家用目的而制造的電腦之壹——不過按照今天的標準,Mark-8 既難於制造組裝,又不容易維護操作。
1974 年: 8080 微處理器
世界上第壹臺個人電腦 Altair 采用了 8080 處理器作為大腦——據稱 “Altair” 出自電視劇 《星際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業號飛船的目標地之壹。電腦愛好者們花 395 美元就能購買壹臺 Altair。僅短短幾個月時間,這種電腦就銷售出了好幾萬臺,創下歷史上首次個人電腦延期交貨的紀錄
1978 年: 8086-8088 微處理器
英特爾與 IBM 新個人電腦部門所進行的壹次關鍵交易使 8088 處理器成為了 IBM 新型主打產品 IBM PC 的大腦。8088 的大獲成功使英特爾步入全球企業 500 強的行列,並被 《財富》 雜誌評為“70 年代最成功企業”之壹。
1982 年: 286 微處理器
英特爾 286 最初的名稱為 80286,是英特爾第壹款能夠運行所有為其前代產品編寫的軟件的處理器。這種強大的軟件兼容性亦成為英特爾微處理器家族的重要特點之壹。在該產品發布後的 6 年裏,全世界***生產了大約 1500 萬臺采用 286 處理器的個人電腦。
1985 年: 英特爾386? 微處理器
英特爾386? 微處理器擁有 275,000 個晶體管,是早期 4004 處理器的 100 多倍。該處理器是壹款 32 位芯片,具有多任務處理能力,也就是說它可以同時運行多種程序。
1989 年: 英特爾486? DX CPU 微處理器
英特爾486? 處理器從真正意義上表明用戶從依靠輸入命令運行電腦的年代進入了只需點擊即可操作的全新時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的技術史學家 David K. Allison 回憶說,“我第壹次擁有這樣壹臺彩色顯示電腦,並如此之快地在桌面進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爾486? 處理器首次增加了壹個內置的數學協處理器,將復雜的數學功能從中央處理器中分離出來,從而大幅度提高了計算速度。
1993 年: 英特爾? 奔騰?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處理器能夠讓電腦更加輕松地整合 “真實世界” 中的數據(如講話、聲音、筆跡和圖片)。通過漫畫和電視脫口秀節目宣傳的英特爾? 奔騰? 處理器,壹經推出即迅速成為壹個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
1995 年: 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
於 1995 年秋季發布的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設計用於支持 32 位服務器和工作站應用,以及高速的電腦輔助設計、機械工程和科學計算等。每壹枚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在封裝時都加入了壹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級高速緩存存儲芯片。強大的英特爾? 高能奔騰? 處理器擁有多達 550 萬個晶體管。
1997 年: 英特爾? 奔騰? II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 處理器擁有 750 萬個晶體管,並采用了英特爾? MMX? 技術,專門設計用於高效處理視頻、音頻和圖形數據。該產品采用了創新的單邊接觸卡盒(S.E.C)封裝,並整合了壹枚高速緩存存儲芯片。有了這壹芯片,個人電腦用戶就可以通過互聯網捕捉、編輯並與朋友和家人***享數字圖片;還可以對家庭電影進行編輯和添加文本、音樂或情景過渡;甚至可以使用視頻電話通過標準的電話線向互聯網發送視頻。
1998 年: 英特爾? 奔騰? II 至強?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 至強? 處理器設計用於滿足中高端服務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爾為特定市場提供專屬處理器產品的戰略,英特爾? 奔騰? II 至強? 處理器所擁有的技術創新專門設計用於工作站和服務器執行所需的商業應用,如互聯網服務、企業數據存儲、數字內容創作以及電子和機械設計自動化等。基於該處理器的計算機系統可配置四或八枚處理器甚至更多。
1999 年: 英特爾? 賽揚? 處理器
作為英特爾面向具體市場開發產品這壹戰略的繼續,英特爾? 賽揚? 處理器設計用於經濟型的個人電腦市場。該處理器為消費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價比,並為遊戲和教育軟件等應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 年: 英特爾? 奔騰? III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I 處理器的 70 條創新指令——因特網數據流單指令序列擴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顯增強了處理高級圖像、3D、音頻流、視頻和語音識別等應用所需的性能。該產品設計用於大幅提升互聯網體驗,讓用戶得以瀏覽逼真的網上博物館和商店,並下載高品質的視頻等。該處理器集成了 950 萬個晶體管,並采用了 0.25 微米技術。
1999 年: 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在英特爾面向工作站和服務器市場的產品基礎上進行了擴展,提供額外的性能以支持電子商務應用及高端商業計算。該處理器整合了英特爾? 奔騰? III 處理器所擁有的 70 條 SIMD 指令,使得多媒體和視頻流應用的性能顯著增強。並且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所擁有的先進的高速緩存技術加速了信息從系統總線到處理器的傳輸,使性能獲得了大幅提升。該處理器設計用於多處理器配置的系統。
2000 年: 英特爾? 奔騰? 4 處理器
基於英特爾? 奔騰? 4 處理器的個人電腦用戶可以創作專業品質的電影;通過互聯網發送像電視壹樣的視頻;使用實時視頻語音工具進行交流;實時渲染 3D 圖形;為 MP3 播放器快速編碼音樂;在與互聯網進行連接的狀態下同時運行多個多媒體應用。該處理器最初推出時就擁有 4200 萬個晶體管和僅為 0.18 微米的電路線。 英特爾首款微處理器 4004 的運行速率為 108KHz,而現今的英特爾? 奔騰? 4 處理器的初速率已經達到了 1.5GHz,如果汽車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話,那麽從舊金山開車到紐約只需要 13 秒。
2001 年: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的應用目標是那些即將出現的高性能和中端雙路工作站、以及雙路和多路配置的服務器。該平臺為客戶提供了壹種兼具高性能和低價格優勢的全新操作系統和應用選擇。與基於英特爾? 奔騰? III 至強? 處理器的系統相比,采用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的工作站根據應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預計可提升 30% 到 90% 左右。該處理器基於英特爾? NetBurst? 架構,設計用於為視頻和音頻應用、高級互聯網技術及復雜 3D 圖形提供所需要的計算動力。
2001 年: 英特爾? 安騰? 處理器
英特爾? 安騰? 處理器是英特爾推出的 64 位處理器家族中的首款產品。 該處理器是在基於英特爾顯式並行指令計算(EPIC)設計技術的全新架構之基礎上開發制造的,設計用於高端、企業級服務器和工作站。該處理器能夠為要求最苛刻的企業和高性能計算應用(包括電子商務安全交易、大型數據庫、計算機輔助的機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學和工程計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 年: 英特爾? 安騰? 2 處理器
英特爾? 安騰? 2 處理器是安騰處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員,同樣是壹款企業用處理器。該處理器家族為數據密集程度最高、業務最關鍵和技術要求最高的計算應用提供英特爾? 架構的出色性能及規模經濟等優勢。該處理器能為數據庫、計算機輔助工程、網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領先的性能。
2003 年: 英特爾? 奔騰? M 處理器
英特爾? 奔騰? M 處理器,英特爾? 855 芯片組家族以及英特爾? PRO/無線 2100 網卡是英特爾? 迅馳? 移動計算技術的三大組成部分。英特爾? 迅馳? 移動計算技術專門設計用於便攜式計算,具有內建的無線局域網能力和突破性的創新移動性能。該處理器支持更耐久的電池使用時間,以及更輕更薄的筆記本電腦造形。
微軟
微軟
微軟公司是世界PC機軟件開發的先導,比爾·蓋茨是它的核心。微軟公司1981年為IBM-PC機開發的操作系統軟件MS-DOS曾用在數以億計的IBM-PC機及其兼容機上。但隨著微軟公司的日益壯大,Microsoft與IBM已在許多方面成為競爭對手。1991年,IBM公司和蘋果公司解除了與微軟公司的合作關系,但IBM與微軟的合作關系從未間斷過,兩個公司保持著既競爭又合作的復雜關系。微軟公司的產品包括文件系統軟件(MS-DOS和Xenix)、操作環境軟件(窗口系統Windows系列)、應用軟件MS-Office等、多媒體及計算機遊戲、有關計算機的書籍以及CDROM產品。1992年,公司買進Fox公司,邁進了數據庫軟件市場。
1975年,19歲的比爾·蓋茨從哈佛大學退學,和他的高中校友保羅·艾倫壹起賣BASIC語言程序編寫本。當蓋茨還在哈佛大學讀書時,他們曾為MITS公司的Altair編制語言。後來,蓋茨和艾倫搬到阿爾伯克基,並在當地壹家旅館房間裏創建了微軟公司。1979年,MITS公司關閉,微軟公司以修改BASIC程序為主要業務繼續發展。
1977年,微軟公司搬到西雅圖的貝爾維尤(雷德蒙德),在那裏開發PC機編程軟件。1980年,IBM公司選中微軟公司為其新PC機編寫關鍵的操作系統軟件,這是公司發展中的壹個重大轉折點。由於時間緊迫,程序復雜,微軟公司以5萬美元的價格從西雅圖的壹位程序編制者帕特森手中買下了壹個操作系統的使用權,再把它改寫為磁盤操作系統軟件(MS-DOS)。公司目前在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辦公室,全世界雇員人數接近44,000人。
IBM-PC機的普及使MS-DOS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為其他PC制造者都希望與IBM兼容。MS-DOS在很多家公司被特許使用,因此80年代,它成了PC機的標準操作系統。到1984年,微軟公司的銷售額超過1億美元。隨後,微軟公司繼續為IBM、蘋果公司以及無線電器材公司的計算機開發軟件,但在91年後,由於利益的沖突,IBM、蘋果公司已經與Microsoft反目。1983年,保羅·艾倫患霍奇金氏病離開微軟公司,後來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艾倫擁有微軟公司15%的股份,至今仍列席董事會。1986年,公司轉為公營。蓋茨保留公司45%的股權,這使其成為1987年PC產業中的第壹位億萬富翁。1996年,他的個人資產總值已超過180億美元。1997年,則達到了340億美元,98年超過了500億大關,成為理所當然的全球首富。
微軟的拳頭產品Windows98/NT/2000/Me/XP/Server2003成功地占有了從PC機到商用工作站甚至服務器的廣闊市場,為微軟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公司在Internet軟件方面也是後來居上,搶占了大量的市場份額。在IT軟件行業流傳著這樣壹句告戒:“永遠不要去做微軟想做的事情”。可見,微軟的巨大潛力已經滲透到了軟件界的方方面面,簡直是無孔不入,而且是所向披靡。微軟的巨大影響已經對軟件同行構成了極大的壓力,也把自己推上了反壟斷法的被告位置。連多年來可靠的合作夥伴Intel也與之反目,對薄公堂。2001年9月,鑒於經濟低迷,美國政府有意重振美國信息產業,拒絕拆分微軟。至此,訴微軟反壟斷法案告壹段落。
微軟的組織結構支持公司包括以下核心業務組:
個人服務組(PSG):由集團副總裁 Bob Muglia 領導, 致力於為個人用戶和商業用戶提供更容易的在線連接,並且為各種各樣的設備提供軟件服務。PSG 包含了微軟的個人.NET倡議、服務平臺部、移 動組、MSN的互聯網訪問服務、用戶設備組以及用戶界面平臺部。
MSN 和個人服務業務組:由副總裁Yusuf Mehdi 領導,負責網絡程序開發、業務發展以及MSN和微軟其它服務世界範圍內的市場和銷售,包括:MSN eShop, MSN Carpoint, MSN HomeAdvisor, the MSNBC venture, Slate 和 MSNTV平臺組,由集團副總裁Jim Allchin 領導,負責在各個方面不斷對Windows平臺做出改進 –例如把存儲、通訊、消息通知、***享圖象及聽音樂等變為Windows經歷的自然擴展。此外,本組包括.NET企業服務器組、開發工具部和Windows數字媒體部。
辦公和商務服務組:由集團副總裁Jeff Raikes 領導,負責開發提高生產力和商業流程的應用和服務。工作包括將功能完善且性能強大的Microsoft Office逐步演化為以服務於基礎的產品。除Office部門之外,商用工具部門,包括bCentral和Great Plains的商用應用程序部門都將屬於該部門。
全球銷售、市場和服務組:由集團副總裁Orlando Ayala 領導,集成了微軟的銷售和服務夥伴,以滿足世界範圍內微軟用戶的需要。這些用戶包括:企業用戶、中小型組織、教育機構、程序開發人員和個人用戶。此外,本組包括微軟產品支持服務、網絡解決方案組、企業夥伴組、市場營銷組織和微軟全球三大地區的業務組織。
微軟研究院 (MSR):由資深副總裁Rick Rashid 領導,負責對今天或明天的計算課題提出創造性的建議和解決方案,使計算機變得更加易於使用。同時負責為下壹代的硬件產品設計軟件,改進軟件設計流程和研究計算機科學的數學基礎。關於MSR更詳細的信息可參見 Microsoft Research Web page。
運營組:由總裁和首席運營官Rick Belluzzo 領導,負責管理商業運作和全部的商業計劃。包括公司的財政、行政管理、人力資源和信息技術部門。
微軟公司(NASDAQ:MSFT, HKEx: 4338) 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件提供商,總部設在華盛頓州的雷德蒙市(Redmond,大西雅圖的市郊)。公司於1975年由比爾·蓋茨和保羅·艾倫成立。公司最初以“Micro-soft”的名稱(意思為“微型軟件”)發展和銷售BASIC解釋器。最初的總部是新墨西哥州的阿爾伯克基。史蒂夫·巴爾默(Steve Ballmer)是現在的首席執行官。
使得微軟如此令人矚目的原因有以下壹些:
它是全球最大的電腦軟件公司
在經濟學,它是壹個驚人的網絡外部性的例子
它在操作系統和辦公軟件方面扮演著事實上的壟斷者地位
它使得它的創立者躋身於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列;特別是掌門人比爾·蓋茨多年來位居世界首富
任何公開買賣公司中,它有最大的公司市值
多年來它官司不斷,和業界其他公司的明爭暗鬥已經成為IT文化的壹部分。
微軟的產品
微軟生產的軟件產品包括了很多的種類:
Windows - 稱為「視窗」的圖形操作系統;它有很多版本。目前桌上版最新版本是Windows XP,服務器最新版本是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幾乎預裝在所有的IBM兼容的個人電腦上。請參看Microsoft Windows的歷史獲取更多詳細資料。
MS-DOS - 微軟公司的早期產品,它是壹個命令行界面。早期的Windows版本要在MS-DOS下運行,但是到了Windows NT以及以後的產品已經可以脫離MS-DOS運行了,但基於用戶因軟硬件在 Windows NT 不能正常運作,微軟同時間繼續推出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在MS-DOS下運行的過渡產品。
Microsoft Office - 它是微軟公司的辦公軟件套件,根據版本不同可能包括Word(文字處理)、Excel(試算表)、Access(桌面數據庫)、PowerPoint(幻燈片制作)、Outlook(個人郵件和日程管理)、Project(項目管理)和Publisher(電子排版)等軟件。微軟也為Apple Macintosh生產使用於蘋果電腦的版本。
Internet Explorer - 它是微軟的網頁瀏覽器。它是目前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壹種瀏覽器,從Windows 95開始,被設置為微軟各版本的Windows的默認瀏覽器。它在Apple Macintosh上也可以使用。微軟投資了四億美元來把這種瀏覽器預裝在蘋果機上。
Microsoft FrontPage - 它是壹款所見即所得的網頁編輯軟件。
Windows Media Player - 它是壹個用於播放音頻和視頻的程序。
微軟也生產壹系列參考產品,例如百科全書和地圖冊,使用Encarta的名稱。
微軟還開發用於應用系統開發的集成開發環境,命名為Microsoft Visual Studio。目前已發布用於.NET環境編程的相應開發工具Visual Studio .NET。
遊戲
帝國時代 (Age of Empires)
微軟模擬飛行 (Microsoft Flight Simulator)
微軟模擬火車
微軟模擬貨車
Halo(Halo)
halo2(Halo2)
註:《光環》為Microsoft旗下工作室開發.
「生態體系」
微軟公司試圖在其產品周圍建立“生態體系”,以為其產品以及品牌增值。
網絡產品
1990年代中期,微軟開始將其產品線擴張到計算機網絡領域。微軟在1995年8月24日推出了在線服務MSN(Microsoft Network,微軟網絡)。MSN是美國在線的直接競爭對手,也是微軟其他網絡產品的主打品牌。
1996年,微軟以及美國的廣播業巨擎NBC(國家廣播公司)聯合創立了MSNBC,壹個綜合性的24小時新聞頻道以及在線新聞服務供應商。
1997年末,微軟收購了Hotmail,最早以及最受歡迎的webmail服務商。Hotmail被重新命名為MSN Hotmail,並成為.NET Passport,壹個綜合登入服務系統的平臺。
MSN Messenger是壹個即時信息客戶程序,由微軟在1999年推出,是美國在線的AOL Instant Messager(AIM)及ICQ的主要競爭對手。
培訓
微軟創立了多所培訓中心,旨在訓練出壹批低成本、只精通微軟產品的雇員。最著名的就是MCSE考核(全稱“微軟認證系統工程師”)。雖然MCSE確實認證對微軟產品的熟悉程度,它卻並不是壹個工程師的考核。壹些苛刻的評論人員將MCSE稱作“必須咨詢那些有經驗的人”(“Must Consult Someone Experienced”)。
硬件產品
雖然微軟總體上是壹家軟件公司,它也生產壹些電腦硬件產品,通常用來支援其特殊的軟件商品策略:
早期的壹個例子是微軟鼠標,用來鼓勵更多用戶使用微軟操作系統的圖形用戶界面(GUI)。由於使用GUI而不用到鼠標是很罕見的,因此鼠標的流行會幫助更多用戶使用Windows。微軟確立了IntelliMouse(中鍵帶滾輪的鼠標)鼠標標準,新增的滾輪方便了用戶在瀏覽網頁時上下翻頁。
微軟還售賣遊戲桿等遊戲硬件產品。
公司還購買了互聯網設備公司WebTV,以支援其MSN互聯網服務。
2001年公司推出的Xbox遊戲機標誌著公司開始進入價值上百億美元的遊戲終端市場,這個市場之前壹直由索尼公司(Sony)和任天堂(Nintendo)兩家公司主導。
微軟歷史
微軟公司創立於1975年,公司創立初期以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