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各地都有小炒羊肉,尤其是黃渠橋,獨具特色,遠近聞名。這個小鎮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餐館,以炒羊肉為主。家喻戶曉的黃渠橋爆炒羊肉,香了近百年。據《平羅食記》記載,民國時期,黃渠橋金寶州中興酒樓、周幹臣壹順居酒樓都有羔羊出售。
正宗黃渠橋羊肉獨壹無二。黃渠橋炒羊肉的選料、用料都很有講究。關於羔羊的選擇,平羅名廚王建國大師指出,重7。壹般選擇5 kg到10 kg。羊羔太小,嫩而無味;羊肉太大,肉又老又嫩。黃渠橋羊肉的烹飪以“爆”為主,采用“燉”和“燜”兩種方法。煸炒大火,讓風味融入肉裏,使菜肴鮮嫩可口,風味十足,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味。
方法如下:首先將羊肉切成3厘米左右的方塊,用清水浸泡兩個小時,將炒勺放在火上,倒入適量亞麻籽油,加熱,放入肉塊翻炒八分鐘,然後在羊肉呈棕紅色時加入粉條、適量蔥、蒜、鹽、花椒水、醬油、姜片、花椒片和香醋,再翻炒數次。這道菜的特點是:色、香、味、形俱佳,肥而不膩,色澤棕紅,肉嫩香。煮熟的優質羊肉既有雞肉的清香,又有兔肉的柔軟。另壹個傳說是,黃渠橋附近的壹口井水PH值偏堿性,在黃渠橋吃飯的外地人壹般都不習慣他們的開水,除非泡茶,否則味道很澀。但就是這種水,成就了黃渠橋的羔羊。黃渠橋的羊肉切好後,需要在這個水裏冷浸壹下,去掉血水。泡過的羊肉不僅無味,而且鮮嫩。
黃渠橋以爆炒羊肉聞名,聞名天下。創造黃渠橋羊肉的馬已經去世,他的手藝傳給了他的兒子。從1996到1998,黃渠橋幾乎所有的街道都在做羊肉生意,店鋪超過100家。到現在只有30多個。靖遠生產羊肉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吳家川巖畫中就有大角羊和無角羊的形象。據《康熙靖遠魏徵》記載,“唐代古惠州貢品有解、氈、羊、裘等特產”。從古至今,羊肉壹直是靖遠人推崇的美味。
靖遠羊肉是壹種獨特的地方風味食品。其特點是獨特的灘羊品種、獨特的生長環境、獨特的加工方法和獨特的藥膳滋補價值。靖遠縣屬於黃河影響流域,黃河流徑154公裏,造就了獨特的氣候環境。吳山、哈斯山、雲臺山水生植物豐富,氣候涼爽。有柴胡、麻黃、蒲公英、黃芩、桔梗、薄荷、甘草等幾十種草藥。山上到處都是水和豐富的礦物質。羔羊在陽光下吃草藥,晚上喝礦泉,從而改變了羊肉的細胞構成,造就了肉嫩味美的靖遠羊肉。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授予“靖遠羊肉”。
靖遠羊肉以其獨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五大類20多個系列產品。主要烹飪方法有炒、蒸、煮、烤、燉等,調料30多種,藥材10多種。具有溫中益氣、健胃益腎的功效,走出了靖遠,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的壹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