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轉讓 - 白手起家成功故事

白手起家成功故事

  1

倫敦糖業經紀商說,郭鶴年對糖的買賣真是樂此不疲,不論是賤買貴賣,或從中抽傭,他總能賺取大筆的利潤。

1957年,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獨立,過去被英國商人占領的市場,出現了不少真空。郭鶴年敏銳地捕捉到這個機會,立刻從英國返回故鄉。

隨後的20年,的確是馬來西亞經濟史上的壹個黃金年代。除了郭鶴年,馬來西亞其他著名的富豪也大多是在這段時期發家的,如樹膠大王李萊生、摩托大王駱文秀、雲頂賭場主人林梧桐、銀行業大亨鄭鴻生等。

獨立前,馬來西亞的食糖供應壹向依靠進口。50年代末,曾有壹位日本朋友邀請郭鶴年合作,在馬來西亞投資煉糖業,雖然郭鶴年沒有立刻答應,但這個提議觸動了他。之後,他花了整整兩年時間對煉糖業進行了全面考察,加上之前在英國獲得的糖業期貨知識,郭鶴年做出了壹個重大決定:把郭氏兄弟公司的資金全部投入到煉糖業。這種孤註壹擲的投資是很冒險的,但郭鶴年做了充分的準備,說服整個家族同意了這個計劃。

很快,郭家與馬來西亞聯邦土地發展局合作,設立了馬來西亞第壹家煉糖廠。通過這次大規模的投資,郭氏兄弟公司開始擺脫傳統的家族生意,向大企業進軍。煉糖廠成立之後,郭家的食糖貿易突破了東南亞地區,郭鶴年逐漸成為全球糖業市場中壹個舉足輕重的角色。

到了1962年,郭鶴年的糖業生意遇到了壹次嚴峻挑戰。這壹年,馬來西亞市場上的白糖供應量突然劇增,這些糖來自中國,價格比郭鶴年的更便宜。原來,當時“亞洲糖王”印尼黃仲涵家族的產業剛剛被印尼 *** 接管沒收,壹些銷售商找到了來自中國大陸的貨源。這讓郭鶴年有些措手不及。不過,他很快找到了應對方法。不久,馬來西亞市場上出現了比中國糖更便宜的印度糖,這是郭鶴年的商船從印度運來的。很快,印度糖便以更低廉的價格奪回了失去的陣地。經此壹役,郭鶴年順理成章地成為新壹代“亞洲糖王”。

然而,這場貿易戰讓郭鶴年意識到,馬來西亞雖有煉糖廠,但沒有原糖,糖的價格仍然受外國商家控制,要想在糖業上進壹步發展,必須自己生產原糖。於是,1968年,郭鶴年又與 *** 合作,成立了玻璃市種植有限公司,把馬來西亞最北端的荒蕪小州玻璃市開墾成大規模的蔗園。

這個時期,郭鶴年在倫敦以及紐約的白糖期貨買賣中非常活躍,當時有媒體這樣評論:郭鶴年在倫敦和紐約的糖市買賣活動中很有技巧,這為他帶來不少私人財富。倫敦糖業經紀商說,郭鶴年不愧為亞洲糖王,他對糖的買賣真是樂此不疲,不論是賤買貴賣,或從中抽傭,他總能賺取大筆的利潤。

在20世紀70年代的鼎盛時期,郭家每年控制的食糖總量達150萬噸左右,約占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糖業市場的80%、全球糖業市場的10%.

  2

10年前,壹家取名為“壹加壹”的制衣店在廣州悄然誕生,老板是20歲的陳展鴻。

10年後,“壹加壹”由壹家庭制衣作坊發展成為時裝設計公司,進而組建“壹加壹”實業有限公司,沒有本錢的創業,10年間,陳展鴻由壹個個體戶變成了擁有20多家企業的大老板,資產達幾千萬元,每年僅出口服裝就創匯1500萬美元左右。

發展如此迅速顯赫,除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高超的操縱市場的技巧亦不可低估。

“壹加壹”的產業包括服裝、電器、鞋類、餐飲等,但服裝是大頭,服裝收入占總收入的80%。而服裝款式,面料的更新是以季計、月計,如何在迅捷的交替中把準市場的脈搏是至關重要的。陳展鴻說,他采用的是“排炮戰術”,即每設計出壹種新穎服裝,必是放壹排“排頭炮”投放到市場檢測壹下市場的需求情況,再根據第壹排炮的轟動效果,決定第二批、第三批的投放量。

“壹加壹”的過人之處還在於有節制地“轟擊”市場,每種新產品投放到市場總留有余地,決不“轟”得過火,適可而止。陳展鴻的想法是顧客買東西就跟吃飯壹樣,某種東西壹下子吃得太飽,就會對這種東西膩味,再也提不起它的興趣。

壹種產品是壹次性的,但商標則是長期的。沒有本錢的創業,如果對“壹加壹”商標”膩味”了,以後的市場則難以開啟,所以“壹加壹”在每壹種新產品最暢銷時,下壹個新品種又成熟了,這樣,就可以不停地以“快”和“新”輪番轟炸市場。

為保證“壹加壹”產品的“快”和“新”的特色,陳展鴻十分註重資訊,並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把資訊變成產品,搶占服裝“新潮頭”。目前,“壹加壹”僅西裝的款式就有20種之多。沒有本錢的創業,靠“快”和“新”還不能在市場穩操勝券。市場的真正主宰是顧客,只有贏得顧客,才能贏得市場,才能保證“轟”得有力。

於是,“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終身保修”的辦法。出國訪問的、結婚的和壹些身材特殊的顧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訂做合體的高檔西服。凡是在“壹加壹”又推出“量身定做”和“終身保修”的辦法。出國訪問的、結婚的和壹些身材特殊的顧客,可以到“壹加壹”量身訂做合體的高檔西服。凡是在“壹加壹”購置西服,還可以“終身保修”身材發胖的、不合身的西服還可以拿來修改到合身。這招“壹加壹”專營西服的服裝店由壹間擴充套件到了七間,還滿足不了需要。

  3

他是壹個失敗者、說謊的人、商場上的逃兵,沒有人把他放在眼內,因為他根本沒有與人爭勝的條件。那麽,蘇巨集達如何出人頭地。沒有本錢的創業,在成功的大道上遙遙領先,使公司每年賺取的利潤超過50萬元呢?蘇巨集達算不上年少有為,他35歲時,仍是工廠的壹名雜工,每月收入僅可維持壹家三口的生活,還需要妻子替人家做些零散的縫紉工作,幫補家計。35歲,是巨集達生命的轉折點,壹天,他經過住家附近的地產經紀公司,發覺裏面的職員在打瞌睡。雖然那時樓宇買賣情況熱鬧,偏偏就只有那個地產公司壹片冷清,門口張貼的樓宇資料也是寥寥可數,還附出公司的頂讓訊息。巨集達突然靈機壹動,認為這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雖然他沒有足夠的金錢搞壹些小生意,但嶽母頗有積蓄,他決定跟她好好商量。開始經營業務的時候,他把顧客介紹費降至最低,只抽取其半成傭金。

另外,他采取“死纏爛打”的政策,不怕浪費唇舌,不斷為上門的客戶介紹適合他們的房子,不到最後壹刻 ——對方終於找到自己理想的房子,他決不輕易放棄。很多顧客前來地產公司想購買房屋,其實心中也沒有什麽主意,如果推銷者懂得抓住他們的心理弱點,誠心誠意為他們服務,顧客自然會壹切依賴妳,不願再跑到別家地產公司選購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