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喝開水對皮膚有沒有好處
亞太國際功能水協作組織專家委員專家提示: ■我國成年人要維持正常健康的新陳代謝,平均每日應補充2升左右的水,大約為7~8杯水(其中包括從飲食中補充的水分)。要養成定時飲水的習慣,不要等渴了再去喝水,因為這時候機體已經缺水。 ■喝水要講究時間和方法,每天早、中、晚都要喝上1~2杯水,慢慢喝、細細品,就能從中感覺到有壹股微微的甘甜,而且小便清長,大便通潤,神清氣爽。 我們常說人可三天不吃飯,但不可壹日不喝水。在平時有個頭疼腦熱到醫院看病,末了大夫除了要妳按時服藥之外,壹定會叮囑妳好好休息,要多喝些水。這不僅是因為藥物只有溶解在水裏才能被人體吸收,而且水本身就有鎮靜、清熱、排毒的作用。我國宋代詩人陸遊在顛簸流浪中活了80多歲,曾寫下詩句:“九轉還丹太多事,服水可以追神仙。”在他看來要健康長壽飲水比煉丹還要好。 從飲水與健康的角度來講,目前主流科學家都認為良好的飲用水應該符合以下幾點要求: 1、 應該是幹凈的,不含致病菌、重金屬和有害化學物質。 2、 應該含有適量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3、 應該含有新鮮適量的溶解氧。 4、 應該是偏堿性的,水的分子團要小,活性要強。 目前市場上飲用水大致可分為3大類,1、純凈飲用水。2、健康飲用水。3、功能性飲用水。 純凈飲用水:非常幹凈,特別適合用來調酒、調味,也可飲用。在水源、水質較差的地區,喝純凈飲用水不失為壹個較好的選擇。我們只是不提倡小孩和老人單純飲用純凈水。 健康飲用水:符合標準的礦泉水是不錯的,另外自來水經過深度加工(如精密過濾、活性炭吸附、紫外線滅菌等)以及經礦化活化處理後的純凈水都可稱為健康飲用水。 功能性飲用水:是較新的飲用水品種,它要求水在潔凈的基礎上再經過物理處理,使水分子團變小,酸堿度為偏堿性,水的氧化還原電位降低,甚至為負電位。功能性飲用水具有抗疲勞、抗氧化、調節血脂的作用。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保健作用都是在不加添加劑(藥物和營養劑)的情況下產生的。它除了可作壹般飲用水外,更適合中老年人和目標人群(如工作繁忙、壓力過大、營養過剩)飲用。 1專家教您分辨飲用水的“體質” ●純水:經過膜分離過濾裝置的飲用水,它壹方面濾掉了水中的有害物質,另壹方面也濾掉了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凈水:經活性碳等過濾的飲用水,在過濾有害物質的同時會對礦物質等有益元素進行保留,但過濾芯必須保持幹凈、定期更換,才能保證水的"體質"穩定。 ●礦泉水:采自地下深層流經巖石的地下水並經過壹定處理的飲用水,以含有壹定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為顯著特征,對人體的新陳代謝有益。 礦泉水優劣辨別:商標上印有水中的離子含量,壹般鈣高鈉低的搭配為上品,另外還標註了鎂、鉀、硫酸根等微量元素含量的為最佳。 ●礦物質水:礦物質飲品不是礦泉水,礦物質是人工添加的,在配比上有難度,營養價值不如意。 ●山泉水:山泉水也不是礦泉水,因國家尚無相關標準,“體質”並不穩定 ●富氧水:富氧水為人工充氧,水中氧的溶解是有飽和度的,並非越多越好。 ●蒸餾水:水在煮至100攝氏度沸點後,在高溫殺菌的同時,壹些沸點小於100攝氏度的有害物質也會留存下來,如沸點為70攝氏度的四氯化碳就無法過濾掉。 “安全並不是唯壹標準,人們在選擇長期的飲用水時更應該註重其是否有益於人體健康”,中國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牛曉英認為,“不含有害物質的純水很幹凈,飲用盡管安全但長期飲用對人體並無益”。評判水的“體質”健康與否更重要的是,水的硬度是否偏弱堿性,其中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含有量以及水分子的大小。 盡管專家壹致認為礦泉水是飲用水之冠,但圍繞著礦泉水卻有眾多疑問。如“為什麽礦泉水喝起來有股怪味”、“為什麽用礦泉水泡茶會發紅”……面對眾多的疑問,復旦大學公***衛生學院朱惠剛教授解釋,不同水源采來的礦泉水“體質”也有差異。 目前國家制訂的礦泉水標準只是對礦泉水生產企業的準入限制,並沒有對不同地下水源的“體質”作出更細化的評價。如在日本,除國家標準外,礦泉水還擁有美味和健康兩項指標,用來給不同口味的消費者提供選購的便利。如有的礦泉水健康指數平平,美味指數則偏高,而有的則是健康指數奇高,美味指數剛過關,這或許對於引導消費者飲用會有幫助。 1專家提出健康飲水七大標準 在2003年9月首屆天津科技學術交流月活動中,有關專家提出健康飲水7大標準。 ※不含有毒、有害及有異味的物質; ※硬度適中; ※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含量適中; ※PH值呈微堿性; ※水中溶解氧及二氧化碳含量適中; ※水分子團小; ※水的生理功能強。 專家提示 ☆成人最好每天喝水不少於6次。 ☆少年兒童每天喝水要保證在1000毫升左右。 ☆喝新鮮開水時不要太燙,壹般以25攝氏度至30攝氏度為宜。 ☆發燒時,多喝開水可提高抵抗力,消汗,多小便,除了能降低體溫外,還能排除血液中的有毒物質,所以科學飲水將使人受益無窮。 1如何喝水才算“科學”? 喝水雖然人人會,但如何喝水才算“科學”? 喝水在“保健飲食”中扮演重要角色,“科學地”根據人體的生理要求來安排每天喝水的數量、時間和方法。這對人體的健康有很大的關系。 人們喝水,壹般常根據是不是口渴了而定,這是不合理的。因為口渴表示人體水分已失去平衡,是人體細胞脫水已到壹定程度,中樞神經發出要求補充水分的信號。口渴後才喝水,等於泥土龜裂了才灌溉,不利於植物的生長壹樣。 宜餐前空腹喝水 人體每天平均消耗的水分(經過呼吸道、大小便、皮膚等)約為2500毫升,除了體內物質代謝可氧化生水300毫升外,每天至少應從飲食中補充2200毫升,才能達到平衡。 這2200毫升的水應該怎樣科學地補充到人體中去呢? 扼要地說就是:餐前空腹喝水,餐時有湯有水。 餐前空腹喝水,是說早、中、晚三餐之前約壹小時,應該喝壹定數量的水。因為,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器官的消化液來完成的。消化液(唾液、胃液、膽汁、胰腺液、腸液)每天分泌的總量達8000毫升左右。飯前空腹喝水,水在胃內只停留2至3分鐘,便迅速進入小腸並被吸收進入血液,壹小時左右可補充到全身組織細胞,供應體內對水的需要。 所以,餐前喝水就可以保證分泌必要的、足夠的消化液,來促進食欲,幫助消化吸收,同時又可以不影響組織細胞中的生理含水量。 也因此,飯前補充水分很重要。尤其是早餐前,因為睡了壹夜,時間較長,人體損失水分較多,早上醒來,多飲些水是非常重要的。 空腹宜喝溫開水 空腹喝水宜用溫開水,也可以用清淡的飲料如果汁、淡茶、菜汁等。牛奶、豆漿、雞蛋等補充營養不應在空腹時食用,而應放在進餐時或進餐後再吃。天熱多汗,應酌量增加喝水量;大量出汗後應補充壹些極淡的鹽水。 進餐喝湯水 助溶解食物 濃茶和鹽水不能代替空腹喝水,因為濃茶有利尿作用,影響人體水的平衡,會引起細胞脫水。鹽即氯化鈉,由於細胞內含鈉量很低,當我們喝了鹽水以後,鹽水能進入血液和組織,卻不能進入細胞,過濃時反而引起細胞脫水,這對人體是沒有好處的。 另壹方面,為什麽進餐時要有湯有水呢? 因為,進餐時喝壹定數量的湯水,有助於溶解食物,以便胃蠕動時,將食物和胃液攪拌,進行初步的消化,並供應更多的水分,以有利於食物在小腸中的消化和吸收作用。 如果餐前、餐時不補充適量的水分,當飯後胃液大量分泌時體液失水,勢必引起口渴。這個時候再喝水,就會沖淡胃液而影響消化,還要因喝水過多而增加心臟和腎臟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