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濤1
中國四大名硯之壹,與廣東端硯、安徽佘艷、程妮硯齊名,並稱為中國四大名硯。閆濤的產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產於甘肅省甘南州卓尼閆濤鄉。
閆濤以其石色青綠、典雅稀有、質堅細、晶瑩如玉、無聲扣、滴水不漏、墨汁顯影快而不損、久存不枯而享譽海內外。壹直是宮廷雅室之寶,文人墨客之寶,饋贈親友之物,古玩庫存中的壹朵奇葩。歷代的學者、畫家和書法家都對閆濤的題詞和吟詩贊嘆不已。
2.端硯
端硯是廣東省肇慶市的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的標誌性產物。端硯是中國四大名硯之壹,與甘肅閆濤、安徽佘艷、陜西程妮硯齊名。產於唐初端州(今廣東肇慶市東郊段曦),故名端硯,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硯是文房四寶之壹。中國出產的四大名硯中,以廣東端硯最為著名。
廣東硯以石質堅實、光滑、細膩、細膩著稱。廣東硯所研制的墨水光滑流暢,字跡顏色長久不變。廣東硯好的話,不管是夏熱冬冷,硯心都是藍綠色的,水氣久了也不會幹。所以古人有“氣磨墨”之說。
端硯產於廣東肇慶市東部的柯藍山和肇慶市七星巖北部的北嶺山(西起小象峽,東至鼎湖山),尤以老坑、麻子坑、坑梓巖為多。
3.硯
歙硯,全稱歙州硯,與甘肅閆濤、廣東端硯、黃河程妮硯齊名,是中國四大名硯之壹。
它位於周舍境內,在黃山與天目山和白芨山之間,包括歙縣、休寧縣、祁門縣、黟縣和婺源縣。佘石的最佳產地是婺源與歙縣交界處的衛龍山(羅文山)下溪尖,所以佘艷又稱衛龍硯,衛龍山是絕大多數存世石材的產地。此外,歙縣、休寧、祁門等縣也產硯臺。
制作硯臺的材料稱為硯或硯,壹般需要50-1億年的地質變化才能形成,最適合制作硯臺的是有輕微葉理的板巖。
其主要礦物成分為絹雲母、應時、黃鐵礦、磁黃鐵礦、褐鐵礦、碳等。粒度為0.001~0.005mm,比重為2.81~2.94。主硯鋒為片狀硯鋒。佘艷石的花紋結構非常突出,可分為魚子醬紋、羅紋、金暈紋、眉紋、刷絲紋等。
因其礦物顆粒細小,顆粒應時分布均勻,具有益墨、滑而不棄筆、澀而不滯筆的功效,為歷代書法家所稱道。簡單的造型、浮雕、淺浮雕、半圓雕等技法是佘艷地臺的工藝風格和特色。
4.程妮硯
程妮硯是中國傳統工藝品和書法工具之壹。始於漢代,盛於唐宋,至今已有壹千多年的歷史。自唐代以來,端硯、佘艷、洮河、程妮並稱為“四大名硯”。
程妮硯的硯形有圓形、橢圓形、半圓形、方形、長方形和任意形狀。有雕刻立體的硯臺,如角、耳瓶、兩只坐在波浪上的烏龜、對著月亮咆哮的海洋動物、八個怪物打水、古色古香的石渠和瓷磚。
平面上雕刻有山水人物、花草樹木、鳥獸;還有犀牛望月、泰山白塔、嫦娥奔月等。這些雕版硯臺簡潔精美,但產地無定論。雖然各有各的見解,但離江河也不算太遠。古人說用河泥做硯臺是真的。
只是這種方法比較麻煩,要壹兩年才能疏通。泥去掉後,“弄幹了,黃丹的人就像沏茶的人,壹模壹樣了。”用竹刀刻成硯臺形狀,大小任意。
在陰涼處略幹,然後用尖刀雕刻,露出來,堆在地上,用米糠和黃牛糞攪拌,燒壹伏,“再用黑蠟和米醋蒸多次。如此復雜的工藝使得硯臺像石頭壹樣堅硬。
如今,古代陶泥硯極為罕見,上品更是難尋。原因之壹大概是生產工藝復雜,產量很低。
另外,最好的硯臺比泥硯好,流傳時間長的人肯定更多。到了清代,程妮硯已經衰落,偶爾有好壹點的,大多是世俗的。
5.松花石硯
又名松花硯,是吉林省的特產,是中國國家地理的標誌性產物。松花石硯是由吉林省長白山的松花石制成的。用松石制作硯臺始於明末,在清代備受推崇。松花硯的特點是玉潤,翠綠無瑕,質堅質細,色嫩純正,滑而不澀。
能使松煙飄散,色彩斑斕,為細花增光添彩的特點深受帝王喜愛。康熙皇帝非常欣賞松花硯,將其命名為“禦硯”,壹直為宮廷專用。
清末以後就消失了,1979發現了老礦,又重新出現了。其中“松花靜水”、“松細水”、“綠靜”最為珍貴,“龍眼”、“丹鳳眼”、“紅柏紋”、“紫袍綠帶”最為奇特。
根據松石特有的硬度、密度、吸水率、抗壓強度、凍融抗壓強度、耐腐蝕等物理化學組織,以及微晶方解石、顆粒細小(大多小於0.01 mm)、結構分布均勻的特點,使松石硯打磨光滑,墨色飽滿。
百度百科-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