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轉讓 - 我要去打工吳江該了解江蘇吳江什麽

我要去打工吳江該了解江蘇吳江什麽

吳江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北緯30度45分36秒-31度13分41秒,東經120度21分4秒-53分59秒。東接上海市青浦區,南連浙江省嘉興市和桐鄉市,西臨太湖,北靠蘇州市吳中區,東南與浙江省嘉善縣毗鄰,東北和昆山市接壤,西南與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全市總面積為1176.68平方公裏(不包括所轄太湖水面)。市人民政府駐松陵鎮。

吳江市全境無山,地勢低平,自東北向西南緩慢傾斜,南北高差2.0米左右。田面高程壹般3.2-4.0米,最高處5.5米,極低處1.0米以下。境內河道縱橫,湖蕩棋布,水面積2.67萬頃(合40.06萬畝,不包括所轄太湖水面),占全市總面積的22.70%。土壤以壤土質的黃泥土和粘土質的青紫泥為主,其次為小粉土,還有少量的灰土和堆疊土地。

吳江歷史悠久。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吳江建縣,縣治設松陵,屬蘇州。元元貞二年(1296年)吳江縣升為州,明洪武元年(1369年)復為縣。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吳江縣偏西地設震澤縣,偏東地為吳江縣。1912年吳江、震澤兩縣復合為吳江縣,隸屬江蘇都督府。1949年4月29日吳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權。全縣先後分設8個區、10個區、9個區、5個區。1957年全縣撤區並鄉,***設23個鄉,7個縣屬鎮。1958年全縣農村成立20個人民公社,1962年又增設3個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村建制,黎裏鎮與黎裏鄉合並,實行鎮管村,全縣***設7個鎮,22個鄉,1985年又有5個鄉鎮合並。自1987年起全縣各鄉陸續撤鄉建鎮。1992年撤縣建市,設有18個鎮,5個鄉。至2004年全市全面完成撤鄉建鎮,***設松陵、盛澤、同裏、震澤、黎裏、平望、蘆墟、桃源、橫扇、七都10個鎮。 吳江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適合農作物和水生作物生長,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全境無山,地勢低平,自東北向西南緩慢傾斜,南北高差2米左右,田面高程壹般3.2~4.0米,最高處5.5米,極低處1.0米以下。土壤以壤土質的黃泥土和粘土質的青紫泥為主,其次為小粉土。全市耕地面積 70萬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麥子、油菜和蠶桑、苗木等,水生作物有席草、蓮藕、芡實、茭白等。境內河道縱橫,湖蕩密布,水面積2.67萬公頃,占全市總面積的22.7%,水產資源豐富,主要有太湖大閘蟹、太湖銀魚、太湖白蝦。太湖白魚、南美對蝦、羅氏沼蝦、青蝦、塘鱧魚、加州鱸魚、鱖魚、甲魚等。吳江畜禽養殖頗具規模,近幾年還逐步引進了鴕鳥、獺兔、肉鴿、梅花鹿等名特優新品。

吳江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杭州、北依蘇州。市政府所在地松陵鎮。四通八達的水陸空交通把吳江與上海、蘇州、杭州等大城市聯成壹體。

公路方面:滬蘇浙高速公路、318國道(上海-吳江-浙江-西藏)東西橫穿吳江全境。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張家港-杭州)南北縱貫吳江全境。從吳江通過高速公路到上海只需45分鐘,到杭州只需60分鐘。所有鎮20分鐘內上高速公路、30分鐘內到達市區、過境車輛40分鐘內離境。

航空方面:吳江至上海虹橋機場54公裏,距浦東機場86公裏,距杭州蕭山機場150公裏,距南京祿口機場226公裏。

海運方面:吳江距上海港140公裏,距乍浦港100公裏,距寧波港340公裏,距張家港港口140公裏。

鐵路方面:北與京滬鐵路蘇州站22公裏,南與嘉興站40公裏。

水運方面:溝通長江的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全年可通航500噸級船舶,可承擔集裝箱運輸。東距上海港100公裏,東西穿越吳江的太浦河連接黃浦江,全年可通航500噸級船舶。

吳江市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54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15處。具有典型江南水鄉氣息的同裏古鎮,以其“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被譽為“東方小威尼斯”,尤以退思園的精巧構思、獨特布局和絕倫神韻而名聞遐邇。退思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與“兩堂三橋”(嘉蔭堂、崇本堂和太平橋、吉利橋、長慶橋)融成壹體,相得益彰。明清商業街、羅星洲、南國茶樓、珍珠塔和陳去病故居等都已成了同裏景致的新亮點。同時吳江薈萃了盛澤先蠶祠、震澤慈雲寺塔、黎裏柳亞子故居、松陵垂虹橋遺址等壹大批人文古跡和風景名勝。吳江的古運河風光帶、環太湖旅遊圈和肖甸湖省級森林公園以其自然的優美景色和嫵媚風光也越來越成為人們觀光旅遊、回歸自然的勝地。

古往今來,吳江大地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間,湧現了壹大批著名的歷史人物。據資料反映,屬吳江籍或長期生活在吳江的歷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範蠡,西漢詞賦家嚴忌、嚴助父子,西晉文學家張翰,南朝梁陳間文學訓詁學家、畫家顧野王,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宋代進士謝景初、謝濤,明代詩文家史鑒、沈顥、園林建築師計成,清代天文學家王錫闡、文學家吳兆騫、詞曲家徐曦、醫學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誕育了辛亥革命風雲人物陳去病,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詩人柳亞子,革命烈士張應春,國學大師金松岑,文學家範煙橋等壹大批傑出人物。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吳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了鮮明的吳文化特色。吳江民間文學源遠流長,蘊藏豐厚,尤以蘆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摯樸實、曲調優美清新、鄉土氣息濃厚,在吳中獨樹壹幟。流傳的民間舞蹈、戲曲曲藝、民間工藝流派紛繁,各呈千秋。吳江人主食以大米為主,雜糧僅用作調節口味,其中盤龍糕、閔餅、麥芽塌餅、熏豆、震澤黑豆腐幹等都是吳江頗具特色的名吃名點。

全市農業圍繞“做優糧油業、做美林木花卉業、做精蠶桑業、做大畜牧業、做特蔬菜業、做強水產業”的總體思路,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2億元,比上年增長3.8%。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比例調整到40.5:59.5,制定農產品標準化操作規程37項,建立並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30個,新增無公害農產品41只,綠色農產品6只。農業利用外資迅速發展,全年利用外資項目45只,合同外資5850萬美元。農村十件實事開始實施,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改善。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進壹步提高,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48.94萬千瓦,擁有各類大中型農用拖拉機466臺。

全市工業以特色產業為依托,積極做大做強板塊經濟, 形成了絲綢紡織、電纜光纜、電子資訊三大支柱產業和“壹鎮壹業”區域集群板塊經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壹步提升,全市有6個產業集群列入省重點扶持的20個產業集群之列;工業結構進壹步優化,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全市年銷售額超億元的企業110家,比上年增加25家;企業融資渠道進壹步拓寬,吳江“亨通光纜”成功上市;產品調優、調新工作不斷推進,全市已有註冊商標1951只,知名、著名商標39只,擁有蘇州市級以上名牌產品78只。2003年我市被評為全國新六大綢都之壹,橫扇鎮被評為江蘇省羊毛衫名鎮。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經濟效益進壹步改善。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 901.16億元,比上年增長40.0%,完成工業增加值152.75億元,比上年增長28.7%, 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40.13億元,利潤總額20.4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6.6%和 18.8%。其中: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 320.26億元,比上年增長94.1%,私營個體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33.28億元,增長 27.9%。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50.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6%,實現工業增加值112.2億元, 利潤總額1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9%和27.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8.9%,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用電量迅猛增長,全年累計工業用電量達49.3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8.3%,增幅居蘇州五(縣)市之首。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2002年,全市完成三產增加值 86.91億元,比上年增長 13.73%,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7.05%,吸納全社會就業人員13.18萬人。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3.97億元,比上年增長 14.86%。全市擁有各類商品市場99家,超億元的有8家,年交易額達184億元,其中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年成交額達148億元,在全國百強商品批發市場中排名第九位。市場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 99.4%,商品零售物價總水平為 99.6%,分別比上年下降1.1和0.2個百分點。 旅遊總收入16.5億元,比上年增長 18%,接待中外遊客225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 12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 18.1%和 20%。 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3.26億元,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2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15.19%和 15.23%。至年末,全市交換機總容量達到38.99萬門,固定電話用戶總數已達27萬戶,主線普及率達到每百人35.1線。吳江寬帶IP城域網建成開通,並覆蓋全市各鎮,電信因特網用戶達3.99萬戶。 全年房產交易額7.4億元,商品房開發面積達47.56萬平方米,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發放各類汽車牌照5169張,其中發放私車牌照3642張,分別比上年增長41.73%和 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