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壺紫陶,建水三代手藝人。百度壹下妳就知道
建水紫陶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與江蘇宜興陶、廣西欽州陶、四川榮昌陶並列為中國“四大名陶”,馳名中外,但壹段時間以來落於寂寞。近年來,在州委、州政府及建水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建水紫陶業快速發展,形成了集體、私營、個體(家庭作坊)多種生產經營方式***同發展的格局。特別是州委七屆七次全會提出了“全力打造紅河歷史文化三個千年四個百年”亮麗名片文化品牌。建水縣委、縣政府以傳承保護和開發利用建水紫陶文化資源,做強做大紫陶產業為目標,確定將建水紫陶打造成為中國“陶都”,實現“產城文”壹體化發展,成為帶動區域經濟、文化、旅遊的主導產業。
目前,建水紫陶及相關產業已達到8億元的年產值,但是,在建水紫陶快速發展的情況下,建水紫陶研究會會長謝恒認為,建水紫陶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隱憂。
盛名之下的發展“瓶頸”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雲南普洱茶的異軍突起,用建水紫陶壺泡雲南茶、保存普洱茶受到不少人的追捧。隨著建水紫陶市場前景看好,建水紫陶國營廠的部分技師外出創業,小作坊生產逐漸恢復。謝恒介紹,建水2004年時僅有7家紫陶企業,截至2014年11月,建水登記註冊的紫陶企業***329戶,從業人員3000多人,年銷售收入2億多元;加上關聯產業的產值,建水紫陶產業的年產值超過8億元。
建水陶茶居紫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建水縣貝山陶莊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紅河火寶文化產業有限公司、建水碗窯興仁建材陶瓷廠、紹康工作室、袁應德作坊等壹批私營個體企業不斷壯大和發展,有效擴大了建水紫陶的生產規模,提升了其知名度。同時,壹批具有較高工藝水準的專業代表性人才逐漸湧現,已有壹批優秀的陶藝傳承人獲得雲南省高級工藝美術師稱號。2008年,建水紫陶傳統制作工藝被國務院批準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貝山陶莊等紫陶作坊,被列為第壹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示範基地;2010年,建水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命名為“中國名陶之鄉”;2011年6月,“建水紫陶”成為代表雲南省的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之壹。品牌建設與營銷工作得到推進,先後參加“第七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地理標誌成果展”和“第壹屆中國國際地理標誌產品博覽會”,進壹步擴大了建水紫陶的知名度;“火寶”“貝山”“陶茶居”等多家企業註冊的商標,已成為雲南省、紅河州的著名商標和知名商標。目前,申請使用“建水紫陶”專用標誌標識222052個,申請使用刻制“建水紫陶”印章74枚,“建水紫陶”的品牌影響力日益提升。
但建水縣文化產業辦公室負責人表示,在快速發展中,建水紫陶仍然存在著“瓶頸”亟需突破。壹直以來,建水紫陶沿襲歷史傳統,形成以日用陶為主,美術陶為輔的發展格局。隨著制陶業、手工藝品業的不斷發展,建水紫陶在傳統工藝、審美、創作等方面都表現出壹定的局限性,發展思維有待突破。中低端的日用陶、美術陶市場飽和度高,缺乏具有較高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的高端藝術品陶,對陶品的裝飾和創作多以名人書畫為主,對差異性競爭優勢挖掘不夠,形式和內涵都有待創新。
目前,市場上各類紫陶產品存在質量不統壹、好次混雜的現象,缺乏具有權威性、統壹性的產品標準,不利於“建水紫陶”這壹國家地理性標誌產品的品牌建設和維護。建水紫陶行業規範有待完善,有關行業運行、市場建設等政策和條款有待制定。
建水紫陶業目前規模較小,產值較少,產業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現代工業生活用品的快速發展對紫陶業產生巨大沖擊,市場空間逐漸縮減,生產水平和管理水平較低。紫陶業與其他相關產業的聯動程度不高,以古井、古塔、古橋為代表的特色景觀與紫陶工藝及產品結合度較低,城市雕塑小品、地面鋪裝、廣告標識、街燈座凳等環境要素方面特色不夠鮮明;與民族文化、文化旅遊等融合發展有待深化。
建水紫陶以日用陶、美術陶為主,缺乏對高端藝術品的關註和創作,陶品層次較為單壹,現有產品尚未打入高端藝術品投資和消費市場,缺乏具有較高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的紫陶工藝品,成品業發展受到壹定限制,高端市場有待積極培育。缺乏集陶土資源貯備、工藝展示、藝術品陳列、商貿交易、會展宣傳等為壹體的大型紫陶產業綜合宣傳和推廣平臺,高端紫陶藝術品、名家品拍賣機構有待建立。
這些問題都是建水紫陶產業目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如何突破發展“瓶頸”
作為建水縣紫陶研究會主席,謝恒自2004年發起組建建水縣紫陶研究會以來,壹直致力於建水紫陶文化歷史的研究推廣和建水陶文化產業的培植發展,是當代建水紫陶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者。對當下建水紫陶產業存在的問題和制約,有著自己深刻獨到的見解。
謝恒認為,建水紫陶文化產業要做強做大,必須有壹個強大的產業群來支撐。縱觀全國其他著名陶瓷生產地,無壹不是有壹個強大的產業群來支撐。以宜興紫砂來說,宜興市的傳統紫砂產業年產值不過10億元左右,但與紫砂相關的產業卻達到近百億元的產值。而湖南醴陵,作為我國陶瓷釉下彩工藝的發源地,也是我國較為著名的瓷都,同樣是傳統陶瓷產業的年產值不到10億元,而與陶瓷相關產業的年產值卻達到了120億元。所以,要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必然要建立壹個強大的相關產業群。
而要建成壹個強大的建水紫陶相關產業群,在省、州、縣各級黨委、政府出臺許多促進建水紫陶產業發展政策的基礎上,政府和企業還要找準各自的定位,並尋找到雙方的***同點。政府為紫陶產業制定出臺更多的扶持政策,企業則要研究如何利用好政府的扶持政策,才能實現良性互動與循環,***同促進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
就如建水縣文產辦相關負責人所說,建水紫陶產業目前存在“瓶頸”制約,是從宏觀方面來說,具體來說,需要解決以下問題,並有所突破,才能真正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
建水縣目前有紫陶研究會、紫陶協會,還有紫陶產業發展辦公室。研究會與協會屬行業組織、群眾團體,而紫陶辦則是政府部門。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3個組織、部門之間存在分工不明確、多頭管理的現象,增加了“內耗”。因此,建水紫陶行業的組織管理機構需要重新調整,需要理順建水紫陶產業的組織管理機構和行業協會的管理體制。
同時,建立壹個專業的、長期的建水紫陶發展規劃。建水紫陶產業發展規劃也出臺過,但這些都不是從專業角度出發的。沒有專業的長期發展規劃,就有可能走彎路,不利於紫陶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州、縣政府已委托專業機構在做建水紫陶產業發展規劃,這個問題正在解決。
四川榮昌、廣西欽州都是以陶瓷為主要產業的城市,這些城市的行業管理部門每年都擁有政府給予的大量扶持資金。在參加國內外壹些重大的評比、會展中,這些縣市的行業協會或管理機構利用政府的扶持資金成批租下展位,再分給當地藝人參展使用。但是,反觀建水紫陶,由於缺乏資金,只能是幾個紫陶藝人湊錢合租壹個展位來展示,還有更多的紫陶藝人因為展位費用、車旅費用等原因而沒有參評、參展。沒有參評、參展的機會,建水紫陶怎麽能有更大的發展?高端產品如何能產生?因此,需要政府壹些具體的扶持措施。
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不僅僅是建水縣和紫陶從業者的事。州委、州政府提出了“全力打造紅河歷史文化三個千年四個百年”亮麗名片文化品牌,建水紫陶名列其中,雲南省委、省政府也有意將建水紫陶打造成雲南繼普洱茶之後的又壹張世界級的文化名片。從這些政策裏,可以理解為發展壯大建水紫陶產業是全州,甚至是全省層面上統籌考慮的事,不能再狹隘地認為,發展建水紫陶產業,是建水縣的事。只有將建水紫陶產業的發展放在全州、全省的層面和高度來考慮,建水紫陶產業才能盡快實現省、州黨委、政府提出的目標和要求。
要做強做大建水紫陶產業,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這裏包括3個層面的人才培養。”謝恒說,壹個層面是紫陶從業技術工人的培養,這需要與職業中學、中專、大專院校聯合開展,為紫陶業提供大量的初級技術工人。二是加強與省陶瓷協會的聯系和協作,積極開展建水紫陶國家級大師申報工作。“今年5月,配合省陶瓷協會完成了建水紫陶業‘雲南省陶瓷大師’評選工作。”謝恒說,建水紫陶在全國也算是小有名氣,但到現在,還沒有壹個國家級大師。沒有國家級大師,建水紫陶要想做強做大,就會很難。三是培養建水紫陶專門的研究推介人員。相對於我國其他地方的名陶名瓷,建水紫陶的研究很滯後,沒有相關的專著。當然,這是壹些客觀原因造成的。壹是建水地處偏僻,研究者相對較少,二是歷史原因造成產研分離。起初,制陶的人沒有寫書出專著的能力和水平,而有能力寫書出專著的人,卻又不會制作陶器。政府是否可以考慮用公開招標的方式,出版建水紫陶相關專著。
“只有突破這些制約,建水紫陶才能健康成長為百億元產值的產業。”謝恒最後說。
謀局做強做大***發力
今年9月底,連續舉辦了11屆的建水孔子文化節更名為“建水孔子文化節暨紫陶文化旅遊節”。9月26日,建水第壹條紫陶文化主題商業街——建水紫陶街開始開放,這是壹條以紫陶銷售及展示、休閑體驗、度假觀光為主的特色旅遊步行街,彌補了建水沒有紫陶作品展示街的空白。在開街儀式上,還舉行了象征紫陶窯火世代相傳、生生不息的火炬傳遞儀式。這可以說是建水紫陶的又壹次“發力”。
建水縣委宣傳部部長楊為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建水紫陶如何走出建水、走出雲南,甚至是走出國門是建水縣委、縣政府壹直在思考和關註的問題。其實,這些年來,建水紫陶的產量、名氣雖不如宜興紫砂,但隨著政府的關註和決策,也逐漸走出國門,為人所知。壹是打造建水紫陶品牌。建水紫陶已成功申註為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且目前正在申請認定中國馳名商標,以品牌宣傳推動整個紫陶產業的外向發展。二是成立紫陶協會。組織參與各類展覽並組織制陶大師到各個制陶聖地交流,打破閉門造車、孤芳自賞的格局。三是借助紅河州對外文化交流的平臺,與梯田、民族歌舞等紅河特色壹起,走出省界、走出國門。近年來,已完成臺灣之旅、日本之旅、法國之旅等。四是與雲南茶結合,推廣雲南器。把普洱茶、建水陶打造成實用、親密的伴侶組合,不斷推廣宣傳建水紫陶。五是建水紫陶不僅有茶器,還有其他傳統的生活陶,比如氣鍋。這很大程度上為建水紫陶的推廣另辟了蹊徑。民以食為天,建水紫陶在飲食文化中的運用,也讓大家更進壹步知道建水紫陶、使用建水紫陶。
同時,依托建水紫陶協會,力邀陶藝專家、工藝美術大師到建水交流指導。已組織過臺灣陶藝大師團來建水開展講座、制陶技藝展示。國家工藝美術大師、陶瓷專家孟樹峰,已多次受邀到建水為建水紫陶的發展助力。目前,孟大師正在為建水紫陶建設陶瓷藝術家庫數據庫。此外,近日,在建水陶藝家肖春魁浪鬼禪寂柴燒基地,舉辦了國際柴燒創作營活動,邀請了來自日本、韓國和我國青島、河南、臺灣的國際知名陶藝家到建水進行創作,並舉辦了兩場高水準的講座,為建水紫陶的發展帶來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