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轉讓 - 初中數學設計教案模板範文

初中數學設計教案模板範文

 任課教師課前會根據教學方向和內容,包括學生的學習進程情況,做好教案準備,以便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根據教案將課堂的幾十分鐘高效率的運用起來,實現高效課堂。下面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初中數學設計教案模板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初中數學設計教案模板範文(壹)

壹、教學目標

 (壹)認知目標:

 1.了解二元壹次方程組的概念。

 2.理解二元壹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3.會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找二元壹次方程組的解。

 (二)能力目標:

 1.滲透把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思想。

 2.通過嘗試求解,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三)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細致,認真的學習習慣。

 2.在積極的教學評價中,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學

 1.二元壹次方程組及其解的概念。

 2.用列表嘗試的方法求出方程組的解。

  三、教學過程

 (壹)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1.本班***有40人,請問能確定男女各幾人嗎?為什麽?

 (1)如果設本班男生x人,女生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這是什麽方程?根據什麽?

 2.男生比女生多了2人。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女生多2人且男生***40人,設該班男生x人,女生y人。方程如何表示?

 兩個方程中的x表示什麽?類似的兩個方程中的y都表示?

 像這樣,同壹個未知數表示相同的量,我們就應用大括號把它們連起來組成壹個方程組。

 4.點明課題:二元壹次方程組。

 (二)探究新知,練習鞏固:

 1.二元壹次方程組的概念

 (1)請同學們看課本,了解二元壹次方程組的的概念,並找出關鍵詞由教師板書。

 (2)練習:判斷下列是不是二元壹次方程組: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學生作出判斷並要說明理由。

 2.二元壹次方程組的解的概念

 (1)由學生給出引例的答案,教師指出這就是此方程組的解。

 (2)練習:把下列各組數的題序填入圖中適當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組x+y=0的解。

 2x+3y=2。

 (3)既滿足第壹個方程也滿足第二個方程的解叫作二元壹次方程組的解。

 (4)練習:已知x=0是方程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嘗試求解:

 現在我們壹起來探索如何尋找方程組的解呢?

 1.已知兩個整數x,y,試找出方程組3x+y=8的解。

 2x+3y=10。

 學生兩人壹小組合作探索。並讓已經找出方程組解的學生利用實物投影,講明自己的解題思路。

 提煉方法:列表嘗試法。

 壹般思路:由壹個方程取適當的xy的值,代到另壹個方程嘗試.

 2.據了解,某商店出售兩種不同星號的“紅雙喜”牌乒乓球。其中“紅雙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學壹***買了4盒,剛好有15個球。

 (1)設該同學“紅雙喜”二星乒乓球買了x盒,三星乒乓球買了y盒,請根據問題中的條件列出關於x、y的方程組。 ?(2)用列表嘗試的方法解出這個方程組的解。

 由學生獨立完成,並分析講解。

 (四)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這節課學哪些知識和方法?(二元壹次方程組及解概念,列表嘗試法)

 2.妳還有什麽問題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業本。

 教學設計說明:1.本課設計主線有兩條。其壹是知識線,內容從二元壹次方程組的概念到二元壹次方程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嘗試法,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第二是能力培養線,學生從看書理解二元壹次方程組的概念到學會歸納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嘗試法解題,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2.“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體”是本課設計的主要理念。由學生給出數據,得出結果,再讓他們在積極嘗試後進行講解,實現生生互評。把課堂的壹切交給學生,相信他們能在已有的知識上進壹步學習提高,教師只是點播和引導者。

 3.本課在設計時對教材也進行了適當改動。例題方面考慮到數*時代,學生對膠卷已漸失興趣,所以改為學生比較熟悉的乒乓球為體裁。另壹方面,充分挖掘練習的作用,為知識的落實打下軋實的基礎,為學生今後的進壹步學習做好鋪墊。

初中數學設計教案模板範文(二)

 壹、教學目的

 1.通過對多個實際問題的分析,使學生體會到壹元壹次方程作為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的作用。

 2.使學生會列壹元壹次方程解決壹些簡單的應用題。

 3.會判斷壹個數是不是某個方程的解。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會列壹元壹次方程解決壹些簡單的應用題。

 2.難點:弄清題意,找出“相等關系”。

  三、教學過程

 (壹)復習提問

 壹本筆記本1.2元。小紅有6元錢,那麽她最多能買到幾本這樣的筆記本呢?

 解:設小紅能買到工本筆記本,那麽根據題意,得1.2x=6。

 因為1.2×5=6,所以小紅能買到5本筆記本。

 (二)新授

 問題1:某校初中壹年級328名師生乘車外出春遊,已有2輛校車可以乘坐64人,還需租用44座的客車多少輛?(讓學生思考後,回答,教師再作講評)

 算術法:(328-64)÷44=264÷44=6(輛)。

 列方程:設需要租用x輛客車,可得。

 44x+64=328(1)

 解這個方程,就能得到所求的結果。

 問:妳會解這個方程嗎?試試看?

 問題2:在課外活動中,張老師發現同學們的年齡大多是13歲,就問同學:“我今年45歲,幾年以後妳們的年齡是我年齡的三分之壹?”

 通過分析,列出方程:13+x=(45+x)。

 問:妳會解這個方程嗎?妳能否從小敏同學的解法中得到啟發?

 把x=3代人方程(2),左邊=13+3=16,右邊=(45+3)=×48=16,

 因為左邊=右邊,所以x=3就是這個方程的解。

 這種通過試驗的方法得出方程的解,這也是壹種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也可以據此檢驗壹下壹個數是不是方程的解。

 問:若把例2中的“三分之壹”改為“二分之壹”,那麽答案是多少?動手試壹試,大家發現了什麽問題?

 同樣,用檢驗的方法也很難得到方程的解,因為這裏x的值很大。另外,有的方程的解不壹定是整數,該從何試起?如何試驗根本無法人手,又該怎麽辦?

 四、鞏固練習

 教科書習題

 五、小結

 本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怎樣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解決壹些實際問題。談談妳的學習體會。

初中數學設計教案模板範文(三)

 壹、教學目標

 1.了解公式的意義,使學生能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公式來源於實踐又反作用於實踐。

  二、教學建議

 (壹)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例子了解公式、應用公式。

 難點:從實際問題中發現數量之間的關系並抽象為具體的公式,要註意從中反應出來的歸納的思想方法。

 (二)重點、難點分析

 人們從壹些實際問題中抽象出許多常用的、基本的數量關系,往往寫成公式,以便應用。如本課中梯形、圓的面積公式。應用這些公式時,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義,以及這些字母之間的數量關系,然後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數求出所需的未知數。具體計算時,就是求代數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運算推導出來;有的公式,則可以通過實驗,從得到的反映數量關系的壹些數據(如數據表)出發,用數學方法歸納出來。用這些抽象出的具有壹般性的公式解決壹些問題,會給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帶來很多方便。

 (三)知識結構

 本節壹開始首先概述了壹些常見的公式,接著三道例題循序漸進的講解了公式的直接應用、公式的先推導後應用以及通過觀察歸納推導公式解決壹些實際問題。整節內容滲透了由壹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壹般的辨證思想。

三、教法建議

 1.對於給定的可以直接應用的公式,首先在給出具體例子的前提下,教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清晰地認識公式中每壹個字母、數字的意義,以及這些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在具體例子的基礎上,使學生參與挖倔其中蘊涵的思想,明確公式的應用具有普遍性,達到對公式的靈活應用。

 2.在教學過程中,應使學生認識有時問題的解決並沒有現成的公式可套,這就需要學生自己嘗試探求數量之間的關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礎上,通過分析和具體運算推導新公式。

 3.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應觀察哪些量是不變的,哪些量是變化的,明確數量之間的對應變化規律,依據規律列出公式,再根據公式進壹步地解決問題。這種從特殊到壹般、再從壹般到特殊認識過程,有助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學設計教案模板範文(四)

壹、教學目標

 (壹)知識教學點

 1.使學生能利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理解公式與代數式的關系。

 (二)能力訓練點

 1.利用數學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導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數學來源於生產實踐,又反過來服務於生產實踐。

 (四)美育滲透點

 數學公式是用簡潔的數學形式來闡明自然規定,解決實際問題,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多種數學方法,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公式的簡潔美。

  二、學法引導

 1.數學方法:引導發現法,以復習提問小學裏學過的公式為基礎、突破難點。

 2.學生學法:觀察→分析→推導→計算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1.重點:利用舊公式推導出新的圖形的計算公式。

 2.難點:同重點。

 3.疑點:把要求的圖形如何分解成已經熟悉的圖形的和或差。

四、課時安排

 壹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自制膠片。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教者投影顯示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圖形,學生思考,師生***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啟發學生求圖形的面積,師生總結求圖形面積的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