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轉讓 - 這些車來了。同意了。為什麽不建議買呢?

這些車來了。同意了。為什麽不建議買呢?

如果最近國內汽車圈有什麽大新聞,當然少不了。豐田Supra已經出現。前幾天Supra還沒有在國內正式發布的時候,新壹代Supra的首次國產碰撞就已經發生了。

出事的Supra沒有正規車牌。從車內“試”字結尾的車牌來看,極有可能是北京的試駕車。從事故現場的照片來看,很明顯Supra在過彎時侵占了對面車道,而且根據現場情況來看,這輛Supra裝的是冬季胎,當時過彎速度相當快;雪地輪胎在鋪好的路面上抓地力低,過彎時車速高,可能是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

盡管發布會前夕發生了這壹插曲,但Supra在165438+10月1日晚的線上發布會仍然吸引了眾多粉絲的目光。沒有什麽原因,只因為發布會的主題是“回歸”。

▲圖為第壹代Supra(MA46)。

Supra雖然出生於1979,但是憑借著很高的改裝潛力,在粉絲圈有著不小的人氣。

▲圖為第四代Supra(JZA80)。

但是,如果說Supra這個名字很經典的話,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願意說“牛王默”這個稱號更經典。第四代Supra,出生於1992,搭載了著名機器“2JZ-GTE”。這臺3.0升直列六缸渦輪增壓發動機經過簡單改裝,就能輕松吹出原廠1000以上的馬力。推動Supra跑出4.6s的百公裏加速,這在當時是壹個極其恐怖的成績,Supra也因此得名“牛王默”。

這種極具潛力的改裝性能讓Supra在全球擁有了很高的人氣,但英雄也是姍姍來遲,第四代Supra也在2002年結束了十年的服役期,正式停產。所以,第五代Supra這次在國內發布,對於Supra曾經的粉絲來說,意義重大。

但不管妳之前對Supra有多癡迷,這次要來的第五代Supra肯定會讓妳失望。因為妳需要面對現實,第五代Supra不再是豐田獨家設計的驕傲,而是壹輛打著豐田商標的寶馬Z4。

雖然豐田和寶馬並沒有回避這壹點,但他們從壹開始就承認Supra和新壹代Z4是在同壹個底盤平臺上打造的,享受發動機、變速箱、懸掛系統等機械結構的設計。但豐田聲稱專門研究了Supra的懸掛和轉向系統,以確保Supra的操控有其獨到之處;當時豐田的工程師甚至說,“Supra是獨壹無二的。我們在研發階段就切斷了與寶馬團隊的溝通,保持了開發的獨立性。”

但現在看來,這可能只是豐田R&D員工的壹廂情願。從海外汽車媒體“TF-Works”的拆解對比中,我們可以失望地發現,Supra和Z4在底盤結構上保持了高度的壹致性。

但準確的說,Supra的底盤部件是Z4?2.0T和M40版本?I版混動版,豐田工程師在Supra上選了部分零件混動;唯壹不同的是上圖中的前懸架下控制臂,但這個控制臂的作用只是讓Supra獲得不同的外傾角和後傾角,控制的變化壹般人可能基本察覺不到。

所以這次拆解是真錘。Supra是寶馬Z4的換殼車型,不再是車迷心中獨壹無二的“牛王默”。

新聞發布會後不久,更令人沮喪的消息傳出。雖然發布會上並未公布Supra的官方售價,但部分經銷商已經放出了消息。Suprashoujai的2.0T版本?66.8萬元,Supra的3.0T版本價格為76.8萬元。

這個時候再看看售價區間為488.88-633.8萬元的寶馬Z4。會不會生出“我為什麽買Supra?”寶馬Z4+卡羅拉頂配香嗎?“想法?

Supra只是最近最火的車型之壹,上面將要入華的SUV車型也處於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

可能有朋友認出來了,是標致5008,但圖中的5008是明年上市的2021 5008。新型號的外觀變化很大。擁有全新的設計語言,擁有更大的全新進氣格柵,大燈組也采用了LED光源。側面線條的變化和雙腰線的加入,讓車身看起來更加修長。

內飾雖然延續了大家熟悉的i-Cockpit座艙,但其出色的設計和質感依然有著不錯的吸引力,新車型的高配將中控液晶屏升級至10英寸;整車看起來還是時尚的車型,又不失質感。

然而官圖發布不久,新5008就讓很多網友開始大呼失望;原因也很簡單。全新5008依舊使用大家熟悉的動力系統,6AT/8AT的1.6T/1.8T的動力系統將繼續在新款車型上使用。

不過平心而論,這套動力系統雖然老舊,但也代表著技術成熟,所以這不能成為空談。標致5008的定價壹直飽受詬病。作為壹款不算豪華品牌的中型SUV,現款5008 18.77-27.37的定價嚇走了不少消費者。即使很多地方最低優惠2萬,但它的月銷量依然不算優秀。這是因為這個價位的中型SUV可供選擇的太多了,尤其是明年上市的全新5008。

雖然很多粉絲願意為感情買單,就像上面提到的“牛王默”Supra和5008的未來駕駛艙,喜歡他們的人即使多花點錢也會很開心;然而,雖然“感情”是無價的,但更多的人也會向生活低頭。當價格超出心理預期時,再深的感情,也很難挽救這些各具特色的車型。

本文來自車家作者汽車之家,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