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安徽力天足球俱樂部 籃球:安徽文壹籃球俱樂部
賽事:宿州國際網球公開賽 安徽歷史上具有名醫多、禦醫多、醫學著作多等特點,歷代名醫千余人,禦醫、官醫百余人,存世醫學著作500余種,形成徽州新安醫學、建安醫學、西園喉科等獨具特色的地方醫學流派,湧現出以亳州華佗為代表的建安醫學,在中國中醫史上具有極為重要地位。
2014年末全省有醫療衛生機構24838個,其中醫院969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2026個、專業公***衛生機構1757個,其他衛生機構86個。全省衛生技術人員26.4萬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24.9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床位22.7萬張。全年醫療衛生機構***診療2.67億人次。 安徽省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壹。在繁昌縣人字洞發現距今約250萬年前人類活動遺址。在和縣龍潭洞發掘的三、四十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和縣猿人”遺址,表明遠古時期已有人類生息繁衍在安徽這塊土地上。
在東至縣發掘了有著安徽“周口店”之稱的距今40萬年年前的華龍洞,在蚌埠發現了距今約7000年雙墩遺址,是目前淮河中遊地區已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證據。安徽及相鄰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約有上千處。其中蚌埠禹墟文化、馬鞍山淩家灘文化、宿州金寨文化、安慶薛家崗文化、合肥古埂文化、銅陵金牛洞文化,五彩繽紛,星羅棋布。
安徽文化主要由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等組成。 安徽地域文化分類簡介淮河文化淮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壹。根據考古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淮河流域就有人類活動。目前已經發現的遠古時代的文化遺址,就達100多處。我國的孔孟儒家學說,墨家學派,韓非、李斯的法家學派,都是在淮河流域創立。產生於淮河流域的老莊道家學派,與儒家學說壹起構成中國傳統文化兩大支柱新安文化新安文化,隋朝設立新安郡,明代為徽州府,明清之際經濟文化發達,因而產生徽學。80年代中期,安徽省成立了徽學研究會,徽州地區也成立了徽學研究會,都作了大量研究工作,成果不少。皖江文化皖江文化,是以潛山為中心的古皖文化,是江淮文化的發祥地,皖江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燦爛輝煌。包含以張英、張廷玉、陳獨秀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京劇、黃梅戲徽劇為代表的戲劇文化;以李公麟、鄧石如為代表的書畫文化;以敬敷書院、省立安徽大學、發達的基礎教育為代表的教育文化;以禪宗二祖、三祖為代表的宗教文化、科技文化、旅遊文化、桐城派文化、新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等。廬州文化廬州,合肥別稱,是自西周置古廬子國。隋朝設置行政單位,至公元1912年廢,治所為今安徽省合肥市。以廬州為代表的廬州文化,在人類歷史上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蘊育出廬劇等優秀戲曲。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項目名稱民間文學 鞭打蘆花車牛返孔雀東南飛傳說六尺巷傳說老子傳說故事桐城歌徽州楹聯匾額徽州民謠塗山大禹傳說皇藏峪的傳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白牡丹的傳說撚軍歌謠民間音樂 碭山嗩吶五河民歌 皖西大別山民歌壽州鑼鼓鳳陽民歌金寨古碑絲弦鑼鼓繁昌民歌銅陵牛歌淮河鑼鼓貴池民歌石臺唱曲九華山佛教音樂謝郢鑼鼓潛山彈腔徽州民歌齊雲山道教音樂民間舞蹈 棒鼓舞衛調花鼓 臨北獅子舞祁門儺舞旱船舞火老虎秧歌燈東至花燈太和獅子燈肘歌擡歌竹馬燈黎陽仗鼓雲舞十獸燈無為魚燈板凳龍戲曲 黃梅戲廬劇徽劇泗州戲皮影戲亳州二夾弦 推劇南陵目連戲淮北梆子戲墜子戲 含弓戲皖南花鼓戲曲子戲洪山戲文南詞石臺目連戲白曲淮北花鼓戲嗨子戲雞公調靈璧琴書門歌 鑼鼓書淮北大鼓扁擔戲清音漁鼓道情梨簧戲雜技與競技 華佗五禽戲晰揚掌 埇橋馬戲葉村疊羅漢民間美術 吳山鐵字火筆畫 蕭縣剪紙望江挑花蕭縣石刻靈璧鐘馗畫 鳳畫青陽農民畫皖南木雕蕭縣農民畫 徽派版畫徽州篆刻傳統手工技藝 淮河柳編工藝宿州樂石硯制作技藝 豆腐傳統制作技藝舒席制作技藝大救駕制作工藝紫金硯制作技藝 太平府銅壺技藝石臺油坊榨制技藝臨泉毛筆制作工藝傳統加工紙制作技藝無為剔墨紗燈技藝徽墨制作技藝博望打鐵工藝桑皮紙制作技藝徽州漆器制作技藝徽州建築技藝五城米酒制作工藝徽派盆景技藝滁菊制作技藝安徽茶葉傳統醫藥 新安醫學西園喉科 民俗 花車轉閣洋蛇燈 走太平霸王祠三月三廟會瑯琊山初九廟會塗山禹王廟會 九華山廟會跳五猖安苗節界首苗湖書會 徽菜程大位珠算法天長孝文化徽州祠祭軒轅車會九曲黃河陣 主詞條:徽菜、沿江菜、沿淮菜
安徽飲食名目繁多,主要有徽菜、沿江菜、沿淮菜等。其中徽菜指的是徽州菜,為全國八大菜系之壹,起源於歙縣,績溪的徽幫廚師將它發揚光大。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於世。徽菜在烹調方法上擅長燒、燉、蒸,代表菜肴有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貍、問政山筍、臭鱖魚、鳳燉牡丹、清蒸石雞、黃山燉鴿、毛豆腐、壹品鍋等。
沿江菜盛行於蕪湖、安慶及巢湖地區,它以烹調河鮮、家禽見長,代表菜有“清香砂焐雞”“生熏仔雞”“八大錘”“毛峰熏鰣魚”“火烘魚”“蟹黃蝦盅”等。沿淮菜,主要由蚌埠、宿州、阜陽、淮北等地地方風味構成,菜品講究鹹中帶辣,湯汁味重色濃,並習慣用香菜佐味和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