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大禹治水”玉山是怎麽樣被創作出來的?

“大禹治水”玉山是怎麽樣被創作出來的?

清朝乾隆年間,新疆和田地區的密勒塔山中發現了壹塊重達6噸多的特大玉石。這塊大玉石色澤青綠,光潔滋潤,柔和如脂,是壹塊天賜的奇石。

消息很快傳到了京城,乾隆皇帝聞聽之後大喜,他決定將這塊稀世寶玉雕琢成奇絕之珍。

乾隆喜愛書法繪畫。他對宋人所畫的《大禹治水圖》更是愛不釋手,但由於年代久遠,這幅畫已經破損褪色了,而年過六旬的乾隆,產生了把自己比作大禹的想法,於是下旨把這塊特大玉石雕刻成大禹治水圖,壹方面為了歌頌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另壹方面顯示自己效法先王,功績卓著,以求千古留名。

“大禹治水”玉山工程浩大,費時費工。玉樣從新疆運到北京歷時3年多,在宮內先按玉山的前後左右位置,畫了4張圖樣,隨後又制成蠟樣,送乾隆閱示批準,隨即發送揚州,因擔心揚州天熱,恐日久蠟樣熔化,又照蠟樣刻成木樣,由蘇揚匠師歷6年琢成。

“大禹治水”玉山高224厘米,寬96厘米,底座高60厘米,重達5350千克,是世界上昀大的玉雕作品。玉山置於嵌金絲的褐色銅座上,以名貴青白二色和田玉精心雕造而成。青白玉的晶瑩光澤與雕琢古樸的青褐色銅座相搭配,更顯得雍容華貴,相映生輝。

整塊玉石被通體雕刻成山峰狀,就好像是矗立在黃河中的壹座大山。玉山上雕刻有山峰、小溪、瀑布以及人物等多種題材,匠師以寫實的剔地起突工藝技法,將這些題材與材料的原有形狀巧妙地結合起來。只見大山間重巒疊嶂,峭壁崢嶸,漫山遍野密布著蒼松翠柏,在懸崖峭壁間,聚集著成群結隊的治水大軍,他們或是開山鑿石,或是擡土運石。

在開巖者當中,可以看到治水大軍的指揮者大禹的身影。作品生動傳神,完美地再現了當年大禹率領民眾開山引水的壯觀場面。

在山巔浮雲處,還雕成壹個金神帶著幾個雷公模樣的鬼怪,仿佛在開山爆破,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玉山運達北京後,擇地安放,刻字鈐印,又用兩年功夫,頗費周折,才大功告成。它的正面鈐刻乾隆的“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大方印,背面刻“八征耄念之寶”方印,下方還有長篇禦制詩及註文,可見乾隆對此作品何等驕傲,何等珍視,把它當作自己壹生的總結。

清代玉器中有很多大型的觀賞性“玉山”,以山水畫為藍本,就地取材,加以設計制作。其做工嚴謹,壹絲不茍。如“桐蔭仕女圖”,作者利用玉的白色和紅色,巧妙地琢制成茂密的樹木、假山和石桌石凳,很有江南庭院的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