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梅州建國以來有什麽大的變化?

梅州建國以來有什麽大的變化?

政治上,於1949年設置興梅專區,1950年,成立興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梅縣、興寧、五華、大埔、豐順、蕉嶺、平遠7縣。1952年興梅7縣改隸粵東行政區。1965年設立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79年原梅縣所轄梅州鎮由區級升縣級稱梅州市後,梅縣地區轄7縣1市。1983年,梅州市與梅縣合並改為梅縣市,梅縣地區所轄7縣1市改為6縣1市。1988年,梅縣地區改為梅州市,轄原興梅7縣及新劃縣級區梅江區,***7縣1區。1994年,興寧縣撤縣設市(縣級),梅州市即轄6縣1區,並代管興寧市。在2009年12月31日,梅州市轄1個市轄區、6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12個街道、104個鎮。

經濟上,2008年,梅江區積極實施綠色崛起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五個梅江”建設,實現了“經濟發展好中求快,民生狀況持續改善,各項事業全面發展,生態環境日益優化,民主法治不斷加強”的年度目標。全區生產總值完成20.78億元,比增10.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2億元,比增15.9%;本級稅收完成1.47億元,比增15.1%;財政壹般預算收入完成1.75億元,比增22.8%,增幅居全市第三;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42億元,比增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9.37億元,比增12.5%;全年完成農業總產值7.4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906元,分別比增7.3%和16.3%。工業 抓住省、市高度重視產業轉移的機遇,積極承接環保型、高科技型、帶動性強的新型工業項目落戶梅江區,初步形成機電、電路板、食品加工等新型工業產業集群。加快推進項目建設,高迪數碼相機註塑車間建成投產,春庭石化燃料油項目開始試產,梅新冶金公司項目進入設備調試階段。鼓勵企業培育品牌,“超宇牌”電動葫蘆獲省著名商標稱號,填補了梅江區的空白。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5億元,比增9.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9.5億元,比增12.5%。農業 依托城郊優勢加快發展特色農業,使城郊農業和農村經濟不斷取得持續穩定發展。壹是農村經濟收入穩步增長。全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7.82萬億元,同比上年增長5.36%。其中第壹產業收入3.79億元,第二產業收入3.44億元,第三產業收入10.6億元,同比上年分別增長3.68%、2.1%和7.1%,壹、二、三產業收入比重為21.27:19.27:59.46。農民人均年純收入5906元,同比上年增長16.3%。二是種植業和養殖業穩步發展。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7561畝,總產15234噸,同比上年分別減5.42%和9.174%。其中全年水稻播種面積28227畝,總產13016噸,同比上年面積增長1.71%,總產減4.6%;蔬菜全年種植面積45769畝,總產82950噸,同比上年面積增長0.93%,總產減3.5%;水果全年種植面積15756畝,總產14315噸,同比上年分別減13.17%和17% ;花卉全年種植面積1520畝,同比上年增1.33%;生豬全年飼養量達20.41萬多頭,增長9.1%,出欄量14.66萬頭,增長6.55%;三鳥全年飼養量331.5萬只,出欄量279.39萬只;全區水產養殖面積8236畝,比上年減少1296畝,平均畝產量703.3公斤;水產品總產量為5849噸,總產值4639萬元,負增長5.17%。三是農業龍頭企業不斷發展。全年培育發展新增5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四是農業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全年***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134萬元,整修農田排灌圳道2400多米,改造低產田1500多畝,扶持農戶新建清潔能源戶用沼氣240多戶。五是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不斷增加。引進民營企業家在城北鎮楊文村興建壹個千畝綠色有機蔬菜基地,已投產300多畝,產各類優質無公害鮮菜21萬多公斤,產值達309萬元,實現了當年投資當年見效目標。六是惠農強農政策不斷落實。全年***籌集各項扶持發展資金400多萬元,落實農民種糧直補、綜補資金和農民購置農機補貼等資金180多萬元。七是臺灣農民創業園建設向設施化生產發展。引進臺灣老板在長沙鎮創辦設施化農業園,園內建起溫室塑料大棚27畝,種上各類優質水果、藥材和蔬菜。八是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水平提高。新建質量安全檢測點3個,有8種農產品獲QS認證,綠園金柚、萬事好臍橙榮獲全省評比金質獎、銀質獎,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在全市率先通過農業部批準。第三產業 梅江區充分利用和發揮區域中心城市的地理優勢,用好“世界客都”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等品牌,在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中,重點發展商貿物流、房地產、餐飲服務及新興各類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第三產業單位數(包括個體工商戶)有14737個,占全區企業總數的95%,從業人數68626人,占89%;營業總收入22.2億元,占59.2%;上交稅金0.57億元,占53%;利潤總額0.72億元,占54%;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31.1億元,比增24.7%。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27億元,比增20.6%;全年招商引資項目中投資第三產業項目有88個,占引進項目的65.7%,第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梅江區經濟發展的主流。招商引資 2008年,全區新引進企業(項目)134個(其中,第壹產業8個,第二產業38個,第三產業88個),註冊資金2.58億元,已投入資金16.56億元。其中在建企業(項目)56個,已投入資金10.03億元;已投產企業(項目)78個,已投入資金6.54億元。新引進的企業(項目)中,計劃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有55個,已投入資金13.2億元。交通 交通部門做好農村公路建設、地方公路管養、運政管理和交通規費征收等工作。投資942萬元,完成30.5公裏自然村連接線、經濟線道路水泥硬底化建設;做好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管養的農村公路裏程達220.83公裏,其中縣道45.59公裏,鄉道175.24公裏,經梅州市交通主管部門的考核,縣道好路率達91%,平均好路率達90%,鄉道平均好路率達80%;投入資金121.3萬元,安裝村牌2塊、標誌牌20塊,埋設裏程碑39塊、百米樁306根,清理邊溝20多公裏,新建硬件水溝13公裏,綠化公裏6.6公裏,培護路肩29.1公裏,危險路段設置鋼護欄2公裏,確保了全區地方公路晴雨通車裏程率達到100%;客運量完成151萬人,貨運量完成335.5萬噸;加大對梅州城區客貨運市場管理力度,全年查扣非法營運車輛142輛,無牌無證營運客車19輛,糾正和處罰擾亂運輸市場秩序和違章經營的中巴車7輛,查處無證經營和未交納交通規費車輛247輛,補追收規費5.6萬元;“規費”征收有新突破,其中摩托車養路費征收426.34萬元,超額完成市下達征收380萬元的全年計劃任務,“運管費”征收全年完成197.3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萬元,代收工商費88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萬元。財稅 2008年,區級財政壹般預算收入完成1.75億元,為年度預算1.57億元的111.7%,比上年增收3255萬元,增長22.8%;區級財政壹般預算支出完成4.52億元,為年度預算4.53億元的99.94%,比上年增支9945萬元,增長28.2%。壹般預算收入加上稅收返還、上級補助收入、上年結余收入和調入資金等,收入總計4.77億元;壹般預算支出加上上解支出等,支出總計47654萬元。財政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余80萬元。國稅工商稅收收入1.33億元,同比增收1200萬元,增長9.92% ,剔除免抵調庫後占市局下達全年任務1.31億元的100.62%。地稅稅收收入14.21億元,其中組織稅收收入8.35億元,同比增收1.06億元,增收14.6%。全區生產總值完成20.78億元,比增10.5%。

文教上, 全區有各級各類學校105所,其中完全中學4所、初級中學5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中等職業學校3所(其中民辦2所)、小學42所(其中民辦及其他部門辦6所)、獨立設置的幼兒園50所(其中教育部門辦1所),在校學生62735人,在職教職工3057人。全區小學、初中毛入學率分別為106.73%、111.26%,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2%;高中優質學位100%、初中優質學位92%、小學優質學位80.3%。高中、初中、小學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為88.29%、99.57%、99.81%。高考成績穩中有升,梅江考區的高考本科線入圍率44.54%,專科A線入圍率59%;區屬高中2190人參加高考,上本科線595人,上專科線1671人,其中有4位考生獲鄒錫昌高考優勝獎、16位考生進入全市高分尖子層。中考成績突出,全區中考8科平均514.44分,優秀率16%。青少年科普系列活動深入開展,在市第23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梅江區學生獲獎項目19項,占全市獲獎項目(47項)的40%。信息技術教育紮實有效,組織2000多位學生參加省、市中小學電腦制作評比,25個項目獲市級獎, 5個項目獲省級獎,教師計算機教育軟件作品24項獲市級獎。完善學校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從資源配置、硬件建設、教學質量、師資隊伍等方面入手,全面啟動創建教育強區工作。撤並規模過小、布點過散的中小學校7間,新建校舍面積11000㎡,擴展校園面積8500㎡,投入830多萬元統壹采購教學設施,建設校園網7個,計算機室10個(有電腦660臺),軟件制作室10個(有電腦100臺),電子白板70套,電子閱覽室8個(有電腦248臺),音樂室14個(有鋼琴14臺),美術室14個,體育器材室14個,衛生器材室14個,以及壹大批教學儀器等,全區學校計算機小學生機比達18.4︰1、初中生機比達10.7︰1、高中生機比達14︰1。教育教學條件不斷改善,長沙鎮、江南街道順利通過省教育強鎮(街)驗收。落實教育惠民政策,全區義務教育階段45346名學生享受了免收書雜費和課本費的待遇,其中有15400多名區外戶籍學生同樣享受了免費教育政策。多渠道組織開展扶貧助學活動,募集學校師生及社會各界捐款100多萬元,資助700多位中小學貧困生,確保了學生沒有因貧輟學。

全年評定區級科技進步獎8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其中有四項被評為市科技進步三等獎。可直接計算經濟效益的有5個項目,新增產值15762萬元,創稅利368.4萬元。向省市申報科技項目8個,得到省市科技立項的有線路板行業廢水處理研究、節能減排服務體系建設、現代企業制度試點、科普試範社區和科技創新與管理能力建設等5個項目,得到上級的扶持資金38萬元。梅州嘉和電器有限公司被國家評定為國家級的高新技術企業。全年全區專利申請量43項,其中發明專利13項、實用新型8項、外觀設計22項;授權量20項,其中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外觀設計專利5項。

文化 文化事業持續發展,各種文化設施不斷完善,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為圖書館爭取到價值50萬元***2萬多冊藏書;6月27日,省文化廳批準設立的廣東流動圖書館梅江分館掛牌開館; 5月份,省新聞出版局支持的“農家書屋”試點——金山街道龍豐村“農家書屋”設備和書籍到位。梅江區文廣局先後組織每月壹場的《推動綠色崛起 實現科學發展 建設宜居宜業新梅江》系列群眾文藝晚會、春節元宵遊園、文藝晚會、電影晚會等節日文化活動10多場次;組織節目參加梅州市歡度元宵文藝晚會,在城北鎮顯坑村舉辦梅江區“元宵文藝晚會”,與教育部門***同舉辦梅江區中小學校文藝匯演,與區人口計生局等部門聯合舉辦“紀念第十九個世界人口日”群眾文藝晚會;此外,參與梅州市總工會舉辦“解放思想創新路,綠色崛起立新功”——梅州市職工慶“五壹”文藝晚會,承辦建區二十周年紀念活動文藝演出和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文藝晚會等。傳承發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舞蹈《席獅舞》,創作排練山歌小戲《月亮河》、小品《醉客臨門》等3個節目參加市第三屆中國客家山歌旅遊節“客家民俗風情”展演和市第六屆藝術節,榮獲優秀導演獎、優秀編劇獎、優秀作曲獎、優秀表演獎等11項獎項和組織獎。組織上送省、市參評的作品有音樂作品2件、小品小戲5件。其中小戲《月亮河》獲省二等獎、市壹等獎,《舊夢重圓》獲市三等獎;歌曲《家是壹盞不眠的燈》和少兒歌曲《軍訓》獲市壹等獎;小品《真真假假》獲市二等獎、《漲停板炒股》和《蠢人有醫》獲市三等獎,創作評比排名位列全市第二。同時,堅持依法加強社會文化市場管理,全年註銷不合格印刷復制企業4家,吊銷《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企業2家,關閉無證照經營書報刊(攤)點5家;收繳各類違法違規音像制品1181多張(套)、恐怖類書籍20本、封建迷信類58本、“口袋本”314本、非法出版物331本、黃色淫穢出版物109冊、各種報紙128份,處罰6家違規經營單位,有效地凈化文化市場,促進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