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入關後,也沿襲了這壹習慣,即兩餐制。壹般中午前享用早餐,中午後享用晚餐。當然,除了這兩種主餐,他們還可以吃早餐和宵夜,這可能也是怕皇室裏的人餓著。
我們很多人可能很羨慕現在皇帝的生活,以為可以想吃什麽就吃什麽,想指揮誰就指揮誰。其實這背後有很多艱辛。
清朝皇帝每天五點左右起床,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拉弓。畢竟,壹個國家的首腦至少要了解軍事。拉完弓,還得早點學習讀書。皇帝的學習任務也很重,尤其是滿族皇帝,至少需要學習滿語、蒙古語、漢語三種語言。
7點以後,皇帝可以享用早餐了。吃之前,還有很多程序。為了防止皇帝中毒,太監會先試毒,然後挑選壹些菜給皇帝吃,放在小盤子裏。據統計,禦廚有近400人,服侍皇帝吃飯的有100多人。好像皇帝兩個小時都下不來了。
飯後皇帝會在9點以後忙著處理政事,這是我們在電視劇裏經常看到的。有些大臣向我報告,有些奏章需要提交皇帝批準。天皇也會和大學生討論壹些問題。
1點過後,又是晚飯時間。飯後,皇帝可以選擇休息。下午時間挺好的。還沒改完奏章的皇帝可以繼續。其他時候,他可以選擇去歌劇院看古董,這也是壹種享受。
晚上7點以後,天皇通常會在樊華大廈等地方誦讀經文。做完這些事情後,皇帝開始挑選壹個妃子作為臥室,在此期間他可以吃些夜宵。公主不會在皇帝的房間過夜。她壹方面害怕皇帝太過縱欲,另壹方面又害怕皇帝的暗殺。只有女王才有特權在結婚三天內陪著皇帝。
看來皇帝真的不怎麽樣。他要好好學習,處理政事,包括好運氣,而且有時間限制。
清廷壹般采取兩餐制。按照制度,早餐是早上6點半,晚餐是中午12點半,但實際上早餐壹般是早上5點到中午11點,晚餐壹般是中午11點到下午3點,根據主人的意願而定。可以看出彈性比較大。
但這並不意味著兩餐後就不能吃東西。(笑話,誰敢餓死帝後?)主要是我們現代對“飯”的理解,比較隨意。早上喝壹杯牛奶,吃兩片面包,叫做“早餐”。在清朝人的觀念裏,能被稱為“飯”的,壹定是比較正式的飯。那些達不到“飯”標準的都叫“分”。所以,無論是“壹餐制”還是“兩餐制”,都只是指“餐”。除了“飯”,還可以有各種“分”來搭配。
在皇宮裏,中午前有早餐,中午前後有午膳,晚上左右有夜宵。如果全部“點”的話,壹天能達到六七頓。根本不可能餓。
在皇宮裏,壹頓飯有很多菜。壹頓飯由九部分組成,分別是:鍋(火鍋)、熱食、熟食、蒸食、鹹菜、主食、粥湯、甜品、特色菜(時令菜)。清末又增加了壹個叫“吉祥料理”的板塊。此外,還有所謂的“額外食物”或“額外食物”等附加菜。這些部分形成了壹套所謂的“飯”。其中“吉祥菜”和“額頭菜”不是吃的,而是擺的。
那頓飯有多少種菜?根據《底層用餐》中的記載,清代宮廷的飲食和排場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從乾隆初期的18項到乾隆後期的40項,再到慈禧太後時期的100項,這是排場的極限。
現代人對清宮的“禦膳”有壹些奇怪的理解。比如有人認為皇帝吃的食物壹定是各種山珍海味,鮑魚海參,但其實從《食底檔》可以看出,清朝宮廷裏的食材其實是比較常見的,主要是雞鴨豬羊。而且菜品口味壹般平和,很少有酸、辣等* * *味,能最大限度的發揮食材的味道。此外,清宮裏的食材非常註重安全,肉壹般無骨,魚壹般無骨,燒烤也是“切片”。所以整體來說,清宮飲食中海鮮較少。對了,這種盡量不刺骨的烹飪習慣,在今天的國宴上也有體現。
而現在,總有人認為,為了保持健康,平時在皇宮、貴族家庭等吃得清淡。其實並不是。壹方面,就算有小吃,也是排場。比如清末的景宜公主,她每晚十壹點左右都要吃“晚粥”,她的晚粥內容是“十余種小菜,兩種粥,三種面食”。不可能像現代人壹樣送走幾塊蛋糕;其次,在古代,吃素並不是壹件受人尊敬的事情。在古代,即使是清朝,肉也遠沒有現在這麽受歡迎。許多人壹年吃不了幾次肉。即使是曾國藩這樣的名臣,在成為京官後,也會給家裏寄錢“用於堂上大人的需要”和“堂上吃肉的費用”,可見吃肉的不易。因此,對他們來說,在本頓宮吃肉不僅被認為是壹種身份的象征,而且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吃素食自然不被認為是“健康”的表現,甚至可能被認為是“吃虧”。壹般來說,妳只有在需要禁食的時候才會吃素食。
至於宮裏什麽東西不能壹次吃三頓以上,那就更扯淡了,怕別人知道自己喜歡什麽。首先,有沒有人能猜出這些宮主每人有幾口?以清朝的皇權,哪個太監有勇氣跟皇帝說“喲——皇上,妳今天吃了四口這盤肘子,我再也不伺候妳這盤了”。估計他已經死了8800次了...至於怕別人知道他的喜好...呃,隨便翻翻“食底檔”就行了。比如乾隆皇帝的菜單裏海鮮很少,但是光緒皇帝的菜單裏海鮮比較多,特別是慈禧太後的菜單裏的鴨子,甚至還有壹些乾隆皇帝的菜單裏他專門點名的菜,足以體現他們的喜好。這還需要防範嗎?
首先,古人有人認為人要少吃。只有吃得少的人才能健康長壽。還有就是他們吃不飽的概念。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特別提到,壹定要控制飲食。如果我們遵循傳統的養生方法,我們必須吃七頓飽飯。
皇室成員和皇帝吃飯,每個朝代都有自己的吃法,都不壹樣。清朝壹天只吃兩頓飯,早餐和晚餐。當然,這個晚上和我們理解的不壹樣。早餐大約在早上6或7點,晚餐從中午11點到下午3點,所以妳可以在中間的任何時間吃。那麽清廷為什麽只吃兩頓飯呢?
這是清朝皇室的傳統。他們過去是遊牧民族。他們壹天只吃兩頓飯,所以沒有吃三餐的習慣。所以壹天只吃這兩頓飯真的不會餓嗎?撇開妃子不談,皇帝每天都很累,只吃兩頓飯肯定是不夠的。所以,這兩頓飯只是每天的正餐。
俗話說,人是鐵飯鋼,不吃壹頓飯就餓。作為九五之尊,皇帝必須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他還能因為壹個規定天天餓著自己嗎?其實那時候壹天兩餐就是正餐,其他皇帝和妃子想吃的時候不叫用餐,只是吃點東西。
皇帝可能比較餓,壹般每天多吃壹點。因為嬪妃是女人,吃壹點的,餓了就要吃壹點甜品和水果。用今天的話來說,那時候清廷的皇族吃的少,吃的多,餓了也只是讓人帶點吃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真的壹天吃兩頓,什麽都不剩。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吃太多,對身體不好。少吃多餐是最好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