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寒冬臨近,羊肉湯鍋便成為成都市民不可或缺的禦寒美味。但是近幾年來,成都市的羊肉市場卻逐漸發生了變化:從原來的路邊小攤到上規模的羊肉餐館,從各地壹哄而上到資源整合,目前的成都羊肉已不再是“只在冬至亮壹下相”的時令食品,隨著各區(市)縣在“羊經濟”中走出的產業鏈,我市的羊肉產業已越來越成熟,越來越壯大,真正走上了品牌之路。
產業拉動 成都發“羊財”
走進雙流黃甲鎮,吃羊肉,是這裏永不落幕的“主題”。每逢冬至前後,仿佛整個黃甲都彌漫著羊肉湯誘人的香氣,鎮上的羊肉餐館,家家都是人山人海。“冬至前後的黃甲可以說是被擠個水泄不通。我的桌子最多壹天要翻十多次臺。”壹位黃甲羊肉餐館老板說起吃羊肉的“盛況”,顯得十分興奮。
黃甲 開展“異地代養”
羊肉生意壹年好似壹年,黃甲鎮2006年,銷售麻羊就達到6萬余只。本地存欄的羊源已經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為解決羊源缺口而實施的規模化養殖,與周邊地區開展“異地代養”,也將成都羊產業的基礎逐步夯實。
因羊而興的黃甲鎮在擴大麻羊養殖規模,壯大麻羊產業方面,率先邁出了步伐。據黃甲鎮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黃甲麻羊養殖走過了壹段由最初單純的政策扶持,到異地“麻羊代養”的探索,到形成政策扶持結合公司+農戶的“麻羊代養”新模式的發展道路。
1999年起,黃甲鎮黨委、政府相繼制定麻羊養殖扶持政策,從資金和技術上為麻羊養殖戶提供幫助。資金扶持由最初每年投入扶持獎勵資金8萬元到2006年全年扶持獎勵資金達到25萬余元,不斷刺激農戶養殖麻羊積極性。同時在技術上給予扶持,依托鎮科技辦、畜牧站和麻羊產業協會,從種草、圈舍管理、養殖技術、防疫等方面給予養殖戶全力支持,為養殖戶保駕護航。但是,單純的政策扶持,在飼養區域不斷減少的今天,沒能阻止麻羊養殖規模的萎縮,商品羊出欄量與需求量差距越拉越大。於是,異地“麻羊代養”嘗試應運而生。
據了解,“麻羊代養”即由餐飲公司提供幼羊或資金,簽訂代養協議,回收時扣除原供麻羊重量或現金,增長部分公司以市場價進行收購,但最低保護價為10元/公斤,實現“三贏”(公司得利、農戶增收、政府受益)。黃甲鎮壹裏坡村是該鎮“麻羊代養”基地,“我簽訂代養麻羊400只協議的當天,代養委托方新皇城餐飲有限公司就預付了2萬元給我新修羊圈,發展規模養殖。”該村村民廖順全,從15頭羊起家,發展到現在的500多頭,養殖場面積接近1000平方米。
金堂 代養掙了“外快”
在成都市場上,能和雙流麻羊抗衡的還有金堂的黑山羊。黑山羊肉質肥嫩細膩,沒有膻味,在2001年獲得了省上的命名,且成為了我省的著名畜牧業品種,但與黃甲不同的是,黑山羊在我市是“墻內開花墻外香”,每年從海南、西藏等地飛來的訂單都如同雪片壹般將羊源從本地搶走。目前,今年的40余萬頭黑山羊幾乎已被壹搶而空。在這樣的情況下,金堂縣大力發展羊養殖,這與黃甲需要大量羊源卻又缺乏養殖基地的情況恰好互補。從去年開始,黃甲鎮的餐館、中間商等紛紛瞄準了金堂——把本地麻羊寄養到懂技術的金堂農戶家中,和他們的羊壹塊養。“這既為綠地不足的黃甲麻羊找到了‘家’,也為本來就養羊的金堂農戶輕輕松松多掙了‘外快’,這是壹種雙贏的全新模式。”黃甲鎮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周邊 向“羊產業”靠攏
“羊經濟”向羊產業發展過程中釋放的產業聚合效應,拉動相關產業和周邊地區向羊產業靠攏。有“中國兔王”之稱的大邑縣旭平兔業有限公司,斥巨資在該縣晉原鎮鳳凰村建立麻羊業科技示範基地,吹響了進軍麻羊產業的號角。大邑縣也是成都麻羊基地,現年出欄麻羊15萬只。過去,由於沒有龍頭企業和科技示範基地的輻射帶動,多數農戶均是分散飼養,加之技術落後、資金短缺、銷售困難等系列原因,壹直未能形成規模,既沒有麻羊種場,又沒有集散地,麻羊產業始終無法做大做強。“兔王”任旭平在看好麻羊產業市場前景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該縣正在規劃建設萬畝草場恢復工程這壹機遇,決定投資建設集草食畜生產、加工、銷售、研究於壹體的麻羊基地,以進壹步延伸兔、羊等草食畜產業鏈,帶動丘陵山區農戶增收致富。
開發品牌 挖“羊市”潛力
壹邊是政府大力發展羊產業,壹邊許多養殖戶心裏還七上八下:在千百年以豬、牛、小家禽為主要肉類消費習慣的成都市,羊肉市場到底有多大?有人曾經算過壹筆賬:成都人如果人均每年僅花10塊錢去吃羊肉,每年就可創造近億元的市場規模。省畜牧局的壹份調查分析也表明,隨著各地的交流日趨頻繁,四川人近年來對羊肉的需求增長十分迅速,目前做羊肉的餐飲企業和養羊基地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5年內,四川的羊肉消費市場超過10億元的規模不成問題,而中心城市成都則是最大的消費市場。看到了這壹點,成都市各大肉羊養殖地紛紛想盡辦法進行深度開發,引導市民改變消費習慣,成都“羊市”的潛力正在逐漸發揮出來。
金堂 100道特色“羊菜品”
“誰說羊肉只能在冬至吃?其實在我國許多地方,人們壹年四季都食用羊肉。”金堂縣畜牧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據悉,為了引導消費,該縣正在著手籌備以黑山羊為特色的“名羊美食坊”,並根據羊肉的營養特點、本地的季節特征等精心研制出100多道菜品,預計本月28日便可開門營業,今後在這裏,消費者壹年四季都可吃到檔次各不相同的黑山羊美食。“我們要讓消費者知道,羊肉的營養價值是很高的,只要食用得當,天天吃反而對身體有好處!”餐館的大廚告訴記者。
黃甲 100萬擴建“新煌宸”
以黃甲麻羊著稱的雙流縣也正在專家的指導下積極探索,著力弱化其“冬季食品”特征,自去年投資100萬元緊急擴建“新煌宸”羊肉湯鍋店後,今年各大羊肉餐飲店也紛紛在擴大規模、檔次提高上下工夫。此外,縣上還積極地引導各大餐館、農家樂等推出特色麻羊菜品。
亭臺樓榭,小橋流水,草原風情的蒙古包散落在綠樹掩映中,記者眼前的“公園”,如果不是事先介紹,怎麽也不會和羊肉餐飲聯系在壹起。“老街上的四五間館子總是爆滿,隨著這幾年黃甲麻羊的聲名遠播,繼續在老街做餐飲,是跟不上發展的。所以才有了這個占地近200畝的園林式餐飲場所。”新煌宸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斌指著不遠處正在裝修的壹棟賓館告訴記者,現在他們不再滿足於四星級農家樂,而向著鄉村酒店發展。黃斌認為,像他們這樣在黃甲土生土長靠羊發家的企業,某種程度上就是整個黃甲經濟不斷發展的壹個縮影。“我家雖不是黃甲羊肉老字號,但是作為新生代,我們發展最快。黃甲因羊而興,我們因羊而興。”
超市 “打包羊肉”令人垂涎
除了在各羊肉產地縣域範圍內引導消費外,精明的商家們沒有放過任何壹個在羊身上發財的機會。從去年起,市民們驚訝地發現,引領消費時尚潮流的大型超市中央架起了大鍋,熱騰騰的羊肉湯和加工好的“打包羊肉”令人垂涎,市民們不出家門也能吃到香噴噴的羊肉湯鍋了。
據促銷人員介紹,在超市的消費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也習慣了在家裏的餐桌上添上壹碗羊肉湯,而自從引進了這種經營模式後,超市的羊肉生意直線上升,最多的壹天能賣500公斤左右。
商家 羊肉火爆賺壹把
羊肉餐飲店的老板們也發現了商機:有很多外地食客每次吃完,都總想帶上壹些羊肉食品走。於是,除了將羊產業做成壹種常態餐飲產業外,雙流、金堂、大邑等地都在大力開發羊肉的工業化延伸產品,羊肉松、羊肉幹、腌羊腿、羊肉香腸等等壹系列羊肉制品應運而生,羊肉的價格也不斷走高,目前雙流麻羊、金堂黑山羊等每公斤的出欄價都已達到了16—20元。
塑造品牌 “羊節”挑大梁
數十萬食客雲集、近10萬輛車紮堆……近幾年來,在黃甲麻羊節的帶領下,每逢冬至前後成都人趕著趟吃羊肉的“羊”經濟被做到了極致。各地依托當地會節的成功舉辦,不僅擴大了自身的知名度,還聚集了人氣,帶來了商機,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黃甲 “羊節”興百業
作為成都“羊”節會的代表,黃甲麻羊節無疑是最成功的壹個。從1998年開始的麻羊節集聚了商機、人氣和財氣,壹業興百業,黃甲麻羊旺銷同時,還帶動黃甲鎮養殖業、釀酒業、百貨業等其他相關行業發展,麻羊產業鏈作用不斷彰顯,全鎮僅麻羊產業就實現農民人均增收300元。羊業餐飲也由最初單壹的“羊肉湯鍋”發展到現在的烤全羊、回鍋羊肉、虎皮羊腸、龍井羊腎等上百種菜品。隨著麻羊特色餐飲文化的挖掘,雙流縣發展壯大了很多餐館、酒樓,如阮老大羊肉館、九九羊肉館、皇城大酒樓、新皇城農家樂等,其中“新皇城”還在成都市首批星級農家樂評比中取得了四星級農家樂的稱號。
黃甲鎮的小城鎮建設,在麻羊產業的發展推動下在幾年時間裏就由壹個獨街丘陵小鎮擴大到原面積的好幾倍,城鎮面貌煥然壹新,並躋身“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正是“抓好壹只麻羊,發展了壹個產業,帶活了壹方經濟,興起了壹個城鎮”。今年,該鎮還將在傳統的麻羊節中加入新元素,充分發揮節日經濟強有力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不斷融合當地的歷史文化,使“千年麻羊鄉,現代工業鎮”的黃甲鎮更加聲名遠播。
周邊 “羊節”喜洋洋
黃甲的成功,對成都的其他區域也起著示範帶動作用。金堂的黑山羊節、邛崍的羊美食文化節、大邑、崇州、都江堰等地的冬季羊肉節等紛紛出爐,同樣結合當地特色,成為了當地節會經濟中的壹抹亮色。邛羊火鍋、叉海椒羊肉、碗碗羊肉、燙皮羊肉、煙熏羊肉……在去年的邛羊節中,邛崍市將平樂古鎮作為主會場,臥龍、道佐、夾關、天臺山鎮沿線鄉鎮為分會場,形成了42公裏串珠式“綠色羊肉”美食長廊,川西民俗表演,“水上飄”燙皮羊肉、好吃好看的玉米饃饃、香飄整條街的煙熏羊肉和羊肉香腸、天臺山的趕羊大比拼都讓人耳目壹新;作為成都的產羊大縣之壹,大邑縣也不甘示弱,從2001年開始,每年都要在主產區悅來鎮舉辦麻羊美食文化節,今年的麻羊節初步定在12月上旬,除了傳統的“庖丁解羊”、麻羊選美等活動外,還將舉行羊肉系列廚藝爭霸賽,屆時,市民們可以在節日期間盡情享受大廚們傾情奉獻的蒸炒煮炸等各式羊肉大餐。
做大品牌 鋪開“羊經濟”
辦“羊節”無疑是壹個擴大知名度,塑造品牌的良好開端。可除了吃個熱鬧,雙流、金堂等地都在思考:怎樣才能真正創出品牌?讓成都乃至周邊市民們在不辦節會的時候也能記得成都羊肉?
黃甲 打造“麻羊第壹產業園”
在雙流黃甲鎮,記者看到,由四川省畜牧科學院專家組成的成都麻羊專家大院已投入使用,雙流科技專家大院成都麻羊分院正在建設中,專家們除了提供咨詢、技術等服務外,還將黃甲麻羊搬上了互聯網,與成都朗威農業投資公司壹***投資20億元打造5000畝麻羊觀光牧場,組建黃甲麻羊養殖專業合作社,這壹個個圍繞麻羊而起的行動,都顯示了黃甲打造麻羊品牌的決心。
為了進壹步帶動麻羊產業的發展,黃甲鎮還引入了先進的經營理念,成立了麻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積極探索“合作社(公司)+標準+基地+農戶”的運作模式,實行統壹品牌、統壹品種、統壹防疫、統壹技術標準、統壹銷售的方式運作,降低了農民的養殖風險,提高了農戶的養殖效益,實現“生產在家,服務在社”,生產上的問題由家庭經營來解決,產前、產中、產後的服務,則由合作社來提供,養殖規模進壹步擴大,麻羊產、供、銷市場機制得到進壹步鞏固。目前,專業合作社已由剛成立時的49名社員發展壯大為200余人,合作社社員年存欄成都麻羊2.6萬頭,占全鎮養羊總數的70%,帶動麻羊養殖戶1100戶,年產值4000萬元,帶動全鎮農戶人均增收210元,同時,在合作社的統壹包裝和營銷下,黃甲今年的商品麻羊價格達到16元/公斤以上,較上年同期上漲40%,高於全市其他集鎮同期價格15%,提高了養殖效益。“過去產業協會組織上相對松散,現在合作社是由社員出資組建的,養殖戶和經銷戶捆在了壹起。”合作社秘書長陳平認為合作社的成立,規範了市場價格,對營銷加大了力度,實現了產業上多方的獲利。另外,為了給麻羊貼上品牌標簽,該地正在打造“麻羊第壹產業園”。
金堂 開發特色黑山羊菜品
成都市另壹個知名羊品種——金堂黑山羊近年來也在品牌發展上面大做文章。2005年底,該縣註入國有資產,組建了成都蜀新黑山羊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采取“公司+農戶”的形式,從品種選育、生產、加工、銷售等方面進行壹條龍服務,大大提高了生產性能;同時,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公司還引導業主和農戶,在各大產羊鄉鎮建立規模養殖場,由公司提供種羊,農戶飼養,出欄時按市場保護價回收。目前,福興、棲賢、土橋等鄉鎮的規模養殖場都已建成,帶領農戶走上了擴大養殖規模,提高產品品質的良性循環。此外,金堂縣也正在開發特色黑山羊菜品,將引入到全縣所有餐館。
記者觀察
塑了品牌 還要打響
雙流麻羊節、金堂黑山羊節、簡陽羊肉美食節、都江堰冬季羊肉節、青白江清真美食節、大邑羊肉節……每到冬季,成都市各類以羊肉為主的節會數不勝數,特別是麻羊節就有好幾個。可市民們在有了眾多選擇的同時也多了煩惱:到底哪個地方的羊肉最好吃?
不僅是市民,面對如此多的各自為政的羊肉節會,專家們也表示出了擔憂:如何整合資源,讓成都周邊的羊肉湯能抱團發展,走出當地,走出成都,走向全國,甚至更遠!否則,除了當天銷售額有所增加外,真正給當地百姓留下了什麽?
如何才能在人們心裏留下“最好吃”的印象?
縱觀成都各地火爆異常的羊肉餐館,金堂黑山羊、黃甲麻羊、波爾山羊……各類品牌羊肉大行其道,在冬至那幾天,都能招攬來壹大幫食客。但就其現在的經營模式來看,任何壹家羊肉湯獨當壹面幾乎是不可能的,至今甚至尚無壹家真正意義上沖出當地,規模性地進入成都乃至其他城市;反之,在成都市的羊肉市場上,簡陽、內蒙古等地的知名羊肉品牌還占了相當大的規模。在這壹點上,簡陽市的做法很值得借鑒——當年以挑著擔子走鄉串鎮為主的羊肉湯,如今已申請了“簡陽羊肉湯”的商標,並註冊了“簡陽羊肉湯”網絡實名和英文域名,被簡陽市政府放到了其官方網站上。
過去,經營羊肉湯是個季節性很強的行業,現在成都打破了這壹季節限制。但如果打不響品牌,我們的羊品牌註定就只能“墻內開花”。當下我們除了把羊產業做成常態餐飲產業,還應大力做大羊肉延伸產業。另外,各大羊肉餐飲店在品牌深度開發上還大有文章可做。比如,黃羊占地近兩百畝的“新煌宸”,集休閑、娛樂、羊肉餐飲於壹身,便是壹大有益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