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毗鄰江浙,地處中國東南腹地。古徽州六郡的位置在壹個盆地的中間,交通極其不便。通往浙江的主要道路只有壹條新安江。雖然四面環山,但靠近江浙東南發達地區,這也是徽商繁榮的重要原因。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尤其是杭州灣地區,在中國歷史上很長壹段時間都是富庶地區。惠州東面,現在有新安江水庫,與杭州接壤,比較富裕。北面是南京,壹直都比較發達。“徽商”壹詞最早出現在明朝成化年間。明朝中期,社會生活相對穩定,商業形勢和社會形勢沒有明初那麽緊張。徽商開始出現,形成了徽州人集體勤勞致富的現象,給人們留下了社會上“徽州駱駝”的整體印象,並產生影響,形成徽商。這樣,在隆慶和萬歷之間,可以說徽商的發展達到了第壹個高峰,徽商商幫聞名全國。
/0bd 162 d9f 2d 3572 c 17d 0 BF 148113632763 d0c3c 3?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形成的具體原因:
第壹,古徽州相對薄弱的封建思想基礎。由於山高皇帝遠,封建專制的控制力相對較弱,使得徽州人有著相對務實的態度和相對解放的意識,態度和意識往往可以決定很多事情。
第二,古徽州人比較聰明。其中大部分是中原移民,包括很多中原北部的貴族。他們中的大多數人為了躲避北方的戰爭而搬到了南方。這些人原本在北方,很多都是貴族,受過良好的教育,文化背景較好,素質較好。徽州居民多為其後裔,所以徽州人無形,靈活,能想清楚。
第三,傳統和榜樣的力量。徽商有著厚重的仁義精神。有些人賺了錢,為老鄉樹立了榜樣。徽商願意為家鄉的公益事業慷慨解囊。吸引了人們紛紛效仿。同時,那些成功的徽商也為後來者提供了壹些便利。
第四,重視教育。明代中期以後,徽商十分重視教育,使徽州教育更加繁榮。明清時期,徽州產生了28位狀元,占這兩個朝代狀元總數的八分之壹。徽州人重文化,愛讀書,對他們的風俗習慣影響很大。
/024 f 78 f 0 f 736 AFC 3a e2e 1 cadb 819 ebc4 b 64512d 3?X-BCE-process = image/resize,m _ lfit,w _ 450,h _ 600,limit _ 1/quality,q _ 85當然徽商能發展起來,也有壹個潛在的因素。俗話說“朝中有人好當官”,其實朝中有人好做生意。徽州鹽商的興起,尤其是明末清初的鹽商,仍然與“朝中有人”有很大關系。因為“朝中有人”,徽商獲得了經營鹽業的執照,所以發了財,手裏有了資本,然後轉向其他行業。
從明中葉到清末的300多年,是徽商發展的黃金時期,無論是商業數量、活動範圍、經營行業還是資金規模,都位居全國各商幫之首。當時,商業成為徽州人的“頭等事業”。成年男性中,商業占70%,高峰時甚至更高。明清以後徽商崛起,徽州迎來了她發展史上最繁榮的時期,形成了鮮明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徽州文化。徽州代表著豐富而輝煌的歷史。
那麽徽商為什麽會衰落呢?
第壹,沒有思想上的支持。在中國歷史上,對商業影響和制約最大的是觀念。在幾千年的專制制度下,社會的主流思想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也就是讀書、做官。商人地位很低。
二是封建制度不支持。
第三是苛捐雜稅。清末,封建統治衰落,捐稅越來越嚴重,徽商的處境越來越艱難。1831年,兩江總督掌管兩淮鹽務,消除了淮鹽長期存在的弊端,改為“票法”。以鹽專利發家的徽商開始衰落,典當業也因左的壟斷和外國銀行的入侵而衰落。
第四是外資的沖擊。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外資的滲透,洋貨的傾銷,徽商經營的產業大部分被他們取代。與此同時,與帝國主義和軍閥官僚關系密切的廣東、江蘇兩省財閥開始崛起。只掌握傳統商業知識和技能的徽商,逐漸失去了在商業領域的操縱、壟斷和壟斷地位,開始走向衰落。
第五是戰爭的破壞。受清軍入關、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徽商連年虧損。曾國藩與太平軍在皖南、徽州的拉鋸戰,導致徽州十村九村被毀。
20世紀,先是內戰,然後是八年抗戰,最後是三年解放戰爭。無論是內戰還是外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戰亂,這個國家已經是壹片焦土。在這樣的情況下,徽商自然不復存在,壹切歸於沈寂。
總之,壹定要對徽商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形成教訓、財富、經營理念、文化財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