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水處理技術

水處理技術

壹般來說,汙水處理包括以下三個階段:第壹階段是通過機械處理,如格柵、沈澱或氣浮,去除汙水中含有的石頭、砂石和脂肪、鐵離子、錳離子和油脂。二級處理是生物處理,汙水中的汙染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轉化為汙泥。三級處理是汙水的深度處理,包括通過氯化、紫外線輻射或臭氧技術對汙水進行營養物去除和消毒。也許根據處理目標和水質的不同,有些汙水處理工藝並不包括上述所有工藝。

凈化水的處理過程取決於原水的質量。

如果原水是市政自來水,壹般流程如下

砂濾-活性炭過濾器-軟化(可選)-保安過濾器-反滲透-紫外線消毒-制水

如果是普通的地表水,要經過殺菌處理,加入絮凝劑後才能進入上述工序。

如果是井水,砂濾後要加鐵錳過濾器。

水被回收和凈化。

石英砂過濾是去除水中懸浮物的最有效手段之壹,是汙水深度處理、汙水回用和給水處理中的重要單元。其作用是進壹步去除水中的絮凝汙染物,通過濾料的截留、沈澱、吸附作用,達到凈化水質的目的。

二。適用範圍

1.用於要求出水濁度≤5mg/L以滿足飲用水水質標準的工業用水、生活用水和市政供水系統;

2.從工業汙水中去除懸浮固體和固體;3.可用作離子交換軟化除鹽系統中的預處理設備和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工業給水的粗過濾設備;

可用於遊泳池循環處理系統、冷卻循環水凈化系統等。該技術是利用微電解設備中填充的微電解填料產生“原電池”效應來處理無電廢水。供水時,設備內會形成無數電位差為1.2V的“原電池”。“原電池”以廢水為電解液,通過放電形成電流對廢水進行電解氧化,從而達到降解有機汙染物的目的。新生態。O H],[H],[O],處理過程中產生的Fe2+和Fe3+能與廢水中的多種成分發生反應,如能破壞有色廢水中有色物質的生色團或發色團,甚至斷鏈,從而達到降解脫色的效果;生成的Fe2+進壹步氧化為Fe3+,它們的水合物具有很強的吸附-絮凝活性,特別是加堿調節pH值後,生成氫氧化亞鐵和氫氧化鐵膠體絮凝劑,其絮凝能力遠高於壹般藥劑水解得到的氫氧化鐵膠體,能絮凝大量分散在水中的微小顆粒、金屬顆粒和有機大分子。該工藝具有適用範圍廣、處理效果好、成本低、處理時間短、操作維護方便、能耗低等優點,可廣泛用於工業廢水的預處理和深度處理。應用廢水類型:染料廢水、焦化廢水、制藥廢水、農藥廢水、樹脂廢水、添加劑廢水、制革廢水、電鍍廢水、造紙廢水、澱粉廢水、大蒜廢水、垃圾滲濾液及其他工業廢水。

陽極:Fe-2e → Fe2+E (Fe/Fe2+) = 0.44 V。

陰極:2h-+2e → H2 e (h-/H2) = 0.00 V

當氧氣存在時,陰極反應如下:

O2+4h﹢+4e→2h2o e(O2)= 1.23v

O2+2h2o+4e→4oh﹣e(o2/oh﹣)=0.41v

采用多元金屬合金熔融催化劑和高溫微孔活化技術生產,屬於新型加料非硬化微電解填料。作用於電鍍廢水時,能有效去除COD,降低色度,提高可生化性,處理效果穩定持久,同時能避免運行中填料鈍化、板結等現象。這種填料是微電解反應持續進行的重要保證,為目前電鍍廢水的處理帶來了新的活力。機械(初級)處理部分包括格柵、沈砂池、初級沈澱池和其他構築物。為了去除粗顆粒和懸浮固體,有兩種處理方法。壹般采用物理方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汙染物從汙水中分離出來,這是壹種應用廣泛的汙水處理方法。機械(壹級)處理是所有汙水處理工藝的必經項目(雖然有些工藝有時省略了初沈池)。城市汙水壹級處理中BOD5和SS的典型去除率分別為25%和50%。在生物除磷脫氮汙水處理廠中,壹般不建議采用曝氣沈砂池,以避免去除可快速降解的有機物;在原汙水水質特性不利於除磷脫氮的情況下,初沈的設置和設置方法需要根據水質專項註入的後續工藝進行認真分析和考慮,以保證和提高除磷脫氮等後續工藝的進水水質。另壹種方法是應用化學處理,有害金屬將被絮凝劑絮凝沈澱。

汙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主要目的是去除不可沈澱的懸浮物和可溶性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其工藝組成多種多樣,可分為活性汙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目前,大多數城市汙水處理廠都采用了活性汙泥法。生物處理的原理是通過生物作用,特別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機物的分解和合成,將有機汙染物轉化為無害的氣體產物(CO2)、液體產物(水)和富含有機物的固體產物(微生物群落或生物汙泥);多余的生物汙泥在沈澱池中與固體和液體分離,並從凈化的汙水中去除。

在廢水生化處理過程中,影響微生物活性的因素可分為基質和環境兩大類:基質包括營養物質,如主要含碳的有機化合物,如碳源、氮源、磷源等營養物質,以及微量元素鐵、鋅、錳等;此外,還包括壹些有毒有害的化學物質如酚類、苯等化合物,以及壹些重金屬離子如銅、鎘、鉛離子等。環境因素主要包括:(1)溫度。溫度對微生物有廣泛的影響。雖然某些種類的細菌在高溫環境(50℃ ~ 70℃)和低溫環境(-5 ~ 0℃)下都有活性,但大多數微生物在汙水處理中最適宜的溫度範圍是20 ~ 30℃。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微生物的生理活性旺盛,其活性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強,處理效果較好。超過這個範圍,微生物的活性變差,生物反應過程會受到影響。壹般來說,控制反應過程的最高和最低限度分別為35℃和10℃。

(2)細菌膠束解體,治療效果急劇惡化。

(3)溶解氧。對於好氧生物反應,混合溶液中保持壹定的溶解氧濃度是非常重要的。當環境中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轉為厭氧呼吸,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部分好氧菌(多為絲狀菌)可能生長良好,這往往導致系統占盡優勢後的汙泥膨脹。壹般來說,曝氣池出口溶解氧保持在2 mg/L左右為宜,過高會增加能耗,不經濟。

在所有影響因素中,基質因素和PH值是由進水水質決定的,對這些因素的控制主要依靠日常監測和嚴格執行相關的規章制度。對於普通的城市汙水,這些因素大多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參數基本可以維持在壹個合適的範圍內。氣溫的變化與氣候有關。萬噸級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溫度控制比較困難,特別是采用活性汙泥法,在經濟和工程上不太可行。因此,壹般是通過選擇合適的設計參數來滿足不同溫度變化的加工要求,以達到加工目的。因此,過程控制的主要目標落在活性汙泥本身和可以通過調控手段改變的環境因素上。控制的主要任務是采取適當的措施克服外界因素對活性汙泥系統的影響,使其連續穩定地工作。

實現生物反應系統過程控制的關鍵在於控制對象或控制參數的選擇,控制對象或控制參數與處理過程或處理目標密切相關。

如前所述,溶解氧是生物反應類型和過程中壹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參數,可以直觀快速地反映整個系統的運行狀態,操作管理方便,儀器儀表安裝維護簡單,這也是為什麽近十年來我國新建的汙水處理廠基本實現了溶解氧的現場在線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