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炎黃時期,有壹位早期的智者蘇莎,首創了海水煮鹽的方法,史稱“蘇莎為食用鹽”。這是中國古代有記載的最早的提純鹽的方法。後人稱之為“鹽宗”。
20世紀50年代福建出土的文物中,有炒鹽器具,證明仰韶時期(約公元前5000-3000年)人已具備初步的炒鹽能力。
早期鹽是直接裝爐架,用鐵鍋煮的。這種方法消耗燃料和時間,使得鹽的價格更高。所以在周朝,有壹個官職叫“鹽人”。《李周田嚴觀人》記述掌管鹽政,管理各種鹽務。
歷史上,關於“鹽”的政策也是層出不窮。漢武帝制定鹽法,專賣官鹽,禁止私產。清同治年間,運鹽使者喬松年在泰州建“鹽廟”,供奉煮海為鹽的蘇莎。
然後在有天然鹵水的地區,采用“先燒炭,用鹽井水潑,刮鹽”的生產方法。戰國末期,四川開始挖井、取鹵、炒鹽。齊冠中實行“官山海”政策,即鹽為官民所制,所有產品均由政府運銷。
到隋唐時,山西鹽湖已初具規模,開始采用“墾邊灌水”的新技術。中國古代制鹽技術發展迅速。宋元時期,福建可以用“曬鹽法”制鹽。
到了宋代,四川有了重大突破,即井鹽礦。聰明的勞動人民用鉆頭來開采井鹽礦。從明朝到清朝,這種工藝的技術逐漸成熟。
這說明我們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這是中國延續五千年的重要保證。以上就是中國古代制鹽法的全部輪廓。希望能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