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魯番的葡萄多達600多個品種,無核白、馬奶子、百家幹、木納格、黑葡萄、和田紅和粉紅太妃,好吃到數不完。每年四月底就有葡萄成熟,而到了八月正是葡萄的豐收季節,看那滿園的葡萄沈甸甸地垂下來,有的晶瑩如珍珠,有的鮮亮似瑪瑙,有的綠若翡翠,五光十色,令人垂涎不止。
其實早在兩三千年前,西域就以生產葡萄聞名。而從唐代開始,“吐魯番”這個名字就與“葡萄”緊緊聯系在壹起了。這是地理與果實的唇齒相依、水乳交融。直到今天,當我們說出“吐魯番”時,腦海裏的第壹反應便是“葡萄”,反之亦然。不知是吐魯番造就了葡萄,還是葡萄成就了吐魯番。
古人說:“凡瓜甜而美者,皆哈密來也。”新疆的哈密瓜壹直以個大肉足的形象、清脆鮮甜的口感、純正悠長的後味得到人們的厚愛,是當之無愧的“瓜中之王”。
哈密瓜之名來自康熙大帝的金口玉言。1698年,清廷派理藩院郎中布爾賽來哈密編旗入籍,哈密壹世回王額都貝拉熱情款待。經過多次品嘗,布爾賽對清脆香甜的哈密甜瓜大加贊賞,於是建議額都貝拉,把哈密甜瓜作為貢品向朝廷進獻。
幾百年前的康熙大帝壹定想不到,當初為哈密瓜命名,卻引起了壹場商標註冊的戲劇性“大戰”。為了爭奪哈密瓜原產地的商標,哈密地區和吐魯番地區進行了壹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1995年,哈密地區申請註冊哈密瓜原產地證明商標,理由是“哈密瓜”之名出自康熙的“禦批”,而此後,新疆特產的這種甜瓜才被稱為“哈密瓜”。然而,哈密人的做法惹惱了鄰近的吐魯番人,因為據考證,哈密王額都貝拉當年進獻的哈密瓜並非產自哈密,而是出自與哈密相鄰的吐魯番的鄯善縣。
這場爭奪持續了7年,期間雙方都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來論證哈密瓜原產地的歸屬,但最後基於***同利益和品牌保護的責任,雙方終於走到了壹起。利益***享,提高哈密瓜的質量,保護品牌,成為兩方的***識。
甜瓜與新疆的其他水果不同,只能在新疆內種植,因為新疆少雨幹燥、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土質酥松、含沙量大、土壤略成堿性,這些都是甜瓜生長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眼下,新疆的密瓜已經甜到家了,還特別香。地道的“老新疆”說,挑密瓜,應該往醜了選,瓜皮上斑痕越多越粗糙,泛著黃頭的壹定甜。
初秋,走在新疆的大街小巷裏,會經常看到售賣金黃色無花果的小攤。無花果被維吾爾族同胞奉為“聖果”,那份深藏不露、醇厚甜蜜的特性,如同新疆人樸實熱烈的性格。在新疆,最正宗的無花果來自天山南麓的阿圖什,阿圖什也譽為“無花果之鄉”。
巴依對此也很懼怕,令人把無花果樹砍掉。壹個窮人悄悄挖了壹棵無花果樹苗,日夜兼程想把它送回喀什老家。可沒料到,走到阿圖什,他就去世了。雖說故事讓人哀惋,但阿圖什以寬廣的胸懷、肥沃的土地,孕育著無花果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