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冷知識龍蝦上位極簡史

冷知識龍蝦上位極簡史

與我們今天知道的龍蝦不同,在100多年之前,龍蝦並不是“蝦中之龍”,人們稱它為“海蟑螂”,是奴隸、下等人、犯人和戰場上打仗的士兵的主食。龍蝦能有今天的地位,還有壹段傳奇的歷史

龍蝦現在的社會地位舉足輕重,壹桌高檔飯菜,龍蝦大多處在桌子的正當中。如果把它擬人化,它可能是個開著SUV,帶著金鏈子,留著小平頭的紋身大哥。

對我們老百姓來說,這家夥可不便宜,而且它在食物界有點“不在三界內,跳出五行中”的意思。妳翻開壹本菜單,每個菜都是明碼實價,唯獨龍蝦和幾個海鮮類的硬菜後面標的是“時價”。如果今天晚上妳們家餐桌上能擺壹只龍蝦,想必是吃得又心疼又開心。但是在100年前,除非妳家已經快要揭不開鍋了,不然龍蝦這種下等食品是絕對上不了臺面的。

遙想當年,剛坐船抵達馬薩諸塞州的白人移民生活十分清貧。沒有飯吃的他們,每天從被海水沖上沙灘的龍蝦群中走過……去刨觀音土吃。雖說這觀音土兌水之後口感像糯米,但是畢竟是土,人吃多了沒法消化。這些拉不出屎的白人移民,仍然放不下身價,堅決不吃龍蝦,為什麽呢?因為在當時, 龍蝦是奴隸和囚犯的食物。

時間再往前推400年,有個叫威廉姆的官員用龍蝦狠狠地羞辱了新來的白人契約奴(17-18世紀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壹種役使的白人勞動力。俗稱“白奴”。),他拿著大龍蝦,蔑視地看著白奴說:“ 對不起啊,我們這裏艱苦,妳們只能吃龍蝦喝涼水了。 ”

這個龍蝦侮辱事件影響極壞,徹底點燃了新移民的怒火,並導致大面積暴動,殖民政府不得不出臺壹個規定:契約奴隸壹周內吃龍蝦不能超過三次。

在古英語中,蜘蛛寫作“Loppe”,龍蝦的“Lobster”就是根據這個單詞來的。它被視為海洋之中的最低等生物,就像陸地上的小昆蟲壹樣。所以在當時,美國佬們不到萬不得已是絕對不會吃的,就算是吃,也不會讓人看見,而且吃完之後往往還會痛哭流涕,覺得自己怎麽混的這麽慘。

19世紀,壹些加工廠覺得既然這玩意也能吃,成本又低,不如拿來做成罐頭。於是,當時比較便宜的豆子罐頭5毛錢壹斤,而這個龍蝦肉罐頭,只要11美分,而且都是給貓吃的。當時市面上也有了大龍蝦的身影,只不過都是死的。

龍蝦的故事有點像民國時期的大閘蟹,都是從壹文不名到後來殼上蓋著鋼印,各個帶著防偽戒指壹樣。

和大閘蟹不同的是,大龍蝦華麗轉身有壹段傳奇的故事。剛才我們也說了,大龍蝦災難壹般的泛濫,只有奴隸和囚犯才會吃。緬因州當地的罐頭廠拿它做成罐頭來餵貓。在當時,5斤以下的波士頓龍蝦屬於殘次品,但是工業的發展導致了大龍蝦的數量減少,後來小壹點的龍蝦也就符合了生產標準。

工業進步導致龍蝦選材個頭變小,但是並沒有影響供應,也沒有把龍蝦的身價擡起來。但是鐵路發展之後,事情開始變得有趣了。列車長發現,內地的乘客沒見過這個東西,要是把這個東西說成是美味,在車上賣給他們吃豈不是個生財之道?

淳樸的內地乘客,在車上吃了這個被海邊人當垃圾的東西之後,贊不絕口,不但喜歡上了這個海味,還把它們當場了饋贈親友的佳品。就這樣,海裏的龍蝦順著陸地的鐵路走進了千家萬戶。1880年的時候,廚師們發現這龍蝦得吃新鮮的,於是就像今天壹樣,當時飯店內看到的龍蝦都是活的。

雖然當時美國人把龍蝦當做飯後的色拉來吃,但是需求量的確是大增,漲價也是順理成章。

2006年,作家Motherjones在文章裏寫了這麽壹段話:

? “1920年,龍蝦的價格達到巔峰。經濟危機導致人們消費不起,於是龍蝦市場又走向衰敗。龍蝦罐頭又成了下等貨,供給給大兵們為他們補充蛋白。1944年,美國士兵們吃著龍蝦罐頭跟德國佬打仗。因為戰爭的緣故,龍蝦們有了繁衍喘息的機會,美國經濟的復蘇雖然讓龍蝦的價格漸漸恢復,但是也沒有讓它脫離下等貨的命運。在大蕭條時期,緬因州的窮人們不得不下海撈龍蝦糊口,孩子們第二天早上帶著 龍蝦肉三明治。 上學,還會被同學嘲笑。”

二戰期間糧食欠收,只有龍蝦這種東西不會被限量供應。沒想到的是,美國佬們這壹吃不但沒覺得慘,而且終於吃出了龍蝦的真諦。1950年代,龍蝦已經從“海蟑螂”完成了到“龍蝦”的蛻變。好萊塢明星吃龍蝦成風,大戶人家辦婚宴上也得有只大龍蝦,就連十九世紀的第壹個億萬富翁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也請大家吃龍蝦。

《福布斯》網站曾公布過“美國史上15大富豪”排行榜,最終約翰·洛克菲勒名列榜首。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看他的生平。

到了今天,去海邊度個假吃個龍蝦,十個人裏有八個都得發條朋友圈,對於早八晚五的老百姓來說,沒有什麽比這更沒好的生活了。但是仍然有對龍蝦嗤之以鼻的人,還有正統的猶太人也覺得龍蝦不幹凈而拒絕食用。但是美國人早就忘了自己當年是怎麽嫌棄龍蝦的了。我們得感謝火車上的“壞”廚師,更得感謝那些不知道龍蝦是“垃圾”的土大款們,要不然我們怎麽能發現波士頓龍蝦這種美味。

雖然我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