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飲食文化傳統,它與世界各國烹飪相比,有許多獨特之處。
(壹)風味多樣。地域廣闊的中華民族,由於各地氣候、物產、風俗習慣的差異,自古以來,中華飲食上就形成了許多各不相同的菜系。就地方劃分而言,有巴蜀、齊魯、淮揚、粵閩四大菜系之分。 (二)四季有別。壹年四季,按季節而調配飲食,是中國烹飪的主要特征。我國壹直遵循按季節調味、配菜,冬則味醇濃厚,夏則清淡涼爽。冬多燉燜煨,夏多涼拌冷凍。各種菜蔬更是四時更替,適時而食。 (三)講究菜肴的美感。註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協調壹致,對菜肴美感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廚師們利用自己的聰明技巧及藝術修養,塑造出各種各樣的美食,獨樹壹幟達到色、香、味、形的統壹,而且給人以精神和物質高度統壹的特殊享受。 (四)註重情趣。我國烹飪自古以來就註重品味情趣,不僅對飯菜點心的色、香、味、形、器和質量、營養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在菜肴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時間的選擇、進餐時的節奏、娛樂的穿插等都有壹定雅致的要求,立意新穎,風趣盎然。
(五)食醫結合。我國的烹飪技術,和醫療保健有密切的聯系。在我國,向來 就很重視“醫食同源”、“藥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藥用價值,烹成各種美味的佳肴,達到對某些疾病防與治的目的。
中國傳統壹些美食典故 “民以食為天”,隨著回歸自然食品的興起,傳統美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其實,這些食物的由來都有它美妙的傳說。 饅頭相傳三國時候,蜀國南邊的南蠻洞主孟獲總是不斷來襲擊騷擾,諸葛亮親自帶兵去征伐孟獲。瀘水壹帶人煙極少,瘴氣很重而且瀘水有毒。諸葛亮手下提出了壹個迷信的主意:殺死壹些“南蠻”的俘虜,用他們的頭顱去祭瀘水的河神。諸葛亮當然不能答應殺“南蠻”俘虜,但為了鼓舞士氣,他想出了壹個辦法:用軍中帶的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頭的模樣兒蒸熟,當作祭品來代替“蠻”頭去祭祀河神。 打那以後,這種面食就流傳了下來,並且傳到了北方。但是稱為“蠻頭”實在太嚇人了,人們就用“饅”字換下了“蠻”字,寫作“饅頭”,久而久之,饅頭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 水晶餅水晶餅是陜西渭南的名點,特色是金面銀幫,起皮掉酥,涼舌滲齒,甜潤適口。傳說宋相寇準為官清廉,辦事公正,深得民心。寇準有壹年從京都汴梁回到老家渭南鄉下探親,正逢五十大壽,鄉黨們送來壽桃、壽面、壽匾表示祝賀,寇準擺壽宴相待。酒過三巡,忽然手下人捧來個精致的桐木盒子,寇準打開壹看,裏面裝著50個晶瑩透亮如同水晶石壹般的點心。在點心上面,還放著壹張紅紙,整整齊齊地寫著壹首詩:“公有水晶目,又有水晶心,能辨忠與奸,清白不染塵。”落款是渭北老叟。後來,寇準的家廚也仿照做出了這種點心,寇準據其特點給它取了壹個好聽的名字,叫做“水晶餅”。 冰糖相傳清代康熙年間,有壹個名叫扶桑的姑娘,是四川內江的壹個大糖坊主張亞先家的丫環。有壹次,她趁張亞先不在舀了壹碗糖漿正準備喝的時候,張亞先來了,扶桑連忙把糖漿倒進豬油罐,將它藏進柴堆裏,又在上邊放些谷糠掩蓋住。 過了幾天,當扶桑捧出豬油罐時,罐裏卻長滿了許多水晶般的東西,敲碎入口,堅脆而純甜,其味道勝過白糖。扶桑把這壹奇怪現象講了出去,許多人如法炮制,因制出的糖形似冰,味如蜜,人們就把它稱作冰糖。
美輪美奐雲南菜 壹 雲南飲食文化簡史
雲南菜(簡稱滇菜)。因為雲南特殊的地理環境,滇菜兼收並蓄而自成壹家,以擅長烹制山珍、淡水魚鮮和蔬菜見長,具有鮮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點,適合邊疆多民族人民的口味,在國內自成壹格。 雲南自古就是壹個多民族的地區,生息在雲南的少數民族,世代沿襲的菜肴則是當今滇菜的源和流。秦漢時漢族始人雲南墾殖。唐宋時期,雲南出現了南詔,大理地方政權。在南詔時期,唐朝用兵南詔,喪師數萬,至少有10萬人流落雲南。當時在壹給田,二不謠役的優惠政策下,促進了雲南的經濟文化發展。雲南刀、大理馬享譽中原。在流入雲南的能工巧匠中不乏扈廚名師,滇菜異常興盛。從明代中期開始,雲南漢族人口超過當地民族,滇菜起了質的變化。 《滇南本草》有大量的醫食同源的記載。明末徐霞客到保山,友人饋贈雞縱;到麗江,納西族土司木公以80味相待,內有柔豬(乳豬)、牦牛舌等,此外,他還吃過竹鼠等。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余部及吳三桂的部屬等,留滇不下數十萬人。特別是南明桂王入滇,改雲南為滇都,名師成批湧人,滇菜技藝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清代學者師範為家鄉的弓魚吟下了“內腹含瓊膏,圓脊媚春酒”的詩句。 鴉片戰爭後,自蒙自、騰沖、思茅、昆明開關和滇越鐵路通車,內外貿易興旺,各地餐館雲集雲南,形成了以漢族菜為主,兼具備少數民族菜的滇菜。抗日戰爭時期,滇緬公路通車,雲南成為大後方。在昆明和交通沿線的滇東北及滇西,雲集各幫的名廚,加速了烹任技藝的交流,促進了滇菜的進壹步發展。這壹時期,在廚師隊伍中分化出行廚,以滿足達官貴人、富商名流的要求。 二 雲南餐飲特色 雲南得天獨厚的條件,為烹任提供了豐富的原料。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山脈綿亙,平壩與江河湖泊鑲嵌其間,形成多姿多彩的地理風貌和幹濕分明的立體氣候,極有利於動植物的生長。雲南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香料王國”和“藥材之鄉”、“花木之鄉”的美稱。據不完全統計,全省有魚類366種、兩棲類動物92種、爬行類動物143種、鳥類782種、獸類274種,野生食用菌200多種,野生花果蔬菜更是品種繁多。 雲南風味餐飲由三個地區的菜點特色構成。首推滇東北地區。昭通地區和東川市在清代以前交替歸四川、雲南管轄,該地區因與四川、貴州接壤,與中原交往較多,其烹調方法和口味受川菜影響較深,類似川菜。雲南當代名廚羅富貴、解德坤、彭正芳均屬昭通人,所烹制的湯爆肚、酥紅豆、竹蓀、羅漢筍、雲腿、牛幹巴等均屬這壹地區名菜。其次是滇西和滇西南地區。因與西藏毗鄰以及與緬甸、老撾接壤,少數民族較多,其烹調特色受藏族、回族、寺院菜影響,各少數民族菜點是主體。如回族的壯牛肉湯、冷片、涼雞、臘鵝;傣族以調料做餡的香茅草雞;白族的乳扇、洱海魚蝦、素菜;彜族的乳餅、火燒豬;納西族和藏族的火鍋。蟲草、天麻、貝母、豬膘;哈尼族和苗族的狗肉;壯族的野味、三七;普米族、怒族的醉雞。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各有千秋,形成了地方上的傳統菜。最後是滇南地區。這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資源豐富,是雲南菜點的本體。自明代以來經濟文化發展較快,是雲南漢族菜的發源地。如過橋米線、汽鍋雞、雞絲草芽、菠蘿雞片、石屏豆腐以及杞麓湖、星雲湖、撫仙湖、異龍湖的魚類,玉溪的鱔魚、泥鰍、蔬菜,開遠的甜藠頭等,均源於這壹地區。
昆明菜肴則集中了上述三個地區的烹調精華,在總結繼承滇南菜的基礎上,汲取了壹些川、魯菜的技藝而形成。昆明作為雲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城市,其菜肴集滇味之大成,頗具滇菜的代表性。地方口味的形成,與其地理位置、氣候、水質和食俗密切相關。 總體說來,雲南菜點總體上的特色是,選料廣,風味多,以烹制山珍、水鮮見長。其口味特點是鮮嫩清香回甜、酸辣適中,偏酸辣微麻,講究本味和原汁原味,酥脆、糯、重油醇厚,而不爛,嫩而不生,點綴得當,造型逼真。 以下壹壹細述。 壹是以酸辣為主。雲南調味品非常豐富,家種、野生都有。特有的香茅草、香多草、草果、香菇、香椿籽等香料引人菜式中增添了誘人之感。野生香菜與苤菜的應用,使菜肴辛香味美。辣椒種類齊全,以涮辣椒為烈。名醋有祿豐香醋、東川米醋。廣南剝隘七醋、昆明麩子醋,還有少數民族的梅子醋、酸木瓜醋等,已成為漢族和各少數民族日常的調味品。苦瓜、陳皮入味,苦而發涼,苦中回甜,苦中有味。滇菜廚師運用上述這些調料,因人、因地制宜,或加或減,可烹制出酸、甜、鹹、苦、辣等多種單純和復合口味的菜肴。其中,以酸辣微麻為主味。雲南地處高原,濕熱與寒冷並存,而酸辣則有法濕、驅風和開胃之功效,因而受到群眾喜愛。如傣族、阿昌族的酸煙菜,苗族、彜族的酸菜偎四季豆,都是當地的家常名菜。 二是講究鮮嫩。因雲南特有的立體氣候,故有“常年蔬菜不斷青”之說。時值冬季,卻蔬菜不斷,如在昆明,此時蒜苗。豌豆尖等為時鮮蔬菜。蔬菜引人筵席,常做素菜或用於點綴,體現清淡純樸。原汁原味、鮮嫩回甜的風味。如“炸洋蔥”、“釀百合”、“油炸仙人掌花”等為當地的傳統名菜。動物人撰,吃生、吃活,講究滋嫩。膾炙人口的“過橋米線”,廚師巧用雞油能保溫的特點,將雞燉爛,用雞湯汆生肉薄片和米線,配上各種調料,吃起來鮮嫩可口,成為吃生、吃鮮的典範。還有乳豬、乳鴿、童雞、仔鴨常與蟲草、天麻、三七、貝母等滋補藥材為伍,既吃鮮嫩,又能強身健體,壹舉兩得。通觀整個滇菜,在以鮮嫩為主的同時,註重味濃郁香。肉類入肴,或烤或燒乃至燉燜,烹制的菜肴濃中有味、味中見鮮。“雲腿”等腌臘制品,因腌漬後肉質收縮,味更濃。在烹調時,除去部分鹹味後,用油炸、油煎或酥燉,加上其他調料,成品菜肴濃郁之中添鮮香,待客佐酒,尤為佳品。 三是技法多樣,古風猶存。在滇菜擅長的烹調技法中,可分為漢族的蒸、炸、溜、鹵、汆、燉,具有原汁原味、酥嫩、鮮醇、清爽、濃香的特點;少數民族的烤、春、悟、腌、隔器鹽(火局)等,具有濃郁的地方風味,反映少數民族的生活習俗。在諸多的烹調方法中,有的以壹種為主,有的汆、炸、溜聯合使用,烹制不同風味的菜肴。滇菜技法多樣,傳統的烹飪方法仍占壹定比重,古風猶存。如:烤,用明火烤羊、烤野雞,這在少數民族中較為普遍;焐,利用柴薪燒後的炭灰余熱,焐制各種菜品,獨具壹格;舂,將食物制熟,與調料壹起入石臼,舂細而食,渾為壹體,便於消化;隔器鹽局,是在鐵鍋內放上壹層鹽巴,鹽上放炊具,用鹽傳熱,隔器燉熟而食,風味特異;腌,為適應雲南氣候特點和冬季宰殺年豬的習俗而積累出壹套加工、貯藏和食用的傳統技法,如白族的圓腿(火腿),納西族、普米族、藏族的琵琶豬(整頭腕制),彜族的鹿子幹巴,傣族的腌牛蹄、酸魚,拉枯族的血(魚乍),回族的牛幹巴、臘鵝等等,有“雲山牧野牛畜肥,肉成肉幹分外香”的美譽。
如今,雲南餐飲又興起壹股新的潮流。 首先是懷舊飲食。有人說,歷史從來不會消失,它只會在生活的細節中沈澱。有壹種感情叫懷舊,它是差不多所有人們心中的壹種情結。而在懷舊中品味美食卻是別有壹番滋味在心頭。在昆明以懷舊為主題的餐廳也的確不少,比如說,今天晚上餐廳、1915護國橋頭餐廳、1910火車南站餐廳、翠湖邊上…… 而位於明通路的“今天晚上”滇味懷舊主題餐廳讓您回憶的是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也許是墻壁上掛的“樣板戲”劇照,書架上散落的發黃的小人書、連環畫,或是櫃櫥裏陳列的舊糧票、毛主席像章?也許只是老照片上阿慶嫂、李鐵梅熟悉的身姿,但勾起的回憶卻是綿綿不絕…… 翻開菜譜,盡是熟悉親切的家鄉口味:文山三七根燉雞、屏邊香辣魚、洱海醉蝦……地方特色,邊疆美食,總有壹種美食連同壹種回憶是屬於妳的,人均20元的消費絕對實惠。 其次是滇味烤全羊風靡。昆明有好幾處吃烤全羊的地方,比如說白沙河公園裏的烤全羊、三碗水的烤全羊、羊明堂的烤全羊……而位於東郊的白沙河公園,在今年推出了野外烤全羊的美食項目。他們的野外燒烤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在綠草茵茵的帳篷中,自由自在地欣賞壹頭烤全羊或者烤乳豬、烤兔子,壹夥人邊喝酒邊唱歌邊吃著美味的燒烤,其樂融融。吃完燒烤,壹夥人還可以住下來,瀏覽壹下初春美景。 最後是多彩多姿的滇味農家樂。農家樂早就被昆明人所接受,而昆明近郊的農家樂餐廳也是想著花樣,變著法的來吸引消費者,比如說,西山團結鄉就有著80多家各種各樣的農家樂,還有西南最大的滑草場、風景幽雅的豹子箐。位於這裏的團結鄉的白族休閑園,不僅有著條件不錯的休閑、住宿環境,而且這裏的山間農家風味也讓不少遊客流連往返。遊客李先生說,它與平時簡單的農家飯不同,他們把農家菜做得更可口精致,再喝上壹杯自釀的包谷酒,非常地寫意。酒飽飯足之後,還可以參加大型民族歌舞篝火晚會。 三 特色美食小窺
燒豆腐
燒豆腐是滇南民間風味小吃。 在昆明夜市場均有出售。 燒豆腐所用豆腐以石屏縣、建水縣出產的為佳品。用優質黃豆做成豆腐,經發酵後,理論成了“聞起來臭,吃起來香”。用炭火隔著鐵網烘烤,刷上菜油烤至金黃發漲,便醮以鹵腐汁,辣椒面、花椒油等佐料配制的調料,吃起來香酥、鮮嫩,別有風味。白天在昆明市內,花鳥市場景星街有賣。按10論價,2元10個。 大救駕(炒餌塊)
“大救駕”是雲南省騰沖縣的名特小食,選用優質大米做成餌塊,切成片,再配上鮮肉、火腿、雞蛋、冬菇、泡辣椒等烹炒,味道軟、香、爽口。傳說明未永歷帝朱元璋被吳三桂追趕逃到騰沖,又饑又累,村民奉上當地的美味食品炒餌塊,永歷帝吃後贊口不絕,稱之救了大駕!“大救駕”便由引而得名。昆明市光華街靠正義路口有壹家“騰沖餌絲”專賣店,樓下是大排檔,樓上有雅座。該店炒吃、湯吃等多個品種的餌塊及套餐。壹般價格:大救駕3-5元壹盤。
宜良烤鴨 宜良烤鴨,也就是滇宜牌燒鴨,它肥瘦相宜,皮酥脆,內香嫩,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有名的傳統菜肴。說起來這宜良烤鴨並不算雲南本土風味菜,它是由南方傳過來的。 相傳,在明人洪武年間,朱元璋封穎川候傅友德為征南首領,率領千軍萬馬奔赴雲南,同時帶上了自己的禦廚,南京著名的燒鴨在師傅“李燒鴨”李海山。後來等雲南統壹,回南京因變受封的穎國公被朱元璋賜白綾而自縊身亡。 “李燒鴨”聞訊不敢回南京,便隱姓埋名先後在宜良狗街、宜良蓬萊鄉的李毛營,經營起燒鴨生意,開了家“滇宜燒鴨店”,並娶了位毛姓姑娘為妻,如今的“李燒鴨”已是第28代傳人。現在的宜良燒鴨除了現烤現賣外,還建立了軟包裝食品廠,原料壹律選用40天以內的嫩壯仔鴨,以祖傳秘方調制生產出味香肉美的“滇宜”牌軟包裝宜良燒鴨。軟包裝燒鴨不僅肥而不爛,香味純正,而且當天攜帶,又不含防腐劑,即可即食,並且品種已創出燒鴨,燒鴨腳、燒鴨翅等十多個“滇宜”牌系列產品,昆明各大商場有售。 大理砂鍋魚 地方民族特色菜肴,將火腿片、鮮肉片、嫩雞塊、冬菇、蛋卷、豆腐等十余種鮮臘配料與洱海鯉魚入砂鍋內,加胡椒等調料慢慢烹燉。講究刀工、工序、配料及火侯。煮熟上桌,砂鍋內沸湯咕咕、熱氣沸騰,香味撲鼻,十分可口。下關及大理各餐館、飯店均有供應。洱海油魚,洱海油魚鱗細油亮、腹中油多,肉鮮而不腥,有膽卻不苦,故不去鱗也不開膛,整條魚與豆腐同煮,其味尢佳。在遊船上及下關、大理各餐館、飯店均可品嘗。 香茅草烤魚
不去魚鱗片,從魚背剖開,去掉肚雜,將蔥、辣椒、鹽等佐料,放進鮭魚肚裏,用香芭草捆好,放到炭火上烘烤,並抹上適量豬油,烤熟即可食用。 麗江粑粑 納西族傳統面食,又稱“千層餅”,以麗江麥面為主,配以火腿、豬油、糖、蔥花、花椒、草果,煎制而成。其味香脆爽口,油而不膩。在麗江各個餐飲店均可品嘗。用壹種當地產的雞豌豆做成灰綠色粉條。加佐料涼拌或煎炸而食,清香可口,味道極佳。四方街小吃鋪可品嘗到。酥油茶,藏族和納西族喜愛的飲品,先用土茶罐煮好清茶,再把清茶倒入木桶中,加酥油和糖、鹽,搗均即可飲用。清香苦甜,生津止渴,回味無窮。在江縣城傳統飲品店內可品嘗到。 雲南人喜歡豪飲,論喝酒在中國除了東北就要數雲南了。雲南有壹個少數民族,其原來是狩獵為生,後來政府提供幫助,要他們改為農業為主。但是沒有願意去種地。開會的時候也沒有人願意來,但是只要壹提有酒喝,當地人馬上就能聚到壹起。所以,後來要開會,就通知說喝酒,開完會大家壹起痛飲。另外在傣族人集中的地方,還有壹種飯前打牌喝酒的風俗。他們所喝的酒是當地自己釀造的壹種米酒,有四十度左右,兩元壹瓶,非常的便宜。大家聚在壹起吃飯前,先坐在壹起打牌,誰輸了誰喝酒,經常是飯還沒吃,幾個人先喝了十多瓶米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