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春壹冬是什麽意思?為什麽是兩春壹冬?了解壹點中國歷法知識很有必要。我們國家現在不僅用陽歷,還用陰歷和幹歷。公歷是陽歷改過來的,我們用的陰歷其實是陰陽合璧。農歷最大的特點是使用二十四節氣,節氣的季節安排使得農事適時。農歷是什麽?農歷即陰歷,是根據月亮運行規律的特點,反映月亮盈虧不足的特點,以月初壹和月中滿月為時間順序的紀年法。月亮壹次發光需要29天半以上,但壹天要算成壹個整體。所以農歷月大30天,小29天,壹年有七月那麽大。壹年算十二月,不是354天,就是355天,農歷以月為重點,體現月的運行特點。
陽歷即陽歷,是壹種以太陽運行規律為特征的紀年歷法。這是壹種基於太陽回歸之年的歷法。陽歷重在體現壹年的特點,體現寒暑秋冬的變化和交替。二十四節氣就是以此為基礎的。太陽年大約需要365天零四分之壹天,平年壹整天是365天,閏年壹整天是366天。這樣,農歷和陽歷的年差不少於11天。為了既使用陰陽歷又不使差別太大,我們的祖先想出了壹個折中的辦法,在農歷中設定閏月,農歷閏月將有13個月。有了這樣的安排,陰陽歷就不會出大差錯。
兩個春天夾壹個冬天,春天是指春天的開始,冬天是指冬天,冬天。二十四節氣以立春為例,以嚴寒為結。因為農歷閏月,會出現“兩春壹冬”的現象。即農歷正月立壹個春,十二月立另壹個春,農歷稱之為雙春年。但在陽歷中,沒有這種現象,每年都是春天。在農歷中,只有在有閏月的時候,而且是2月到11月的閏月,才會出現壹年兩春,兩春壹冬的現象。農歷不是閏月年,但農歷會有壹個春年。沒有壹個春天的年份比農歷閏月的年份多壹年。比如2019年沒有春天,2020年有閏四月,正月十壹有立春時間,十二月二十二有立春時間。這就是壹年有兩個春天,兩個春天和壹個冬天合二為壹的現象。這種現象在19年,也就是19年會出現7次。這是人為安排的,以配合農歷和陽歷,並不是天意和自然規律的獨特展示。但人們以非春年、雙春年為基礎來預測天氣、預測農事質量,是不自然、不科學的,所以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