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關於井陘農業調查狀況

關於井陘農業調查狀況

井陘縣概要:井陘縣位於河北省西陲,太行山東麓,地理坐標為東徑113°-114°18′,北緯37°42′-38°13′,東部和東南部與鹿泉市、元氏縣、贊皇縣毗連,西部、西南部與山西孟縣、平定、昔陽三縣接壤,北部同平山縣為鄰。總面積1381平方千米,總人口32萬人,被石家莊市列為衛星城。井陘縣自然環境: 礦區自然環境獨特,該廠區地勢平坦開闊,地質構造為第四沖積層,地層由上而下土壤為亞粘土,輕粘土河細中粗砂,地耐力為10-30噸/平方米,經勘探,地下未見不良地質現象。據國家地震局文件,該區地震基本烈度為六度。歷年來,平均氣溫為1.2℃;最熱月平均氣溫21.8℃;平均最低氣溫-6.8℃;最大降雨量52.9mm;最大積雪深度22?M;基本風壓0.35KN/m2;基本雪壓0.25 KN/m2;土壤凍結最大深度35?M。 水資源豐富,全區可用工業、農業水井142眼,日供水能力達15萬噸以上(2004年全年采水10 20萬噸);地上可利用水資源有綿右灌渠,年供水可達1020萬噸;儲備水庫7座,可存儲容量152萬噸。 井陘縣農業調查: 生態產業發展迅速。在農產品種植方面,推廣種植了中藥材、脫毒甘薯以及以“紅小豆”為主的小雜糧。在林果業發展方面,抓住國家加大對林業投資的機遇,下大力爭資金、跑項目,全縣優質果品種植面積達5萬畝,林果年總產量1.8萬噸。在畜牧業提高方面,全力打造奶牛、柴雞新型產業,積極培育蛋鴨、小尾寒羊、冷水魚特色產業,穩步發展蛋雞、瘦肉型豬傳統產業,變分散粗放養殖為集約型養殖。

井陘是純山區縣,全縣318個村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差異較大。為整體推進全縣新農村建設,該縣把實施典型帶動戰略作為推動新農村建設提檔升級的重要舉措,按照產業化提升農業、工業化致富農民和城市化帶動農村的發展思路,立足各行業實際培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典型,並通過政策扶、部門幫,使之做大做強。

割髭嶺村土壤和氣候十分適宜粉條生產,在縣農業、科技部門幫助下,村裏發展甘薯基地500畝,年產粉條6萬多公斤,並註冊了“金華寺割髭嶺”商標,產品遠銷京、津等地區。僅此壹項,全村增收70多萬元,帶動了周邊8個村從事粉條生產。包括割髭嶺在內,井陘縣扶持建立了十大農業龍頭,在其帶動下,先後實施了百萬只山場雞生態放養等20多個農業產業化項目,新增千畝以上山區開發大戶78個,萬畝以上13個,新建特色養殖小區20個,培育出6個產業化經營組織,形成了小雜糧、優質粉條等五大龍型經濟,全縣產業化率達到26%。

為加快農村工業化發展,井陘縣確定了縣域二十強企業,同時以這些企業為龍頭,規劃建立了沃林化工、上安鈣鎂、秀林陶瓷等六個工業園區,園區內通過資源***享、優勢互補,形成了六大特色產業集群。位於鈣鎂工業園區的上安東村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先後建起了兩個鈣廠和25家石灰廠,該村勞力全部在企業上班,年人均純收入7000多元。目前,全縣8萬農民在工業園區就業,工資性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壹半以上。

農業產業化、農村工業化在改變農民生活方式的同時,也使其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為此,該縣把農民公園建設作為實現農村城鎮化的壹項重要內容。以縣城為中心,確定了五條文明生態示範線,重點抓好沿線的農民公園建設,起到集群示範帶動作用。同時,縣財政每年拿出300萬元給予支持,並動員有實力的縣直單位結對幫扶,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建設熱情。目前,全縣78個村因地制宜建起了公園,81個村建起了文化廣場。金柱、巖峰等96個村還依托公園或廣場,建立了文體活動室和讀書室,群眾性文化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井陘縣農業局良種場從山東引進越冬甘藍冬春壹號,在原種場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示範種植3.33公頃,獲得成功.平均0.067公頃產4000公斤,最高達到5000公斤,盡管由於今春持續幹旱,比正常上市時間延遲半月(五·壹後上市),每公斤售價僅賣到0.4~0.5元,0.067公頃收入也達到了1200~2000元,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毛啊!!!!!哥飛了壹個上午啊!。。。想想則麽報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