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很會織布,每天為天空織彩霞。她厭惡這種枯燥的生活,於是偷偷下凡,私下嫁給了河西的牛郎,過著農耕編織的生活。這激怒了天帝,把織女帶回了天宮,並命令他們分開,只允許他們在每年農歷七月初七見面壹次。
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起了橫跨天河的鵲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遇。
河南魯山縣流傳的故事中有許多生動的內容。
織女被接回天宮,織著彩雲錦,終日悶悶不樂,思念著牛郎和孩子。牛郎和他的孩子生活在地球上,很難說他們有多難過。他們的住處離廬山頂上的南天門只有5華裏。壹雙兒女思念家中的母親,時不時走下山去南天門索要“母親”。
南天門將軍同情他們的遭遇,只好方便他們進出。玉帝很喜歡他的孫子,讓他們來來去去。太後也放松了對織女的監管,兩家關系漸漸融洽。牛郎死後葬在廬山南麓的牛郎墳。孫壹村牛郎的後代自稱“牛郎孫”。
後來,牛郎的後代繼承了廬山斜坡沿線的財產,恪守孝道。他們每年都會安排臘八、春節、二月八、菜花節、三月三、七夕等十多個節日,邀請牛郎織女回村過節。孫壹村旁的鹿峰山、鹿峰山上的牛郎洞、西邊的九女潭、山頂的瑞雲觀,仿佛都在訴說著牛郎織女的動人故事。
祿豐山周邊自然環境優越,當地人自古就飼養黃牛。然而,與其他地方養牛不同的是,新集鄉孫壹村不僅家家戶戶都養牛,而且養牛不殺牛,死後掩埋的習俗由來已久。此外,廬山自古盛產絲綢,廬山絲綢也被稱為“織女織女”、“織女”。
辛集鄉是遠近聞名的葡萄種植基地。這也和牛郎織女的故事有關。傳說每年七夕牛郎織女相會時,人間女子都能聽到兩人在葡萄架下竊竊私語。廬山民俗,七夕求巧,就是在這壹天向織女求巧技,得如意郎君。
在新集鄉,每年七月初七都會舉行大型廟會。據考證,新集鄉的七夕廟會至少有幾百年的歷史。民間稱之為“迎仙”或“接牛郎織女回家”。
在新集鄉孫壹村,還有壹個很有意思的習俗,就是開始廟會唱大戲,從不看《天河集》。因為《天河紀》中對他們祖先的壹些描述是不尊重的。為了表示對祖先的尊敬,世世代代不讀《天河紀》的習俗壹直保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