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14-小說創作之歷代服飾資料參考(四)隋唐五代服裝(7)

14-小說創作之歷代服飾資料參考(四)隋唐五代服裝(7)

1)羃[mì]?[lí]

羃?也叫羃羅、羃帷、羃巾等,源於北朝時傳入的壹種大頭巾。

羃?是 隋至唐初 婦女出門的必用品,即用紗帛罩住頭部並蔽障全身,既可防塵,又能避免路人窺視。

貴妃、貴婦或富有家庭可以在羃?上綴以珠玉。《隋書》卷四五《秦王俊傳》記載,隋文帝時,秦王俊長於工巧,曾親手為他的妃子做 七寶羃? 。所謂 七寶 ,就是 指金玉珠翠的飾品 。

2)帷帽

帷帽,也稱席帽、幃帽,是壹種高頂寬檐的笠帽,在笠帽的周圍垂下壹層黑色紗帛制成的圍帛,下垂及頸,遮住頭部,起到防沙、防窺的作用。

這種帽式也 來源於西域 。由於王昭君出塞時戴的是帷帽,所以又叫“ 昭君帽 ”。

唐代永徽年間婦女戴的“帷帽”類似現代閩南的 惠安女頭上的笠帽 。

3)渾脫帽

渾脫帽是 胡帽的壹種 ,在隋唐時代最為著名。

所謂渾脫帽,原指西北方民族中流行的用動物的皮制成的帽子,也稱 番帽 ,後來發展為用毛氈或錦緞制成。

特點 是帽頂呈圓弧形、頂部高而呈尖圓形,兩旁有護耳小扇,裘毛飾邊,可翻上折下。

隋唐時期,婦女講究面部化妝,並把面部化妝視為重要的禮節。

“ 臉上金霞細,眉間翠鈿深 。”女子嬌艷奪目、華貴雍容、富麗堂皇,張揚個性、綻放生命力。

1)文眉

唐朝婦女黛眉名目繁多, 初唐 時以“ 細眉 ”為主, 中唐 以“ 闊眉 ”為主, 晚唐 的眉妝則 歸於纖細 ,且 多種眉妝並存 。

盛唐 時婦女常將原來的眉毛剃去,然後用壹種以燒焦的柳條或礦石制成的青黑顏料畫上各種形狀,名叫 黛眉 。

除了黛眉外,還有 翠眉、黃眉 等。

從畫眉方法看,有 掃黛、薰墨 。

杜甫有詩曰:“ 卻嫌脂粉汙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 。”

唐玄宗曾命畫工設計出 十眉圖 ,即 鴛鴦 (又名八字眉)、 小山 (又名遠山眉)、 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涵煙、拂雲、倒暈、五嶽 ,並點撥給不同妃子使用。

2)化妝

隋唐時期婦女化妝有多種,如: 花鈿妝、酒暈妝、壽陽妝、蛾眉妝、啼妝、飛霞妝 等。

面部的 裝飾花鈿 可以是畫上去的,也可以是貼在臉上的。

化妝順序 是:壹敷鉛粉,二抹胭脂,三塗鵝黃,四畫黛眉,五點胭脂,六描面靨,七貼花鈿。

( 1)花鈿妝

花鈿妝是指在眉宇、面頰、太陽穴等處用顏色 染繪紋樣 或用 金片、銀片、羽翠 等 制成的“花鈿 ”來進行妝靨。

花鈿傳說來源於早期面頰上有疤痕或雀斑的婦人,以丹青、朱砂紅等顏色點出圓點、月形、花形等圖案。兩個唇角外酒窩處也用紅色點上圓點等圖案作為面頰的掩飾。

(2)斜紅妝

斜紅妝也稱 酒暈妝 、 胭脂妝 。

胭脂俗稱 紅藍花 ,用它制成膏或粉,化妝時先施白粉,然後將胭脂在手心調勻,搽在兩頰,猶如壹抹斜陽。

《妝臺記》中記載:“美人妝面,既敷粉,復以胭脂調勻掌中,施之兩頰, 濃者為'酒暈妝 ’, 淺者為'桃花妝 ’。”

斜紅壹般塗在鬢部到頰部之間,或似傷痕,或像卷葉,或如彎月。

(3)蛾眉妝

是指像蠶蛾觸須似的彎而長的眉毛。

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簾,深坐顰蛾眉,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

隋至初唐時期,眉妝大多以細為美。

(4)壽陽妝

也稱“ 梅花妝 ”。

傳說在南北朝時,壹日,宋武帝女壽陽公主臥殿檐下,壹朵梅花正落其額上,染成顏色,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見之奇異,爭相效仿。

唐代婦女仿效在額心 描畫梅形 為飾,並產生了唐朝面妝的特有形式。

(5)啼妝

啼妝因其“ 狀似悲啼者 ”而得名,盛行於 唐朝元和年間 ,主要流行於長安、洛陽等地,由西北少數民族傳來。

特點是 兩腮不施紅粉,只以黑色的膏塗在唇上,兩眉畫作“八字形”,怪誕離奇,有悲啼之狀。

3)花鈿

花鈿是古時婦女臉上的 壹種花飾 ,起源於南朝宋,以金箔、銀片制成不同花形,貼在額間、兩頰、嘴角、鬢角處。

花鈿的形狀除各種花狀外,還有小鳥、小魚等造型,並制作成圓形、尖型、花型和各種對稱形。

花鈿是唐朝最具特點的面部化妝 。

隋唐五代時期,服裝造型雍容華貴,服裝質料富麗堂皇, 面料 以 絲 、 麻 為主,以 紅、紫、黃 為等鮮艷的暖色為主要色調。

富家女子 常常用精美的 絲織品 做衣料, 衣服柔薄而精巧 。

花紋 以聯珠 對禽對獸為主 ,有對孔雀、對鳥、對獅、對羊、對鴨、對雞及 鹿紋、龍紋 等象征 吉祥如意 的圖案,還出現了 團花、寶相花、騎士、胡王、貴字、吉字、王字 等新的紋飾。

唐朝時已經開始使用 鏤空紙花版 ,對於提高織物的印染質量起到了很大作用。

唐朝還流行在綾羅上用金銀 兩色刺繡 和描花。

刺繡有 鎖繡、平針繡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