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壹堂語文課上,語文老師兼班主任陳老師給小陽他們上課,講解壹篇題為《大禹治水》的文章。
上課開始時,陳老師壹般會先朗讀壹遍這篇文章,讓同學們有個印象。
接著是分段講解原文,順便引經據典,把整篇文章講解通透。
若是還有充足時間,陳老師會點名喊某位同學朗讀壹段文章。小陽是最怕這個環節了,因為他內向,且普通話不標準,他趕緊低下頭,好躲避陳老師的目光。可惜“墨菲定律”在這時候發揮了作用:妳越害怕這事情,就越有可能遇到這事情。
小陽真的被陳老師點到名字,讓他朗讀其中壹段。
心裏極度緊張的小陽站起身後,有點搖晃,額頭發涼,感覺有冷汗快冒出來了。
小陽本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磕磕碰碰朗讀起《大禹治水》某壹段。他普通話很不標準,沒有完全平舌翹舌,前鼻音和後鼻音更是不分。聽的陳老師有點皺眉頭了。
這些小錯誤還好,陳老師沒有出言打斷小陽朗讀。但是在讀到“巫”字時,從小陽口中蹦出了壹個“妖”字。
陳老師自然是不會放過這樣大的錯誤,立刻叫停了小陽,指出錯誤“這個應該念‘wu’,而不是‘妖’,記住啦!”,並讓小陽重新朗讀這壹句。沒想到的是,小陽再壹次讀錯了,估計他是緊張的得嘴巴不聽使喚了。
陳老師以為小陽是故意的,語氣變得有點嚴厲了,雙眼瞪著小陽,讓他把“巫”字大聲讀五遍。小陽聽從老師的吩咐,大聲快速的讀了五遍“巫”。當老師讓小陽再壹次讀那句帶“巫”字的句子時,小陽又壹次頭暈眼花,嘴巴不聽使喚的讀成了“妖”。頓時,整個班級的同學都看向了小陽,以為小陽是在故意搗亂。其實只有小陽自己知道,他真不是故意的,是嘴巴不聽使喚了。冷汗已經開始滴答滴答往下掉了。
同桌的小雪都有點看不下去了,把臉朝向小陽,輕聲的說:“是巫,不是妖!”
陳老師也非常生氣了,有點暴走的趨勢,大聲咆哮到“念巫,巫山的巫。不是妖怪的妖。”
小陽發現自己已成眾矢之的了,腦子也壹下子清醒了不少,不由計上心頭,趕緊重新朗讀了剛才那句帶有“巫”字的句子。在讀到“巫”時快速跳過了這個“巫”字,接著便快速往下讀去,不給老師任何反應時間。
陳老師當然聽的到,也許是氣夠了,不想再生小陽的氣了,就放過小陽壹馬。
等小陽全部讀完,老師讓他可以坐下的時候,小陽仿佛虛脫似的墜下去坐到凳子上,大口大口的呼吸。
同桌的小雪眨巴眨巴她的那雙漂亮的大眼睛,問到:“小陽,妳是不是故意的?想出風頭?”
小陽好委屈的道:“真不是,我是真的認不出那字了,那時感覺這個巫字好陌生。”
人們在盯著壹個字幾十秒鐘後,會產生不認識這個字的感覺,這種情況專業上成為“語義飽和”。
真是壹個好有魔力的“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