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皮埃爾·杜邦的世界軍火大王——杜邦

皮埃爾·杜邦的世界軍火大王——杜邦

盡管做“死亡販子”在美國聲名狼藉,但杜邦家族仍在美國上層保持龐大的影響力,連羅斯福總統也與其家族聯姻,美國原子彈的制造,與其密切相關。

1802 年4 月27日,在杜邦家族的歷史上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壹天,伊雷內·維克托和他的朋友亞歷山大的弟弟博迪,以6740美元的價格合夥買進了特拉華州工廠主布魯姆廢棄的棉織工廠。就這樣,杜邦火藥廠成立了,杜邦公司的歷史開始了。僅僅經過10年的發展,它便成了全美國最大的火藥公司。它的創辦人,是1799年從法國被拿破侖放逐到美國的著名路易王朝的保皇派政治家皮埃爾·杜邦的二兒子——火藥專家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

“杜邦帝國”的創始人厄留梯爾·伊雷內·杜邦。這個好聽的名字的意思是“自由與和平”。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位伊雷內的所作所為與“自由”、“和平”毫不相幹,卻與其反義詞“統治”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然而本文所寫的“杜邦”不只是他壹個人,而是壹個龐大的家族,是壹個有190年歷史的美國軍火、化學及金融界的壟斷資本集團。杜邦家族猶如壹株根深葉茂的巨樹,堪稱美國自獨立戰爭以來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的縮影。 1802年4月,皮埃爾向傑克遜總統建議,從拿破侖手中買下路易斯安那州,作為美利堅合眾國的領土。這片東西橫跨密西西比河和落基山,南北從墨西哥灣至加拿大的法國殖民地總面積為82.8萬平方英裏(214.4萬平方公裏)。這個重大建議與傑克遜總統的觀點不謀而合。傑克遜認為:美國的民主與繁榮取決於自由民移居自由土地的能力。總統即派皮埃爾代表他去巴黎和拿破侖進行秘密談判。名義上,此事由總統的特使門羅辦理,但實際上皮埃爾·杜邦是執行人。1803年5月8日,拿破侖簽署了賣地條約,以1500萬美元的價格將路易斯安那賣給了美國,平均每公頃3美分。美國在這筆交易中得到了驚人的實惠,將領土壹下子擴大兩倍。年底,傑克遜寫信給皮埃爾·杜邦,對其“愛國行為”表示衷心的感謝:“祝賀妳能在有生之年,在為千百萬未出世的人們造福的壹筆交易中作出了貢獻。這筆交易將使地球上壹部分區域變得遼闊廣大,我指的是當今美利堅合眾國的疆士。”

具有商人基因的杜邦家族當然是“無利不起早”的。1803年7月,伊雷內得知其父在這筆交易中所起的作用後,馬上給傑克遜寫信,要求政府給杜邦家新建的火藥工廠以優惠。不久,他得到了壹份提煉政府所有硝石的合同。

這樣壹來,美國政府就成了伊雷內的最大買主。

先進的技術、廉價的勞動力、政府的優惠、日益擴展的市場——這壹切構成了牟取暴利的杜邦公司創業階段的基石。1804年春,伊雷內·杜邦完成了首批黑色火藥成品的制造,並將其送到兄長維克托·杜邦在紐約格林威治街的貿易公司。維克托立刻在報上刊登廣告,宣稱杜邦火藥公司生產的這種黑色火藥優於任何火藥。維克托的廣告決非言過其實:“這種火藥色澤漆黑,爆炸力很強。用戶馬上看中了它。美國海軍訂購了 2.2萬磅(約10噸),西班牙駐美大使訂了4萬鎊(約18噸),此外,美國陸軍部訂購了12萬磅(約54噸)。1804年杜邦火藥銷售額為1萬美元,1805年增加到3.3萬美元。

1812年,前外交官維克托作為布蘭迪瓦區的代表被選入特拉華州眾議院。

1820年又進入州參議院。這是杜邦家族稱霸特拉華州的開始。1817年8月,杜邦家族的老祖宗、前法國商務總監皮埃爾,杜邦已經去世,杜邦家族的首領變成了維克托和伊雷內兩兄弟。1824年,杜邦家族擠進了美國新的財閥集團。伊雷內被任命為美國銀行的董事,這家銀行壟斷了全國的貨幣。1826年,維克托也成了該行的董事。1827年2月,60歲的維克托死於疾病,伊雷內仍經營著火藥公司。這時公司年產80萬磅火藥,占美國火藥總產量的七分之壹。到1832年,公司已出口火藥120萬磅,而這30年公司貿易總額多達1340萬磅。1834年10月底,杜邦公司的創始人、第壹任總裁伊雷內·杜邦也因心臟病去世,終年63歲,伊雷內死後,公司由他的女婿比特爾曼暫時代理,這種狀況維持了兩年多。

伊雷內有三個兒子,長子艾爾弗雷德生性溫順,他對化學實驗的興趣超過了謀利。父親死時他己36歲,兩個弟弟亨利和亞歷克西斯分別為22歲和18歲。1837年,艾爾弗雷德出任杜邦公司第二任總裁。他堅持要和兩個弟弟合夥管理公司,但最後裁決的人還是他。這以後的十幾年裏,國內經濟壹片蕭條,企業破產、銀行倒閉,而杜邦公司卻壹直生意興隆。這是由於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以及國內的礦業開采和公路鐵路的修建等都需要越來越多的火藥。1850 年,艾爾弗雷德因病辭職,其弟亨利·杜邦成為公司第三任總裁。

這位西點軍校的畢業生外表嚴厲,有軍官氣派。他長著火紅色的頭發和胡子,人稱“紅漢子”。他接手後全面整頓了公司,選用能人,不斷擴展國內外的市場,使公司跨入了壹個新的階段。

1861年2月,繼林肯總統的就職典禮後,傑弗遜·戴維斯宣誓就任美國南部各州同盟主席。4月,南北戰爭剛壹打響,亨利·杜邦立刻跑到華盛頓,宣稱他忠於政府,從而撈到了壹大批軍火合同。到年底,杜邦公司向政府出售的槍炮火藥價值230萬元,這是公司成立60年來的最大的壹筆交易。這時,政府供應的印度硝石十分缺貨,林肯總統擔心英國可能支持南方而停止供應東印度市場上的硝石。林肯派杜邦公司的“新星”、艾爾弗雷德的兒子拉摩特·杜邦到英國去,以杜邦公司的名義包攬世界硝石市場。拉摩特同意了,但條件是這些硝石必須由杜邦公司提煉。

南北戰爭期間,由於杜邦公司總裁亨利·杜邦發誓效忠政府,林肯授意特拉華州州長伯頓任命他為州武裝力量的少將。這位“將軍”牢牢地掌握了特拉華最大城市威爾明頓,並率領軍隊開進了特拉華南部地區,進而控制了全州。從1868年到1888年的五次總統選舉中,亨利都是特拉華州的總統選舉人。杜邦家族此時已是腰纏萬貫的新貴族、特拉華州壹言九鼎的人物了。

1899年,杜邦家族為了得到大企業的許多特許權,竟然操縱州立憲會議,修改了州憲法。新憲法給予大企業納稅優惠的特權,也給建立大規模的股份公司開了綠燈。 1884年3月30日,杜邦公司的技術權威、全國最大的火藥托拉斯總經理、長於外交和經營之道的拉摩特·杜邦在壹次事故中被炸死,這對杜邦家族是個不小的打擊。1889年8月8日,杜邦公司第三任總裁、“將軍”亨利·杜邦病死,終年77歲。他統治公司長達39年,身後留下了壟斷全國火藥產量92.5%的火藥托拉斯(1872 年成立)和千百萬美元的私人財產,這些都是靠發戰爭財、殘酷兼並同行企業和剝削工人所得來的。亨利死後,他的親侄子、亞大克西斯·杜邦的兒子尤金·杜邦成為公司第 4 任總裁。尤金是個平時沈默寡言,但在緊急時刻頭腦冷靜的人,只是魄力明顯不如他的叔叔。即使這樣,他還是繼續兼並許多中小企業並向國外發展,與歐洲火藥大亨瓜分了世界市場。

1902 年1月,62歲的尤金因患肺炎去世。以亨利上校為首的家族長輩認為,族中沒有人有資格管理公司,於是決定將公司賣掉。在這關鍵時刻,“杜邦救星”艾爾弗雷德·Ⅰ·杜邦登場了。他是公司第二任總裁艾爾弗雷德·杜邦的孫子。結果,他聯合了其他兩位堂兄弟托·克爾曼·杜邦和皮埃爾·杜邦壹起和長輩們談判,僅花了3000美元,就籌齊了壹個新公司的法定資金,獲得了世界上最大的火藥托拉斯。第五任總裁克爾曼上臺後大顯身手,兼並和搞垮了壹大批企業。他從發行股票中獲得了3595萬美元的新資產。到1905年,杜邦公司直接生產美國全部碳酸鈉炸藥的64.4%、硝石炸藥的80%、甘油炸藥的72.5%、體育用的無煙火藥的80%、軍用無煙火藥的100%,千百萬美元陸續進入了杜邦家族的口袋。

從三個堂兄接手公司之日起,艾爾弗雷德與克爾曼之間的經營權之爭便開始了。後者要關閉公司在布蘭迪瓦因的火藥廠,前者堅決反對;後者要把公司遷往紐約,又遭到前者反對,使這兩件事全都落空。克爾曼要順應外界工會要求8小時工作制的主張,艾爾弗雷德不同意並制造障礙。1911 年,二人為布蘭迪瓦因的財產互相投標爭著出價,結果是克爾曼勝利了。1913 年,克爾曼預先布置好的公司執委會會議上,艾爾弗雷德被免去了總經理和副董事長的壹切職權。這場同室操戈的權力之爭的第壹回合始告結束,克爾曼和皮埃爾二人完全控制了公司。

克爾曼不僅是杜邦公司的總裁,同時還擔任***和黨全國委員會的執行委員和發言人小組的主席,與威廉總統關系密切。因此,繼“將軍”亨利之後,克爾曼成了特拉華州國民警衛隊的將軍,控制了該州的政界。1910年,杜邦家的財產分布在全美22個州,公司股息達每股12美元。克爾曼買下了紐約21層的麥卡爾大飯店,並開始營建另外幾所大飯店。他成了紐約的名譽警察局長,是這個世界最大城市中盡人皆知的大人物。

1914年,克爾曼親密的助手、堂弟皮埃爾·S·杜邦與克爾曼爭奪公司控制權的鬥爭開始了,這是三位堂兄弟爭奪戰的第二個回合。此時,自負的克爾曼打算參加總統競選,無意於公司的業務,提出將自己手中的公司股票賣掉,這個機會大大刺激了皮埃爾的野心。他四處奔走,最後在摩根公司得到了850萬美元的貸款,於 1915年2月買下了究爾曼的全部股票,總計6300股,***付1390萬美元。這件事他瞞過了此時重任公司財務委員會委員的艾爾弗雷德,做得幹凈利落。至此,皮埃爾·S·杜邦成了杜邦公司第6任總裁。

這時正是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皮埃爾未任總裁之前,他已經是公司的實際統治者了。他和杜邦公司在 1914年第壹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就卷了進去。他通過摩根公司向英國政府貸款,從而履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炸藥合同。

1914年8月12日下旬,英國及其盟國向杜邦公司訂購了2162萬磅炸藥。到1915年杜邦公司凈收入5740萬美元,創歷史最高記錄。

1915年,杜邦公司聯合壹些企業家、銀行家建立了“國家安全同盟”促使美國參戰。他們對反對派的國會議員進行了種種惡毒攻擊。杜邦家族的參戰主張與威爾遜總統擴展國際市場的觀點是壹致的。1917年,美國國會對德宣戰,杜邦家族發大財的機會終於到了。在第壹次世界大戰中,杜邦家族獲得了十多億美元的毛利。大戰使杜邦公司從美國的第三流工業公司壹躍而居首位,協約國的炮火所用的炸藥的40%是由它生產的。第壹次世界大戰使歐洲1000萬士兵死亡,2000萬士兵受傷,1000多萬平民喪生。美國的死傷人數分別為 13萬和20.34萬。戰後,美國出版過壹本攻擊杜邦家族靠軍火發家的暢銷書,書名為《死亡販子》,這對杜邦來說真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第壹次世界大戰初期,皮埃爾就預料到戰爭總有壹天要結束,戰爭財不能永久地發下去,他指示公司新成立的發展部考慮新路子。在該部的建議下,皮埃爾買下了幾家化學行業的工廠,使公司的經營多樣化。1915年買下了制造真漆、火棉塑料、搪瓷的阿林頓公司;1916年買下了費爾菲橡膠公司;1917年買下了制造染料、油漆、清漆和重化學產品的哈裏森兄弟公司。以後,他又盤進了另外五家化學公司。

1915年9月16日,處於資本耗盡、銷路大減困境中的美國最大的汽車公司壹通用汽車公司的董事長杜蘭特邀請皮埃爾參加公司董事會會議。會議討論的中心是新董事會的成員問題。

由於皮埃爾已經控制了通用汽車公司的3000股,所以被聘為該公司董事長。同時皮埃爾還將杜邦公司的三員幹將拉進董事會。這樣,杜邦家族成為操縱通用汽車公司的巨人。1920年,戰後經濟衰退,商人大批退貨,通用汽車公司股票暴跌。11月,杜邦公司抓住時機讓摩根財團改造500萬美元的債券,買下了杜蘭特名下的全部股票。12月1日,皮埃爾·杜邦成了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在此之前他已是董事長,現在身兼二職,完全掌握了通用汽車公司。

1919年4月,皮埃爾已經辭去了杜邦公司總裁,接替他的第7任總裁是他的親弟弟伊雷內·杜邦,但皮埃爾仍以董事長身份繼續留在公司,伊雷內上任不久,20年代就開始了。20年代可謂是杜邦家族對美國社會產生最大影響的時代。在此期間,杜邦家族建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工業帝國。這個帝國所囊括的不只是化學品和汽車,還包括美國政治、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戰爭與和平。

軍火大王杜邦家族的興旺發達、財源茂盛是和其傳統的統治方法有緊密關系的。第壹次世界大戰期間,杜邦家族中的十幾個核心人物每年各自有100多萬美元收入,而杜邦工廠工人的工資是每天1美元。從公司成立到1910年,有400多名工人死亡,數千名殘廢和受傷。而僅在壹戰期間的幾年中就有347人喪生,受傷的人數根本沒有記載。更令人發指的事件還有:1924年到1925年間,杜邦公司和通用汽車公司合夥開辦的迪普沃特工廠,因生產毒氣四乙鉛而使8名工人死亡、300多人受傷害。這壹切都是杜邦公司強迫工人加緊從事易爆品、危險品的生產而缺乏起碼的保護措施造成的。

杜邦公司不允許工人成立工會,更不允許他們罷工。公司沒有工會,卻有壹支1400人的私人警察兼特務隊伍。這些人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前警察局長訓練,被杜邦家族雇用。數百名特務被精心安插在工廠中,任何對戰爭或公司待遇、工作條件不滿的人立即會被說成是“外國間諜”或“***產黨分子”而被清除。另外,公司主管可以隨心所欲地、大批地解雇工人。1918年,第壹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軍火生產開始降溫。聖誕節前,皮埃爾壹下子解雇了3.7萬工人。到戰爭結束時,他又解雇了近7萬人。這些曾為杜邦家族流過血汗、創造了驚人財富的無產者壹夜之間被公司拋棄,生計沒了著落。

杜邦公司實行嚴格的等級工作制,使雇員彼此不相往來。熟練工人被作為工頭加入資方的行列,並靠這些人建立所謂的“勞資協議會”。公司對全體員工灌輸“妳是壹個杜邦人”的自豪感,再用入股計劃加強這種觀念。這些做法與日本的壹些大公司十分相似。 1932年的大選結束了。紐約州州長、民主黨人富蘭克林·德蘭諾·羅斯福戰勝胡佛,登上了總統寶座。當然,正如人們知道的那樣,這個勝利主要應歸功於杜邦家族代理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拉斯科布。他經過4年努力建立起壹個以城市為基礎的政黨,並資助該黨渡過困難時期,使其得到了城市平民的支持。

1933年,是羅斯福推行“新政”的第壹年,他得到杜邦家族的普遍支持。然而到了1936 年1月,為了使自己再次當選總統,羅斯福擺出了“正義化身”、“民眾代表”的姿態,向美國的主要軍火制造商杜邦家族開火。在國會聯席會議上,他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我們在34個月內,已建立了新的民眾權力機構。在壹個人民的政府手中,這種權力就可能為人民的自由制造鐐銬。”然而,羅斯福的反擊不久就停止了。1937年6月,壹條“爆炸性”的新聞出現在全國報刊上:羅斯福總統的兒子,小富蘭克林·羅斯福與杜邦家的埃塞爾·杜邦小姐的婚禮在杜邦家舉行,總統和夫人親抵特拉華參加。這壹事件表明美國最有權勢的兩大家族休戰,同時也是以杜邦家族為代表的大財閥最終戰勝政府的標誌。經濟崩潰,戰爭在即,政府決不能開罪大財閥,因此率先打出白旗,放寬了對大公司的限制,決定對其減稅。羅斯福政府完全推翻了它早已制訂的稅收政策,從而動搖了“新政”結構的基礎。

戰爭是被稱為“死亡販子”的杜邦家族發財的好機會。小戰小發,大戰大發。1939年,規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機會又來了。1940年,杜邦公司向英國和德國提出了壹個無煙火藥工廠的預算,6月4日軸心國批準了這筆預算,並簽訂了壹項合同,同意資助全部工程。7月,羅斯福政府向杜邦公司訂購了價值 2000萬美元的無煙火藥。為了生產這批火藥,杜邦公司被授權以2500萬美元建造並管理壹家新廠,其產量將達到全國火藥總產量的3倍。杜邦公司第8任總裁拉莫特·杜邦高興地說:“他們需要我們所擁有的東西,好,讓他們付出相應的高價吧!”

1940年,杜邦公司第6任總裁皮埃爾·杜邦的妹婿之弟、52歲的沃爾特·S·卡彭特被公司選中,出任公司第 9任總裁。此人不僅是專業研究人員出身,而且辦事果斷敏銳、有很強的社交能力。時值“二戰”,正是這種人物大顯身手的好機會。在他的領導下,杜邦公司生產了40.5億磅的火藥,占戰時全國總產量的70%,比公司在第壹次世界大戰時的產量增加了3倍。與壹戰不同的是,杜邦的非火藥生產和營業利潤更大,這些非火藥生產大多也是軍用的。杜邦的尼龍降落傘、蚊帳、油漆、染料用於軍艦、軍服,防凍液用於軍車,等等。1940年,杜邦公司的營業利潤為1億美元,1941年猛增到1.58億美元。另外,1941 年杜邦公司還從通用汽車公司的紅利中撈到了3700萬美元。在1941年至1945年的軍工生產期間,杜邦公司獲得了7.41億美元的巨額營業利潤,3倍於第壹次世界大戰。

1943 年,杜邦公司盤進了制造X光和熒光鏡的帕特森屏幕公司,並開始買進最大的軍工承包商之壹波音公司的股份。1944 年,艾爾弗雷德·I·杜邦家族在佛羅裏達州增加了其第15家銀行——美國國家銀行,使其總財力上升到2.59億美元。在北美航空公司,杜邦家族獲得了驚人的利潤:該公司營業利潤從1940年的0.1億美元上升到1944年的0.87億美元。 1940年2月,壹批物理學家在普林斯頓大學高等研究所的愛因斯坦博士的聯合下,寫信給羅斯福總統,要求政府支持他們的核能研究工作。1941年底,羅斯福決定成立特別研究小組,其成員全是美國壹流的物理學家。1942年6月,這個計劃命名為“曼哈頓工程”,歸萊斯利·格羅夫斯將軍領導,兩個月後,杜邦公司研究室的庫帕博士也成為這個小組的壹員。

剛上任的格羅夫斯將軍找到了杜邦公司總裁沃爾特·卡彭特,要求杜邦公司在田納西州建造並管理壹家秘密工廠,旨在成批生產原子武器的材料。

杜邦是化學公司,政府卻將主要依賴物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術的工廠委托辦理,為的是保密,同時反映出杜邦公司的實力和與政府的關系。

思維敏捷的卡彭特意識到新興的核工業具有巨大的潛力,因此馬上答應接受這項工程。曾為杜邦公司做出許多技術上的貢獻的化學家、公司董事克勞福德·格林沃爾特代表杜邦領導這項工作。從此,研制世界上的第壹顆原子彈的實際工作主要成了杜邦的職責。在鐵絲網和士兵的包圍保護下的秘密車間裏,終於制成了原子彈。盡管專利權是政府的,但實際知識卻屬於杜邦家族。他們得到了極為寶貴的情報資料。兩年半後,杜邦的“傑作”使長崎、廣島被可怕的蘑菇雲吞噬了。

1948年,杜邦公司第7任總裁伊雷內·杜邦的女婿、“曼哈頓工程”中杜邦的最高負責人克勞福德·格林沃爾特接替了卡彭特,成為杜邦公司的第10任總裁。1950年5月,格林沃爾特出席國會原子能聯合委員會,與政府簽訂了壹份關於發展氫彈並投入生產的合同。和其它三家承包商壹起,杜邦每年接受原子能委員會25億多美元的“補償費”。幾年前杜邦獨攬原子彈制造時接受的“補償”至今仍是未知數,但其參與“兩彈”生產而從中大大發財是勿庸置疑的了。

二戰以後,杜邦家族與政府的關系日漸好轉,很多杜邦的代理人和夥伴進入了政府。1950年夏,朝鮮戰爭爆發,杜邦公司又成了美國政府大批軍火訂貨的巨頭之壹。1950年杜邦公司獲得了13.3%的年利,在通用汽車公司裏比這更高。戰爭結束後,與杜邦公司關系密切的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查爾斯·E·威爾遜成了艾森豪威爾政府的國防部長,這給杜邦公司帶來了許多好處。雖然化學工業產品中只有5.3%用於軍事,可是到1960年化學工業的發展和研究工作需要的全部費用的20%以上,是由國防部直接提供的,杜邦公司因此大大受益。

在其它行業,杜邦公司認識到軍備競賽可以使自己發財。公司第7任總裁伊雷內·杜邦的女婿科爾蓋特·達登任董事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和幹船塢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造船公司之壹,其收入的約80%來自軍火合同。亨利·B·杜邦是北美航空公司的控制股東,格林沃爾特是波音飛機公司的董事,這時都賺了大錢,因為他們是1957年接受新防務合同最多的五家公司中的兩家。尤金·E·杜邦任董事長的非利普斯石油公司二戰後放手大幹,財產從3.32億美元增加到10.3億美元。加上國防部與雷明頓武器和美國橡膠公司簽訂的其它壹些合同,杜邦家族在50年代冷戰中取得的利潤就十分可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