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濟南的清真寺宗教提問:經堂教育中的儒學烙印

濟南的清真寺宗教提問:經堂教育中的儒學烙印

阿拉伯的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以後,必然要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自稱是“天方聖裔”的著名回族學者馬註(1640-1711)主張:“聖人不凝滯於萬物而能與世推移”。清代另壹回族學者劉智(約1660-1730)也主張:“揆之時宜,似亦無礙,姑從之。”這些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地域的、民族的、語文的、異教的文化,程度不同地影響著中國伊斯蘭教的各個教派。

比如,很多門宦教派的教主擁有最高的教權,被認為是代安拉和穆聖傳教的“超人”,實行嫡長子世襲制。我們知道,“父傳子受”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社會形態和政治形態,在中國以嫡長子世襲王位為基本內容的正統觀更是源遠流長,根深蒂固。那些門宦教派搞嫡系繼承教權,與中國封建社會那種“家天下”的思想影響不能說是無關的。另外,很多門宦教派、伊禪教派的教徒,對教主實行跪拜禮;在向教主討口喚或討都阿時,要雙膝跪倒,將“海底業”放在教主腳前以示忠誠。顯然,這種跪拜是不符合伊斯蘭教義的,但它在穆夫提門宦、馬元章以後的哲全林耶門宦等教派的歷史上,確實是存在過的。這是中國封建帝王的覲見之禮,是儒家思想影響的結果。

西道堂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更為明顯,素有“漢學派”之稱。它的創始人馬啟西(1857-1914),幼學儒書,攻讀“四書”、“五經”,博覽諸子百家,是位儒家秀才。光緒十七年(1891)在家鄉設私塾,主張講儒家經典。他努力鉆研儒化程度很高的南京回族學者劉智(介廉)的著作,大力宣傳劉智的學說。在他親自制定的西道堂簡則中,明確表示:“本道堂根據伊斯蘭教教義,綜述伊斯蘭教正統,以宣傳金陵介廉氏學說,而以本國文化宣揚伊斯蘭教學理,務使本國同胞了解伊斯蘭教教教義為宗旨。”這樣明確宣布以中國傳統文化宣揚伊斯蘭教學理的,只有馬啟西創始的西道堂。中國著名的新聞記者範長江(1909-1970),在所著《中國的西北角》壹書中,對西道堂作了壹定的報道,認為這個教派“在哲學上、宗教上、社會運動上,皆有值得重大註重之必要”。主要是因為西道堂“比較的偏重於文化方面”,“而以中國文化發揚清真教學理”。這確是很有見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