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保守估計,中國薯片市場年產值已達數百億元。蛋糕做大了,自然會有更多的人來競爭。以復合薯片為例,目前年銷量約為1-1.5萬噸。其中國內產量約5000噸,主要品牌有科比克、大寶寶、元元等。其余市場份額被品客、施樂、特脆星、百樂順等國外品牌瓜分,競爭激烈。目前,我國年人均馬鈴薯消費量約為18kg,其中90%為鮮薯,馬鈴薯加工率僅占總量的4%左右。根據聯合國的相關統計,人均馬鈴薯消費量最高的西歐國家平均每年可達90公斤。相比之下,中國的馬鈴薯消費量相對較低。換句話說,中國的薯片市場還有很大的潛力。
正是因為覬覦中國薯片市場廣闊的發展空間,長期位居世界第壹的品客薯片早在1997就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走上了其不平之路。到目前為止,正好是第十年。作為國外原創食品進入中國市場的先鋒,我們可以從品客身上讀到壹些耐人尋味的內容。
大洋彼岸的機遇
品客薯片是世界知名企業寶潔公司旗下的品牌。從品客1970誕生到進入中國市場,只有美國和比利時兩家工廠在生產品客薯片,年產量約5000萬盒。先進的生產工藝賦予品客薯片三大獨特的品牌優勢:弧形的薯片包裝、獨特的罐裝和香脆的口感。
據壹位曾在寶潔工作的內部人士透露,品客薯片最初進入中國市場是作為散兵遊勇的自然循環。雖然廣告和促銷很少,但由於進入中國市場較早,加上難以模仿的技術和優質的精選原料,以及當時獨特的包裝,品客逐漸成為中國年輕消費者尤其是白領中的知名品牌,並在中國壹些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城市贏得了壹批忠實的“粉絲”。
由於嗅到了來自大洋彼岸的市場機遇,P&G於1997通過海關正式將主要產自比利時的品客薯片進口到中國市場。
降價出售
雖然在正式進入市場之前有壹定的基礎,但品客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並不順利,面臨著來自產品本身和市場的雙重壓力。
首先,由於關稅、運輸成本,以及為防止薯片碎掉而增加的包裝成本,品客薯片已經擺上了各大超市的貨架,但高昂的價格讓它成為了“皇帝的女兒”,要“嫁”出去並不容易。當時1.80g紙筒品客薯片的平均售價為1.5元,遠高於國內同規格1的薯片售價3.5元。價格已經成為阻礙客戶打開中國市場的第壹道高墻。這個問題也是很多原裝進口食品進入中國市場後必須面對的壹大考驗。
其次,由於當時寶潔公司所擁有的500多個銷售網絡中,大部分經銷商從事的是日化產品,加上內部管理等壹系列問題,零售商經銷品客產品的積極性無法提高。
如何拉近與國內普通消費者的差距?P&G采取了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降低價格。紙筒裝180克薯片價格從15元降到11.2元,再降到10.9元。然而,降價出售的壹系列措施似乎並沒有改善品客在中國的銷量。記者曾經在成都紅旗商場做過實地抽樣調查。記者對比了貨架上幾種薯片的標示價格後發現,180g紙筒薯片價格為15.2元,上海百事公司生產的120g紙筒薯片價格為8.4元,福建達利食品生產的110g紙筒薯片價格僅為5.6元。相對於其他品牌,品客薯片在價格上仍然沒有優勢。
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薯片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國外技術的引進,中國薯片市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品牌,在包裝和口味上可以與客戶競爭。而品客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對手百事可樂的施樂薯片,在產品價格問題上似乎在下壹盤棋。在美國,施樂用袋裝產品與平克的瓶裝產品競爭。進入中國市場後,施樂借鑒了本土產品的成功經驗,采用了比品客更小直徑的圓桶,更方便中國消費者食用。憑借袋裝產品和桶裝產品,施樂在中國市場擁有與客戶競爭的雙重力量。此外,施樂經典袋裝產品價格僅為3.5元,明顯優於品客。價格和戰術都不管用,客戶需要尋找新的出路。
土壤生產
2002年初,品客的強勁競爭對手百事公司在中國大舉收購,收購了生產薯片的北京興運實業有限公司。據悉,人人在2001的市場份額甚至略高於品客。百事公司用人人寶覆蓋了薯片市場的高低端產品,進壹步完善了產品線。
另壹方面,國內食品廠商也盯上了客戶。他們主要憑借價格優勢占據了壹定的低端市場份額。比如達利食品的瓶裝薯片,雖然重量比品客少1/3左右,但價格只有品客的壹半。福建潘潘等企業也推出了同類型的產品。
目前品客薯片在中國的年銷量約為5000-8000噸,而這些在中國市場銷售的薯片都是2006年之前進口的。為了降低成本,從根本上提高產品在中國市場的競爭力,尋求合作夥伴,實行本地化貼牌生產,成為客戶必須考慮的問題。經過近三年的考察洽談,品客最終與福建親親有限公司達成合作關系,所需廠房設備全部由P&G指定,總投資約6543.8億元。從2006年開始,福建親親正式生產原味和番茄味的袋裝薯片,投放市場銷售。勤勤也因此成為了品客的全球第三大工廠。行業分析師認為,通過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品客不僅降低了薯片的生產成本,還免除了進口關稅和運費。目前,親親出品的80克薯片零售價約為4.5元,明顯比早前的10.9元更有親和力。同時,平克采用了兩條腿走路的原則。品客壹方面不停地銷售從比利時進口的薯片,另壹方面也加大了對本地生產的薯片的推廣。
下壹步:是純粹還是親民?
作為進口食品的排頭兵,品客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已經成為中國高端薯片市場上數壹數二的品牌。它走過的路並不平坦。憑借P&G在尚超強大的銷售網絡,進口食品的客戶分銷率非常高。其進入和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也很可能是其他進口食品所遇到的。然而,堅持“本土化”路線已成為其進入並紮根中國市場的核心策略。然而,消費者的口味越來越挑剔。本地生產的薯片價格下來了,但市場的反應是消費者認為味道與之前的桶裝產品相差甚遠。細心的消費者在購買並在家中品嘗後,對商標進行了仔細的研究,更有認真的忠實粉絲在網上查閱了相關資料,最終發現了兩者的區別。
看來,如何平衡口味上的“純正”和價格上的“親民”,仍然是進口食品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