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M7會怎麽做呢?有哪些細節比李壹個人的好?它的缺點是什麽?
照例先簡單分享壹下。我覺得M7的外觀和內飾怎麽樣?
在我看來,與M5壹樣,M7采用了極簡主義的設計語言,中間網格和下部網格區域都采用了水平裝飾條。坦白說,這個設計似乎“挺無聊的”。
但是,兩側鏤空的風洞設計,彈出的隱藏式門把手,細致的做工和塗裝工藝,依然提醒著我,這才是壹輛豪華SUV應該有的樣子。尤其是和輪轂造型、側面輪廓以及整體結合起來的時候,分界M7給人的感覺非常利落,氣場十足。
嗯,新車外觀不會啰嗦。畢竟審美總是因人而異的。讓我們直接進入內部。
進入車內,我向M7詢問了大量的皮革、木材、金屬按鍵、水晶把手等細節,瞬間吸引了筆者的註意。就直觀的視覺效果而言,我覺得M7看起來比李ONE更豪華。
與M5相比,M7座椅的接縫和技術看起來更先進,電動座椅有更多的方向可以調節,零重力座椅的手感也不錯。另外,頭枕處有壹個揚聲器,同時開啟車載導航和音樂時,可以互不幹擾。頭枕播放導航信息,車內揚聲器播放娛樂信息,分工明確。
存儲空間小表現不錯。
很多私人物品可以放在車門、前鏤空中控臺等地方。
橫向全液晶儀表盤和智能中控大屏瞬間充滿科技感,鴻蒙系統鴻蒙系統是M7的殺手鐧。全新的鴻蒙系統智能駕駛艙擁有華為終端用戶熟悉的界面和交互模式。通過大面積的視覺交互區和定制化的UI設計,大部分設置和信息可壹步直達,實現零級操作,讓駕駛者更專註於駕駛,有效提升駕駛安全性。
鴻蒙系統智能駕駛艙內置了全屏、分屏、懸浮窗等多種窗口顯示形式,滿足不同場景下的交互需求。華為專門為智能車載場景打造的應用市場,在開放的鴻蒙系統生態下,預裝了車載地圖、華為音樂、華為視頻、酷狗、喜馬拉雅、口袋故事、優酷、石勒等。
好吧,我承認我懶。這個介紹是自我相關的介紹,但是從實用的角度來說,M7的車確實很好用。無論是識別率還是智能程度,都可以拿。值得壹提的是,車內連續語音識別可以設置不聽後排的聲源,可以防止後排的“熊孩子”發出莫名其妙的指令,影響正常操作。
關於科技的配置我不想贅述,但可以提幾個細節。比如空調有掃地功能,M7中控臺有兩個手機無線充電,底部有通風功能,完美解決了手機無線充電常見的發熱、燃燒等問題。
總之,與寶馬X3、奔馳GLC、奧迪Q5L等40萬級豪華SUV相比,M7在全球所展現出的智能科技配置和產品力幾乎完全碾壓傳統豪華品牌,堪比堆砌狂魔。
動力總成值得細說。
試駕的M7是增程版,搭載的是特制的1.5T四缸發動機。官方CLTC純電動續航裏程230km,綜合續航裏程超過1000km。官方四驅版充滿電0-100km/h加速4.8s,比李ONE更好。
試駕後動力表現絕對可以滿足日常通勤需求。舒適模式下,油門比較貼地,動力響應迅速,超車也不慢,和壹輛中大型SUV完全不壹樣。
整個試駕下來,除了在壹些車速允許的路面上嘗試了運動模式,整個過程幾乎都很舒適,可見M7的實力。當然,因為路程不長,不知道儲能少的情況下加速性能會不會縮水。有經驗的朋友可以分享壹下。
M7底盤的懸掛有點普通。整體試駕和乘坐後,支撐性較好,但高速操控時車身姿態普遍有所克制。當然,地震濾波性能和NVH還是不錯的,和李ONE差不了多少。與寶馬X3等40萬的豪華SUV相比,還是有壹定差距的。
至於座椅的舒適性,如上所述,零重力座椅令人驚嘆。比起語言描述,我覺得我個人經歷更有發言權。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到店親自體驗壹下,這裏就不細說了。
最後,和李壹比,個人認為M7的綜合性能更有優勢。畢竟M7比較新,無論是潛在用戶畫像還是使用需求,都已經屬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階段。再加上華為的大力配合,M7絕對是30-35萬元價位SUV中最值得推薦的壹款。
當然,以上體驗和試駕感受純屬我個人觀點。如有不妥,希望大家在評論區指正。下次見!
聲明:本文部分圖片和內容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或虛假報道,請在本文發布後30天內聯系我們進行修改、刪除或合理索賠,否則視為自願放棄其相關權益。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的汽車工作人員,版權歸作者所有。請以任何形式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