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濤於65438年至0979年出生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2003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200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花鳥專業碩士。現為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文名:李雲濤。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東淄博臨淄。
出生日期:1979
職業:天津美術學院教師
畢業學校:天津美術學院
主要成就: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天津美術學院教師
著名青年畫家
代表作品:燦爛山花、春溪、朝露、華池雪影等。
個人簡介
李雲濤於65438年至0979年出生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
2003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2006年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獲碩士學位,現為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教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輪廓
李雲濤是壹位有才華的年輕畫家。他的花鳥畫題材豐富,意象豐富。李雲濤擅長描寫花鳥植物的形態和表情,求真,更註重表現這些自然精靈和人內心深處隱藏的善與美。他將人們對真善美的追求與自己的藝術創作完美結合。無論是春暖花開、錦繡富貴、壹路輝煌、華池雪影還是四屏金香相間的彩墨花鳥,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畫面中被銘記,無論是春暖花開、錦繡富貴、壹路輝煌、華池雪影還是四屏金香相間的彩墨花鳥,
獎金;獎品
2006 54 38+0 8月>入選“名人杯”全國中國美展,獲三等獎。
2003年7月>獲天津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展二等獎。
2003年8月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十七屆新藝術家作品展。
6月65438+2005年10月>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長江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並獲優秀作品獎。
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8年6月5日至10月38日出版>:。
2011年9月,《幽谷春農》入選“輝煌浦東”全國中國畫作品展,獲優秀獎。
2013年9月當代中青年精英提名展《劉源·夏杉》榮獲金獎。
作品展覽
2001 May >入選天津市首屆花鳥畫展。
2006 54 38+0 8月>入選“名人杯”全國中國美展。
2003年8月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十七屆新藝術家作品展。
2003年9月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潮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6月65438+2005年10月>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長江頌”全國中國畫提名展。
2006年6月>獲天津美術學院研究生展。
2008年5月入選《水墨新勢力》當代青年實力派畫家提名展。
2009年9月“水墨傳承”天津美術學院花鳥畫師生作品巡回展。
2011九月,遊農入選“輝煌浦東”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1年11月“天津-英語聚會”天津美術學院教師邀請展-南京養墨堂
2065 438+2002年3月中國當代繪畫60位核心畫家學術邀請展-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
2012“水墨泰山”第八屆當代中國畫邀請展。
2065年6月438+03“觀察事物的生活”李雲濤素描展天津
2013年8月李雲濤花鳥展2013年9月“劉源·夏杉”當代中青年精英提名展天津美術館
2013 165438+10月“天氣晴朗。師範》天津美術學院青年教師作品展天津美術學院美術館
名師點評
陳東誌教授:
在我退休之前,我註意到李雲濤是壹個擅長水墨畫的學生。經過長期觀察,我認定他是壹個很有潛力的花鳥畫家。
李雲濤淡泊謙和,莊敬自制,淳樸睿智,但說話慢,行動快。自幼受父親李守同先生(企業家、山水畫家)影響,癡迷花鳥畫。在天津美術學院本科期間,他刻苦學習,刻苦鉆研,基礎紮實,光芒四射。後來師從名師霍春陽碩士,潛心研究筆墨,畫作劇增。現在20年代後期,創作相當豐富,或水墨潑墨,幹濕濃淡相得益彰;或花鳥精微,勾勒意趣盎然。俗話說“性蠢者誌在必得,藝蠢者技在千秋”,這也是自然之道。
看著李雲濤的水墨畫和花鳥畫,我感到平和、放松、輕松。空靈飄逸的筆墨,清新淡雅的韻味,拒絕利欲紛爭的浮躁和燈紅酒綠的虛榮。不要荒唐,不要爭寵,不要時代利益,不要標新立異。畫框充滿了簡單自然的意趣,是壹股純凈溫暖的風。這就是藝術品格的力量,也證明了精神財富的不可或缺,彌足珍貴。
霍春陽教授:
今天的中國畫世界,充斥著浮躁和虛榮。中國畫家大多缺乏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滋養,在藝術上“有為”,“誌強骨弱”,頗有“談而不奇”的心態。迎合世俗的需求,精神修養的缺失,物欲和功利的心態,讓整個中國畫行業失去了藝術價值標準。在繪畫中求新、求奇、求怪,追求個人外貌如何與眾不同,追求所謂的“視覺沖擊”而不註重筆墨的魅力,甚至顛覆筆墨和傳統文化的魅力,都是極其不健康的。這種被追捧,苦心設計包裝的“風格”,往往價值不高。它破壞了藝術最原始最有價值的東西——簡單和自然。古人所謂的“赤子之心”,不應該是“服務之心”。看雲濤的畫,可能得不到年輕人的時髦滿足感,更談不上時髦喧鬧。平靜中只有各種冷漠的情緒,仿佛他是在逃避這個世界上耀眼的世界。藝術的好壞,文學的場域,水平取決於境界,這是藝術的本質,其實就是要有那種高貴的想象力,與生俱來,從無限開始,而這種境界的到來,需要深厚的傳統文化和高超的筆墨技巧的滋養。
在這樣壹個浮躁而又虛榮的社會,雲濤這些年從本科到研究生壹直堅定地走著“清心實幹”的創作道路,難能可貴。重視傳統文化的學習,提高他們的精神修養;深入研究傳統經典繪畫,在筆墨、構圖、造型等方面能夠做到“不拘泥於過去,不與時俱進”是非常難得的。特別是近期創作的壹批作品,基本功紮實,筆法空靈飄逸清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李孝萱教授:
我記得雲濤在大學時就看中了寫意花鳥畫,後來在霍春陽教授手下讀了三年研究生。我對雲濤的人和畫並不陌生。還有的很實用很真誠,畫的很有靈性。他的畫從來沒有脫離他的心意和真實要求。它們平淡,幹燥,充滿活力,但也很豐富。我的理解是,判斷花鳥畫的好壞是壹個根本前提。在花鳥畫史上,有宮廷富貴,文人野的說法。至於後面的學習,兩者既不可偏廢,也不可偏廢。有了它的“財富”,其實就是擁有了那種高貴的想象力,生於自然,從無窮開始,安於平凡,超越形象,拒絕了物質的束縛和功利的想象,自然就會抵制庸俗,擺脫貧困,進而“生機勃勃”。所謂“生活”背後隱藏著中國人的哲學世界,而創造的精神是蕩氣回腸的,並通過大自然的活力。這些都聚集在雲濤的記憶裏,隱藏在他的追求裏。
賈廣健教授:
我知道草木何時有情——看雲濤的花鳥畫
悲涼的秋風在落葉中,感受著春花回春的情懷,洶湧的山勢讓人感到豪邁,長河落日讓人感到雄偉。這就是情景、物我交融的境界。物與情交融,訴諸歌唱是詩,在筆下成型是畫。所以,詩或畫是依附於物的,卻是為情所動,然後就有了那些亙古不變的名作,不朽的經典,或者也可以說是“托物言誌”。
雲濤的畫看似是傳統筆墨的表現,實則像是感知事物,動之以情的產物。在中國傳統的美學思想中,古典詩詞美學講究“空靈”和“意境”,或蒼勁、或沖淡、或纖巧、或淡定、或清高等等,這些都體現在中國的繪畫中。從物的角度來看,雲濤的繪畫體現了他善於觀察和感受自然的情懷。從表現感情的角度來說,雲濤的畫通過傳統的筆墨來表現他的感情,他的悠遠的感情,他對自然萬象的攝取,這些都融入到他的筆下。看他的花鳥畫,既是對傳統筆墨的壹步步接近,也反映了他對傳統審美精神的思考和對中國畫境界的理解。也應該是把風景變成情感。
對於中國的繪畫來說,在當代完全重復傳統的筆墨是沒有意義的。從雲濤表達的很多主題來看,雲濤在這方面有自己的思考。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俗話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其中,他紮根於傳統花鳥畫的研究和創作,可謂心無旁騖。對於雲濤來說,他是想成為“智者”還是“仁人”,是想成為“樂水”還是“樂山”,我想他在藝術的道路上會有自己明智的選擇。
“過去,我不在了,楊柳是伊壹。現在想起來,雨雪霏霏。”“秋風吹來,洞內浪在樹葉下”的描寫,滲透濃縮了超越自然的自我情感的表達。作為壹個花鳥畫家,每個人都應該意識到自然界萬物的生命。草木有感情,而我有知識。能夠感知草木微妙的生命,是壹顆怎樣的心?我覺得雲濤就是這樣壹個有這樣情懷的人。
畫家是以天地靈氣和人的奇妙思想為基礎的。萬象在手,思考有趣。雲濤有靈氣,但需要涵養才能更豐富,才會有“奇思妙想”。雲濤掌握了筆墨,他最初的模樣和藝術取向,以及他對國畫的理解和思考。他已經邁出了堅實的第壹步,我想他會用自己的思考和實踐壹次又壹次的超越自己。
我會保持希望。
閻寶珍教授:
青年畫家李雲濤,現任教於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求學期間,師從霍春陽先生學習花鳥畫,獲碩士學位。雲濤系統地學習了古典花鳥畫的藝術傳統,吸收了許多營養並進行新的創造,逐漸形成了水墨與色彩交融的繪畫方法。在他的花鳥畫中,徐希、黃泉、梁麟和呂紀融為壹體。竹石蘭花、寒梅、雲濤營造出清新淡雅的意境;清風明月,花開花落。他善於吸收生態之美,豐富到畫面中,形成自己的優勢和特色。
雲濤內斂沈穩,花鳥畫構圖布局飽滿。他的筆墨蘊含著時代的生活和藝術體驗。他不斷探索花鳥畫藝術語言的表現力,精心創作美麗的畫面。雲濤的花鳥畫視角並沒有停留在常規的習慣畫法上,能以花鳥的細微之處表現出對藝術的敏感。有人把花鳥畫比作輕音樂,雲濤兼職的花鳥畫透露出壹種和諧清新的氣息。希望雲濤潛心創作更多美好的作品。花鳥畫很難畫出脫離世俗的高格調。期待雲濤畫出更多好作品。
藝術風格
谷峰雲信田童迪
晴空萬裏,春暖花開的時候,我迎來了航空系的幾位老人。壹出天津城市規劃展覽館,他們就來到了意大利風情街,步入了玲瓏閣美術館。每個人都在李雲濤先生的畫前停下來談論它。老蔣說:“過去,我們很難從工作中抽出時間,但現在我們正在尋找時間,享受藝術展。”兩位老人,國務院,和他們壹起來的。陳老說:“妳看,李雲濤先生的四屏和雪景真的很搶眼,他的文字功底也比較紮實。畫面清新淡雅,配上這些精靈小鳥,活潑可愛,有趣。可惜好久沒看到這樣的畫了。現在有些人浮躁,得到了什麽東西,灑在紙上,做出來,卻看不到筆墨的線條,他們甚至稱之為“國畫”。更有甚者,還有人出醜。宣紙上,壹片紅,壹堆黑,大藍白,然後畫兩個大嘴唇,赤裸裸的,非人的,動物的,非動物的,令人費解。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這些人失去了自控能力,陷入了“媚俗”和“低俗”的陷阱而無法自拔。唐老說:“我最擔心中國畫被外國畫糟蹋了。”李老急忙說道,“這個不用擔心。在我看來,如果誰心裏有什麽煩惱或者煩惱,看看這些畫就好了。他們會很平靜,很清晰,這比聽舒曼的夢更有用。”我插話道:“陳部長,您的辦公室裏以前掛著壹本嚴立川先生寫的《治怒》。這個時候妳是什麽感覺?”陳老說,“小孩子老了,苦了,晚了。海浪聲依舊,毫不留情。".我的感受,如果妳能給我這四個屏幕,我就把它和“治愈憤怒”壹起掛在nave”。李老趕緊岔開話題說:“亞洲高端人士選擇這樣的畫作為禮物是好事。庫奇先生,謝謝妳的幫助。”
第二天,我通過壹個朋友聯系了李雲濤先生,他邀請我去。20分鐘後,我敲開了他的門。王先生年輕,相貌平平。他帶我看了畫室,裏面堆滿了書、畫和古董,還有養鳥養花的玻璃房。李說:“除了帶領學生‘博采眾長’,就是把自然界的各個角落集中在家裏,養魚餵鳥,澆花澆花,零距離接觸,觀察鳥的動態和表情,傾聽悅耳的叫聲,實現情感的交流,這樣畫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我在訪問期間解釋了我的目的,他欣然同意。壹個月後,我把他的畫寄到了北京。老顧問和幾個相關領導看了之後,非常滿意,大加贊賞。
每套花鳥魚蟲四幅屏風,表現手法精巧,古樸典雅,唯鳥為自然絕美之色,布葉在構圖上巧妙分支,典雅中不失骨勁,典雅中不失古樸蒼勁,典雅中不失古風新韻味。
在《春》的畫面中,玉蘭花不多,卻可以有不同的姿態:盛開的,含苞待放的,仰面大笑的,羞澀的,大大小小的,前後左右的,巧妙分布的。壹條藍絲帶懸掛在樹枝上。春光明媚的鳥兒,看看自己,看起來很驕傲!
還有壹張牡丹“春”的圖。說實話,我對牡丹是有偏見的,因為我看到的都差不多,圓圓的,壹字排開的,傻傻的,色彩艷麗的,俗不可耐的。但是,李老師筆下的牡丹,卻讓我大開眼界。在宣紙上勾壹朵白牡丹,其他三朵先蘸水,再蘸極淡紫色、粉色、鵝黃色。花兒仿佛不在,幻化成精靈,超越了大象,像壹個在晨霧中看花的精靈。氤氳虛幻,展現大自然空靈之美。這是高超的筆墨技巧,才能達到妙筆生花。
“夏”的畫面是荷花。藍天碧水之間,綠葉迎風,壹朵粉嫩的荷花亭亭玉立,宛如華清池剛出浴的貴妃,高貴嫵媚,楚楚動人。想起白居易的《長恨歌》:天恩不可藏,終於有壹天被選入皇族,只要她回頭壹笑,就有壹百個符咒,六宮粉黛化為烏有。他的宮廷裏有其他的女士,三千個罕見的美人和他對三千個美人的寵愛都集中在壹個身體裏,難怪其他兩個“美人”充滿了嘆息,他們藏在太湖石旁邊和綠葉後面。這幅畫就像醇香的酒,香氣四溢。喝壹口,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谷中秋趣圖更有意思。摘下的樹上沒有多少水果了。有壹對斑鳩,壹只爬到高高的樹枝上,在風中搖曳,時而自由多情,俯視著;另壹個在梳理自己的羽毛,似乎在說:“不好意思,請等壹下,我在穿衣服。”這幅畫簡潔明了,構思新穎,如畫,是壹幅令人驚艷的傑作。
《冬天》的場景是白雪皚皚,壹片白色,樹枝低垂,寂靜無聲。這時,壹只五顏六色的錦雞飛了進來,站在石頭上,回頭觀望,欣賞雪景還是尋找朋友?美麗的錦雞給這個寂靜冷漠的冬天帶來了生機、歡樂和憧憬。民以食為天,雪兆豐年。世界上誰不期待來年有個好收成?雪景的意象是用淡墨、暗墨和筆內留白形成的,沒有任何“造假和制作”。畫家的筆法靈動,韻味十足,自由流暢。畫面銀裝素裹,分外妖嬈。李先生不愧是寫雪景的專家。
我覺得李先生在創作中總是把花鳥置於壹定的“情境”中,使畫面清新明朗,深情有趣,如詩如歌,從而煥發出感人的藝術力量。
前幾天看到王老師的新作《春江水暖圖》,題詞是:“春江水暖鴨鵝與先知吳晉畫此圖,壹笑置之。”我在畫前沈思良久,思緒穿越歷史時空,向前推進到200多年前。清朝有個讀書人,叫毛啟齡,自高自大,但也沒失去什麽興趣。看到後人經常引用宋代蘇東坡的名句:“春江水暖鴨先知”,不禁生氣地說:“春江水暖,鴨必知,鵝不知?”毛的“真”曾被他那壹代的壹些作家嘲諷和譏諷過。也許最著名的是《與花園為伴的詩》的作者袁枚先生。往事已成典故。現在,李畫了壹幅《鴨鵝先知圖》,也是壹個很大的幽默。壹個是杜絕前人心中的“結”。其次,講了壹個道理:“真”是好事,怕“過猶不及”。壹旦過了頭,就會被人擡死,會歪歪扭扭,作惡多端,卻又可笑大方。
太湖石是太湖的“石骨”、“石魂”、“石膽”。歷經千年,海浪沖刷,窯洞自生,多為灰藍色,少有白色和黑色,是江南庭院中必不可少的點綴。為"昆石"和"太湖石"雕刻也是李先生作品中的壹大亮點。他說:“要鉤、捏、寸、搓出壹塊傲人的石頭,並不容易。”古人先畫樹後畫圈再寫字。為了畫出江南名石,我常常繞著石頭走上幾個星期,聽聽石頭的語言,融進靈魂之屋,然後才敢動筆。“李先生筆下的太湖石,玲瓏剔透,賞心悅目,有‘仙境’之感,達到了賞石的高標準:薄、皺、漏、透、險、醜。這種醜陋的美像磁鐵壹樣吸引著我這個江南的遊子,讓我產生了懷舊和想家的感覺。我忍不住唱歌教我如何想念她。
李先生從小就癡迷於繪畫。在山水畫家父親的影響下,他有意識地進入了中國傳統繪畫的圍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現在馳騁在小寫意花鳥的世界裏。他非常感謝天津美院很多好老師的培養和教導。他幾次談到霍春陽教授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廣博的知識。霍教授重視筆墨,提倡高水平、高品位的繪畫。因此,李先生本科畢業後師從霍教授,獲得碩士學位。感謝學院的厚愛,他留在了學校教書。
李先生深刻認識到中國傳統文化是繪畫藝術的源泉,自然與生命是取之不盡的主題。他說,只有繼承才能創新,創造新的規律是青年畫家義不容辭的責任。他知道學海無涯,只有苦盡甘來,才能到達彼岸。
我舍不得把筆放在壹邊,還有壹幅令人難忘的畫,柳枝飄飄,南風徐徐,壹對天鵝在湖面遊弋。此刻,我仿佛聽到了法國聖桑的名曲《天鵝》,似乎是中國大提琴家馬友友的版本。大提琴,以其特有的深沈渾厚的音色,展現了天鵝的高貴、優雅、美麗和聖潔。這是畫家專門為這幅世界經典畫的畫嗎?不然為什麽這麽相似完美?俗話說得好,壹首好歌繞梁三天,這幅畫纏了我三天多!
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