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羲村歷史悠久。村裏有壹條巷子叫“馬胡同”,巷子兩邊住著很多姓馬的人。我們壹提到牌匾上的題詞“馬慕巖夫人,壹等夫人”,幾位老先生想了想,說:“牌匾上說的壹定和我們這裏的‘馬大帥’有關。嚴夫人恐怕是馬大帥的夫人!”
後來我們來到壹個路邊小攤前,繼續打聽看攤的老先生。沒想到他笑了:“妳問對人家了。‘馬大帥’是我的祖宗,比我高五代。”
老人名叫馬金發,70歲。據其介紹,“馬大帥”是對其祖先的尊稱。“馬大帥”本名馬德順,清末陜甘總督左麾下名將。曾任陸軍提督,跟隨左鎮壓陜甘穆斯林起義時戰死沙場。
老人說,他對老祖宗馬德順知之甚少。要知道更詳細準確的事情,有壹條線索可尋:十多年前,馬德順的墓誌銘出土,最終被文物部門收藏。
隨後,記者來到當地有關部門,看到了浙江金宗鎮巴圖魯馬公的墓誌銘,這裏是授予將軍的誥封之地。它是正方形的,長約80厘米,寬約80厘米,由青石制成。是河南官學的增選生王秀麗所作,被封為秀智郎,時任沈丘縣、郴州政府神諭,壬子科舉主考官馬思仁。
據墓誌記載,馬德順生於道光二年(公元1822),字,號佑安,住洛陽東南龐羲村。他年輕時和村裏的孩子壹起玩,喜歡組織朋友,模仿行軍打仗搞隊列訓練,指揮得體,紀律嚴明,讓周圍的人都很驚訝。10歲,父母送他上學,他很快就懂得了忠孝。
馬的武功是代代相傳的。馬德順稍微大壹點的時候,家裏人就開始教他祖傳的功夫。他練得很刻苦,小小年紀就掌握了騎射刀槍等各種武術。後來他遍訪天下名師,結交天下英才,與他們切磋交流,使自己的技藝更上壹層樓。他被稱為“充滿民族風格”。長大後,經過選拔,他順利參軍,壹有空閑就閱讀藝術書籍,廣泛涉獵古今經典。
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太平天國運動在中國南方風起雲湧,清廷全力鎮壓,其中以曾國藩率領的湘軍為主力。這壹年,受曾國藩書信派遣,馬德順進入湘營,被任命為“順子營”騎兵隊長。戰鬥中,馬德順指揮有方,異常勇猛,收復了太湖城,並率領部隊在小池驛打敗了前來救援的大太平軍。後被調任跟隨左到江西幫助“剿”太平軍,在建德、德興、羅平、景德鎮等地屢立戰功。此時清軍已收復衢縣,平定浙東,基本消滅浙江全境。保證出戰後,馬德順被獎勵藍色淩華令,官位由劉頻乾宗逐步移至都司、遊擊、會稽將軍、上尉,留浙江補充使用,並升任二品大將軍,代理紹興謝榛。
此後,馬德順奉清廷之命,率兵追擊潰逃的太平軍,立下了汗馬功勞。任晉楚鎮將軍,掌管滁州(今麗水市)和浙江金華的軍務。不久,因其能力和勤奮,被任命為護理浙江府尹的軍務。
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浙江徹底平定後,馬德順向清廷報告,要回河南“剿”撚軍。請願書獲準後,他前往左的軍營等候警察,隨即被任命為兩個營的總司令,前往陜西追擊“剿”撚軍。
同治七年(公元1868),撚軍被清軍殲滅。由於貢獻巨大,馬德順受到清廷特別表彰,被封為“輔勇巴圖魯”。提督是清朝“提督首席武官”的簡稱,通常是清朝掌管各省綠營的最高長官。在總督或知事的指揮下,設有鎮、協、營、通四級,可稱為府官。從職能上看,提督分為陸上提督和海軍提督,軍銜是從屬的,類似於現代的軍團司令和艦隊司令。據有關記載,清朝在全國設置了12個陸知府和3個水師知府。“巴圖魯”在滿語中是“勇士”、“英雄”的意思,是滿族軍人的最高榮譽稱號,只有在兵役中有突出表現的人才有資格獲得。清朝建立時,只有杜爾、多爾袞等12人獲得“巴圖魯”稱號。
這壹年,由於陜甘地區回民起義,馬德順跟隨左到西北地區“剿”,被任命指揮“景子營”、“七子營”等部隊,同時指揮所有參戰的八旗騎兵。
經過連續奮戰,馬德順率領數千人馬。到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二月,號稱“天下第壹黃土”的董致遠(位於甘肅慶陽市)攻克了回民起義軍的大本營,被清帝賞賜了“岐伯巴圖魯”的勇號。
這年9月,戰鬥擴大到固原(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東西堡放馬溝地區。9月16日中午,馬德順率領的軍隊“鎮壓”了盤踞在此的全部起義軍,但因“未能逃脫”,遂領兵進入放馬溝追擊。結果被藏在溝兩邊的起義軍伏擊打死。47歲時,壹代洛陽猛男,湘軍名將,在壹場為清廷而戰的血戰中犧牲。
據墓誌記載,馬德順死後,同治皇帝特詔,命馬德順被害地的政府和洛陽的政府分別在兩地為他修建專門的神龕,並立國史館傳,還給他送禮,並按府尹去世的先例給他優待和撫恤。馬德順嫁的燕石,文靜善良,堪稱賢妻,封她為壹品夫人。
從以上文章可以看出,“樹德守正”牌匾的主人——“壹品之妻馬老太太”就是馬德順。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丈夫戰死後,親朋好友將此匾贈送給她,慶祝她七十大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