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鄭板橋(清代畫家、作家)
鄭板橋(1693-1766),原名鄭燮,字可柔,名利安,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他出生在江蘇興化,祖籍蘇州。清代畫家和作家。
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秀才。他在山東範縣、魏縣為官,政績顯著。後來在揚州生活,靠賣畫為生。他是“揚州八怪”的重要代表。
鄭板橋壹生只畫蘭、竹、石,號稱“四季不謝的蘭,百日不倒的竹,永不改變的無敵石”。他的詩書畫,號稱天下“三絕”,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奇特》、《廣清劉釗》、《朱蘭方鑫》、《甘谷聚泉》、《叢蘭刺》等,以及《鄭板橋集》。
二、鄭成功(明末清初軍事將領)
鄭成功(1624 . 08 . 28-1662 . 06 . 23),本名森,又名,本名、。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漢族,明末清初軍事家,反清將領,民族英雄。
他的父親叫鄭誌龍,母親叫田。洪廣雙郭建生改名為朱成功,是因為乾隆皇帝給明朝以朱姓並成功為其正名,在國際上被冠以“鄭慈”、“郭征”、“郭燁”等稱號,被皇帝封為“鄭燕平”。
1645年(清順治二年,元年),清軍入侵江南,不久鄭之龍降清,田在亂軍中自殺;鄭成功率領父親的總部在中國東南沿海抗擊清朝,成為明末的主要軍事力量之壹。曾壹度從海上突襲包圍江寧府(明代原南京),但最終被清軍擊退,只能依靠海戰優勢堅守泉州的廈門、金門等島。
161年(清順治十八年,十五年),領兵渡過臺灣省海峽,次年擊潰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省(今臺灣省臺南市)的駐軍,收復臺灣省,開啟鄭在臺灣省的統治。
第三,鄭光祖
鄭光祖(1264-?),字德惠,漢族,平陽襄陵(今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人,元代著名的雜劇散曲作家。
鄭光祖從小就受到戲劇藝術的影響,年輕時就享有很高的聲譽。但他在杭州做小官,主要在南方,成為南戲圈的巨頭。當時他的雜劇“名揚天下,閨中有聲”。
周遠德清推崇鄭光祖的文學作品《中原之韻》,將他與關漢卿、馬致遠、白樸並列,後人統稱他為“元曲四大家”。
可以考的雜劇有18種,有周公攝政,王燦登樓,翰林風月,失女魂,無迷連環,伊尹幫湯,老君堂,三戰呂布。其中《倩女幽魂》最為著名,後三部則被質疑不是鄭光祖的作品。除了雜劇,鄭光祖還寫散曲,包括六首詩和兩套抄本。
四、鄭玄(東漢末儒生、經學大師)
鄭玄(127-200),字康成。北海縣高密縣(今高密市)人。東漢末年的儒生、經學大師。
鄭玄曾入國子監攻《易》、《公羊春秋》、《三》、《九章算術》,後師張《古文尚書》、《李周》、《左傳》,最後師從馬融《古文經學》。
留學後回到東萊工作,聚集弟子教課,弟子數千人。他家境貧寒,又好學,最終成為壹名大學者。黨派之爭的災難開始了,他被監禁了。杜門潛心寫作。晚年未為官,卻被迫從軍。最終在元成(今河北大名縣)病逝,享年74歲。
鄭玄的治學以中國古代經典為主,也采用中國現代經典。他重視經學,壹生致力於整理古代文化遺產,使經學進入了壹個“小壹統時代”。他著有七部政治論著《天文》、《忠厚》等書,壹百多萬字,在世界上被稱為“鄭雪”,是漢代經學大師。
唐朝貞觀年間,鄭玄被列為二十二“師”之壹,被封為夫子廟。宋代謚號高密伯。後人建造了鞏崢廟來紀念它。
動詞 (verb的縮寫)鄭莊公(周代鄭國君主,春秋初期政治家)
(前757-前701),姬姓鄭,周朝(前743-前701)鄭國第三君毛所生,春秋初期政治家,史稱“鄭莊公”。
鄭武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44年),鄭武公病死,太子生繼位。鄭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平定了弟弟叔段的叛亂,消除了國家的內憂。十幾年後,鄭、宋、魏等國互相征討。
鄭莊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軍攻打鄭國,鄭莊公率軍迎戰。同時,他又成功地保全了自己,敗壞了周的名聲,這就是著名的“葛之戰”。到四十三年(前701),鄭莊公去世,享年57歲,謚號為“莊”,故史稱“鄭莊公”。
執政時期,在政治上,鄭莊公忙於對外事務,這使得阿正局勢相對穩定;經濟上,鄭莊公重視農業和商業,積極發展商品經濟,不斷增強國家經濟實力;在外交上,借助外部勢力為鄭掃清前進道路上的障礙,最終使鄭自稱為諸侯的“惡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