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壩鄉是1992年撤區並鄉由原江店區的黃壩鄉和小店鄉合並而建,鄉政府所在地黃壩村,是潁上縣首任縣長呂信仰、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出生地,更是全縣著名的革命根據地。 1931年秋,舉行革命暴動,由於種種原因暴動失敗,造成87位壯士殉難。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代,1993年縣委、縣政府修建了“黃家壩暴動烈士紀念碑”。 全國各地都有黃壩麻花,有的還走出國門,到越南、老撾、緬甸、柬埔寨和泰國等東南亞國家做麻花生意。
為了引領麻花營銷向產業化發展,更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黃壩鄉黨委、政府加強了對麻花經營者的領導,連續多次采取以會代訓的形式,對全鄉的麻花經營進行環保、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和市場營銷等知識培訓。成立了黃壩鄉油炸食品協會,為黃壩麻花註冊商標,在政府部門的關心和領導下,黃壩鄉的麻花經營者們不斷創新麻花烹炸廚藝,提高麻花的質量,由炸制小麻花改為炸大麻花,原材料中增加了板栗面、冰糖、青紅絲等,同時增加了大泡果、鍋巴等油炸食品種類,並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食品衛生標準烹炸,從而使麻花等油炸食品色味俱佳,營養更豐富,食用更安全。
09年數據統計表明,黃壩鄉在外地炸麻花子的農民已有2500多戶,從業人員達6000多人,用於銷售麻花等油炸食品的三輪摩托車2200多輛,汽車300多輛,壹人壹年可獲利1萬多元,有的壹人壹年可獲利2—3萬元。全鄉麻花產業壹項年純收入達4000多萬元。炸麻花子的大多數人家都用上了冰箱、彩電、洗衣機、太陽能熱水器、摩托車等高檔家用電器和家具,住上了樓房,有了存款,過上了小康生活。 黃壩鄉郭圩村利用現有稻草資源優勢,優化環境,實現再生利用,大力發展草編業,把稻草編織成草袋、草簾等多個品種,按照市場需求,發展適銷對路產品。郭圩村年生產草袋500萬條,產值500萬元,產品遠銷河南、合肥、淮南等周邊縣、市,這個村現已成為草編加工銷售集散地,同時帶動周邊鄉鎮30多個村發展草編業,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僅此壹項,每畝可增加收入400多元。全鄉有3000余戶農家利用稻草資源編織草袋,年創收28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