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溪區位於“中國瓷都”——潮州市的西部,是“中國瓷都”的龍頭,是潮州的城市次中心區和重要經濟增長極。歷經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發展,楓溪陶瓷在全國同行業中脫穎而出,已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發展最快、規模最大、產品最齊全的陶瓷產區,是目前國內外工藝瓷、衛生潔具重要生產基地,更是世界上最大的日用瓷的生產和出口基地。
壹、基本情況
楓溪區於1995年12月設立,行使縣級管理職能,楓溪發展由此翻開新的壹頁目前擁有陶瓷生產及相關配套企業5000多家,年產值300多億元。全區面積約25平方公裏,下轄26個村6個居委會,戶籍人口約12萬人,外來人口超13萬人。2015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16.68億元,比增8.5%;預計人均生產總值7.85萬元,比增8.2%;壹般公***財政預算收入3.86億元,比增10%;固定資產投資24.16億元,比增2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29億元,比增12.5%。
二、產業特點
(壹)文化底蘊深,歷史氣息濃。陶瓷是楓溪的主導產業。早在1300多年前,楓溪人就利用當地瓷土生產各類器皿,傳統的創作工藝壹直傳承發展。楓溪瓷器,很早就以其“白如玉、薄如紙、細如絲、聲如磬”的特色聞名遐邇。工藝瓷不斷借鑒和吸取具有潮州特色的泥塑、金漆木雕、刺繡等民間藝術技巧和表現手法,兼納壹些海外風格,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突出。歷經壹代又壹代的薪火相傳,楓溪的陶瓷藝術日臻完美,精品薈萃,異彩紛呈。世界第壹大型瓷版畫在楓溪誕生,精品力作在國內各類大賽中屢創佳績,2004年被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楓溪瓷塑之鄉”,2008年底榮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同年,“楓溪瓷燒制技藝”獲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2014年3月,“陶瓷制品·廣東潮州楓溪區”入選為國家工信部“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名單。同年11月,“楓溪手拉朱泥壺”項目進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古老的陶瓷文化遺產,在現代楓溪人的手中煥發出亮麗的時代風采。
(二)產業結構優,品牌檔次高。楓溪陶瓷產業結構日趨優化,形成了以工藝瓷、日用瓷和衛生潔具三大門類為主,聖誕瓷、玩具瓷、裝飾瓷、園林瓷、蠟制品、木制品、鐵制品、樹脂制品等為輔,瓷泥、化工顏料、包裝運輸業等為配套的完整的產業體系。配套的陶瓷原料加工、陶瓷化工、陶瓷花紙、產品包裝等企業也同步發展,陶瓷產業鏈條比較完備。目前全區陶瓷企業擁有中國馳名商標4件,國家免檢免驗產品的企業13家,省級名牌名標增至29項。壹批產品受人民大會堂、外國使館、釣魚臺賓館選用,成為國務院專用瓷以及國禮瓷、奧運瓷、世博會用瓷,走進國家殿堂,登上世界舞臺。楓溪區還是廣東省政府創建區域國際品牌的三個試點單位之壹,區域品牌“潮州宋窯”完成中英文域名註冊,“楓溪陶瓷”集體商標在國內外的影響力進壹步提升。
(三)創新能力強,市場份額大。科技創新是楓溪提升素質、內涵發展的“重要引擎”,以潮州陶瓷研究院為主體的公***創新服務平臺,依托國內高校、陶瓷研發機構的技術優勢和研發力量,攻關項目的成果轉化率保持在95%以上,促進全區陶瓷產業整體創新能力較快提高,陶瓷特色產業發展迅猛,工業經濟呈現穩健發展態勢。2015年,實現規模以上陶瓷工業增加值51.03億元,比增9.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2.63億元,比增9%。企業研發創新力度不斷加大,2015年度全區企業獲得國家專利1019項,新開結轉技術改造項目40個,完成投資7.6億元;全區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6家,省級企業技術開發中心6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四通和松發2家公司成功上市,全區A股登板企業增至3家,占全市A股上市企業數的四分之三。市場結構不斷優化,銷售網絡日趨完善。歐美日等傳統市場得以鞏固,新興市場開拓力度持續加大,產品暢銷世界五大洲180多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全區完成外貿出口6.2億美元,占全市出口總額的22.5%,比增3.1%,增幅居全市首位。國內市場銷售通道進壹步拓寬,壹些企業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大城市及義烏、哈爾濱等商品集散地設立專賣店、連鎖店、加盟店,高端市場份額逐步攀升。
當前,楓溪區正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按照省“振興粵東西北”和市“壹中心三片區”、“五大生態系統”等戰略部署,緊扣提質增效升級這壹主題,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以城市化、高端化和綠色化為引領,以產業、城市和政務“三個再造”為引擎,全面建設功能型、創新型現代化城區,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打造全新楓溪,為“首善之區”做貢獻,樹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