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兩三折甚至更低的價格淘LV、CK等知名品牌”是近年來在時尚人群中悄然流行的壹種新的購物方式。外貿批發市場,尾貨市場,甚至壹些街邊小店,都是名牌可能的藏身之處。
在哪裏、以什麽樣的價格才能拿到這些所謂的“剪標銷售”,也成了時尚男和時尚女相互傳授的秘訣。
但是,便宜不是那麽好占的。雖然“少花錢,買名品”的消費理念很實際,但記者經過壹段時間的調查采訪發現,“割標”尾貨中隱藏著不少“貓膩”。跟風的時尚人士自稱熟知剪標簽賣大品牌的潛規則,但壹不小心就難免買到仿制品或“二手衣服”。
擴展數據:
1.為了保證當季產品的銷售價格不受影響,壹般廠家在拿出來加工之前都會把商標徹底去掉。所以,真正被強制銷毀的“切貨”絕不會留情。要麽剪成月牙形,把商標上的字都剪下來;要麽是商標被“連根拔起”,只剩下隱約可見的兩條商標縫線。
反正妳是認不出來的。不要相信老板所謂的“品牌切割貨”。那種打個小洞,剪個小角的牌子,就是哄外行的“噱頭”。
2.為了防止因質量問題造成的件數短缺,廠家往往會比客戶要求的數量多生產幾件。而外商對加工服裝面料數量的管理非常嚴格,加工服裝數量的訂單數量和商標數量基本控制在3%-10%之間,即100件服裝最多可以加工10件。
所以同壹款式的“次品”壹般只有三五個甚至壹兩個,壹般不會有大的質量問題。面料方面,壹般不會剩下面料,即使有幾塊或者十幾塊,也絕不會有很多剩余。
同樣的外貿服裝數量非常有限。我們經常看到同壹個XX號,網上同時有幾十個,幾百個。要麽賣家是壹手批發商要麽跟廠家或者壹手批發商很熟,不然絕對拿不到這麽多貨。
百度百科-劍彪霍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