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有沒有人想到過超女的生命周期?

有沒有人想到過超女的生命周期?

也許是習慣了《藝術人生》朱軍煽情的套路,因此對流淚有了預防心理的我,在節目觀看過程中也基本可以做到頑強的眼紅而不淚流。而最近,“定性不足”的我卻被壹場又壹場普通女孩的卡拉OK秀——“超級女聲”節目攪得眼紅耳熱,以至於看直播準備餐巾紙成為了壹項必選動作,笑著淚流仿佛也成為觀看時的經常性表情。作為壹個從事營銷策劃、品牌管理的人在這樣難得的感性之余,自然心有不甘。於是花費壹些時間搜集了大量資料,想理性的分析壹下成功“騙取”我寶貴淚花的“奇門怪招”到底是何流派?

2004年中國內地最具轟動效應和影響力的大眾娛樂活動——“超級女聲”,因其在觀眾特別是青少年觀眾中收視率和參與度非常高之緣故,成為了2004年度備受關註的壹種影視現象、娛樂現象、文化現象。壹個電視欄目能被號稱屬於網絡壹代的“80年代”所接受,壹個電視欄目能夠被遊離在主流媒體之外,號稱拒絕電視的群體所接受,這本身就十分有意思。

“超級女聲”曾被某新銳雜誌評選為“2004年度創意TV秀”,評審團對其賦予這樣的評價:超級女聲,不是“超級女生”,壹字之差,創意無限。假“造星”之名提供低門檻準入以及爆發轟動效應,實是故意洋相百出的娛樂TV秀。創意點層出:透明互動的選拔給予的值得信任、“殘忍冷酷”給予的無情快意、“自尊當笑料”給予的熱評與熱播並在、最終遴選出來的燦爛前途給予的完美大結局效果。不專業而刻苦的選手、刻薄的評委與大眾娛樂形成收視鐵三角。它是“孔慶翔”效應的中國延伸,作為“反偶像”類型節目在國內的創意方式,標誌著電視娛樂進入反偶像軌道。

同時該活動主持人汪涵也因此獲得“2004中國電視節目榜”中 “最佳娛樂節目主持人”殊榮,並在上海舉辦的“2005中國電視主持人論壇暨年度頒獎盛典”上又被授予“2004最佳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的殊榮。從另壹個側面也反映出社會各界對這擋欄目的認同。據國內權威的收視率調查機構——央視-索福瑞媒介調查公司的數據顯示,該活動在湖南衛視播出時,同時段收視率僅次於中央電視臺壹套,排名全國第二名。

2005年2月24日,國內最具活力的電視娛樂頻道——湖南衛視與國內乳業巨頭——蒙牛乳業集團在長沙聯合宣布,雙方將***同打造“2005快樂中國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年度賽事活動,繼續將“超級女聲”進行到底。就在過去的短短幾個月中,廣州、杭州、成都、鄭州、長沙5個賽區,吸引了15萬余名報名選手直接參與,超過2000萬觀眾的持續關註。在著名搜索引擎百度的“貼吧”中,關於“超級女聲”的主題數截至6月23日就已經達到78272 個,帖子數 885668 篇,這在針對壹次活動反映如此強烈方面實屬破紀錄的。“超級女聲”的火爆昭示著壹檔平民電視娛樂節目的崛起,而它獨特的賽制和播出方式,也讓參賽者、評委甚至觀眾與媒體,都興奮地在節目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同時各種質疑、批評、妒忌、謾罵也接踵而至,壹個越發包容的時代讓我們有機會聆聽了多方面的聲音。

圖壹:瘋狂的“海選”現場

從本質上來講,“超級女聲”是多方力量打造的壹個娛樂產品,之所以火爆是因為其的“適銷對路”,能否持續的“收視常紅”又在考驗其的“產品生命周期”。所以從產品入手、觀其品牌、營銷、用戶、盈利等多個方面,可能會使我們從另壹個角度看到這場狂熱背後的真實。

“超級女聲”的“產品觀”

“超級女聲”是壹個產品,對於這樣的定位應該沒有人反對吧。雖然最終在電視上直播或錄播的節目是壹個十分具象的“產品”,而事實上積極參與這個節目的參賽選手、親友團、專家評審、觀眾評委也成為了這壹“產品”的重要賣點。就像在蛋糕店裏請顧客親眼目睹制作的全過程後進行購買;就像城裏的居民到農村地頭親自采摘水果然後購買,讓消費者參與到產品制作與消費的過程中去,使得消費者獲得比直接消費產品帶來了更大的滿足感與更為強烈的購買熱情,於是這其中又具有了互動營銷的壹定特點。

其實作為任何壹個產品的生產與銷售者,當這種產品適銷對路、供不應求時,倘若有人不斷的要求他進行新產品的研發與推廣時,最終是不會對他的實際繼續堅持生產“老產品”的決策產生什麽太多影響。就像湖南衛視,如果“玫瑰之約”、“快樂大本營”等娛樂節目依舊是紅紅火火時,恐怕就不會有“超級女聲”在湖南衛視生長、成長的空間與土壤。事實上,雖然湖南衛視憑借著長期對市場的敏銳感、運用最擅長的“內容營銷”、加強品牌及制作隊伍建設、保持超強的創新能力,打造了壹支高效、強勁的“電視湘軍”。但任何領域似乎都不能阻擋中國人非凡的模仿與借鑒能力,尤其是對創新要求最快的娛樂節目,大量復制的節目接踵而至。曾經引領收視狂潮的欄目紛紛沒落甚至落敗,無論是曾經造成萬人空巷的“綜藝大觀”,還是引發被模仿藝人不悅的“歡樂總動員”,甚至包括小丫不停追問“還改不改?”的“開心辭典”、以及需要每期都給嘉賓準備手絹的“藝術人生”,最終都不可避免地在挑剔的觀眾眼下出現愈發被動的局面。

嚴重的產品同質化現象,使得廣大消費者對於節目能否創新的保持著近乎保守的歡迎,但對於節目需要創新卻保持著“見異思遷”的渴望。

不僅如此,作為電視臺收入重要來源的廣告,它的投放者——各類企業心情似乎也總不是很好。隨著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行業的利潤壹天比壹天薄,但往往在這個時候,會時不時收到電視臺廣告部門“不好意思”的通知——從即日起,某某電視臺的廣告價格將在去年的基礎上上漲百分之幾或是十幾等等。大有壹副“妳走妳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的味道。難怪壹些企業忿忿的講,中國媒體相對壟斷的現狀,使得媒體的廣告價格就像中國的石油價格壹樣,只聽到上漲的消息而從不聞下調的利好。除了壹些每年被“忽悠”到梅地亞中心,簽了億元廣告合同還嘴硬“好便宜啦”的企業外,幾乎所有企業面對即使專業媒體公司提供的投播計劃時,都會沒好氣地問壹句:能不能來點新穎的?能不能來點更有效的?

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幾乎所有省份都打著宣傳本省的旗號實現了省臺的順利上星。於是我們也仿佛看到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每個行政機構範圍內都會有個煙廠、酒廠這樣的現象,於是每壹級政府擁有壹個或幾個電視臺成為壹種普遍現象。在其他行業的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的時候,中國範圍內的確存在著壹些電視臺制度僵化、節目雷同、資源浪費、重復建設的不良現象。就目前來看,地面頻道的收視率逐年下降,電視收視份額和廣告價值逐漸向衛星頻道靠攏,而根據專家預測,未來真正具備全國影響力的衛視頻道不會超過15個,其中中央電視臺將占據大半江山,誰能在剩余的席位中勝出顯然還是未知數,也是諸多省級衛視的生死存亡之機。這個道理直到今天也只是有人明白有人迷惑,相信還有不少人壹直以為“天堂哪裏會有雨?”

隨著區域市場保護主義的逐步消退,眾多企業已無需撒胡椒面壹樣的進行電視媒體的平均投放。而電視臺也應該開始思考如何通過廣告形式、節目形式的創新打破了電視臺以往單純賣廣告時間的單壹套路,如何引導廣告客戶只關心收視率和千人成本的問題,通過與廣告客戶和廣告公司之間更深層次的合作,塑造品牌,建立壹種新型的客戶關系,提高了電視頻道的附加價值。同時如何利用深度互動這種有大量觀眾基礎的形式,對品牌來說又極具價值,在不自覺之中把品牌與觀眾距離拉近,更有利於品牌和節目的整合傳播。還有就是電視這種常規媒體如何和壹些諸如網站等新興的傳播渠道進行整合。這些正是越來越多企業主關心的問題。也正在成為壹些電視臺,包括行業學者研究的課題。

強烈的客戶需求,要求電視臺能夠更加了解各個行業間的競爭與競爭的特點,為客戶尤其是大客戶量身定做有很高性價比的產品組合。

壹方面是嚴重的產品同質化帶來的困惑,利潤的不斷趨薄,要求電視臺必須要生產“新產品”;另壹方面面對客戶的強烈需求,不能提供新的產品與服務意味著更大規模的客戶流失。因為有了壓力,所以湖南衛視的領導及編導開始將逐步由自我欣賞轉向眼睛朝外,希望從相對比較成熟的國外市場獲得“新品”研發的新思路與新觀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超級女聲”偶然而又必然的誕生了。謂其偶然,是因為就在這樣壹個特殊時期,壹個叫夏青的湖南廣電集團的編導最早將壹個類似美國“超級偶像”的節目策劃提綱上報湖南娛樂頻道。謂其必然,是因為在這樣的背景下,求變創新已經成為壹條想不想走都必須走的路。

“美國偶像”是福克斯公司在英國系列電視節目“流行偶像(PopIdol)”的基礎上經過改編推出的真人秀電視節目,開始於2002年。對於參賽人員來講說沒有任何門檻,只要是年齡在16歲到24歲的美國公民都可報名參加。這個節目自創辦以來壹直是福克斯公司的收視法寶,其冠軍獲得者的獎品就是壹紙演唱合約。節目播出4年來,雖然輿論也是褒貶不壹,但始終受到了很高的關註。去年五音不全的華裔青年孔慶翔極具喜劇感的表現被評委嘲笑並被當場淘汰,他卻以壹句“我已經盡力了,因此我不會有絲毫遺憾”壹夜成名,不但贏得了美國觀眾的支持,還成功簽約發行了第壹張專輯,他在唱片排行榜上的成績超過了包括馬友友、李玟在內的所有華裔音樂人。也因此引發了世界各地關於偶像的討論。

廣泛地參與性、內容的多樣性、充足的資源、良好的親民性,壹個優秀娛樂節目該有的元素都有了。當時夏青自己手裏已經在運作“娛樂頻道星姐”這樣壹檔選秀節目,雖然“星姐”的選舉當時已經聲勢浩大,但當年年底國家就開始控制全國各地鋪天蓋地的選美風潮,使得這檔節目的命運也受到壹定的影響。這時候需要壹個“更具有市場潛力,有可能產生影響力的欄目”便成為娛樂頻道重點思考的問題。2003年,夏青帶著人策劃了有壹定“美國偶像”風格的“超級男聲”,雖然沒有湖南衛視的支持,這檔節目無法覆蓋全國,然而針對湖南娛樂市場,“超級男聲”已經勝利完成任務,它讓人們“認識到它與選美是兩個概念”,並在湖南省內壹炮而紅。2004年2月,湖南娛樂頻道趁熱打鐵,推出了《超級女聲》節目。

當時,湖南衛視旗下的主打娛樂節目《快樂大本營》和《玫瑰之約》正面臨著被其他臺大量仿制、觀眾吸引力下降的現狀。作為湖南娛樂頻道和湖南衛視上級的湖南廣電集團高層作出壹個決定,將《超級女聲》作為再創湖南衛視在國內娛樂節目領先地位的壹個大手筆。節目壹經播出就受到廣泛的關註,四大賽區吸引直接報名人數就達到6萬多人,“超級女聲”就在當年,舉辦的第壹屆時便神奇的在全國膨脹開來。

就是下面這樣壹個簡單規則的制定變成了“超級女聲”這個“產品”的核心賣點:

第壹、報名。不分唱法、不論外形、不問地域,只要喜愛唱歌並年滿16周歲的女性(沒有年齡上限),均可報名參加。16歲以下女性,報名時須有家長(或監護人)陪同前往。

第二、海選。與報名同步進行,最後產生50名進入淘汰賽。

第三、淘汰賽。海選產生的50名選手經過壹段時間培訓後,進入淘汰賽,“50進20”,“20進10”,“10進7”,“7進5”——全部現場公布結果、現場淘汰。最後5名優勝者進入決賽的6場選拔賽。

第四、優勝者。主辦方會進行投資包裝、出唱片、出演電視劇。

圖二:抵門檻參與、高淘汰率稱為“超級女聲”顯著特征

於是壹個擁有壹定“海外”模仿血統、形式新穎、參與度高的優秀娛樂節目就誕生了,可以說它正是身逢其時,擁有了壹個“好產品”面臨壹個“好市場”的良好上市機會。而真正使得這樣壹個產品熠熠發光的還是湖南衛視在推廣、銷售這個“產品”時超前的品牌意識與整合思路。

“超級女聲”的“品牌觀”

生產壹個產品容易,但打造壹個品牌就絕非易事了。在傳統的認識裏,很多人只是把某某電視臺認為可以算作壹個品牌,而忽略了構成這個品牌實際內涵的各種要素。鳳凰衛視從創辦之初到獲得巨大成功的歷程中,其實從大的方面來講就是形成了“名臺+名欄目+名主持”的構成,他們相互獨立而又彼此依存,***同構建了鳳凰衛視這樣壹個成功的品牌。

眾所周知,電視臺壹直是作為政府輿論的重要陣地,關於這樣壹種機構的產權改革難度是十分巨大的。而面對越來越多的兄弟省市電視臺的競爭,面對越來越多國際大型媒體集團的虎視眈眈,包括湖南衛視在內優勢電視臺面臨著諸多尷尬。壹方面辛辛苦苦創意的節目形式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很快的被模仿與跟隨;另壹方面要保留下來優秀的創作團隊,單靠簡單的幾句“事業留人”顯得十分單薄。所以如何在現行管理體制下進行有效的激勵,不是簡單壹句“發發獎金”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所以越是走在前面的電視臺,越是感覺進行明確的產權劃分及利益分配是促使事業走向另壹個高峰的有效途徑。湖南廣電集團在針對“超級女聲”的項目運作中就啟用了壹種全新的品牌合作與管理模式。

在以往,以衛視為主導的省臺布局中,只要是有利於衛視臺發展的節目,其他省臺壹般作無償的支持,如果按照這種思維,湖南衛視可以無償地整個拿去操作《超級女聲》節目。但是當時湖南廣電集團的決策者決定,對節目、品牌資源進行市場化運作,把存量資源變成增量資源。最終決定以湖南娛樂頻道的名義與北京天中文化***同投資,在上海註冊成立了壹個控股子公司——上海天娛傳媒有限公司,通過影視節目制作和經營湖南娛樂頻道的娛樂賽事(如“星姐選舉”、“超級男聲”、“超級女聲”)及其藝員經紀和培訓等業務,實現湖南娛樂頻道邊際資源的再開發。

圖三:“電視湘軍”總是保持著很強的創新能力

天娛公司的成立於是成為了頻道市場化運作的壹種嘗試,經營的已不是簡單的壹個廣告時段,而是“超級女聲”這個品牌。天娛公司成為了“超級女聲”的品牌持有者,而湖南衛視只是成為了“超級女聲”節目的播出平臺,也就是“超級女聲”電視節目的運營者。同時湖南衛視要獲得“超級女聲”節目的經營權,湖南衛視需要提供壹定的頻道資源與天娛公司進行壹系列權益置換,同時湖南衛視還付出了數百萬元資金,用於娛樂頻道的相關制作費用。制作費用有了充足的保證,創作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節目質量上去了,收視率也上去了,廣告客戶也願意進行大投入了,壹個小小的改變竟然帶來了多贏***生的局面。

出於對品牌長期發展的考慮,天娛公司已經為“超級女聲”進行了相關的商標註冊,並開始嘗試用於相關產業的開發上。2004年“超級女聲”比賽結束後,天娛公司就與“超級女聲”總冠軍安又琪簽約,並在年底推出了她的首張個人唱片。目前,請安又琪作為形象代言人的產品包括首飾、衣服等五六種產品。據天娛公司向媒體透露,單安又琪從代言、演出、出唱片等活動中獲得的年收入可達七八百萬元。天娛公司目前的收入構成也呈現出多元化,主要來自品牌轉讓、產品開發、節目制作和地面廣告等,今後天娛公司還計劃在合適的時間推出以“超級女聲”為品牌的服裝、飾品等相關產品。

品牌所有權的明晰,使得壹個速生的品牌在很短時間就形成了如此強大的品牌張力,這個問題的確值得壹些抱陳守舊人士進行思考。

記得壹位成功學的大師曾經說過壹個成功的基本法則,渴望獲得成功的人需要經常接觸成功人士。其實對於壹個成功的品牌何嘗不是如此呢?在世界各地,成功的品牌與成功的品牌結成戰略同盟的案例不勝枚舉。雙方發揮各自所長,卻可使得各自的品牌都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2005年的“超級女聲”其實正是這樣壹個很成功的案例。

“蒙牛”是近幾年高速成長起來的品牌,獲得“央視標王”的他積極參與“神五飛天”等重大事件中去,壹直以來都以獨特、大膽的策劃成為媒體倍受關註的企業。面對奶業市場激烈競爭的現狀,已長時間“拼價格”、“拼渠道”、“拼促銷”的蒙牛開始考慮品牌的延伸與提升問題。“蒙牛酸酸乳”就成為重點推廣的壹個副品牌。將品牌定位為年輕而又有活力的年輕女孩,而不是對價格十分敏感的家庭主婦,這就需要選準目標消費群,研究其的消費特征及影響因素。而“超級女聲”的參與者和受眾無異與其是十分吻合的。尋找2004年“超級女聲”季軍張含韻擔當形象代言人,並投入千萬元的電視、平面、網絡、戶外等形式的廣告;與“超級女聲”活動達成戰略聯盟,同樣投入巨資全面支持“超級女聲”在各地的活動;同時還把銷售系統和媒介系統進行了壹次完美的整合。從產品的包裝、售點的宣傳單頁、終端的路演推廣均和媒介宣傳步調壹致,把消費者的關註度集中到壹點,消費者去超市購買“蒙牛酸酸乳”產品壹定會想到湖南衛視“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這壹活動,想到張含韻這個“超級女生”的。2005年蒙牛計劃向市場投放20億袋印有“2005蒙牛酸酸乳超級女聲”的產品,這能夠直接影響多少人啊!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講,“超級女聲”2005年的轟動,壹方面來自它在運作方面的不斷完善,另壹方面也得益於蒙牛是用壹場“豪賭”支持著自己與“超級女聲”的發展。

圖四:2004年“超級女聲”張含韻代言“蒙牛酸酸乳”

當然“超級女聲”在品牌的合作方面,除了和蒙牛這樣的戰略合作起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外。其實還有壹些整合品牌資源方面的工作做得也很有特點。看過“超級女聲”的人都在感慨,其實最精彩的部分在“海選”,其中對於評委的運用及為“超級女聲”增加品牌分值是很成功的。類似於柯以敏和黑楠組成的“柯楠”評委組合對參賽選手及觀眾所形成的吸引也不可小視,甚至到了後半程,壹部分觀眾並不是在看“超級女聲”,而是在關註這些個性評委與傳統評委有所差異的精彩表現。我們經常在說,什麽是十分較成功的品牌?就是組成品牌的要素都那麽的不可或缺。所以試想,如果缺少了這樣個性表現的評委,“超級女聲”還是“超級女聲”嗎?

其實無論是與蒙牛的整合、個性評委的契合,我們都不難發現“超級女聲”在為打造這個品牌方面所表現出的強烈合作精神與包容心。在中國特殊的媒體環境中,其實並不見得大家認為是新聞的東西就壹定會有媒體報道,尤其像“超級女聲”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商業性。因此獲得更廣泛媒體的支持基本上成為現在諸多媒體都重點研究的問題。而今年“超級女聲”在與地方電視、平面媒體的整合與互動方面做得十分優秀,諸多媒體長時間、多版面的關註使得這個耗時漫長的活動能夠持續的保持很強的關註度與新鮮感。以浙江為例,“超級女聲”節目首次在杭州開辦賽區,浙江的合作方為錢江都市頻道。湖南衛視帶來了評委、節目模式和生產流程,錢江都市頻道負責具體組織和全程錄制,雙方的合作不涉及現金來往。“超級女聲”節目由雙方以壹對壹的形式提供節目制作隊伍:錢江都市頻道的制作人員以《幸福雙響炮》欄目為班底,湖南衛視的制作人員主要來自《音樂不斷》欄目。這種合作不僅交流了經驗、擴大了影響,更主要是實現了參與方的多贏。因此如何在壹個大的利益原則下,實現多重品牌相融***贏的局面無疑是對組織者智慧的壹種考驗。

我們處在壹個急劇變革的時代裏,已經很難有壹個品牌可以高傲的宣稱,自己可以獨立的活著,即使微軟、可口可樂也不例外。所以進行品牌間的合作、整合將是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的必然趨勢。“超級女聲”所表現出的品牌意義在於,企業應該逐步由對實物產權的重視轉向對非實物產權的重視,並學會靈活運用。同時努力去和成功的品牌“握手”,只能自我欣賞的人,“排斥”將會毀了壹切。

“超級女聲”的“營銷觀”

最近壹段時間,可能令人犯酸的人與事的確不少。“超級女聲”火了,據說很多人在壹些場合也表示了強烈或委婉的不滿,這甚至包括東方衛視的“萊卡我行我秀”及央視的“夢想中國”的部分情緒激動者,壹句句“黎叔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仿佛成了口頭禪。而趙本山大叔入主遼寧當董事長了,也搞得壹群所謂足球專業人士很不爽,老是納悶怎麽現在“忽悠”的威力如此巨大。還有就是壹個自戀成癖的網絡紅人“芙蓉姐姐”,讓多少人大喊“蒼天啊,大地啊,妳倒是睜睜眼吧!”。但是沒有辦法,這就是現實,這也是為什麽需要我們很多營銷人不斷關註新生事物並不斷學習的地方。“超級女聲”整體在營銷方面的亮點很多,我們不妨通過支離破碎的信息串起壹個沒有形成在紙面完整的計劃、但卻是在實際操作中相互交映的閃光點。

消費人群的把握

其實壹直以來湖南衛視娛樂節目的主流收視人群年齡結構是偏低的,按照通常的認識,這對廣告招商會比較不利。因為似乎沒有哪個廣告客戶願意在沒有多少收入、沒有太強消費能力的低齡人群中投入太多精力。而我們同時又不得不承認,就是這樣壹個群體,推動了拇指經濟、遊戲經濟、娛樂經濟、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每壹個陳天橋、丁磊的背後就站著這樣壹群難以琢磨的消費群體。而我們不得不關註他們,因為他們正在影響甚至主宰著今天、明天的消費潮流。我們需要承認自己正在面臨壹批無需認可而自我認可的群體,他們沒有盈利能力,卻有很強的消費能力;他們沒有很強的判別能力,卻有很強的跟風能力;他們沒有欣賞別人的嗜好,自我中心的它們的天堂。

壹個叫春樹(1983年生人)的作家這樣形容他們這壹代人:是80年代的孩子,我就做80年代孩子該做的事,說80年代孩子說的口頭語,吃80年代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喝80年代孩子喜歡喝的飲料,聽80年代孩子聽的音樂,唱80年代孩子唱的歌,習慣80年代孩子的生活方式……總之,我要做壹個真正的、純粹的80年代孩子。

圖五:“讀不懂的壹代”秀出真自我

是宣言?是生活方式?是放縱?是情感叛逆?有人說“超級女聲”是壹種迎合,才會有如此多的瘋狂與癡迷。而營銷人,妳難道不是在尋找著目標人群這樣的命門?

遊戲規則的制定

“超級女聲”每個唱區的評選分為海選、50進20、20進10、10進7、7進5以及決賽6場選拔,從十強賽開始評委就沒有太多用處了。按照節目制定的規則,10進7采取淘汰賽制,要被淘汰的3個選手,有兩個是因為得到的場外觀眾短信投票數量少,而被千百萬的“短信評委”淘汰;另外壹個選手是在現場被31位大眾評審淘汰掉的。

“超級女聲”在晉級比賽中采取淘汰賽制的方式,初期的幾場淘汰賽中,被淘汰人數比通過人數更多,也就形成了所謂的“弱勢”群體概念。壹次次的“待定”、“PK”、“投票”,將比賽的殘酷性無限放大,觀眾很容易被喚起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關愛。另壹方面,這些選手之所以被淘汰,之所以處於弱勢,是因為觀眾發來支持她的短信數量少於其他選手,客觀上會讓觀眾產生壹種參與的成就感———我可以決定誰贏,也可以決定誰輸。

與央視歷屆的各種比賽相比,“超級女聲”的各個環節簡直可以用“混亂”來形容。但不知為何卻恰恰是這種“混亂”,形成了如此多地參與者與關註者。看來營銷內容的“大同小異”與形式上的“千差萬別”依然能夠形成更多、更為精彩的組合。

鼓勵廣泛地參與

在中國電視的發展史中,觀眾很長壹段時間屬於“板凳”,妳有看的機會就是壹種喜悅;又有壹段時間,觀眾屬於盲目翻臺的“遙控器”,妳只能通過毫無目的的換臺發泄心中的不滿;進入短信的時代,觀眾只看到李詠在“敲金蛋”(“非常6+1”的節目環節)時永遠在呼喚別人的名字,於是萬裏挑壹的這種機會就被人牽強的稱為“互動”。

突然間,壹群群長的“千奇百怪”的臉龐在電視熒屏中飛揚與晃動,於是妳憤憤不平,結果全國15萬多人和妳抱著同樣的情緒直接走進“超級女聲”的海選現場;妳忽然又欣喜地通過小道消息得知,自己的尊容要在播過“小燕子”的頻道中播出,於是除了大院門口修車的老頭沒有通知外,妳所有的親朋好友都守在電視機旁觀看了可能是妳的2秒不到的鏡頭;妳心又不甘,於是又積極報名想成為觀眾評委,好直接懲戒壹下那些在妳看來不怎麽樣的主,可惜幸運似乎總是沒有垂青妳;於是妳很想試試自己的短信能不能拯救10進7中落淚的美女,結果妳連發十條竟然似乎發揮了神力,本已被淘汰的她順利進入下壹輪,妳狂喜不已。這樣的情景描述在全國的很多地方同時發生著。

“超級女聲”的低門檻、多種參與形式,使得比賽中剩下多少選手已不重要。幾乎每個人可以在自己的壹種情緒中找到能夠承載的對象,或看、或評、或笑、或哭、或感慨、或狂喜。把消費者從推銷的對立面拉進參與的合作面,能有比這個更美妙的事嗎?

活動城市的選擇

2005年的“超級女聲”在全國開設了廣州、杭州、鄭州、成都、長沙等五個唱區,五個唱區各有主題,讓“超級女聲”的品牌效應得以層層延續。反正就在家門口,反正不用花路費,這些原因讓很多猶豫不決的女孩都來報了名。選擇在中等城市來主辦,不但可以讓當地選手產生親切感,還由於這些城市的文化、娛樂內容遠遠沒有達到飽和,“超級女聲”很容易就在當地成為主流娛樂、社會新聞事件,造成全民性的關註熱潮。

與此同時,這幾個城市也是主贊助商蒙牛的重點市場,是實現其銷售計劃重點推廣的城市。將傳播的重點與銷售的重點進行疊加,效果自然是十分理想。

品牌故事的傳播

“超級女聲”的故事真多,壹方面的確是如此多的人參與其中,無風也要起來三尺浪。另壹方面組織者有意識的發掘、引導使得整個賽事都可以編本“故事會”了。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