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壹般條款

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壹般條款

《反不正當競爭法》壹般條款的適用

四川發現律師事務所競爭法團隊

在上期“瑞達與厚大的不正當競爭糾紛”文章中,提到了對於《反不正當競爭》壹般條款的適用應該嚴格限制。壹般條款是反不正當競爭法進行裁判的重要條款之壹,特別是在互聯網愈發發達的市場經濟中,壹般條款更是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期就將為大家介紹《反不正當競爭法》壹般條款的適用規則。

壹、什麽是壹般條款?

壹般條款在民商法領域被廣泛適用,也可以叫概括條款、壹般性條款、原則規定。例如我國《民法典》中的誠信原則條款、公序良俗原則等。梁慧星在《民法解釋學》中指出,壹般條款具有開放性和不確定性。由於立法者在設立這些壹般條款時沒有對其進行明確的界定,因此法官在適用的過程中可以加入自己的判斷。

《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壹般條款的定義是:有關法律適用機關在法律具體列舉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外,認定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要件及處罰規則的概括性規範,是認定和裁判法律沒有列舉的不正當行為的法律依據。壹般條款的具體法條是指:

第二條 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

本法所稱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是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違反本法規定,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的行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若幹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新《反法司法解釋》)於2022年3月16日公布,自3月20日起施行,這是進壹步健全反不正當競爭法律制度的重大舉措。其中關於壹般條款的具體內容***有以下三條規定:

第壹條經營者擾亂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合法權益,且屬於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及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規定之外情形的,人民法院可以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予以認定。

第二條與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存在可能的爭奪交易機會、損害競爭優勢等關系的市場主體,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的“其他經營者”。

第三條特定商業領域普遍遵循和認可的行為規範,人民法院可以認定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的“商業道德”。

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具體情況,綜合考慮行業規則或者商業慣例、經營者的主觀狀態、交易相對人的選擇意願、對消費者權益、市場競爭秩序、社會公***利益的影響等因素,依法判斷經營者是否違反商業道德。

人民法院認定經營者是否違反商業道德時,可以參考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或者自律組織制定的從業規範、技術規範、自律公約等。

二、壹般條款的適用條件

適用主體

壹般條款的適用主體是司法機關。

對於司法機關來說,訴訟是保護經營者、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最後屏障,經營者將競爭對手訴至法院時,法院應當就其產生爭議的糾紛進行最終決斷,而經營者之間的競爭往往不是類型化條款可以完全涵蓋的,因此,司法機關適用壹般條款認定不正當競爭行為有其當然的合理性。

與法院頻繁適用壹般條款的情況不同,行政監管部門不能依據該壹般條款展開執法。行政機關的監管執法遵循的是“法無授權不可為”,而《反不正當競爭法》並未授權監管部門援引第2條的壹般條款進行執法。該法第18條至第24條分別針對第二章的7種不正當競爭行為規定監管部門有權采取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沒收違法商品或違法所得、罰款等措施,但未就違反第2條的情形加以規定,因此按現有規定監管部門沒有依據第2條進行處罰的權力。同時該法第三章關於“對涉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調查”的規定,同樣不能適用於違反壹般條款的情形。

立法機關在《中華人民***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釋義》壹書中認為:“由於本法沒有針對違反‘壹般條款’設定相應處罰,按照《行政處罰法》第三條中‘沒有法定依據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處罰無效’的規定,行政機關不能適用‘壹般條款’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實踐中,監管部門嚴格遵守了立法者設定的權限,例如廣東省監管部門2020年***立案查處不正當競爭案件351宗,這些案件適用的全部都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的規定,沒有壹宗案件是依據壹般條款查處的。

適用標準

壹般條款在類型化條款不能適用時起到補充、兜底的作用。然而,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適用壹般條款判定競爭行為的正當性時,也要遵循適用的標準。適用壹般條款需要未能遵守商業道德並且造成損害後果。至少需要滿足以下三個條件:壹是《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及《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對該種競爭行為均未作出特別規定;二是違背了誠信原則和商業道德;三是其他經營者的合法權益確因該競爭行為而受到了實際損害。

違反商業道德需要綜合認定

新頒布的《反法司法解釋》第二條規定了“商業道德”概念的邊界,即“特定商業領域普遍遵循和認可的行為規範”。商業道德以誠信原則為核心,以商業道德作為競爭行為正當性與否的實質性認定要件,體現了市場經濟下某些基本道德規範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發揮的最佳價值。公認的商業道德是行業中本有的慣例,是在行業間反復權衡、妥協後而產生的能夠廣泛認可的商業習俗,它在具體案例中的認定必須由法官針對具體案件,並結合經濟、社會、道德等多種因素而作出裁判,不能在缺乏論證的前提下直接適用。而被訴的商業競爭行為能否滿足誠信原則的規定,以及能否具備合法性、客觀性,也需要法官對創制的商業道德進行證明,其來源主要是行業協會準則、企業慣例或者技術規範、日常經驗法則或者經濟學常識等。

損害後果也是認定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構成要件

壹個行為如果沒有造成損害是不應當被規制的,該不正當競爭行為造成的損害必須是對市場競爭秩序的破壞。《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5條規定:“經營者違反本法規定從事不正當競爭,有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後果等法定情形的,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行政處罰;違法行為輕微並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後果的,不予行政處罰。”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在認定競爭行為的不正當性時,必須要將損害結果作為考慮因素。同時,確定是否造成損害時還應當兼顧多種利益,盡量平衡好競爭者的競爭自由、經營者的經營自由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壹般條款與具體規範的適用規則

在《反不正當競爭法》內部,法律條款既有壹般規定,也有特別規定,其中第2條規定的壹般條款與第二章規定的具體規範,更是壹般規定與特別規定的關系。妥善處理好壹般條款與特別規定之間的關系,既要充分利用壹般條款的靈活性與適應性,有效制止各種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又要防止壹般條款適用的隨意性,避免妨礙市場自由公平競爭。

優先適用第二章各條文的具體規定

對競爭行為正當性的認定,首先應當以《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各個條文的規定對號入座,對應法條列舉的具體行為進行認定和裁判。凡屬第二章已經明文禁止的行為,只能依照特別規定規制同類不正當競爭行為,原則上不再適用壹般條款擴張適用範圍,嚴格把握壹般條款的適用條件。

《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的各條款如果窮盡了壹類不正當競爭行為,對於屬於該領域而又不符合該法條規定的具體條件的行為,通常不宜再依據作為壹般條款的第2條認定為不正當競爭行為,否則會抵觸特別規定的立法政策。

其次適用壹般條款即第2條的規定

對於《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未具體列舉、也無其他法律規範可以援引的市場競爭行為,經過審理查明確屬被告違反了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且糾紛發生在平等主體的經營者之間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該法第2條的規定認定為不正當競爭行為。

適用具體規定時可參照壹般條款進行判斷

即便對於《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具體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對某壹待決的被訴競爭行為進行定性時,可以參照包括該法第2條在內的總則部分規定的壹般精神。例如,《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2條第2款規定的互聯網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其具體判斷因素不好把握時,可以依照該法第2條第2款規定的構成要素,進行競爭行為正當性的判斷。

四、以案釋法

開訊公司訴李勇、虎牙不正當競爭案

基本案情

原告系杭州開迅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開迅公司”),被告壹系開迅公司與其相關聯企業***同培養的主播李勇,被告二系李勇惡意違約後所在的新直播平臺廣州虎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虎牙公司”)。被告李勇與原告開迅公司的經紀公司伊恬中心簽訂了獨家合作協議,並被委派至觸手直播網站進行直播服務。在合作階段,原告先後兩次發現被告李勇利用同樣的卡通形象和昵稱在虎牙平臺上進行直播,並在原告經營的觸手直播平臺發表個人動態,借助其與粉絲之間的特有粘性,將粉絲引導至新直播平臺。之後在被告虎牙公司允許的情況下,李勇還通過微信、微博等其他社會化網絡平臺進行粉絲導流。原告認為虎牙公司在明知李勇與原告獨家合作協議期限尚未屆滿的情況下,仍惡意誘導李勇違約,竊取了原告的用戶及流量,使其市場份額降低,遂以不正當競爭為由將李勇和虎牙公司訴至法院,並向其主張賠償。

爭議焦點

反不正當競爭法能否適用於本案

在本案中,原告開迅公司認為被訴行為並不只是單純的主播跳槽問題,以合同法進行規制不足以彌補原告遭受的損失,也無法規制虎牙直播平臺的引誘行為。被告李勇主張其與開迅公司的糾紛應納入合同法予以規制,不應再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被告虎牙公司主張其行為構成正常的市場競爭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應當保持謙抑性,主播跳槽行為應適用合同法,否則會使其調整功能和違約責任條款架空。但在我國司法實務中,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標準主要還是以原被告是否具有競爭關系作為前提條件,因為這將可能影響原告主體是否適格、案件是否與反不正當競爭的性質相符、被訴行為是否可以通過不正當競爭的構成要素等等進行考量。

李勇、虎牙公司的行為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

在本案中,原告開迅公司從商業道德、市場競爭秩序、公***利益和消費者利益等方面,運用比例原則證明被訴行為具有不正當性。但被告李勇和虎牙公司均對被訴行為中侵犯了誠信原則和商業道德表示了否認,稱被訴行為屬於正常的行業競爭手段,不具有不正當性。除《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章中己經明確列舉的行為,司法實踐中其余不正當競爭的案件大多是依據本法第2條的規定,在誠信原則和商業道德、市場競爭秩序等領域方面進行裁判,也有通過利益衡量的方法進行裁判。法官認定路徑的不同就會影響裁判結果的不同,而即便認定路徑相同,也會受到法官個人的價值判斷、當事人舉證等因素的影響而有不同的裁判結果。所以,該案中最關鍵的爭議焦點就是被告行為是否形成了不正當競爭。

法院裁判

1.壹審法院觀點

壹審法院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首先,本案原告和兩被告之間並非同壹法律關系,需要分別進行分析。第壹,鑒於原告與被告李勇之間具有可以直接適用合同的約定或者相關法律規定,因此是可以追究對方違約責任的。第二,由於原告與被告虎牙公司均開展網絡遊戲直播經營,構成了反不正當競爭法調整的“經營者”;二者之間均具有同業競爭關聯,構成了市場競爭行為;而虎牙公司是否構成了不正當的競爭行為,還需要進壹步確定是否違反了誠信原則和商業道德。

其次,遊戲直播作為壹種新興行業,相關市場***同體對商業道德的認知還未形成***識。商業道德也是誠信原則的核心,法院在綜合市場經營者的行為方式、行為目的以及行為後果分析後認定被告未違反商業道德。

綜上,壹審法院於2020年4月判決兩被告的行為均不構成不正當競爭行為。

2.二審法院觀點

二審法院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認為:首先,在當事人之間可以通過合同的約定或者法定的方式得到有效救濟的情形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適用要秉持謙抑、審慎原則。對於被告李勇在新直播平臺使用同樣的卡通形象及昵稱,對用戶及流量進行惡意導流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的問題,法院認為其通過合同法進行規制即可。

其次,商業道德不可等同於社會公德或者個人道德,能否形成不正當競爭需要多方面分析來進行評判。高薪爭奪人才本身就是普遍的市場競爭方式,而且遊戲直播行業並非國計民生領域,其產生的所有活動實質上都是市場經濟活動,企業應當完全遵守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則和自由競爭。因此,該主播跳槽行為對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以及市場競爭秩序並未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綜上所述,二審法院於2020年11月宣判駁回上訴,維持壹審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