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不清的照片中使人非常熟悉的泰姬陵的外形被作為飯店的標誌、酸辣醬和調味品的商標,實際上它被用在隨便什麽地方,人們看到立刻就想到是印度的地方。盡管如此,很少有人看了泰姬陵感到失望的。
泰姬陵百看不厭,它仍舊能使人驚訝。它在壹天裏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自然光線中顯現出不同的特色。雖然它是壹座陵墓,可它卻沒有通常陵墓所有的冷寂。相反妳感到它似乎在天地之間浮動。它的和諧對稱、花園和水中倒影融合在壹起創造了令無數參觀者驚嘆不已的奇跡。估計有2萬名工匠參與了泰姬陵的建造,歷時22年才完成。據說壹位法國人和壹位威尼斯人參與了工程的部分工作。至今沒有壹位建築師被記錄肯定參與了陵墓的建造——這對這個建築物是很適宜的,因為建造它的本意在於讓人們只記住在陵墓裏的人。
泰姬陵是用從322公裏外的采石場運來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卻不是有些照片裏的那種純白色建築。成千上萬的寶石和半寶石鑲嵌在大理石在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從壹道雕花的大理石圍欄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藝。陽光照射在圍欄上時,它投下變化紛呈的影子。從前曾有銀制的門,裏面有金制欄桿和壹大塊用珍珠穿成的布蓋在皇後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實際埋葬地之上)。竊賊們偷去了這些珍貴的東西,許多人曾企圖挖取鑲嵌在大理石欄上的寶石,但泰姬陵的雄偉壯麗仍使人為之傾倒。
泰姬陵坐落在壹個風景區內,莊嚴雄偉的門道象征著天堂的入口,上方有拱形圓頂的亭閣。原先這兒曾有壹扇純銀的門,上面鑲嵌著幾百個銀釘。這些東西都已被劫走,現在的門是銅制的。
關於沙賈汗想在朱木拿河的另壹邊為自己建壹座同樣的黑色大理石陵墓的傳說似乎沒有太多的真實性。他的兒子奧郎則布於1658年宣布為帝,並把他的父親軟禁在阿格拉壹個城堡內達9年之久,壹直到他去世。沙賈汗能從城堡遠遠眺望泰姬陵。後來他也被葬在泰姬陵。
泰姬陵代表了莫臥兒建築成就的高峰。這種風格的陵墓豎立在壹個底座上,上面飾有光塔,人們對它懷有和對清真寺同樣的崇敬的心情。這種風格的紀念陵墓在印度北部發展並隨之消失。
候邁因在德裏的陵墓於1564年動工,它是泰姬陵的雛形,牢固、威嚴而不是精致、黃雅。17世紀70年代奧朗則布在奧芝加巴德為他的妻子仿造了壹座泰姬陵,可是它沒有泰姬陵的魅力與和諧。德裏的另壹陵墓賽夫達賈之墓於1753年動工,被稱為是“莫臣兒建築最後的閃光”,然而它可不是壹座人們盡力設法要運河看的建築物。這些紀念陵墓都有壹個標準的模式——壹個大的洋蔥形狀的拱頂、水道、分成四部分的花有泰姬陵的建造者把這些東西融化在壹起,創造出壹座無與倫比的建築。與孟加拉的總督威廉·本廷克爵士策劃的陰謀相比,泰姬陵內珍貴財寶的失竊可謂微不足道。19世紀30年代,他謀劃拆除當時疏於管理、雜草叢生的泰姬陵,把大理石運往倫敦出售。只是因為從德裏紅堡上拆下的大理石找不到買主,這個計劃才作罷。後來,在1900年當了印度總督的柯曾重新修復了泰姬陵。
毫無疑問,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藝術的典範。基本上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築毫無瑕庇,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給人壹種恍若仙境的感覺。她不僅表達了沙賈汗對愛妻的深切紀念,也是他給人類的壹份厚禮。
泰姬陵是壹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臥兒皇帝沙賈汗為紀念他心愛的妃子於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藝術最完美的瑰寶,是世界遺產中令世人贊嘆的經典傑作之壹。
坐落於印度古都阿格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奇跡之壹,到印度旅遊的人士,大都是慕它的盛名而來。這座世界七大建築奇跡背後其實有壹段哀怨纏綿的歷史,了解它的歷史的背景,確能增加觀賞泰姬陵的趣味。17世紀莫臥兒帝國皇帝沙傑漢為紀念其愛妃慕塔芝瑪,動用了數萬名工人,以寶石鑲飾修建陵寢,圖案之細致令人叫絕。泰姬陵最引人矚目的是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築,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六十二米,令人嘆為觀止。四周有四座高約四十壹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滿三十五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陵園占地十七公頃,為壹略呈長形的圈子,四周圍以紅沙石墻,進口大門也用紅巖砌建,大約兩層高,門頂的背面各有十壹個典型的白色圓錐形小塔。大門壹直通往沙傑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則擺放了他們的石棺,壯嚴肅穆。泰姬陵的前面是壹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征生命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