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二十壹年(1895年)由楊宗濂、楊宗瀚兄弟創辦的業勤紗廠,拉開了無錫走上近代大工業機器化生產的序幕。到1949年無錫解放前夕,無錫民族工業在半個多世紀裏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形成了以楊宗濂、楊宗瀚兄弟為首,以及第二代楊翰西、楊味雲組成的楊氏資本集團;以周舜卿、周肇甫父子為首的周氏資本集團;以薛南溟、薛壽萱父子創辦的薛氏資本集團;以榮宗敬、榮德生兄弟創辦的榮氏資本集團等六大民族資本集團為龍頭的工業群體。當時無錫已經有紡織、繅絲、面粉、針織、染織、造紙等20多個工業門類,擁有628家企業,其中千人以上的企業就達20家之多。據1936年(因為1937年日本侵略者徹底破壞了江南沿海地帶的經濟發展,許多企業西遷入川了)的統計,全無錫的315家工廠和1407萬元的資本總額在全國工業城市中居第五位,總產值7726萬元,僅次於上海、廣州,居全國第三位,“小上海”之譽因此而來。
其實,這麽多的民族資本家在自己家鄉發展企業的同時,也在全國各大城市辦廠,其中以上海為最主要的投資城市,因為上海的地域優勢決定了他的發展,還有許多民族資本家就是在上海的企業中鍛煉得到壹定資本後,回到家鄉無錫繼續開辦企業的。1945年日本投降後,無錫的民族企業資本得到了長足的進展,雖然當時的無錫還是屬於常州管轄,但是異常活躍的經濟使得無錫成為了東南沿海的壹顆“太湖明珠”。所以說後來無錫能夠成為獨立的地級市,迅速發展的民族工商業應該說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請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