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植史
黃巖柑橘栽培歷史悠久,約在公元前3世紀就有柑橘記載[3],距今有2300年。三國時沈瑩所撰《臨海水土異物誌》壹書,記載黃巖壹帶已有野生金柑:“雞桔子,大如指。味甘。永寧界中有之”。
黃巖位於浙江中部,東瀕海,西倚山,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不嚴寒,晚秋時旱,年平均溫度攝氏17°,年平均降水量1700mm,無霜期270天,這些都是柑桔生長發育最適宜的氣候條件。同時,黃巖柑桔的集中產區永寧江兩岸,概為沖積壤土,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帶沙性,通氣性好,加上永寧江潮漲潮落,富含柑桔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有機質和礦物質微量元素,滋潤土壤,為柑桔類植物的定著和繁衍提供了理想的棲息之地。所產柑桔酸甜適中,風味濃厚,特別鮮甜可口,品質優良[1]。
黃巖蜜桔在黃巖的種植範圍十分廣泛。據1932年有關文獻記載,黃巖桔區“東自江口,沿永寧江、西江、南官河、東官河及其支流兩岸,俱成桔園”[3]。抗戰以前,黃巖縣栽培面積約2萬畝。《中國實業》(1932年)載浙江省“全省水果210萬擔,其中柑桔62.27萬擔。以黃巖最有名,產量也最多,年產量達60萬擔,占全省柑桔總產量的96.4%”[1]。1937年以來,由於沿海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嚴重騷擾,給黃巖柑橘帶來了災難。1946年柑橘產量恢復到戰前的較好水平,達到38.5萬擔。解放前夕,黃巖縣柑橘栽培面積約2.2萬畝[3]。
為了加強對柑橘生產的研究和管理,1952年,在省農林廳的支持下,黃巖成立了縣柑橘技術指導所和縣柑橘行政主管機構——特產科(後改為特產局、林特局)。從此,黃巖柑橘翻開了歷史新的壹頁。
從種植範圍來說,1952年根據中央“果樹上山,不與糧棉爭地”號召,在頭陀建立了山地柑桔試驗站。1954年,在寧溪進行柑橘上山試點。1955年多點示範,建立了山地種橘的樣板,克服了“種橘不過山頭舟”的傳統觀念束縛。1957年在金清機械農場進行海塗種橘試驗獲得成功。從此,開辟了柑橘向山區、沿海發展的廣闊途徑。從西山區到東海濱,處處有橘林,成了名副其實的橘鄉[3]。
從數量上講,1949年黃巖柑橘總產量為27.38萬擔,1952年超過了解放前最高水平,達到47.8萬擔。以後,產量節節上升,1962年突破100萬擔大關,1985年跨過120萬擔,壹直居全國首位。1986年達到125.15萬擔,相當於解放初1949年產量的4.57倍,這年產量僅次於廣東省東莞市而居全國第二。1994年產量12.9萬噸,創歷史最高,多年位居全中國柑桔生產第壹縣,桔果遠銷海內外,真可謂盛極壹時[1]。
從市場發展來看,1951年中國土產公司在黃巖建立柑橘收購站,打開柑橘銷路,也促進了柑橘的生產。1952年,柑橘首次出口蘇聯68614擔,開拓了國際市場,1960年出口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港澳地區,1980年橫渡太平洋進入加拿大。據1952年至1988年統計,外銷柑桔計24萬多噸,出口占采購數的50%以上[3]。
從質量上看,柑橘品種逐步改良。五十年來,經過科技工作者和廣大橘農的***同努力,通過資源普查、選種、引種和育種及高接換種等途徑,淘汰了壹批低檔品種,積極發展黃巖特色品種——本地早及早熟溫州蜜柑、臍橙、宮內伊予橘等優良品種。九十年代,現代科學技術在柑橘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帶來了橘果品質新的飛躍[3]。
2.榮譽史
黃巖蜜桔以其“色、香、味”三絕,飲譽海內外。每位品嘗過黃巖蜜桔的人,無不對之津津樂道。
唐代黃巖乳橘,已列為貢品。唐宰相武元衡《送吳侍禦司馬赴臺州》詩雲:“風景輕吳會,文章變越謠。煙林繁橘柚,雲海浩波濤。”1060年,北宋歐陽修等所撰的《新唐書》裏,有“臺州土貢乳桔”的記載。1223年,宋代《嘉定赤城誌》記載了黃巖的10多個柑桔品種[1]。
南宋紹興年間,臺州知府曾宏父寫過壹首頌揚的詩,其中有:“壹從溫臺包貢後,洞庭羅浮俱避席”之句,說“自從溫州和臺州向皇宮進貢柑橘之後,便使得久負盛名的湖南洞庭橘和廣東羅浮柑退避三舍了”。當時還發生過壹場爭論,曾在溫州任過太守的韓彥直,寫了世界上第壹部柑橘專著《橘錄》,序言中稱:“溫數邑俱種柑,而出泥山者尤傑然推第壹。”這個觀點遭到我國第壹部植物學辭典《全芳備祖》作者陳景沂的反對。陳景沂是黃巖人,博聞廣識,在引錄《橘錄》時,他指出,“韓但知乳柑出於泥山,獨不知出於天臺之黃巖;出於泥山者固奇,出於黃巖者尤天下奇也。”[3]
此後,元初林昉在《柑子記》裏用濃重的筆墨,描繪了斷江(今頭陀鎮)乳柑的美艷。他說,“臺之州為縣五,乳柑獨產於黃巖。黃巖之鄉十有二,而產獨美於備禮之斷江,地余四裏,皆屬富人”,斷江之乳柑,“其肌澤,其臭馥,其肉素,其脈絡外附,其核細以稀,其味甘以永”,“當是時,臺之乳柑遂為天下果實第壹,雖練紫(荔枝)之香、含消(梨)之爽亦在下陳,況洞庭千頭之綠與永嘉數寸之黃者乎!”。可見黃巖斷江產的橘果的質量[1, 3]。
乳橘是古代桔子的品種。現代黃巖有早桔、本地早、朱紅、槾、溫州蜜柑、椪柑等。其中早桔、本地早、槾是黃巖特有品種,早桔最先應市。本地早果型較小,呈濃橙黃色,味甘美,果汁多,肉色美,核極小,在黃巖蜜桔中首屈壹指,國際上享有聲譽[3]。
表1 改革開放後“黃巖蜜桔”所獲榮譽[1, 2]
年份 榮譽
1993年 在浙江省優質農產品展銷會上,黃巖本地早蜜桔獲得“最暢銷水果”稱號
1994年 本地早蜜桔、宮內伊予柑獲省評比壹等獎
1995年 本地早蜜桔、宮內伊予柑雙雙榮獲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
1996年 黃巖獲“中國蜜桔之鄉”殊榮
1997年 本地早蜜桔又被第三屆全國農業博覽會確認為中國名牌產品
1999年 黃巖本地早蜜桔在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確認為名牌產品;黃巖被列為農業部優質柑桔生產基地縣
2000年 “黃巖蜜桔”證明商標獲準註冊,“黃巖蜜桔”品牌逐步樹立
2001年 浙江黃巖罐頭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入選“中國罐頭工業十強企業”
2001年 黃巖本地早、宮川溫州蜜橘被省政府認定為浙江名牌產品
2002年 黃巖本地早又獲浙江農業名牌產品稱號
2003年 黃巖蜜橘通過了全國首批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2004年 黃巖蜜桔獲得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入選“浙江省十大名牌柑桔”
3.法律保護史[1]
2000年6月,“黃巖蜜桔”證明商標獲準註冊,“黃巖蜜桔”品牌逐步樹立。
2004年8月31日起,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規定》對黃巖蜜桔實施原產地域保護(2004年第112號)。黃巖蜜桔原產地域範圍以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人民政府《關於黃巖蜜桔原產地域產品保護產區劃定意見的函》(黃政[2003]18號)提出的地域範圍為準,為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區所轄行政區域。
2008年成功註冊地理標誌證明。
黃巖蜜桔今安在
黃巖蜜桔栽種歷史悠久,計劃經濟時代曾創造過輝煌,那時全國人民吃的橘子,七個裏面有壹個是黃巖蜜橘;世界人民吃的橘子罐頭,兩罐中有壹罐就是黃巖生產的。
1983年2月5日,國務院下發的《城鄉集市貿易管理辦法》,該辦法允許農民進城經商和長途販運,市場管理轉軌為經濟建設服務,寓管理於服務之中。這樣壹來,原本單壹模式的水果市場變成了多元化競爭的開放模式。同年5月,公社體制改革後,各地成立了工商管理所,原來的公社工商所撤銷。這壹舉措,更激勵了農民自主經營創新的情緒,水果市場徹底放開。從此,各種品牌柑橘紛紛擡頭,消費者選擇空間驟然變大,而保留著老壹套經營運作模式的黃巖蜜桔則節節敗退[4]。
1990年,廣東東莞率先在總產與面積上超過黃巖,之後省內的衢州、臨海均亦超過黃巖。在市場品牌上,江西的“蘆柑”、廣東的“椪柑”、四川的“臍橙”獨占鰲頭,黃巖蜜桔倍受冷落,產量和品質相繼滑坡[5]。與此同時,臨近的“臨海蜜桔”“湧泉蜜桔”等品牌逐漸發展壯大,對於“黃巖蜜桔”影響巨大,近年來“黃巖蜜桔”的發展頹勢更甚[6]。
1.桔子安在?
近幾年,作為農村的孩子,眼睜睜地看著壹年又壹年,越來越多的桔子爛在枝頭,越來越多的桔樹被砍掉,當作柴火塞進了竈膛。
山上的、田野裏的桔子也越來越難吃,而超市裏的、街頭賣的桔子品種壹年多過壹年,讓人眼花繚亂,卻也不見得有多麽好吃。身為桔鄉人,卻不知賣得是什麽桔子,真是壹種悲哀。
桔子沒人種是壹個問題,種什麽桔子是另壹個問題。就市場上的需求來看,消費者們明顯的越來越挑剔,早先年家家戶戶都栽種的早桔、槾桔、椪柑等品種越來越少人購買,早桔幹,容易貯存的槾桔和椪柑酸,市場越來越喜歡甜軟多汁的本地早以及臨海蜜桔。於是,黃巖農村曾經家家戶戶種植的早桔、槾桔、椪柑需求越來越少,最後的結果是桔農也放棄種植,讓桔樹自身自滅。
在壹篇比較臨海與黃巖桔業發展的文章中曾明確指出,2008年,臨海、黃巖、三門三個臺州柑橘的主產地銷售柑橘30萬噸,其中臨海已經銷售79.3%,而黃巖僅僅只有30%[4],黃巖蜜桔的地位岌岌可危。
2.桔農安在?
近幾年,隨著桔樹被砍,還有越來越多的桔農下崗,農民不再種植桔子,而選擇了打工。長輩們說,“現在的桔子太便宜了,賣不出好價錢”,抑或是“種桔子,還不如出去打工”。對現今的農村人來說,桔子已經不再是農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了。
壹方面,城市的快速發展不斷向城郊吞噬土地資源,同時也催生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城市建設的工作崗位上的經濟收入穩步上升,桔農們放下田地裏的工具,轉而向城市討取生活資源。另壹方面,桔子經濟效益連年下降,農村散戶種植的產品品質有限,貯存技術粗糙,在市場上逐漸失去競爭力;而農藥等投入成本隨著CPI指數又在不斷上升,整體的投入產出的比重越來越高,導致桔農們最後徹底放棄繼續從桔子中收取利益。兩相壹加和,桔農勞動力供給市場在不斷萎縮中。
規模經濟or小農經濟,是黃巖現有桔業政策與市場面臨著的壹個重要選擇題。或者另壹種說法是,黃巖需要專業化、規模化種植園的專業桔農,還是分散化、自足性的業余桔農?
歐美的農業是農場經濟,單獨的壹個大型的農場可能提供全國百分之三四十的某種農產品的供應。規模經濟的好處顯而易見:土地集約利用、技術集中、市場反應迅速、規模化機械化生產、專業化生產和貯存、平均成本較低等等。然而不可忽略是中國的基本國情:地少人多;土地資源稀缺卻是個農業大國。農業是立國之本,缺了農民、缺了農業的中國很難想象會是什麽樣子。現有的研究也表明基於小農經濟的農業產業集聚更加符合中國的農業經濟發展。
因此,單純的走規模化經濟絕不是黃巖蜜桔產業的發展之道。也許也能夠走出壹條屬於中國特色的農業經濟發展之路:黃巖蜜桔產業發展,不僅需要規模化、專業化的種植園和專業桔農,更需要相當數量的小規模、分散化的業余桔農。如果說規模化、專業種植園是主幹,那麽業余桔農便是枝椏,只有幹未有枝的產業是單薄的,只有枝未有幹的產業也是不穩定的,只有枝幹***同旺盛,才能大樹冠天,抵擋風雨。
而隨著現今產業政策對專業種植的逐步完善,引導和加強小農經濟的產業集聚化發展的政策也該盡快推行,莫要等到散戶桔農流失殆盡、桔樹也化為灰燼,再重新重視和扶持,那時的成本就更大了。
3.市場安在?
由於貯存難、長途運輸成本高等因素,桔子的生產供給往往具有地域性。例如廣東的沙糖桔多銷於廣東;而當年黃巖蜜桔能夠享譽海內外,也多虧了臨近上海市場。但隨著貯存技術提高、長途運輸成本下降,地域的限制正在不斷下降,譬如廣東市場上也能夠看到四川、江西等各地的柑橘品種,但令人氣餒的是,作為聞名海內外的黃巖蜜桔,卻從未曾在廣東的水果店裏擺出來。
黃巖蜜桔的市場在何方?亦或者再問壹句:在全國市場上,黃巖蜜桔的競爭力在哪裏?
從生產量上來看,黃巖蜜桔受制於“黃巖”,非黃巖生產的桔子都不算是“黃巖蜜桔”,以至於生產量受限,而越來越多的小規模的桔農放棄種植蜜桔,市場供給也在減小。
從品牌對外宣傳來說,由於行政管理的原因,臺州內就已分裂出黃巖蜜桔、臨海蜜桔等,地級市內部就已形成強大的競爭力,無法集合全市的力度來推廣和銷售,而最能夠全力以赴的只有黃巖區,相對來說所掌握的資源、所能發揮的力度都會更小壹些。
從栽種技術上來說,黃巖的柑橘種植技術是全國領先的,這無可厚非。現有的柑橘研究基地等專業研究機構,在新品種的研發、病蟲害的防治、提高畝產量等方面都遙遙領先。但這並不代表能夠贏得市場。
市場的發展仍需遵循市場的規則來辦事,供需關系是市場經濟的根本規律。如何將供需平衡點往右上方移動是政府、桔農、研究人員需要深入探討的話題。
4.品牌安在?
“黃巖蜜桔”是特指某壹品種桔子還是泛指黃巖生產的桔子?
這個問題詢問過許多人,卻未有統壹的明確答案,有些人認為是特指黃巖本地早,也有些人認為是只要黃巖生產的都可稱之為“黃巖蜜桔”,可見“黃巖蜜桔”在概念上的混淆不清。
四會沙糖桔、江西蘆柑、四川臍橙等品牌,在使用地名之時,也將產品的品種標誌清晰,而“黃巖蜜桔”由於品種概念不清晰,也導致消費者容易上當受騙。壹旦消費者受到誤導,那麽品牌的形象會很容易受到影響。
從歷史記載上來看,黃巖蜜桔的品種主要包括早桔、本地早、槾桔、宮川溫州蜜桔等等大,但在《黃巖蜜桔原產地域保護》和《黃巖蜜桔證明商標管理條例》中則更強調產地的行政區範圍。隨著新技術的發展,柑橘衍生出越來越多的品種,黃巖蜜桔的概念中所包含的品種到底是特指還是泛指也讓消費者越來越糊塗。
因此,要經營好“黃巖蜜桔”的品牌,首先要處理好所涵蓋的產品品種的問題。
對於消費者而言,桔子的品質和名稱是最重要的,品質贏得消費者的認可,而名稱則是消費者記憶所購產品進而引發再次購買和實現口碑宣傳的重要載體,壹個名稱能否成為壹個品牌,全賴於消費者的認可和宣傳。因此,混亂不清的品牌絕不是壹個好的選擇,而選擇並明晰合適的柑橘品種,更是對建立發展“黃巖蜜桔”這個品牌的第壹步。
如果黃巖蜜桔是幾類品種的集合,那麽諸如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等公司品牌管理或許值得借鑒和參考,壹方面提供優質的產品、實行品牌生產線管理,另壹方面則實行母品牌和子品牌的聯合營銷,實現母子品牌的***同發展。目前,臨海蜜桔能夠成功開展品牌經營並且迅速開拓市場,也多得益於“母子品牌”的***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