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索尼A7RII的正式登場,相信很多朋友會拿它和佳能5DS,尼康D810做比較。又提出了壹個老問題:單反好還是索尼微單好,索尼全幅微單能代替單反嗎?索尼可換鏡頭相機e-mount(ILCE)在結構上屬於無反光鏡相機。在國內,索尼為其註冊了中文商標“微單”,意為“體積小,單反畫質”。所以,索尼的微型相機是無反光鏡相機。
日前,索尼制作了壹個概念宣傳視頻,內容簡單粗暴:在壹片沙漠中,壹塊巨大的玻璃分崩離析,破碎不堪,歌詞為“釋放我”。於是,壹個A7II就暴露了它的真實內容——如果換成中文描述,應該是“破而後立”。單反,不反——什麽叫“反”
單反相機全稱為“單鏡頭反光相機”,無反光鏡相機全稱為“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不管是單反還是無反,“反光”指的是“鏡面”結構——隨便找個單反相機,摘下鏡頭,看到裏面的玻璃?那是鏡子。
鏡子最初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觀看。早在18世紀中葉,內置反光板的暗箱已經成為畫家寫生的主要工具。從1884年單反相機誕生到1948年之前,帶反光鏡和毛玻璃的腰平取景器是單反相機的主要取景方式。到了1949年,蔡司推出的ContaxS單反相機擁有了反光鏡+五棱鏡的結構,並且第壹次實現了眼睛級別的正取景——這也是當今單反相機最主要的取景方式。
隨著相機操作從全手動到全自動的轉變,反射鏡也扮演了新的角色。第壹,早期的鏡後TTL測光元件放在鏡上(後來移到取景器)。那麽,實現TTL自動對焦功能的重要基礎就很重要了。我們今天看到的鏡子實際上是半反射鏡。穿過鏡頭的光線落在反光板上,壹部分向上90度反射進入取景器,最終到達我們的眼睛;另壹部分通過反射鏡,經副反射鏡反射後到達自動對焦模塊,使相機實現快速自動對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