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搜索“基金定投”,可以看到有用戶舉辦了以基金定投為主題的知識直播,吸引了5000多人參與。它的標題也很吸引人:幹脆用笨辦法賺錢。我感覺只要定投,就像在家裏設了印鈔機,每天不用思考就能數錢。
基金定投話題下,關註用戶約3萬,問題超過1,000個。
在網易雲課堂投資理財課程前十排名中,第三名和第六名都是關於基金定投的。在雪球這樣的理財網站上,關於基金定投的文章和討論有上百篇。可以看出,很多機構或者作家都在力推基金定投,同時也有很多讀者和投資者對定投基金非常感興趣。
這種現象令人擔憂。很多宣傳基金定投的文章非常不專業,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針對這種現象,筆者曾經寫過壹篇文章,叫做《為什麽基金定投是個餿主意》。但也有讀者反饋:我寫這篇文章太專業了,他們不太了解。希望可以用更簡單的語言幫助他們說清楚。所以在今天這篇文章裏,我會幫妳進壹步分析基金定投的利弊。
基金定投本質上是買基金的壹種投資策略。定投有很多種,比如量化、定價、擇時、定虧等等。本文所說的基金定投是指最簡單的量化購買方式:即按時分配壹部分資金(如每月100元)購買壹只基金。不管市場好壞,不管基金漲跌,都會持續買很多年。
這種按時定量購買基金的方法是最簡單的定投策略之壹。更容易理解這個簡單例子中的邏輯,然後分析那些稍微復雜壹些的例子。
基金定投的擁護者壹般會列舉這些定投的以下好處:
1.每月自動從賬戶扣款買基金,養成小額投資的好習慣。
年輕人每個月結余不多,只能每個月存壹點,定投,參與投資活動。
3.長期來看,股市是上漲的,所以長期堅持定投可以獲得不錯的投資回報。
4.基金定投微笑曲線:大盤下跌時堅持買入,未來上漲時獲利。
5.金融小白不太懂。定投是壹種“懶法”,適合什麽都不懂的投資者。
我們來幫妳好好分析壹下,看看這些說法有沒有道理。
第1條和第2條實際上包括兩個建議:
(1)年輕人要養成儲蓄的好習慣,不要入不敷出,不要過度消費。
(2)早期投資。所以,年輕時壹攢下血汗錢(哪怕是每月100元),就要盡快打電話給基金公司,買基金。
建議(1)沒有錯。壹個負責任的成年人,本應克制自己過度消費的欲望,通過儲蓄的習慣積少成多,不斷提高自己和家人的經濟實力。中國大多數受過教育的人都應該認同這樣的價值觀。
問題是,養成儲蓄的習慣並不等同於用這些儲蓄買基金。每個月存下來的錢可以放銀行,或者余額寶,或者定存/國債。
在這裏,基金公司的銷售團隊很巧妙的把“儲蓄”和“買基金”這兩個概念悄悄混淆了。所以在這裏有必要提醒讀者,養成節約的習慣是壹件好事。但是存錢和買基金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不要被這種似是而非的宣傳所迷惑。
現在來說說建議(二):早期投資。
這個建議和上面提到的第三個理由有壹個類似的邏輯:長期來看,股市總是向上的。所以,如果妳起步早,可以更早享受股市上漲帶來的投資回報。巴菲特寫過很多文章強調“復利”的重要性。如果幾年前開始投資,30年後會得到客觀的財富。
這個建議看似合理,但實際上存在以下問題:
首先,這個提議與上面提到的第四個理由相矛盾。
股市是漲還是跌?
如果漲了,很明顯壹開始買的投資回報更好,沒有所謂的微笑曲線。
如果是下跌,那妳還堅持什麽長期定投?每個月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把自己的血汗錢存起來,有什麽辦法可以給基金公司買壹個長期下滑的資產?
我知道有些提倡定投的朋友可能會忍不住抗議:股市長期會漲,短期會跌。因此,定投可以利用“微笑曲線”在短期內降低購買成本,進而獲得長期投資回報。
英語中有壹句諺語叫做“如果它看起來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它很可能就是真的”。如果妳真的有這麽神奇的投資策略,可以在短期內抓住波段,買入低價資產,然後同時享受長期投資回報。那麽可能很多專業的投資機構都會蜂擁而至。妳聽說過養老基金、大學基金會和大型對沖基金等專業投資機構來完成投資嗎?)
在我的《為什麽基金定投是個餿主意》壹書中,我做過這方面的數學分析。定投能否給投資者帶來更好的投資回報,完全取決於運氣:如果在定投期間市場下跌,投資者可以以更低的價格買入,因此未來可以獲得更好的投資回報。另壹方面,如果定投期間市場上漲,投資者付出的成本會更高,因此投資回報也會受到拖累。
其次,中國股市長期上漲的假設沒有實證證據支持。
早期投資建議背後壹個很重要的邏輯是,長期來看,股票會漲。這個規律在發達國家確實存在。
如上圖所示,如果我們回顧壹下美國過去200多年的歷史,就會發現股票給投資者的投資回報是最好的,扣除通貨膨脹後大約是每年6.6%。同期的其他資產,比如債券、黃金、現金,都不如股票。英國、法國、德國和其他工業國家也有類似的規定。這是“早買股票”在這些國家行得通的邏輯基石。
但這個規律在中國並不明顯。如果我們計算中國1993到2016的資產收益率,就會發現股票給投資者的投資收益率是負的(扣除通貨膨脹),還不如同期國債。
換句話說,中國的股票風險溢價是負的。在中國,冒險購買股票並不會給投資者帶來比政府債券更好的投資回報。相反,股票的回報比國債差。所以投資者白白冒了那些額外的風險,沒有得到相應的補償。
這個問題在我教的在線公開課《小烏龜資產配置》第壹節也有分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免費預覽)。
當然,可能有朋友會說,過去20多年的歷史並不壹定意味著以後買股票壹定不賺錢。的確,中國股市有其特殊性。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股市的歷史要短得多,在此期間國家的經濟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與上市公司相關的各種法律法規往往幾年就有壹個大的變化。所以,過去20年左右的歷史收益率,不壹定對未來有太大的預測作用。
但是如果要進行科學的預測,就需要盡可能多的收集信息,盡可能基於最長的歷史做出壹些判斷。這裏我想強調的是,中國股市過去20年的回報並不好,還不如債券。不要盲目的認為股票的投資回報從長遠來看會很好。這個規律在中國還沒有體現出來。
中國市場和外國市場的另壹大區別在於稅收的影響。
很多英國人和美國人確實在自己的退休賬戶(401k,養老金賬戶等)投資股票基金/指數基金。).但這是他們國家的特殊國情決定的。
以英國的退休賬戶為例。為了鼓勵英國人儲蓄並為未來退休做計劃,政府對養老金賬戶給予稅收優惠。眾所周知,英國的所得稅很高。每年將部分盈余儲蓄存入養老金賬戶,可以扣除所得稅。所以很多英國人會選擇這樣做。如果沒有這些所得稅抵扣,為什麽要這麽做?沒有理由。
其次,英國免稅退休賬戶裏的錢不能用來買房。只能留到退休。因此,壹些英國人會選擇將這些儲蓄定期投資於基金。反正不能用,60歲以後才能拿出來。其投資周期較長(20歲起30~40年),通過定投購買低成本的股指基金/ETF是合理的。
問題在於,這些條件與中國投資者不同。中國的情況和英國不壹樣,無論是稅收優惠還是購房政策。如何才能完全復制它們?中國有中國的特殊國情。我們不能照搬國外的壹些投資方法,原封不動地拿來用,賣給金融知識有限的年輕人。也希望這篇文章的讀者能夠更加細心,依靠獨立思考,幫助自己得出更加理性的結論。
再次,如果仔細分析壹下這個基金定投的建議,會發現它根本不適合年輕人的具體情況。
我們舉壹個普通年輕人的例子來分析壹下其中的道理。
假設這個年輕人22歲大學畢業。如果壹些年輕人選擇繼續深造(讀研、讀博、出國等。),那麽他們的畢業年齡需要延遲到25歲甚至更晚。
畢業後的頭幾年,大部分年輕人忙的無非是擇業擇偶。壹些經濟條件較好的人可能會買車。
那我們假設小夥子28/29歲左右結婚。從這個時候開始,妳會發現這個年輕人需要很多錢。他需要這筆錢結婚,買房(他人生中買的第壹套婚房),然後生寶寶,然後把寶寶送到托兒所/幼兒園。如果選擇生二胎,需要復讀。
從這裏可以看出,中國的年輕人,如果不是富二代,來自薪資特別高的行業(比如BAT,頂級投行的中上層),大部分都是29-35歲缺錢。在買房這件事上,很多情況是父母支持+銀行貸款。
現在我們假設這個年輕人在23/24歲開始投票。定投五年後(29歲)結婚買房。錢最緊缺的時候,他通過定投給基金公司的錢用不上。主要原因是:
股票市場,尤其是中國股票市場,具有極大的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4~5年後,股市可能是大牛、大熊,也可能不漲不跌。
如上圖所示,如果壹個年輕人從2006年開始定投,5年後的2011年很可能會虧損。當然,如果年輕人運氣好,從2002年開始定投,然後在5年後的2007年高峰時賣出,確實會大賺壹筆。但這和定投完全沒有關系,只是他特別幸運,就在他需要錢的時候,股市到頂了。
定投資金取不出來的第二個原因是定投的目的。
定投從頭到尾都在宣揚“長期投資”的理念,鼓勵年輕人增加儲蓄,為未來退休做打算。30歲左右怎麽用?這難道不違背最初的定投目標嗎?
所以那些參與定投的年輕人,在28歲到35歲之間,會處於壹個很尷尬的狀態:壹方面欠銀行和父母的錢(雖然父母願意免費支持孩子買房,但妳至少要把賬算清楚),還要給銀行付利息;另壹方面,他們自己的現金儲蓄用不上,每個月還要給基金公司繳納月供。
這種情況顯然不合理。比較理性的選擇是在買第壹套婚房之前努力,爭取加薪合理儲蓄,然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輔以父母的贊助和銀行貸款)盡量買到第壹套房。然後,當每月有現金流余額時,我們會考慮投資。
基金公司的銷售人員和網上壹些所謂的“大V”,專門針對那些30歲以下的年輕人,鼓吹他們買基金,定投。這種現象令人擔憂。對於這些年輕人來說,基金公司就像稅務局,每個月從他的工資裏抽壹筆稅。站在基金公司的角度,我們大致可以理解他們的動機。壹個年輕人從二十多歲開始,每個月定期買基金,不管風雨,基金業績,堅持買基金十幾年甚至更久。這樣的忠實客戶哪裏找得到?簡直就是A類客戶。所以基金公司和壹些網絡巨頭壹起不遺余力的宣傳基金定投,背後有其強大的經濟誘因。但作為普通投資者,如果跟著他們轉,被忽悠了,只能怪自己。
先說上面提到的第五個原因:金融小白懂得不多,定投是壹種“懶法”,適合什麽都不懂的投資者。
首先要判斷壹個投資策略好不好,其標準應該是:投資成本有多高?投資回報有多好?風險有多大?是否是適合投資者個人家庭情況的最佳投資策略?而不是是否適合“懶傻子”。
其次,如果是長期定投(比如20年以上的定投),那麽投資者需要確認被定投的基金/基金公司能夠存在20年以上。這在國內是壹個很大的挑戰(第壹只開放式公募基金成立於2001,也就是說最老的基金不到20年)。如果決定投資10 ~ 20年後就要倒閉的基金/基金公司,對投資者的打擊將是毀滅性的。大多數小白投資者連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的區別都不知道,更別說有知識和精力做出這種判斷了。
假設壹只基金小白通過定投買入了某只基金。小白的出發點是:省心,省事,坐著賺錢。現在我們假設到2007年,或者2015年,基金凈值突然下跌20%、30%甚至更多。我們捫心自問壹下,這個小白還能平靜的繼續堅持自己的定投計劃嗎?說實話,大部分普通人的第壹反應肯定是把基金扔出去放進包裏。所謂“為退休而計劃”的定投計劃實際上只是在這些借口下賺取了小白投資者幾年的管理費。
壹些所謂的“互聯網大V”根據其粉絲數量宣傳各種投資策略或基金,甚至很多人都信以為真,這也反映了我國“投資小白”太多的現狀。在我看來,在我們相信任何用戶在網絡上發布的信息或聽從他/她的建議從事壹些投資活動之前,我們至少應該做以下盡職調查:
1)個人信息:對方姓什麽,什麽職業,公司名稱,學歷?工作經驗?有哪些專業資質?有公司網站嗎?
我在很多網站上看到過很多大V,粉絲也很多,但是妳去查對方的資料,除了壹個花名什麽都找不到。妳相信這類用戶給出的建議嗎?
投資理財涉及到我們的血汗錢,體現的不僅僅是對自己的責任,更是對所愛的人(愛人、孩子、老人)的責任。在網上跟著壹個連真實姓名都不知道的用戶買這買那,是壹種非常不負責任的投資態度。
2)知識體系:對方是否接受過專業培訓?妳出版過相關書籍嗎?文章寫得有邏輯可信嗎?
3)投資能力:對方有多少年的投資經驗?管理多少錢?投資回報如何?研究團隊有多大,如何投入研究?
4)投資理念:對方是否有完整的投資理念?這種投資理念是否符合壹些著名的投資方法?有實證支持嗎?
這個世界上,很少有“天上掉下來的餡餅”。如果妳想省事,不花時間和精力去做最基本的學習和了解,那麽代價就是被別有用心的人或機構忽悠了。
有的朋友可能會問,怎麽辦?
我的建議如下:
首先,每個投資者都需要分析自己的財務狀況。尤其是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需要達到的第壹個目標就是滿足眼前的需求(比如買婚房)。
同時,年輕人要在業余時間看壹些投資書籍,用知識武裝自己。妳不需要成為金融專家,但至少妳需要知道壹些基本的知識。
在考慮自己的投資決策之前,投資者的家庭收支最好能達到正現金流。如果每月生活比較拮據,扣除房貸和日常開銷,所剩不多,那妳就先努力過好自己的生活。
滿足以上條件後,就可以開始考慮投資了。壹個人選擇投資的資金應該限制在他能負擔的範圍內。
說白了,就算妳花在股票/基金/理財產品上的錢都沒了(金融危機/欺詐/違約等。),應該不會影響到妳和妳老婆孩子的基本生活。
我知道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的邏輯是:投資不就是為了賺錢嗎?就是因為沒錢我才投資的!
可惜這個邏輯是錯誤的。主要是因為:首先,投資有風險。不能保證妳會成功。如果妳的錢用來買婚房,或者學區房,或者供孩子出國留學,這些都是很重要的生活開支,那麽這些資金只適合購買固定收益類資產(如國債、保本理財產品、定期存款等。).
其次,風險投資產品的價格會波動。資金對自己越重要,越經不起波動。妳想想,如果這筆錢要給我爸媽治病,萬壹跌了10%,妳敢不扔嗎?這是要死人的!想要獲得高收益,就需要承擔風險。而且越是能負擔高風險的資金,越是不需要的錢。
給妳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各大投資機構中,大學捐贈基金是最能承擔投資風險的機構。這主要是因為大學基金會基金的投資周期是永遠的,可以選擇參與各種高風險的投資活動,時間最長。相比之下,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不得不將很大壹部分資金投入高流動性的固定收益資產(如國債),因為它們有中短期負債要處理,無法承擔更高的投資風險。
接下來,對於那些金融知識有限的投資者來說,最適合的投資策略就是建立壹套以成本控制、系統有效、長期堅持為核心的低成本、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資策略。具體細節在我的《小海龜投資智慧》壹書中有詳細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註:對於定投的數學分析,在我的《為什麽基金定投是個餿主意?”已經解釋過了,所以在這篇文章裏我就不重復了。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參考資料:
吳誌堅:小海龜的投資智慧:如何在投資中以弱勝強?
吳誌堅:小海龜的投資智慧2:叢林投資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