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創新型城市的含義
課題組認為:
“創新型城市”是指以創新為主要動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城市,整個城市的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水平達到了壹個相當高的水平,而且具備了維持不斷創新的人才和投入的動力基礎,為創新活動提供了可靠高效的創新保證環境。
簡單地說,創新型城市就是壹個城市的創新要取得壹定的效果,要有足夠的動力和良好的保障條件。
其中,創新效果是指知識和技術創新的直接效果及其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間接結果。
創新動力是指創新活動主要依靠人才和財力來推動,人才和財力是推動創新的兩個車輪。
創新保障是指創新活動順利、高效開展所需的硬條件和軟環境。
二、創新型城市理論研究
“創新型城市”的概念是在20世紀90年代之後提出來的,但作為 “創新型城市”理論的淵源,最早是在1912年,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提出“創新”壹詞。在此之後,學術界對創新及相關問題的研究大體形成了三個主要方向:
(1)對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的研究(始於1912年)
(2)對 “創新系統”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
(3)對“創新型城市”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
(壹)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
該方向又分為兩個階段。
第壹階段:熊彼特對創新的研究。
創新由美籍奧地利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經濟發展理論》首先提出。熊彼特認為創新包括五種情況:(1)采用了壹種新產品,或者壹種產品的壹種新的特性;(2)采用了壹種新的生產方法;(3)開辟了壹個從未進入過的新的市場;(4)控制或“掠取”了新的生產原料和半成品的供給來源;(5)實現了壹種新的工業組織形式。
第二階段:熊彼特之後對創新的研究。
熊彼特之後對創新的研究可以分為兩條線路:壹條是對技術創新的研究;壹條是對制度創新的研究。
(二)創新系統研究
對創新系統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向:國家創新系統和區域創新系統。
1.國家創新系統的研究
國家創新系統(也稱國家創新體系)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國經濟學家克裏斯托弗?弗裏曼在1987年提出的。至今,國家創新體系的研究沒有壹個完整的理論體系。
(1)弗裏曼。在人類歷史上,技術領先國家從英國到德國、美國,再到日本,這種追趕、跨越,不僅是技術創新的結果,而且還有許多制度、組織的創新,從而是壹種國家創新體系演變的結果。
(2)經合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指出:國家創新系統的核心內容是科學技術知識在壹國內部的循環流轉。國家創新系統的核心是企業,是企業創新、獲取外部知識的方式。外部知識的主要來源則是別的企業、公司或私有的研究機構、大學和中介組織。
2.區域創新系統理論的研究
區域創新系統概念最早由英國卡迪夫大學的庫克(1992)提出來的。相關研究主要體現以下五個方面:
(1)區域創新系統環境研究
(2)區域創新系統組織結構研究
(3)區域創新系統空間結構研究
(4)區域創新系統功能研究
(5)區域創新過程研究
(三) “創新型城市” 理論
1.西方學者對創新型城市的研究
(1)蘭德瑞的“創新型城市”
英國的查爾斯?蘭德瑞提出:創新型城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高技能勞動力;激勵、引導的規制;動態的思想家、創業者和實幹家;獨立人格的人;充分的智力基礎設施;完善的內外通訊聯系;企業家文化;創造性的火花沖突;動態和緊張的平衡能力。
(2)詹姆斯?西門的“創新型城市”
英國的牛津大學的詹姆斯?西門指出:知識經濟下的城市競爭力的形成根本要靠創新。創新型城市的成功主要依靠兩種核心“城市資產”:壹是高質量的知識勞動者;二是便利的基礎設施和通訊。
2.我國對創新型城市的研究
國內學者對城市創新系統的研究始於20世紀90年代末。目前,我國對創新型城市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個案的分析上,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研究。國內對創新型城市的主要相關提法包括:學習型城市、智能型城市、高科技型城市等。
三、結 論
課題組認為:
創新型城市建設的目標就是取得理想的創新成果,即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成果,推動城市的發展,這是創新型城市建設的核心;而創新型城市目標的實現主要依靠創新人才和創新投入兩大主要動力來推動,創新人才和創新投入是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兩個車輪;創新型城市目標高效順利的實現需要有良好的創新硬環境和軟環境作為保障。
第二章 創新型城市建設實踐
壹、國內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實踐
(壹)上海:實施“科教興市”主戰略,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
1.高校布局調整。重點推進“2+2+X”的高校布局結構調整,即以復旦為核心的“楊浦大學城”和以交大為核心的“閔行紫竹科學園區”南北兩個高校集聚地建設,“松江大學園區”和“南匯科教園區”東西兩個大學園區建設,以及若幹個與產業聯系密切的高校建設。
2.實施聚焦張江戰略。繼續實施聚焦張江戰略,推進“壹區六園”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
3.研究中心、實驗室建設。抓緊建設壹批企業技術研究中心、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積極籌建若幹國家級實驗室
4.創新支持體系建設。推進以五個公***服務平臺為主要內容的創新支持體系建設。( 科技公***服務平臺、人力資源服務平臺、科技創業投融資平臺、知識產權服務平臺、信息服務平臺)
5.國際化人才戰略。推進了“萬名海外留學人才集聚工程”, 在CEPA框架下實施“引進千名香港專才”計劃,建設國家級留學人員創業園。
(二)天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建設創新型城市
1.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
2.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3.建立以高新技術支柱產業為標誌的產業結構。
4.把市場和社會需求作為技術創新的導向。
5.建設有利於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和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科技服務體系。
6.建設有利於科技資源***享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
(三)深圳:打造“四大高地”,建設自主創新型城市
1.產業高地。以自主創新為特征的高新技術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0%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超過45%。
2.企業高地。基本形成了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這集中體現為“四個90%”,即全市90%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90%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的研發資金來源於企業,90%的職務發明專利出自企業。
3.自主知識產權高地。全市專利申請和授權的數量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均列第3位;國際專利申請量已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全市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比重達到50%以上。
4.人才高地。全市擁有61萬專業技術人員,人才總量接近100萬,形成了敢於冒險、勇於創新、寬容失敗、追求成功的創新文化氛圍。
(四)西安:建設以自主創新為核心的創新型城市
1.“兩區兩基地” “三園三中心”的創新格局
基本形成了以西安高新區、西安經開區為主體、以閻良航空產業基地和韋曲航天產業基地為兩翼的“兩區兩基地”創新區域和產業構架;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大、西工大三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西安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西安生物醫藥專業孵化器、西安光電子專業孵化器三個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
2.突出壹個重大專項,明確三個重點,啟動四大創新工程
壹個重大專項,即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三個重點導向,即知識產權能力建設、軍民技術融合、科技創新聯動;四大創新工程,即企業技術創新工程、科技成果轉化工程、新農村建設促進工程、科技平臺建設工程
3.整合軍工科技資源,探索和實現西安科技產業的新突破
探索軍民融合的創新機制和產業化模式,推進軍民兩用技術產業示範園建設,整合軍工科技資源優勢,抓好對西安區域經濟具有顯著影響的軍民融合技術項目的培育和推廣。
二、 國外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實踐經驗
(壹)紐約:大力發展生產者服務業,打造世界第壹金融中心
積極建立適應知識經濟要求的教育體制,同時依托“世界第壹金融中心”之優勢,大力發展金融、保險、管理咨詢等對人力資本及知識資本要求極高的生產者服務業,通過知識來提高產業附加值。
有針對性地為各產業培養專業人才。紐約市幾十所高等院校紛紛籌建與知識經濟銜接的新專業,為企業界培養業內精英。
重視科技,利用聯邦資金,紐約在市區開辟出“高科技產業研究園區”, 聯合眾多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的科研力量,大力研發高端科技產品。目前紐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生產者服務業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主導產業。
(二)矽谷:十條經驗
(1)良好的遊戲規則,包括法律、法規、體制和管理。
(2)知識密集與新的創意能夠得到廣泛交流。
(3)流動的高質量的勞動力。矽谷是吸引人才的磁石,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不斷地湧向矽谷。
(4)成功的風險投資運行機制。
(5)以結果為導向的精英體制,才華與能力主宰矽谷的壹切。
(6)鼓勵冒險和容忍失敗的良好氛圍。
(7)開放的創業環境。
(8)產、學、研互動。
(9)企業、政府與非盈利機構的合作。
(10)高質量的生活,吸引各地人才來此創業(11)專業化的創業服務機構,融資、律師、獵頭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咨詢顧問等。
(三)日本東京:創新型城市政策
東京從2000年起,對高新技術企業采取多種減免稅收政策;對信息產業增加25%的科研稅務貸款、設立軟件研發免稅儲備金、意外損失儲備金制度,免征技術開發資產稅7%;建立了振興地方技術的特別貸款制度,高新技術企業可使用低息長期貸款,貸款年限可長達25年,利息優惠10%。
專門成立了小企業金融公庫,對高新技術小企業發放年息僅2.7%的特別貸款。此外,政府在選擇支持項目時,傾向日本原來薄弱的基礎性原創領域;國家資助高校研究者“***同”開發的成果,個人可得專利收入 50-80%;政府還鼓勵產業界與高校建立“***同研究中心”,由科技廳專款補貼。設立供高科技小企業上市的OTC股票交易市場,為眾多高科技小企業迅速擴張提供了資金支持。
(四)英國倫敦:創意產業和傳統金融服務業並舉
倫敦成功借助於創意產業而實現了城市的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創意產業每年為倫敦市帶來近210億英鎊的產值以及40萬個就業崗位,僅排在金融服務業之後,成為帶動倫敦市經濟發展、提升倫敦城市競爭力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倫敦市政府特別關註企業創新在構建創新型城市中所起的作用,特別是重點扶持中小型企業。為此,倫敦市構建“知識天使”網絡,將創新產品、創新工藝和創新服務的理念提供給中小企業。在企業發展到壹定階段後,“知識天使”會鼓勵企業創新者參加或形成網絡, 並協助他們申請創新基金。倫敦大力開展“青年展望項目”和“教學公司項目”,以鼓勵青年在創建創新型城市中發揮作用。
加強區域創新體系建設,建立起學校-產業-研究所之間的有效創新平臺和運行機制。
通過大力發展和提高城市創新品牌,並向各種機構宣傳、溝通城市創新戰略目標和願景,來提升市民創新者意識,營造創新文化。
三、國內外創新型城市的實踐總結
1.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
2.建設以大學和科研機構為主體的知識創新體系
3.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體系
4.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
5.重視產學研的有機結合
6.重視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