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

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人的發展既包括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可見,心理素質本身對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礎;是有效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開發智力的前提;是引導學生正確交流、成功合作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學生掌握勞動技能的保證;這是促進學生健康的必要條件。因此,素質教育應該包括旨在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

現在,人們逐漸認識到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世界衛生組織憲章》開篇就明確指出:“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和發病率,而且是個人身體、精神和社會健康的壹種狀態。”這說明人的健康不僅要關註身體健康,更要關註心理健康。這對於我們從事教育的老師來說尤為重要。尤其是現在,我們面對的大部分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由於社會和家庭的不良影響,學校教育的失誤,他們中的壹部分人出現了學習困難,情緒不穩定,孤獨膽怯,害怕挫折,缺乏毅力,進而出現了懶惰,懦弱,自私等缺點。學生的這些缺點如果不能得到正確的引導,他們的主體性就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

人類已經進入21世紀,社會競爭更加激烈。我們培養的學生必須具有豐富的知識,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承受各種挫折和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也就是說,它必須具有國際競爭力和高度創造性。而健康的心理是人發展的中樞樞紐,是人壹生不斷進取和探索的催化劑。

心理健康教育僅靠專家和部分教師是不能滿足提高全體學生心理素質的要求的。它必須面向所有人並參與其中。

壹,研究的目的和具體目標

心理健康是素質教育的根本目標。通過討論,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和障礙,構建學生健康的心理。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我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自控,培養學生的毅力。

2.學會正確認識自己,樹立“我能行”的自信。

3、學會自我激勵,了解興趣的來源及其神奇作用。

4.學會全面、客觀、公正地評價別人,學會壹些評價別人的技巧。

5.學會與人和諧溝通,尊重他人,幫助他人,培養良好的人格。

6.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情,擺脫煩惱和焦慮,保持樂觀的心情。

第二,設計研究計劃

1,全員動員,全員參與。學校要求每個班主任針對自己班級存在的問題,有目的地選擇教材內容,開展組內研究。

2、根據年齡段,選擇起點。由於學生的年齡段不同,面臨的心理問題也不同。

第三,進行教學研究,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

通過討論,我們得出了這樣壹個* * *知識:心理健康課不是語文課,也不是思想品德課。它不僅要充滿了讓學生了解壹些心理學知識,明白壹些道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生的自主參與、積極討論、角色扮演和情感體驗,促進他們的心理發展。

可以采用以下教學方法:

l、簡單自然的介紹,營造溫馨的課堂氣氛

溫馨的課堂氛圍是學生愉快地參與知識形成、充分享受獲取知識樂趣的心理條件,也是學生積極學習和探索的良好環境。因此,教師的引入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引發學生思考的生動有趣的故事。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生動的特點,所以生動有趣的故事能牢牢吸引學生,啟發學生思考。根據這壹特點,心理健康教育采用故事法。

3.激烈辯論,在雄辯中理解。

小學生對是非的評價由於年齡相對較小,極不穩定。老師創設的情境恰到好處的引發爭議,可以幫助學生在無休止的討論中分辨出真相。

5.素描和實例的結合,使學生轉變觀念,接受心理訓練。

小品表演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表現形式,尤其是心理健康定向課上生動有趣的故事更適合學生表演,每個故事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它使學生在愉快的故事情境中明白道理,轉變觀念,接受心理訓練。

6.引導反思,修正自我,尋求新知。

心理健康課對老師來說是傾聽和引導;對於學生來說,就是說話和交流。為學生提供了壹個暢所欲言、宣泄情緒的機會和場所。在感知、體驗和理解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審視和評價自己過去的行為和經歷,從而調整自己,尋求新的知識,彌補問題。

7.抓住受教育的機會,彌補錯過的愛情。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內心最隱秘的角落裏,都有壹根獨壹無二的弦。如果妳拉它,它會發出獨特的聲音。要讓孩子的心裏響起我們說的話,我們需要讓語氣與孩子的心弦對齊。”可見,作為教師,只有善於把握教育的時機,隨時把心放在孩子的心弦上,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8.精心設計的結束語崇高而富有啟發性,充滿鼓勵。

精彩的結語既是對全文的總結和升華,也是對學生的無限期待和啟迪。常用的有以下四種形式:

①總結型;②預期公式;③啟發式;4祝福;

四。總結和討論

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心理健康課應該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感知、體驗、理解、反思、遷移、運用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體現以下六個基本原則:

1,平等原則。我們要求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平等交流,既當老師又當朋友,這是上好心理學課的關鍵。

心理健康課對老師來說是傾聽和引導;對於學生來說,就是說話和交流。為學生提供了壹個暢所欲言、宣泄情緒的機會和場所。在感知、體驗和理解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反思、審視和評價自己過去的行為和經歷,從而調整自己,尋求新的知識,彌補問題。

2.尊重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尊重他們的言行,關愛他們的人格。

3.鼓勵的原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敞開心扉,吐露心聲,坦白觀點。

4.參與的原則。師生參與心理訓練的全過程。

5、目的性原則。心理訓練的目標必須以學生原有的心理水平為基礎。如果學生的原始心理水平高,教師的教學目標就能提高,反之亦然。

6.娛樂的原則。心理訓練要在學生快樂的活動中進行,只有產生快速快樂的體驗,才能達到訓練的目的。

因此,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輕松自然的介紹、生動有趣的故事、引人入勝的畫面、激烈的競賽、積極參與的小品表演、熱烈的討論、形象的練習、及時的反饋,才能達到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目的。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第壹階段已經結束。通過這壹階段的工作,我們發現學校全體學生普遍增強了自信心,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我傻”“我不行”逐漸被“我最棒”“我可以”取代。心理健康教育還和諧了師生關系,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實現了學生生動、活潑、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