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政府設在市區,郵政編碼516601。代碼:441500。區號:0660。拼音:汕尾。
[編輯本段]基本概述
人口據公安部門統計,2005年底,汕尾市戶籍總人口64.96萬人,總人口315.36萬人,同比分別增加13.36萬和3.69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54.38+0.5654萬人,增加654.38+0.22萬人;非農業人口1.5882萬人,增加2.47萬人。全市人口密度為598人/平方公裏。(汕尾市統計局)汕尾市常住人口屬於2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9.92%,其他21個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0.08%。少數民族中有50人以上的畬族、壯族、侗族,其余少數民族人口較少。其中,畬族屬於鄉土世界,居住在海豐縣鵝埠鎮上北村委會羅紅村。其余少數民族全部遷入省外,省外移民占絕大多數。汕尾是1988年初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地級市,行政區域為元海、陸豐。轄海豐、陸豐、陸河三縣市區,3個辦事處,40個鎮,10個鄉,13個農林場。總面積5271平方公裏,總人口21.3萬。這座城市有近百萬海外華僑和港澳臺同胞。
汕尾歷史悠久。早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生活在海豐沿海地區。公元前221年,海陸豐屬於南海縣博羅郡。東晉鹹和六年(公元331),海豐郡成立,陸豐屬東海郡海豐郡。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陸豐縣脫離海豐郡。自清初以來,汕尾因其開埠、與海外各國交流、逐漸繁榮,素有“小香港”之稱。海陸豐是彭湃烈士的故鄉。上世紀20年代,彭湃同誌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創建了中國第壹個蘇維埃政權。
汕尾市位於粵東沿海,在東經114度54分和北緯16度13分24”之間,北緯22度37分40”和23度38分35”。地勢北高南低,南與南海的紅海灣、碣石灣接壤;北接河源市,北接紫金縣;汕頭市以東,與惠來縣交界;惠州市在西部,與惠東縣接壤。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22.1度。水陸交通便利,廣汕公路橫貫境內。市區距廣州316.5公裏,距汕頭207公裏,距深圳224公裏。海上交通四通八達,往返快捷。汕尾港距香港僅81英裏,到廣州、汕頭、廈門也十分方便,成為粵西與粵東、香港與內地的重要經濟紐帶。
汕尾市依山面海,資源豐富,物產豐富。擁有省內著名的博羅基地、紅竹林基地、毛竹基地、對蝦基地、原鹽出口基地三大基地。漁業和鹽業的資源是取之不盡的。全市302公裏海岸線上有110個漁港和9個海灣。深海漁場面積35萬平方公裏,魚類14種,107科,173種。淺海灘塗面積654.38+0.8萬畝,適宜對蝦、鰻魚、石斑魚、牡蠣、江蘺、鮑魚等海水養殖。鹽田總面積1.75萬畝,年產原鹽6萬余噸,是全省主要鹽區和最大的原鹽出口基地。礦產和水力資源潛力巨大。目前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93種,主要有錫礦、黃鐵礦、高嶺土稀土、石英砂、花崗巖、礦泉水等。水力資源裝機容量可達143400瓦,尚有6萬多瓦未開發。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常見的植被類型有11O,有4o多種,主要有松樹、杉木、紅錐林。野生動物有穿山甲、白鶴、山豬、紅腳水禽等。旅遊資源頗具特色,發展前景廣闊。
汕尾市依山傍海,風景秀麗。最著名的景點是陸豐縣玄武山——觀音嶺海濱旅遊區,以其“靈、海、沙、石”的魅力,每年吸引國內外遊客50萬人次。從沿岸的玄武山、觀音嶺、龜齡島、德道寺、品澄湖、沙舍灘,到腹地的蓮花山、準提閣、上湖溫泉,猶如珍珠,串起神奇瑰麗的旅遊熱線,被譽為粵東旅遊的“黃金海岸”,讓人流連忘返。這裏有紀念抗元英雄張士傑、盧秀福保護的岱山,有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方範亭,有紀念農民領袖彭湃革命活動的紅宮、紅場,有、葉挺的碣石灣遺址,各具特色。目前,各大旅遊景區已建成壹批賓館、商店,配套設施初具規模,每周為遊客提供吃、住、玩、避暑的服務。汕尾半島酒店
歷史的發展
春秋屬於南越;戰國入楚時稱百越,自秦至漢初,汕尾全境屬南海博羅郡。漢元鼎六年(前111),漢平南嶽原屬海豐縣,隸屬東莞縣,包括整個汕尾市和惠來、普寧、揭西的部分地區。文帝十壹年(591),東關縣、梁化縣並列為周迅,海豐縣改為周迅;唐高祖武德五年(622),海豐解甲,安陸郡位於東。安陸縣原屬大安屯(現屬陸豐市金奎大鎮管轄),現轄陸豐市、陸河縣及惠來、普寧、揭西部分地區。直到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安陸縣被廢,海豐縣被恢復,仍屬周迅管轄。五代十國時期,周迅改為周振,汕尾隸屬周振。宋開寶四年(971),在廣南東路設立周振,天璽五年(1021),因忌諱趙真親王(後仁宗)的名字,改周振為徽州,石海峰、博羅、河源、桂山(今惠東)四縣屬廣南。海豐縣轄興縣、金錫、楊安、石塘、樊氏、嵇康、坊間、隴西8個首府。元代汕尾屬江西廣東道徽州道。明代屬廣東惠州府。清代屬廣東惠州府;清雍正九年(1731),海豐縣東部的樊氏、方廓、嵇康劃歸陸豐縣。縣治在東海(今陸豐東海鎮),海豐、陸豐兩縣屬徽州府。民國初年屬廣東省潮汛管轄,19 (1930)屬廣東省第4行政監察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海豐、陸豐歸粵東江專員公署管轄。1953變更為東行署;1957屬於惠陽專員辦;1958 12被分配到汕頭地區專員公署;1983年9月,屬惠陽地區機構管轄。1988 65438+10月,經國務院批準,在原海豐、陸豐兩縣行政區域內設立汕尾市,海豐縣南部沿海汕尾、紅草、馬公、東湧、前田、捷勝、遮浪七個鎮進行建制鎮。陸河縣設在陸豐縣北部山區的和田、河口、新田、洛溪、水唇、上湖、南灣、東坑等8個鎮。1995、經國務院批準,陸豐撤縣建市(縣級市),由省政府直接管轄,委托汕尾市人民政府代管。
1992年底,在該市市區設立前田鎮、遮浪鎮,建設紅海灣經濟開發實驗區。1995,陸豐所轄華僑農場成立為華僑管理區。以上兩個區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上述消息來源)
2000年,根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汕尾總人口為2453479人;市區409677人,海豐縣649412人,陸河縣229633人,陸豐市1164767人。
2001年,汕尾市轄1個市轄區和2個縣,管理1個縣級市;6個街道,47個鎮,2個鄉,118個居委會,758個村委會。
2002年,汕尾轄1個市轄區和2個縣,轄1個縣級市。6個街道,47個鎮,2個鄉,133個居委會,711個村委會。
2005年,汕尾轄1個市轄區和2個縣,管理1個縣級市。10街道和42個城鎮。
[編輯此段]經濟概述
如今的汕尾,工業已經形成了以輕工業為主,資源加工業和現代電子工業並舉,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工業體系。全市工業總產值1988,比1987增長14.3倍,平均增長28.2%。目前,該市已形成以電子、家具、飲料、服裝、制鞋、化工、科技等產業為支柱產業的工業體系,擁有新力電子工業城等壹批投資2.5億港元的重大工業項目。
如今的汕尾,農業依靠政策和科技,加大資金投入,加快農業化進程,建立了糧、林、果、菜、水產、畜牧、蔬菜等“十大”三高農業基地,新建農副產品流通市場65個,進壹步完善了農產品流通體系,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比例為1998。1994以來,糧食連續五年豐收,被評為全省糧食工作先進單位。全市水產品總值1988,比1987增長2.7倍。目前,我們的林紙壹體化項目。該市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工廠化鮑魚養殖基地,擁有中國最大的農業外資項目——泰國商業、林業、造紙壹體化項目。
經濟和貿易日益發展。現在與全國各地和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經貿往來。建市以來,實際利用外資和外貿出口總額分別以平均32.9%和34.1%的速度增長。現在有1489家外資企業,外貿出口1998美元。城鄉市場繁榮活躍。建市以來,全市共擴建建設集貿市場和專業批發市場124個,總面積50萬平方米。1988,全市零售總額比1987增長了6倍。到1998年末,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職工人均貨幣工資分別是1987年末的4.8倍和4.05倍,1998年地方財政收入達到3.56億元。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58億元。金融服務網點遍布城鄉,金融業務交易方便快捷。
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交通、能源、市政建設等基礎設施取得長足進步,改變了過去“路不平、燈不亮、電話不通、飲水不清”的落後局面。交通方面,建成壹批地方公路和高等級公路,裏程2165km,交通密度46.1km/km2,實現65438+。新建和擴建兩個5000噸級泊位,港口碼頭吞吐量大幅提升。通信方面,全市電話交換機32萬門,比建市前增長22倍。開通移動電話65438+萬部,無線尋呼通信終端65438+20萬部。到654.38+0.994年底,全市進入郵電通信百強先進城市行列。
能源建設方面,新建和擴建了壹批水電、火電廠,總裝機容量654.38+0.4萬千瓦,年發電量6.9億千瓦時。全市日供電量是1987的6.1倍。市政建設發展迅速,從只有三條道路,多為無規劃的民房,到壹批現代化的高層建築,有汕尾大道等27條(段)高等級道路。
城鄉發生了巨大變化。
汕尾市城鄉發生了巨大變化。建市之初,城市建設面積只有4平方公裏,現在城市建設面積已經達到25平方公裏。11年間,市區迅速從壹個沿海城鎮上升為壹個中等規模的沿海城市。壹批批現代化的高層建築在市區和重點城鎮拔地而起。全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都有了寬敞明亮的辦公樓,城市居民都住進了漂亮的生活小區,配有功能齊全的購物廣場和娛樂設施。農村壹大批優雅別致的小平房正在悄然取代過去破舊的農村平房,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展。
汕尾的交通、通訊、能源、供水、市政等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迅速。特別是11年,城區自來水日供水能力從0.6萬噸提高到9.5萬噸,縣城和主要城鎮供水能力也有較大提高。全市年供電量由1.988年的1.5億千瓦時增加到1.998年的7.3億千瓦時;全市程控電話交換機32萬門,移動電話65438+萬部,無線尋呼用戶1.9萬戶,郵電通信進入全國“百強城市”行列。改建和新建地方公路及高等級公路裏程達到2165.3公裏,公路密度達到46.1公裏/平方公裏,市到縣、縣到鎮、鎮到區通行率達到100%。建設壹批1000-5000噸級碼頭。
工業經濟欣欣向榮。
汕尾把工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壹系列措施扶持和加快工業發展。汕尾建市後,以“三資”、“三供”企業和鄉鎮企業為突破口的工業建設全面開啟。自此,汕尾工業進入快速穩定發展期。目前,壹批現代工業項目在汕尾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形成了電子、家電、服裝、食品、飲料、制鞋、化工、科技等多個行業的工業體系。1998,全市工業產值103億元,比1987增長16.8倍。
海洋經濟方興未艾。
汕尾地處粵東沿海,水域遼闊,水產資源豐富。內河縱橫交錯,池塘水庫密布,各類自然水域面積654.38+0.39萬公頃,其中可進行淡水養殖的面積654.38+0.30萬公頃。有碣石灣和紅海灣兩個海灣,海岸線長302公裏,大小島嶼92個,島嶼海岸線長45公裏,面積2.92平方公裏,大陸架內海域面積2.39平方公裏,是海上漁船的主要作業場所。10米深等深線有6.96萬公頃淺海和灘塗,其中可用於海水養殖的有3.3萬公頃,目前已開發利用的有211.000公頃。主要海洋經濟水產品有20種。海洋漁業是汕尾經濟發展的優勢產業。全市擁有港口10個,其中汕尾、甲子港為國家外貿口岸、國家壹類漁港,碣石、馬公港為國家二類漁港。汕尾市海水和淡水養殖業發展迅速,發展水平大幅提高。水產養殖的基地化、規模化、集約化生產初具規模,經濟實體發展迅速,經營範圍不斷擴大,形成海水養殖基地20個,淡水養殖基地18個,基地面積2.3萬公頃。
海洋捕撈業發展迅速,漁船更新改造等項目年均投資近6543.8+億元。漁船功率和噸位逐年增加,捕撈技術不斷提高,捕撈能力不斷提高。
此外,漁港物流設施不斷完善,漁港功能進壹步完善,為漁業生產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海洋綜合管理也取得重大突破,逐步走上法制化軌道。
農業經濟取得豐碩成果。
20世紀80年代以前,汕尾市以農業為主,但農業生產力水平較低。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後,農業實現了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特別是1988以來,汕尾市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按照“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建設優質水稻、優質茶葉、優質水果、“兩條魚”(甲魚、鮑魚)、牲畜。與1987相比,1988農業總產值增長183.3%,年均增長9.9%。
對外經濟發展迅速。
汕尾市建市以來,市委市政府緊緊圍繞“大開放促大發展,大發展促大發展”的對外經濟發展戰略,實施“讓利招商、優惠招商、商務招商、服務招商”,發揮優勢,搶抓機遇,擴大開放,取得了明顯成效。到1998,市* *簽訂了利用外資協議。外貿出口總額14億美元,是歷年總和的18倍。全市批準設立外資企業1490家,外貿企業38家。130多個出口生產基地得到鞏固和發展;利用外資的行業從加工業擴展到“三高”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時,外貿出口市場從港澳拓展到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
通過發展對外貿易,加強了我市的對外交流與合作,提高了汕尾的知名度,促進了我市各項事業的發展。
個體經濟蓬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汕尾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1988建市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作出了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的相關決策,加強了組織、引導和扶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從開放服務體系、簡化登記手續、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不斷優化政策環境,放寬限制,提供優質服務,極大地促進了全市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個體私營經濟在汕尾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已成為汕尾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汕尾的個體私營企業從最初的商業飲服業、手工業、資源型加工業,逐步擴展到產品深加工、機械制造、交通運輸、建築、房地產和“三高”農業等領域,還延伸到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廣告、信息等領域,在競爭中規模日益擴大。截止1998年末,工商登記註冊個體工商戶3.05萬戶,註冊資本3.64億元,私營企業1580戶,註冊資本1006萬元,其中註冊資本百萬元以上私營企業211戶。全年個體私營經濟實現生產總值49.85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42.21%,納稅占稅收總額的26.1%。經濟總量已成為汕尾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汕尾壹批大型個體私營企業立足海洋和山地資源,特別是發展了“兩魚”養殖特色經濟。建市10年來,全市投資4.5億元開發鮑魚養殖水體1.7萬m3,投資4.3億元養殖甲魚,養殖面積293.3公頃。在“二魚”的生產中,80%以上屬於個體和私人成分。此外,海產品加工、山地養殖等個體私營企業的生產能力和效益都非常可觀。比如目前海藻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設備生產能力可以達到6543.8億元,在國內同行業中是最好的。以建造漁船為主的萬聰實業有限公司壹期投資2000萬元,可建造500多噸漁船,成為汕尾市最大的民營機械制造企業。
許多個體私營企業越來越註重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水平和效益,逐步從資源粗加工向科技型、外向型轉變,向國外市場和省份進軍。相當多的個體私營企業通過增加資金投入積極引進先進設備,但不能采用先進技術,使其產品達到國內外水平。比如陸豐甲子海鮮速凍廠,最初只是壹個粗放的海鮮加工作坊。近年來,企業加大投入,從美國、日本引進先進設備,采用“高壓、真空、快速滅菌”等先進技術,聘請專家擔任顧問,使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標準,產品遠銷國外市場。近五年平均年產值6543.8億多元,年納稅近500萬元,年創匯654.38+0257萬元。童生鞋廠的運動鞋被指定為第24屆奧運會中國運動員專用鞋,機動戰士被指定為第26屆奧運會中國記者團“唯壹指定服裝”。華帝山礦泉水成為首屆世界女足比賽唯壹指定礦泉水飲料,汕尾陸洋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鎳合金玻璃船獲得國際汽聯OP級帆船技術認證。1996調查顯示,汕尾個體私營企業科技人員占其從業人員的24.7%,科技對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1.2%。1998年6月,全市個體私營企業中,已有6戶被科技部門認定為科技型企業。
汕尾市個體私營經濟的發展,為國家和地方政府拓寬了財政收入。1998年,全市個體私營企業向國家繳納稅款8976.8萬元,占全市稅收總額的266.5438+0%,其中10多戶每年繳納稅款10多萬元。廣大個體私營業主致富不忘國家和人民,熱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據不完全統計,從1988-1998,汕尾個體私營企業向社會公益事業捐款數千萬元,為社會提供就業崗位6.73萬個,其中1996-1998為失業的下崗職工提供就業崗位過萬個,大大減輕了社會就業壓力。汕尾全球通大廈
[編輯本段]地理和氣候
汕尾市位於廣東省東南沿海,北緯20.27-23.28度,東經114.54-113度之間。東鄰揭陽市,與惠來縣交界;西部惠州市,西部惠東縣;北接河源市,北接紫金縣;南海以南,與香港隔海相望。陸地邊界南北寬90km,東西寬132km,總面積5271km2(不含東沙群島1.8km2),占全省總面積的2.93%。大陸海岸線長302公裏,占全省海岸線的9%。管轄海域有93個島嶼,10個港口,3個海湖。汕尾沿海200米等深線面積2.38萬平方公裏,占全省海洋國土面積的14%。
汕尾地貌區是華夏地臺的多旋回造山區,地質構造運動和巖漿活動頻繁。侏羅紀燕山運動基本奠定了該區現代地貌的輪廓。地球歷史上最近的壹次事件是喜馬拉雅運動,導致汕尾地區以斷隆、平塌為特征,產生侵蝕、開采、堆積,北升南降。後來新構造運動繼續上升,使花崗巖逐漸出露地表,形成了廣闊的花崗巖山地、丘陵和臺地。
汕尾的地質時代是上三疊統,然後是侏羅紀的第四紀。巖石主要由花崗巖、砂頁巖和第四系沖積礫石組成。經過自然和人類活動的作用,形成了復雜的土壤類型。土壤類型10多種,包括水稻土、南方山區草甸土、黃壤、紅壤、赤紅壤、菜園土、潮土、濱海鹽沼土、濱海沙土、石質土等,有40多個土屬,70多個土類。
由於褶皺、斷層和歷次地殼運動的火山隆起的影響,形成了山地、丘陵、臺地和平原的復雜地貌。整個地區位於蓮花山南麓,山脈由東北向西南傾斜。蓮花山從福建和廣東交界處的銅鼓嶺向東南延伸,穿過汕尾的惠陽,到達香港附近的海域。地勢北部是高山,山巒重疊。1000米以上高山23座,最高峰蓮花山,海拔1337.3m,位於海豐縣西北部。中間多丘陵、梯田;南部沿海地區大部分是臺地和平原。全市山地和丘陵面積比例為,約占總面積的43.7%。
汕尾有洛河、黃江、烏坎河、赤石河四大河流,全長252公裏,流域面積3613.7平方公裏,占全市總面積的69.2%。汕尾河水流量大,汛期長。平均徑流深約1495 mm,全市年均產水量78億立方米。汕尾市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海洋學明顯。年平均降水量為2000毫米。年平均氣溫為265438±0.8度。氣候溫和,雨熱同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為多種動植物提供了適宜的生長條件。
語言文化
除六合外,常用的海陸豐福佬話(又稱海陸豐話)屬於閩方言的閩南次方言。海豐和市區口音基本相同,但和陸豐口音不同。六合大部分地區使用客家話,六合以外的部分地區屬於粵臺客家話新會小片。由於汕尾毗鄰珠三角和香港,以及香港電視節目和省內流動人口的影響,當地大部分居民,尤其是年輕壹代,都具備粵語交流的能力。文化上,既受到港澳大都市文化的影響,又保持著海陸豐的傳統習俗。
戲劇: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
民俗文化:滾地金龍、祿豐皮影戲;
* 5項目入選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歌舞:汕尾漁歌、海豐麒麟舞、錢鼓舞、陸豐皮影戲、和田。
*第壹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布,汕尾9個項目全部入選。
產品資源
水產、礦產、水力、動植物資源得天獨厚。
汕尾是廣東省著名漁場之壹,水產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龍蝦、膏蟹、鮑魚、魷魚等珍貴水產品種類繁多,漁業產值居全省第壹。境內魚、蝦、蟹、貝、藻齊全,漁業生產已有上百年歷史。壹般有釣魚價值的魚有200多種。大量產品有藍庭參(池魚)、海鯰(紅魚)、竹鯉、鯰魚、大眼鯖魚(鰱魚)、海參、石斑魚等。甲殼動物包括南美白對蝦和相關的對蝦。貝殼有河蚌(牡蠣)、翡翠貽貝、藍蜈蚣等。藻類包括廣東紫菜和鵝掌茶。
主要有花崗巖石、應時玻璃砂、高嶺土、黃鐵礦、鐵、鎢、錫、鉍、銅、鋁、鋅、矽石、水晶石等。高嶺土儲量8000萬噸,氧化鋁含量4000多萬噸。優質石英砂資源更加豐富,儲量達2000多萬噸,矽含量達98%,具備良好的開發利用條件。
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紅薯、小麥、玉米等。經濟作物有甘蔗、花生、大豆、芝麻、蓮藕、慈菇等。水果主要有荔枝、龍眼、香蕉、柑桔、橙等29科42種。路祥橙是汕尾市特有的優良無病種苗材料。
造船、輕工業和手工業發達,魚鉤暢銷國外。市區三面環海,臨港而立,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口岸之壹。擁有亞熱帶海濱的獨特風光和“廣東濱海旅遊黃金海岸”的美譽。
土特產【汕尾市】海魚、海鹽、龍蝦、蟹膏、鮑魚、魚鉤【陸豐市】海魚【海豐縣】海魚、海鹽【陸河縣】柿子、青梅、黃橄欖。
飲食文化
海陸豐壹帶飲食習慣接近閩南,同時受廣州地區影響,逐漸收斂兩家之長,各有風味。近年來,它吸收了世界各地美食的精華,獲得了巨大的聲譽,成為壹種著名的中外美食。潮州菜講究刀工造型,烹飪技藝擅長燉、燜、燒、煎、蒸、炸、泡。做海鮮,湯和甜菜是最有特色的。味道還算清新,沈郁而不膩。愛用魚露、沙茶醬、梅子餅醬、紅醋等調料。有風味的名菜有燒鵝、糊鍋來、清湯蟹丸、油浸螺螄丸、縐甜肉、太極芋頭等。...
交通環境
運輸方式主要是海運和公路。汕尾港是廣東東南部主要進出口港口之壹,航線可達香港、廣州、上海等地。深汕高速、廣汕公路(324國道)穿城而過。規劃中的廈深鐵路也在汕尾設站。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6月65438+2月31,汕尾轄1市轄區2縣,管理1縣級市。10街道和42個城鎮。
汕尾面積4838平方公裏,人口307萬(2003年)。
市區面積421平方公裏,人口46萬。郵政編碼516601。香城路區人民政府。
陸豐面積1681平方公裏,人口1.57萬。郵政編碼516500。市人民政府駐東海街道。
海豐縣面積1750平方公裏,人口76萬。郵政編碼516400。縣人民政府駐海城鎮。
陸河縣面積986平方公裏,人口28萬。郵政編碼516700。縣人民政府駐和田鎮。
*此處各分部的地理名稱截至2005年6月5日至2005年2月5日;面積和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2005)》,人口是截至2003年底。*
[編輯此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