ǰλã̘˲ԃȫW - ̘] - 新生代火山巖

新生代火山巖

新生代青藏高原開始形成,在其內部及周邊發生了壹系列不同的地質作用。青藏高原北部發育壹系列以逆沖推覆構造為代表的大規模陸內俯沖,大陸巖石圈增厚。同時,還有大量的板內火山巖。通過對這些火山巖的研究,可以進壹步揭示青藏高原的隆升機制和地殼深部結構。

(壹)火山巖的基本特征

新生界火山巖分布在調查區中部和西部的鯨湖周圍,總出露面積約950 km2。其中,調查區西南部的雄鷹臺面積約為170 km2,四角湖面積為650km2。調查區中部馬蹄嶺和老湖口壹帶面積為2km2勘察區東部的月牙湖面積為130 km2。

火山巖的分布與構造單元密切相關,尤其與區域性深大斷裂的位置密切相關。在火山巖的分布範圍內,鯨湖-木子塔格斷層等深大區域性斷裂穿過(圖3-27),不同部位火山巖的巖性和噴發旋回差異較大。通過區域地質調查,我們初步認為可以劃分出三個火山巖區。壹個位於調查區西南部,稱為雄鷹臺巖區,其特點是火山巖分布面積大(約86.2%),另壹個是分布在調查區東部的火山巖,稱為月牙湖巖區,分布面積約為13.6%,火山巖厚度為50 ~ 100 m,噴發方式也為裂隙噴發;第三,分布於調查區中部的老湖口、馬蹄嶺壹帶,稱為馬蹄嶺巖區,分布面積僅0.2%。火山噴發方式為中央溢流和爆發式噴發。新生代火山巖的基本特征如下:

1.雄鷹臺火山巖區

(1)地形

火山巖區在地形和航拍照片上有明顯的特征。衛星圖像顯示為深灰黑色的雜色圖像,與下伏地層的淺灰色條帶圖像有明顯的邊界。火山巖壹般產於水平層,地形上形成臺地高地。熔巖臺地地面標高壹般為5000 m,由於熔巖臺地噴發節律不同而形成熔巖階地,在熊英臺地周圍地區可見三級熔巖階地,表現為三個大的噴發節律,每個噴發壹次或多次。以每個熔巖階地不同火山巖的巖性和顏色來區分。

(2)巖性和構造

在雄鷹臺壹帶測得的ⅹ ⅸ剖面很有代表性(圖3-28)。火山巖厚240.45 m,* * *分三層,分別代表火山巖的三次噴發,具有三種韻律。火山巖都是氣孔玄武安山巖,但巖石顏色、質地、結構有很大差異。

第壹韻律為玄武安山巖,顏色為深綠色-灰色、灰褐色。巖石致密,柱狀節理發育。兩組垂直節理面相互垂直,將火山巖分割成1 m的方柱。孔隙含量在10% ~ 20%之間,大小在1 ~ 2 cm之間。大部分孔隙充滿晶體,呈煙灰色,無色透明。

圖3-27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分布與斷裂構造的關系

第二韻律的火山巖顏色為淺紫色,巖石松散,呈土狀。孔隙含量為20% ~ 30%,大小壹般為2 ~ 5 cm,部分可達10cm。孔隙內壹般充滿晶體,晶體顏色為煙灰色,無色透明。

第三韻律的火山巖呈暗紫色,致密,層狀,無節理。孔隙含量壹般為10% ~ 20%,大小壹般為1 ~ 2 cm。這些孔通常沒有晶體填充。

(3)火山巖的微觀特征

灰褐色氣孔玄武安山巖:巖石具有斑狀結構,由斑狀晶體和基質組成。5%的斑晶由斜長石和暗色礦物組成,以斜長石為主,呈自形板狀(n′p ∧( 010)= 24,An =47),粒度為0.04mm×0.12mm ~ 0.4mm×1。基質占95%,玻璃-晶體交錯結構和微板斜長石在玻璃中定向分布;基質中分布著5%的杏仁和氣孔。

圖3-28雄鷹臺火山巖剖面圖

孔隙性淺紫灰色玄武安山巖:巖石具斑狀結構,由斑狀晶體和基質組成,25%的斑狀晶體由斜長石和紫蘇輝石組成,約65,438+05%的斜長石斑狀晶體,呈自板條狀,具團塊狀孿晶、中長石,部分呈帶狀結構,粒度為(0.2 ~ 0.47) mm× 60。基質為75%,由近等軸的斜長石顆粒隨機分布;基質中有氣孔和杏仁,排列規則,杏仁由螢石組成;次要礦物是磷灰石。

灰黑色(紫黑色)氣孔玄武安山巖:斑狀結構,由斑晶和基質組成,斑晶占65,438+05%,斜長石占65,438+00%,呈自板狀,具團塊狀孿晶,部分呈帶狀結構,邊緣有熔融侵蝕,粒度(0。基質占85%,主要由微板斜長石組成,占70%,與高嶺土定向分布,斜長石間分布有蝕變暗色礦物;褐鐵礦化,磁鐵礦顆粒占15%;基質中有氣孔和杏仁,氣孔比杏仁多,杏仁由螢石組成。

顯微薄片顯示,第四系火山巖中廣泛含有輝石,斜長石為中長石,不含應時,而輝石邊緣變暗,基質斜長石定向,說明巖石在流動中迅速固結,使斜長石定向,輝石淬滅。

(4)噴發節律和時期

雄鷹臺巖區新生代火山巖均為溢流產物,無爆炸性火山巖和火山口,噴發方式為裂隙溢流。根據區域地質調查,雄鷹臺巖區新生代火山噴發有三個韻律,每個韻律通常有壹次噴發,* * *有三次噴發,形成厚度約240 m的火山巖。四角湖周圍地區也有三次韻律噴發,根據不同巖性特征確定的噴發次數達到9次,形成的火山巖厚度也達到316.72m。第壹個韻律有兩次噴發,第二個韻律有六次噴發,第三個韻律有1次噴發根據噴發節律的不同,我們將本區新近紀火山巖分為三段。每壹次噴發,每壹次有節奏的火山噴發的規模都不壹樣,導致火山巖的分布範圍也不壹樣。火山巖漿噴發點附近區域噴發期完整,厚度大,遠離噴發點區域厚度小,噴發期不完整。在雄鷹臺新近紀火山巖區,四角湖至雄鷹臺西北的火山巖較厚(圖3-29),噴發期完整,厚度200-400。三次節律性噴發都比較完整,噴發次數達到9次。而四角湖東南到荷花湖的火山巖厚度壹般在200 m以下,有的地方只有幾米到幾十米厚。火山巖在巖區最南端只有幾米厚,只有壹個韻律,壹次噴發。可見火山巖漿噴發的位置應在火山巖區北部和中部的雄鷹臺地區,在懷道湖-長青湖地區,巖漿噴出後向南流動。氣孔和杏仁等排列的流動結構顯示流動方向從170到210不等。

圖3-29四角湖ⅹ ⅹ火山巖剖面

2.月牙湖近期火山巖區

(1)地形地貌

巖石區位於鯨湖東部,分布面積約130 km2,航拍影像呈深灰色斑駁狀。火山巖呈水平層狀產出,地形為臺地地貌,海拔約4900 m,臺地周圍常有陡峭的懸崖。

(2)巖性、結構和構造

火山巖呈水平多層狀,巖性差異不大。壹般為安山巖和玄武安山巖,但顏色、質地、結構等特征差異較大(圖3-30)。在該巖區測得的剖面ⅹⅺ可分為六層,表明該巖區火山巖共噴發六次,形成壹個韻律。火山巖厚度不大,每層壹般幾米,總厚度23.65 m,且均含孔隙,孔隙含量10%-30%,大小壹般為65438+。

(3)微觀特征

紫灰色多孔富安山巖:由斑狀晶體和基質組成。2%斑晶,少量斜長石,半自生薄板,壹般0.3 mm×0.06 mm大小,鈉長石片狀孿晶,基性斜長石和輝石約占2%,自生-半自生柱狀和柱狀,壹般0.4 mm左右,紫蘇輝石和少量普通輝石;98%的基質呈交織狀,主要由斜長石(> 53%)組成,呈半定向密集分布,有玻璃質(25%)、少量角閃石(15%)和輝石(≤5%;副礦物為磁鐵礦、鈦鐵礦和磷灰石,1.5% ~ 20%的孔隙分布。

灰紫色多孔富含玻璃的玄武安山巖,由斑晶和基質組成。其中,斑晶占2%,由普通輝石、紫蘇輝石(約2%)和少量斜長石組成,斜長石成分為拉布拉多石;基質占98%,具隱伏結構,主要成分為斜長石(50%),成分為鈉長石、角閃石約占65,438+00%,玻璃質(28% ~ 33%)和螢石約占5% ~ 65,438+00%。次要副礦物為磁鐵礦、鈦鐵礦和磷灰石。約5%的孔隙分布在。

(4)噴發節律和時期

根據區域地質調查,月牙湖新近紀火山巖區的火山巖均為溢流相的產物,不存在爆炸性火山巖和火山口,其噴發方式應為裂隙溢流。火山巖厚度不大,壹般只有幾十米,巖區北側較厚,達到近百米,向南較薄。ⅹⅺ * *段的火山巖長23.65米..所以火山巖漿應該是沿著北面的木子塔格-鯨湖深斷裂湧出,向南流動形成火山巖。火山巖呈水平層狀,層間無明顯間斷,應是噴發節律的產物。ⅹⅺ剖面有六次噴發,其中第壹次噴發底部有少量火山角礫巖,頂部有熔渣熔巖。其他噴發只是在巖石結構和構造顏色上有壹些差異,火山巖化學成分差異不大,反應是在同壹個巖漿房中巖漿溢出形成的。

圖3-30 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ⅶ͒͒85火山巖剖面圖

3.馬蹄嶺新近紀火山巖區

(1)地形

巖石區位於勘察區中部距湖北省10 km處,第四紀沖積扇發育。巖區火山巖位於沖積扇之上,形成兩個火山錐地貌,呈環狀或馬蹄形。它們之間的距離約為3公裏,木子塔格-鯨湖深斷裂從附近通過。馬蹄嶺火山錐保存完好,呈環狀馬蹄形,分布面積不到0.5 km2,火山錐相對高差約80 m,火山錐周圍傾角20 ~ 30°,中心為塌陷火山口。老壺口火山錐極不完整,僅存錐痕,呈橢圓形、環狀,分布面積約1.5 km2,相對高差僅20 m左右,以殘丘形式風化剝蝕,火山口中心多為第四紀風成沙覆蓋。

(2)火山巖相和巖性結構

馬蹄嶺火山錐和老壺口殘留火山錐均由中心噴發形成,其中有火山噴發相團塊、火山角礫巖、火山彈等。常見於馬蹄嶺火山錐,少量溢流相形成繩狀、渣狀熔巖。由於風化剝蝕作用,老壺口火山錐大部分保留溢流火山熔巖,很少見到爆炸集塊巖和火山角礫巖。

火山巖壹般為堿性玄武巖、白榴石堿性玄武巖等。火山噴發時,大多形成集合體、角礫巖和火山彈,角礫巖和火山彈的大小從2到10 cm不等。熔巖流形成繩狀熔巖和多孔的渣狀熔巖漂浮在熔巖流表面,常見於火山口附近。遠離火山口,壹般只能看到不規則的層狀火山熔巖。熔巖層向火山口外傾斜,傾角壹般從幾度到十幾度不等。孔隙結構在火山巖中廣泛發育,壹般含量為20% ~ 30%,渣熔巖中孔隙含量可達80%。氣孔大小壹般為0.5 ~2cm,形成各種形狀的氣孔腔。另外在火山巖中發現少量包裹體,巖性為花崗片麻巖,大小壹般為10 ~ 20cm ~ 20cm不等,不規則。花崗片麻巖捕虜體為疏松、微片麻巖,這些捕虜體可能來自中上部地殼。

(3)微觀特征

渣狀白榴石堿性玄武巖:微模式-粒狀結構,渣狀孔隙結構,孔隙發育80%。巖石由普通輝石、透輝石、白榴石和金屬礦物組成。斑晶由2%的輝石和少量的白榴石組成。輝石為自柱狀,粒度0.047~0.24 mm,白榴石呈圓形侵蝕狀,其中分布有包裹體。包裹體呈平行於晶體輪廓的環狀分布在白榴石中,最大粒徑為0.1mm;;基質也由輝石和白榴石組成,但含量和粒度不同,呈顆粒狀,輝石78%,白榴石20%(色板3-4、3-5、3-6)。

孔隙度白榴石堿性玄武巖:斑狀結構,氣孔結構,由斑狀晶體和基質組成。斑巖晶體為13%,其中橄欖石占10%,自生短柱,輝石3%,自生-半自生柱,大小與橄欖石相似,約0.5mm;基質占87%,具有微晶結構,由輝石(65%-70%)和白榴石(15%-20%)組成。還有微量的磁鐵礦和黑雲母;氣孔含量為15% ~ 20%,有壹個由顆粒狀中粒長石和少量堿長石、角閃石等集合體組成的包裹體,大小約為1 mm。

花崗片麻巖(捕虜體):斑狀結構,片麻巖結構,巖石由斑狀基質組成,斑狀晶體較多,基質較少。85%的斑晶由斜長石(84%)、應時(1%)和單個黑雲母組成,斑晶粒度約2.0mm;基質為15%,由玻璃和少量輝石組成;少量磷灰石副礦物呈圓形、柱狀。

(4)噴發期

馬蹄嶺巖區新生代火山巖明顯由兩次噴發形成,噴發方式為中心噴發,分別形成爆發型和溢流型火山產物。從火山錐的保留情況來看,老湖口火山口噴發在前,馬蹄嶺火山口噴發在後。兩個火山口相距不遠,而且都在木子塔格-鯨湖斷層附近,火山巖巖性相似,都表明這兩個火山口的火山噴發應該與深大斷層有關,可能是壹個巖漿房內的巖漿噴發。

(2)火山巖的巖石化學特征

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巖石化學分析結果見表3-24。從表中可以看出,雄鷹臺巖區和月牙湖巖區的火山巖巖石化學成分相似,但與馬蹄嶺巖區的差異較大。

表3-24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巖石化學分析結果

繼續的

註:氧化物含量的單位是%。

1.火山巖的分類和命名

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巖石化學分析結果見TAS圖解(圖3-31)和(國際地質聯合會推薦的1989):雄鷹臺巖區和月牙湖巖區的火山巖大部分樣品鑄於粗安巖區,只有壹個樣品鑄於玄武質粗安巖中;然而,馬蹄嶺巖區絕大多數火山巖產於項燕堿性玄武巖區,只有壹個樣品產於堿性玄武巖區。它們屬於中性和基性火山巖。

用矽堿圖和A-F-M圖判斷火山巖系類型也可得到同樣的結果。如圖3-32所示,雄鷹臺和月牙湖巖區火山巖為鈣堿性火山巖,馬蹄嶺巖區火山巖為堿性火山巖。

2.火山巖系列和類型的確定

Rietmann堿度組合指數(σ)表明,雄鷹臺巖區火山巖與月牙湖巖區相似,而與馬蹄嶺巖區差異較大。前兩者的σ值分別為2.83 ~ 4.67和2.29 ~ 3.21,後者為15.58 ~ 28.64,故前兩者應屬鈣堿性系列,而馬蹄嶺巖區火山巖為堿性。K2O含量K2O >Na2O含量表明,雄鷹臺和月牙湖的火山巖屬於鉀型,而馬蹄嶺地區的火山巖在巖石系列類型表中除以σ值(A. Rittmam,1962)屬於鈉強堿性火山巖系列(大西洋型)。根據新的鉀鈉分類標準(Le Bas,1986),所有新生代火山巖應為鉀型。

圖3-31鯨魚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TAS圖

圖3-32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的矽堿圖和A-F-M圖

3.3的計算。CIPW標準礦產公司

三個巖區的CIPW標準礦物計算表如下(表3-25)。

表3-25玉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CIPW標準礦物單位:%

從表中可以看出,馬蹄嶺巖區火山巖不含Q(應時),含Ne(霞石)、Fa(鐵橄欖石)、Fo(鎂橄欖石),與巖石薄片下含橄欖石和白榴石壹致,與巖石化學成分基本壹致。其分異指數di = or+AB+NE在46.08 ~ 49.42之間變化,而雄鷹臺巖帶和月牙湖巖帶的火山巖不含霞石和橄欖石,應時(Q)含量在2.25 ~ 13.17之間變化,其分異指數di = q+or+AB。52.61 ~ 65.38之間,說明其分異程度高於馬蹄嶺火山巖。

(3)火山巖的稀土元素特征

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稀土元素分析結果見下表(表3-26),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見下圖(圖3-33)。

鯨湖三個地區新生代火山巖的稀土元素特征相似,具有以下特征。

1)稀土總量較高,壹般在307.49×10-6 ~ 717.45×10-6之間。

2)輕稀土富集,分餾明顯。分布曲線右偏,輕重稀土比例為(∑ lree/∑ hree) 15.63 ~ 40.43。

3)輕微負Eu異常,δEu值壹般為0.42 ~ 0.93。

表3-26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稀土元素組成及數字特征

註:稀土元素含量單位為10-6。

表3-27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樣品微量元素組成表

註:K的含量單位為%,其他元素的含量單位為10-6。

圖3-33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中稀土球粒隕石的標準化分類

4)負Ce異常明顯,δCe值壹般為0.68 ~ 0.87。

5)鯨湖火山巖的三個巖段雖然巖石化學差異很大,但稀土元素特征相似,應是同壹巖漿源不同分異階段的產物。

(4)火山巖的微量元素特征

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的微量元素組成見表3-27,其微量元素蛛網圖見圖3-34。

從圖和表可以看出,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的微量元素是相似的。它們都有以下特點:

1)鋇、銣、鉀、鍶等大離子前石元素相對富集。

2)鈮、鋯、鉿、磷等不活潑元素相對缺乏。

以上兩點反映了微量元素是否易溶於流體相並被流體輸運。新生代火山巖的上述特征表明,火山巖漿是在沒有大規模流體作用的情況下,由巖漿熔融後快速上湧噴出而形成的,因此應該具有良好的上湧通道。

3)與地幔巖相比,Sc、Cr、Ni、Co等相容元素的含量要低得多。

4)不相容元素La、Ce、Rb、Th、U、K遠高於地幔巖。

5)具有較大的負Ti異常。

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與地幔巖存在如此巨大的差異,間接說明火山巖漿不可能直接來源於地幔,也不可能從地幔巖漿中分離出來,其巖漿來源應該是地殼物質部分熔融產生的。

(5)火山巖的形成時代和環境

從鯨湖地區火山巖的產狀、地形地貌來看,該地區火山巖較新,大多保留了熔巖臺地、火山錐等原始地貌特征。我們在四角湖和雄鷹臺的粗安巖中取樣,並在中國地質調查局同位素地球化學開放實驗室進行K-Ar法測試。結果表明,年齡值分別為65438±03.5Ma、7.46Ma、65438±03.6Ma和65438±07.9Ma。

圖3-34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微量元素蛛網圖

圖3-35 lgτ-lg (σ25×100)圖\(底圖基於H.K.Loffler,1979)。

對雄鷹臺地區火山巖的研究很多。鄧萬明(1991)在雄鷹臺下伏火山巖烘烤層取樣,用熱釋光方法獲得1.08 Ma的分析結果。吳才來等(2000)從雄鷹臺火山巖和月牙湖火山巖中全巖和雲母的K-Ar法得到年齡分析結果:雄鷹臺火山巖的年齡值為11.05 Ma,12.22 Ma,12.83 Ma,月牙湖火山巖的年齡值為65438+。

值得壹提的是,很多學者在引用新疆區域調查隊(1.982)1:1萬區域調查中鯨湖火山巖的K-Ar測年結果時,都認為是0.69 Ma,而根據本次區域調查的原始數據,結果是69 Ma,這顯然是錯誤的。

綜上所述,鯨湖地區新生代火山巖形成於中新世中期,但不排除更新世的可能。

采用圖3-35的方法,根據常量元素分析結果,初步確定了火山巖的噴發構造環境。其中τ = (Al2O3-Na2O)/TiO2,σ = (Na2O+K2O) 2/(SiO2-43)。投影結果顯示,樣點集中在C區,但靠近b區,我們認為這些火山巖應屬於板內造山作用後演化的火山巖類型。火山巖形成過程中,地殼物質和地幔物質在“殼幔過渡帶”混合熔融,形成火山巖漿。它的形成是青藏高原隆升過程中巖石圈變形和演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