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商標查詢大全網 - 商標註冊 - 康師傅真的存在嗎?

康師傅真的存在嗎?

康師傅的由來(為了適合北方人的思維模式,丁壹決定使用“師傅”壹詞,顯得更專業,而姓氏則采用了“健康”壹詞,以塑造“註重健康和美食的保健食品專家”的形象。其實創始人並不姓康。

“丁鑫”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59。魏的父親魏德和在臺灣彰化村開了壹家小油坊,並把它取名為“丁鑫”。這個作坊式的小企業,由魏家四兄弟三姐妹繼承,壹直慘淡經營,維持著中小企業的規模。

1989年,四兄弟之壹的魏受家人委托,從香港轉到內地。他想了壹個省又壹個省,幾乎走遍了全家。因為家族企業是榨油廠,他自然想到了在內地開發壹種食用油。當時大陸市場幾乎都是散裝油,更不用說高品質和品牌了。魏立誌開發“頂級精品香油”,打造“臺灣食用油”的形象。

說起來,魏並沒有研究過面食市場,這個發現純粹是靈機壹動。在中國大陸,為了省錢,他經常坐在火車的硬座上,吃從臺灣省帶來的方便面。後來漸漸發現,壹起騎行的人往往對他的泡面非常好奇,經常有人圍觀,甚至詢問哪裏可以買到。魏想出了開壹家方便面廠的主意。

經過兩次損失,魏這次不敢輕舉妄動。他和助手對市場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分析,發現當時內地市場上只能買到兩種方便面:壹種是進口方便面,在機場和餐廳都有賣,但因為價格高而難以推廣,另壹種是價格極低的袋裝面,雖然便宜但口感不好。大陸市場真的沒有適合普通人吃的方便面嗎?魏決定孤註壹擲。

1991的年份,恰逢天津科技開發區招標。魏在開發區註冊了食品公司,傾其所有,準備投產“康師傅”風味濃郁的紅燒牛肉面,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他確定這是最適合內地人的。當時,魏家沒有生產方便面的經驗,魏英航租地建廠房後也無力購買機器設備。魏家為了壹些生產設備來臺灣省緊急貸款,用所謂的錢去貸款,提前拿到了定金。和設備制造商都在拖延付款。通過這種方式,籌集了壹些資本,以支付購買機械等方面的欠款。用丁鑫公司後來的董事長魏應州的話說,像走鋼絲壹樣前進是非常危險的。

生產前,問題又出來了:原本裝在方便面袋裏的“油包”無論如何也無法試制。把液體油裝進塑料袋並不像妳想象的那麽容易。溫度太高油會融化,太低會影響口感。為了救急,魏只好叫他的大哥親自出馬。在極度緊張的狀態下,魏應州在室內呆了壹個星期,苦苦思索,終於把油裝進了塑料袋。

丁壹決定采用壹個相對容易記憶的動畫角色,而不是像以前那樣用真人做兩次廣告。在稱呼上,為了適應北方人的思維模式,丁壹決定使用“大師”壹詞,顯得更加專業,而姓氏則采用了“健康”壹詞,打造“註重健康和美食的保健食品專家”形象。那時候臺灣省對大陸觀眾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為了迎合觀眾心理,這個“康師傅”本來應該是臺灣省的!這符合紅燒牛肉面味道濃、量足的特點,廣告詞設計為“好吃好喝”。

1991的電視廣告壹般都比較平淡,費用也挺便宜的。在央視黃金時段,插廣告只需要500元人民幣,幾乎等於沒有錢做廣告!丁壹決定推出《康師傅》大型廣告活動,並在央視臺劇前黃金時段播出。聲音優美的“康師傅”廣告壹推出,立刻火了起來,各地開始紛紛關註“康師傅”,掀起購買狂潮。民眾的熱情立刻蔓延到批發商身上,甚至出現了丁壹門前大排長龍的場面,批發商寧願提前付款也不願提前訂貨。

為了應對火爆的需求,丁壹不得不在流通領域投入大量現金,並用預收的訂金購買先進的外國機器設備和招募培訓師。1992,第壹碗面出來了。半年內,丁壹生產線上的工人數量從300多人飆升至三四千人,生產線也擴展到了天津以外的許多城市。“康師傅”暢銷全國。

“最重要的是,我們抓住了機會,抓住了‘第壹品牌’的形象,”丁鑫集團副總裁李佳群多年後說。“如果是今天,沒有哪個品牌能做到這壹點。”

難得的機遇和獨特的營銷策劃造就了“康師傅”。此後,“康師傅”在大陸方便面市場占據了十余年的領導地位。

自從“康師傅”方便面在1992暢銷以來,天津丁壹的資本總額從最初的800萬美元迅速增加到2億美元,整個資產增長了25倍。到1995,年營業額從當年的2700萬增長到24.5億元。此時集團的生產規模供不應求,只好繼續在各地設廠,鋪設生產線。雖然到1996,新成立的廣州丁壹和杭州丁壹已經分別占領了華南和華東市場,但天津丁壹的成交額仍然達到了23億元。整個公司的業務幾乎處於瘋狂發展中。

企業成立初期,內地生產配套設施尚未完備。當年,丁壹著手建立“丁正”公司,生產包裝配件,不僅承接國內業務,還承包國外業務。從那以後,公司開始多元化經營。